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敷浅,和同修们一起学习。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的介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这个诸就是一切。恶:就是坏事都不应该做。众善奉行,众善:一切好事都应该认真做。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应当经常自我反思,去掉自己的种种妄念。这个“意”是妄念,净化我们的妄想执着,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净化自己的思想。“是诸佛教”就是说明前面说的这三句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也可以说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戒?戒就是诸恶莫作,戒就是止恶防非,戒就是禁止作,不许作,作了就是犯戒。比如说杀生,你杀了就是犯戒!戒的含意就是偏于止恶,所以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作。
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提倡作,叫做“作持”,提倡作你不作也是犯戒,比如说护生,就是提倡做的,你不作,还是犯戒,所以戒与律严格的分起来就有这个不同。
这首偈语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实际上把佛法的精髓﹑诸佛的心传都概括进去了,说具体一点,它从世间法到出世间法,从人天道,一直到出世法,它包括了修福修慧;它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它概括了三无漏学。所以这首偈语非常重要,它非常概括的把佛法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
下面我们讲这首偈语的内容。
诸恶莫作就是一切恶业都不应该作,当然世间上的恶业也是无量无边的,佛法为我们概括了一下称为十恶,为十恶包括什么呢?杀生,偷盗,邪淫,为叫身三业,杀盗淫都是行为。
口业有四种:
第一,妄语。妄语中特别是大妄语,大妄语比如,你没开悟,你对别人说你开悟了,乱给人家说我看得见观音菩萨,可以和观音菩萨对话,这是大妄语,说这种妄语,命终之后必然堕地狱,这是不通忏悔的罪业,你要忏悔,没用处,非堕地狱不行。其次就是一般的妄语,为了个人的目的,个人的利益说假话﹑欺骗别人,这个也要受恶报,但没有大妄语那么严重。还有一种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别人的利益,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这个叫方便妄语。这里有个界限:动机是为了利人,利物,而不是利己,利己就不行。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山上走,看见一只野免跑过来了,你明明看见野免往西跑来的,你却告诉猎人往东跑了,这还是说的假话,但这个假话的动机是为了保护生命,所以这种妄语不但不犯戒,而且是功德,因为你保护生命嘛。除此之外不该讲假话,特别是我们了解了妄语戒里面的大妄语,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佛所说的绝无妄语!那大妄语是要堕地狱啊!佛经上讲的如果是假话,那佛都要堕地狱的,所以从反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并建立信心,知道佛所说的绝无妄语!
第二,恶口。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这个问题很易犯。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讲话,说老实话,我们犯的口业实在不少的,自己冒了火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比如说我们听到别人骂架说:“你上街去给汽车碾死!”那么别人会不会受此恶报呢?自种因自受果嘛,他没有种那个因,就不会受那个恶报,不是咒骂得倒的,因果规律就是这样嘛。有的同修不懂得这个道理,他说别人天天在咒我,我说你是相信外道嘛,他咒你都把你咒得到受恶报吗?没那回事,你没种恶因决不会受恶报。恶口伤人了,自己就种了恶因,自己会受相应的恶报。
第三种两舌。两舌就是拨弄是非,说那种两面挑拨的话,害人也害己。害人,你给别人增添了矛盾,制造了烦恼;害己,你自己种了恶因自己必然要受恶报,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绮语。就是讲那些花言巧语,也包括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话。污染了别人的心灵,自己也种了恶因,自己要受相应的恶报。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就是四口业。
意念上有三种恶业,第一就是贪欲。什么是贪?于一切顺境,于一切利益求取无厌永远没有止境,越多越好。第二就是瞋恨,就是瞋恨心,对一切有违自己心意的人事,起瞋怒心,发脾气,生怨恨等。第三种就是愚痴。愚痴不是指没有文化,好多人知识很丰富,这叫世智聪辩,但没有般若智慧,一样愚痴。愚痴,就是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三世因果,不相信这些真理,这种人就叫愚痴。这就是意三业,思想上造的三种业。
身作杀盗淫,口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生贪瞋痴。合起来就叫十恶,这十恶里意三业是主要的,这意业是统帅,身业,口业是士兵,我们之所以作坏事,这所以造口业,是因为你那个意念不清净,意念支配你,比如说一个经常想通过盗窃来发财的人,他的意业不清净啊,他没有去偷是没有缘法(条件),只要有缘法他就要干那个事。如果一个思想上清净的人,没有偷盗念头的人,他就有机会也不会干偷盗的事。所以说意业是关键,是统帅。这就是告诉我们,修行要针对自己的意业来修行,在起心动念上来下功夫。这十恶就是概括了诸恶在内,我们把这十恶制止了,那就是诸恶莫作了。
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我们只要能停止作恶,奉行十善就不难了,十善中三业,行为上的杀盗淫我们就把它变了,反过来第一条就是不杀生还要护生、放生。这一条的推广不仅是对动物应该保护它们,而且包括了我们在社会上尊老爱幼,扶持伤残、病人、贫穷,以及扶持受到灾难的人,如此种种,都是这条戒的推广。所以说不杀生这个戒有积极的意义,推广这种悲悯心就会怜悯一切众生,积极作慈善事业,救济事业,公益事业。
第二条是不偷盗,推广施舍,从因果规律上讲,偷盗是种贫穷困苦的因,有的人不懂得,以为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装在自己的包包里,我就发财了,完全错了﹗你种了贫穷困苦的因,难逃贫困的恶报。反过来说,要发财靠什么?靠施舍。种布施的因,得财富的果报。这个道理绝对真实,但是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懂得。采取其他手段希望得到财富,即使你得到了也不可能长久,我们要希望得到财富就是靠施舍。佛经上说布施是“舍一得万”,什么叫舍一得万?就是一本万利嘛,你施舍出去的是一个,得到的一万个,这叫做因小果大,春天下一粒种,秋天收万颗籽。布施的道理就是这样。
第三条不邪淫而修梵行。梵行就是修清净的行。合法夫妻以外的淫秽行为叫邪淫。合法夫妻非时非地行淫也是邪淫,这要特别注意。什么是非时?大致说来,凡有损对方身心健康的时间(如对方有病未愈,或生理因素等,)凡属菩萨及一切贤圣善神诞忌日等,叫非时。什么叫非地?如郊野露地,神庙佛寺等地,叫非地。详见《寿康宝鉴》一书。人无邪淫,心则易净。
不绮语而说朴直的真挚的有益的语言。我们给别人讲的语言都是有益于别人的身心,使别人受益,这样你内心清净了,自己也种了善因,别人也得到了好处了,这就是口业四种,我们把它改变过来,不造恶而行善就可以等到很多好处,自己在谈话中就种了很多功德。
另外意念上的三业,第一是我们不贪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不去贪求这些东西,我们认清楚这些东西会使自己造罪业,使自己种地狱因。“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都是拖我们下地狱的啊!我们有了这个认识,就自然会远离五欲它就害不到我们。这样我们的贪欲自然会减少,这是对治贪欲。
第二是对治瞋恨心,就应该修慈悲观。慈悲观就是建立在一切众生都和我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我们认识到人我一体的道理,你才会培养出同体大悲的思想。因为一切众生同我们一样,无始以来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他们与我们都有父母等六亲眷属的关系,只不过你迷在里头不晓得,你哪一天开悟了你就会明白,这些众生在过去生中和我们都有很深很密切的关系,在无量的未来时间里,他们恶业满了也会得人身,他也可以闻佛法,修菩萨行而最后成佛。从未来来看他们都是未来的菩萨,未来的诸佛。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当然就不敢起瞋恨心,就要竖立慈悲观,用慈悲观来看待一切众生,这也是修忍辱波罗密的一个根本观点。不建立这个观点,忍辱就没有基础。
对治愚痴就要修因缘观。因缘观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消灭,一切都决定于因缘,也就是一切脱不了三世因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作那些愚痴的事情,用因缘观来看待问题,比如人人都喜欢的金钱财富,这还是因缘问题,所以说人生有几种东西,比如金钱,强盗抢得起走,但是你带不起走,临命终时一个钱也带不起走。《参考消息》上刊凳的一个美国人叫汤姆逊,他有很多财富,他要死了,在临命终时,要律师给他做个证明并留下遗嘱:他死了之后,要求把这些钱取出来放在棺材里面,他的坟墓用钢筋混凝土来修造,并请两个保安来守坟墓。这个就叫愚痴!当然这个人不是没有文化,但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愚痴,因为他不相信因缘观,金钱是不能用这种方法带走的,你硬要带走,就是下世再能投胎变人但你迷了,你怎么能知道你的坟在何处?这是不可能的事嘛。
有一种东西,强盗抢不起走,你也带不起走的就是知识,学问,你死了一个都带不起走。还有一种东西是强盗抢不起走,你必然要带起走的,那就是你所造的善业,恶业。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它是紧紧地跟随你走,也可以说它是支配你往那里走,你死了以后到那里?是业力支配啊!所以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很重要啊!万般就是一切东西,包括金钱,亲属种种,将不去就是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你造的善业,恶业紧紧地跟着你,这不是你愿不愿带的问题,你甩都甩不脱。我们能够建立因缘观,就不会干这种愚痴的事情了,以上就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具体内容。
第三句话是自净其意,自是自己,净是净化其意就是指的自己的意念,也就是妄念。常住本心是清净的,用不着你去净化它,而妄想、执着就是我们学佛的最大障碍,所以清除妄念是学佛首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对治妄想执着,你能把妄想执着解决了消除了就对了。所以叫“妄去真显”,妄想消除了真心就显露了,我们说念佛法门叫我们念一句佛的名号,这叫做以妄治妄,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底最后就对了,明白什么?明白“原来弥陀念弥陀”,明白念佛的心就是佛,真心就显露了,这就说明妄去真显,其他的一切法门也都是一样的。
以上是对这三句偈语作了个简单说明。下面就想分析一下这一首偈语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就是人天乘修行的纲领。人道天道,要想保持得人身,或者得升天道去享福,必须遵循这两条纲领。不修,保不倒人身,不修,更不会升到天上,所以说这两条是做人的基础,学佛就是学做人啊!人做好了才能够谈学佛,如果做人都有问题的人,根本不配谈学佛,学佛也不相应,这个问题是作不了假的,你说的一套,做的一套,阴倒干坏事,表面装好人,那不行啊!
但是,光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出不倒轮回,只能说你是一个世间的善人,因为你仅仅限于修的世间的善法,你得的果报也就是享人天福报,在人道天道享福。这是第一类,人天乘的人就是修的这两句话。
第二类,“诸恶莫作,自净其意。”这两句是声闻、缘觉修行的纲领。声闻、缘觉,戒行精严,如果这点作不到,他就不可能独善其身,他正因为戒行精严,自己身心清净了,他才能够自净其意,把妄念清除了,所以他们修持各种各样的净化自己内心的种种法门。佛在世的时候,他们好多人都是修三十七道品。在现在来说修净土,修禅宗,修密宗都是修自净其意的好方法,当然修得好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掉自己的妄想执着。业障清除了,智慧就开发了,就达到自净其意。比如念佛的就达到了一心不乱,参禅的就达到了明心见性,这就达到了自净其意的境界,这个境界达到了就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就可以证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因为他能自净其意,他种了了生死出轮回的因,与前一种就不同了。他种的出世之因,就会得出世的果报,他就会超出三界了,他就不会到人道,天道来受果报,就是声闻、缘觉的果位。这是第二类声闻、缘觉的修行纲领。
第三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个就是菩萨乘修行的纲领。菩萨与二乘就不同了,他就多了一条众善奉行,众善奉行就是自利利他,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发菩提心,就是用出世的精神来办入世的事业。什么叫出世精神?这出世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无我”。什么叫入世事业,概括起来就是“利他”,所以“无我利他”就是菩萨精神,菩萨精神就是福慧双修,所以这三句就概括了修福修慧,概括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概括了自利利他,这三句话做圆满了就成佛,这修菩萨行就是种成佛的因,所以也叫种的菩提因,最后成佛就成菩提果了。
我们看这短短的三句话就包括了五乘修行的纲领。佛法这么妙啊,我们可细心领会,语言这么简单,内容这么丰富。
下面我们谈一下这首偈颂是我们四众弟子必须修行的纲领。首先我们说学佛先学作人。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目前有些人天天跑庙,烧香,拜佛,希望发财,甚至于希望赌博得胜,希望炒股能赚钱。这种人佛菩萨会不会保佑?如果这样都会得保佑了,那把佛菩萨说“歪”了!你要想得财富,应该寻正道,因该按因果规律办事,那么你就应当把你的财富拿来布施,拿来救济,你一个人,你一家人吃喝玩乐,穷奢极欲,还要更发财来满足你的贪欲,这可能吗?这个符合因果规律吗?决不可能,佛是觉悟了的人,佛不是神,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修成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觉悟了就是佛,迷就是众生,我们虽然迷着,但我们的自性是佛啊,我们的自性本没有失啊。所以,我们去掉了妄想执着,我们就可以成佛,学佛是很平常的事,并不是神秘的事情,人人都该学佛,人人都可以学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个道理必须明白,这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陀是希望大家都成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往生净土,在这所大学里学习,通过去掉我们的种种贪瞋痴,然后精进学佛,最后人人都达到佛的境界。所以很清楚,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的思想,言论,行为,也就是以佛为师,佛就是我们的导师。在我们这个世界,佛灭度了,我们要以戒为师,这个七佛通戒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我们的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从这个七佛通戒的基楚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以戒为师,你才能由迷返觉,你才能去妄显真,你才能由凡夫进入圣人的领域,凡夫是不觉,二乘圣人是自觉,但是不觉他,因为他没有众善奉行,而菩萨是自觉觉他,但是觉行还未圆满。所以,学菩萨修行是种菩提因,最后的果报就是成佛。
佛法是指导人生,指导生活,佛法是面向现实的,佛法绝不是迷信,佛法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但高出于世间,这个觉字就是高出世间,如果与世俗同流合污那就不叫佛法了,佛法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佛法引导人走一条利己利人,修福修慧,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佛法的基础。所以,不能把他看得很寻常啊!唐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公案。白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领会、信受奉行。我也理解得敷浅,和同修们一起学习。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的介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这个诸就是一切。恶:就是坏事都不应该做。众善奉行,众善:一切好事都应该认真做。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应当经常自我反思,去掉自己的种种妄念。这个“意”是妄念,净化我们的妄想执着,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净化自己的思想。“是诸佛教”就是说明前面说的这三句话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也可以说是一切戒律的根本原则。
什么是戒?戒就是诸恶莫作,戒就是止恶防非,戒就是禁止作,不许作,作了就是犯戒。比如说杀生,你杀了就是犯戒!戒的含意就是偏于止恶,所以叫做“止持”,就是禁止作。
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提倡作,叫做“作持”,提倡作你不作也是犯戒,比如说护生,就是提倡做的,你不作,还是犯戒,所以戒与律严格的分起来就有这个不同。
这首偈语看起来简单,但是它实际上把佛法的精髓﹑诸佛的心传都概括进去了,说具体一点,它从世间法到出世间法,从人天道,一直到出世法,它包括了修福修慧;它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它概括了三无漏学。所以这首偈语非常重要,它非常概括的把佛法的一些基本的东西都包括进去了。
下面我们讲这首偈语的内容。
诸恶莫作就是一切恶业都不应该作,当然世间上的恶业也是无量无边的,佛法为我们概括了一下称为十恶,为十恶包括什么呢?杀生,偷盗,邪淫,为叫身三业,杀盗淫都是行为。
口业有四种:
第一,妄语。妄语中特别是大妄语,大妄语比如,你没开悟,你对别人说你开悟了,乱给人家说我看得见观音菩萨,可以和观音菩萨对话,这是大妄语,说这种妄语,命终之后必然堕地狱,这是不通忏悔的罪业,你要忏悔,没用处,非堕地狱不行。其次就是一般的妄语,为了个人的目的,个人的利益说假话﹑欺骗别人,这个也要受恶报,但没有大妄语那么严重。还有一种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就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别人的利益,为了其他众生的利益不得不说假话,这个叫方便妄语。这里有个界限:动机是为了利人,利物,而不是利己,利己就不行。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山上走,看见一只野免跑过来了,你明明看见野免往西跑来的,你却告诉猎人往东跑了,这还是说的假话,但这个假话的动机是为了保护生命,所以这种妄语不但不犯戒,而且是功德,因为你保护生命嘛。除此之外不该讲假话,特别是我们了解了妄语戒里面的大妄语,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佛所说的绝无妄语!那大妄语是要堕地狱啊!佛经上讲的如果是假话,那佛都要堕地狱的,所以从反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并建立信心,知道佛所说的绝无妄语!
第二,恶口。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这个问题很易犯。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讲话,说老实话,我们犯的口业实在不少的,自己冒了火用很恶毒的语言来咒骂别人,比如说我们听到别人骂架说:“你上街去给汽车碾死!”那么别人会不会受此恶报呢?自种因自受果嘛,他没有种那个因,就不会受那个恶报,不是咒骂得倒的,因果规律就是这样嘛。有的同修不懂得这个道理,他说别人天天在咒我,我说你是相信外道嘛,他咒你都把你咒得到受恶报吗?没那回事,你没种恶因决不会受恶报。恶口伤人了,自己就种了恶因,自己会受相应的恶报。
第三种两舌。两舌就是拨弄是非,说那种两面挑拨的话,害人也害己。害人,你给别人增添了矛盾,制造了烦恼;害己,你自己种了恶因自己必然要受恶报,这是第三种。
第四种绮语。就是讲那些花言巧语,也包括黄色的,下流的,不正经的话。污染了别人的心灵,自己也种了恶因,自己要受相应的恶报。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就是四口业。
意念上有三种恶业,第一就是贪欲。什么是贪?于一切顺境,于一切利益求取无厌永远没有止境,越多越好。第二就是瞋恨,就是瞋恨心,对一切有违自己心意的人事,起瞋怒心,发脾气,生怨恨等。第三种就是愚痴。愚痴不是指没有文化,好多人知识很丰富,这叫世智聪辩,但没有般若智慧,一样愚痴。愚痴,就是不相信宇宙人生的真理,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三世因果,不相信这些真理,这种人就叫愚痴。这就是意三业,思想上造的三种业。
身作杀盗淫,口出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生贪瞋痴。合起来就叫十恶,这十恶里意三业是主要的,这意业是统帅,身业,口业是士兵,我们之所以作坏事,这所以造口业,是因为你那个意念不清净,意念支配你,比如说一个经常想通过盗窃来发财的人,他的意业不清净啊,他没有去偷是没有缘法(条件),只要有缘法他就要干那个事。如果一个思想上清净的人,没有偷盗念头的人,他就有机会也不会干偷盗的事。所以说意业是关键,是统帅。这就是告诉我们,修行要针对自己的意业来修行,在起心动念上来下功夫。这十恶就是概括了诸恶在内,我们把这十恶制止了,那就是诸恶莫作了。
十恶的反面就是十善。我们只要能停止作恶,奉行十善就不难了,十善中三业,行为上的杀盗淫我们就把它变了,反过来第一条就是不杀生还要护生、放生。这一条的推广不仅是对动物应该保护它们,而且包括了我们在社会上尊老爱幼,扶持伤残、病人、贫穷,以及扶持受到灾难的人,如此种种,都是这条戒的推广。所以说不杀生这个戒有积极的意义,推广这种悲悯心就会怜悯一切众生,积极作慈善事业,救济事业,公益事业。
第二条是不偷盗,推广施舍,从因果规律上讲,偷盗是种贫穷困苦的因,有的人不懂得,以为我偷了别人的东西装在自己的包包里,我就发财了,完全错了﹗你种了贫穷困苦的因,难逃贫困的恶报。反过来说,要发财靠什么?靠施舍。种布施的因,得财富的果报。这个道理绝对真实,但是很多人不相信,也不懂得。采取其他手段希望得到财富,即使你得到了也不可能长久,我们要希望得到财富就是靠施舍。佛经上说布施是“舍一得万”,什么叫舍一得万?就是一本万利嘛,你施舍出去的是一个,得到的一万个,这叫做因小果大,春天下一粒种,秋天收万颗籽。布施的道理就是这样。
第三条不邪淫而修梵行。梵行就是修清净的行。合法夫妻以外的淫秽行为叫邪淫。合法夫妻非时非地行淫也是邪淫,这要特别注意。什么是非时?大致说来,凡有损对方身心健康的时间(如对方有病未愈,或生理因素等,)凡属菩萨及一切贤圣善神诞忌日等,叫非时。什么叫非地?如郊野露地,神庙佛寺等地,叫非地。详见《寿康宝鉴》一书。人无邪淫,心则易净。
不绮语而说朴直的真挚的有益的语言。我们给别人讲的语言都是有益于别人的身心,使别人受益,这样你内心清净了,自己也种了善因,别人也得到了好处了,这就是口业四种,我们把它改变过来,不造恶而行善就可以等到很多好处,自己在谈话中就种了很多功德。
另外意念上的三业,第一是我们不贪五欲:财、色、名、食、睡,我们不去贪求这些东西,我们认清楚这些东西会使自己造罪业,使自己种地狱因。“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都是拖我们下地狱的啊!我们有了这个认识,就自然会远离五欲它就害不到我们。这样我们的贪欲自然会减少,这是对治贪欲。
第二是对治瞋恨心,就应该修慈悲观。慈悲观就是建立在一切众生都和我有密切的关系,进一步我们认识到人我一体的道理,你才会培养出同体大悲的思想。因为一切众生同我们一样,无始以来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他们与我们都有父母等六亲眷属的关系,只不过你迷在里头不晓得,你哪一天开悟了你就会明白,这些众生在过去生中和我们都有很深很密切的关系,在无量的未来时间里,他们恶业满了也会得人身,他也可以闻佛法,修菩萨行而最后成佛。从未来来看他们都是未来的菩萨,未来的诸佛。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当然就不敢起瞋恨心,就要竖立慈悲观,用慈悲观来看待一切众生,这也是修忍辱波罗密的一个根本观点。不建立这个观点,忍辱就没有基础。
对治愚痴就要修因缘观。因缘观就是要知道一切事情都是因缘所生,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分散而消灭,一切都决定于因缘,也就是一切脱不了三世因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作那些愚痴的事情,用因缘观来看待问题,比如人人都喜欢的金钱财富,这还是因缘问题,所以说人生有几种东西,比如金钱,强盗抢得起走,但是你带不起走,临命终时一个钱也带不起走。《参考消息》上刊凳的一个美国人叫汤姆逊,他有很多财富,他要死了,在临命终时,要律师给他做个证明并留下遗嘱:他死了之后,要求把这些钱取出来放在棺材里面,他的坟墓用钢筋混凝土来修造,并请两个保安来守坟墓。这个就叫愚痴!当然这个人不是没有文化,但他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愚痴,因为他不相信因缘观,金钱是不能用这种方法带走的,你硬要带走,就是下世再能投胎变人但你迷了,你怎么能知道你的坟在何处?这是不可能的事嘛。
有一种东西,强盗抢不起走,你也带不起走的就是知识,学问,你死了一个都带不起走。还有一种东西是强盗抢不起走,你必然要带起走的,那就是你所造的善业,恶业。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它是紧紧地跟随你走,也可以说它是支配你往那里走,你死了以后到那里?是业力支配啊!所以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很重要啊!万般就是一切东西,包括金钱,亲属种种,将不去就是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你造的善业,恶业紧紧地跟着你,这不是你愿不愿带的问题,你甩都甩不脱。我们能够建立因缘观,就不会干这种愚痴的事情了,以上就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具体内容。
第三句话是自净其意,自是自己,净是净化其意就是指的自己的意念,也就是妄念。常住本心是清净的,用不着你去净化它,而妄想、执着就是我们学佛的最大障碍,所以清除妄念是学佛首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对治妄想执着,你能把妄想执着解决了消除了就对了。所以叫“妄去真显”,妄想消除了真心就显露了,我们说念佛法门叫我们念一句佛的名号,这叫做以妄治妄,你一直念下去,念到底最后就对了,明白什么?明白“原来弥陀念弥陀”,明白念佛的心就是佛,真心就显露了,这就说明妄去真显,其他的一切法门也都是一样的。
以上是对这三句偈语作了个简单说明。下面就想分析一下这一首偈语包括了五乘共修的纲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就是人天乘修行的纲领。人道天道,要想保持得人身,或者得升天道去享福,必须遵循这两条纲领。不修,保不倒人身,不修,更不会升到天上,所以说这两条是做人的基础,学佛就是学做人啊!人做好了才能够谈学佛,如果做人都有问题的人,根本不配谈学佛,学佛也不相应,这个问题是作不了假的,你说的一套,做的一套,阴倒干坏事,表面装好人,那不行啊!
但是,光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出不倒轮回,只能说你是一个世间的善人,因为你仅仅限于修的世间的善法,你得的果报也就是享人天福报,在人道天道享福。这是第一类,人天乘的人就是修的这两句话。
第二类,“诸恶莫作,自净其意。”这两句是声闻、缘觉修行的纲领。声闻、缘觉,戒行精严,如果这点作不到,他就不可能独善其身,他正因为戒行精严,自己身心清净了,他才能够自净其意,把妄念清除了,所以他们修持各种各样的净化自己内心的种种法门。佛在世的时候,他们好多人都是修三十七道品。在现在来说修净土,修禅宗,修密宗都是修自净其意的好方法,当然修得好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掉自己的妄想执着。业障清除了,智慧就开发了,就达到自净其意。比如念佛的就达到了一心不乱,参禅的就达到了明心见性,这就达到了自净其意的境界,这个境界达到了就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就可以证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因为他能自净其意,他种了了生死出轮回的因,与前一种就不同了。他种的出世之因,就会得出世的果报,他就会超出三界了,他就不会到人道,天道来受果报,就是声闻、缘觉的果位。这是第二类声闻、缘觉的修行纲领。
第三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个就是菩萨乘修行的纲领。菩萨与二乘就不同了,他就多了一条众善奉行,众善奉行就是自利利他,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发菩提心,就是用出世的精神来办入世的事业。什么叫出世精神?这出世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无我”。什么叫入世事业,概括起来就是“利他”,所以“无我利他”就是菩萨精神,菩萨精神就是福慧双修,所以这三句就概括了修福修慧,概括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概括了自利利他,这三句话做圆满了就成佛,这修菩萨行就是种成佛的因,所以也叫种的菩提因,最后成佛就成菩提果了。
我们看这短短的三句话就包括了五乘修行的纲领。佛法这么妙啊,我们可细心领会,语言这么简单,内容这么丰富。
下面我们谈一下这首偈颂是我们四众弟子必须修行的纲领。首先我们说学佛先学作人。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目前有些人天天跑庙,烧香,拜佛,希望发财,甚至于希望赌博得胜,希望炒股能赚钱。这种人佛菩萨会不会保佑?如果这样都会得保佑了,那把佛菩萨说“歪”了!你要想得财富,应该寻正道,因该按因果规律办事,那么你就应当把你的财富拿来布施,拿来救济,你一个人,你一家人吃喝玩乐,穷奢极欲,还要更发财来满足你的贪欲,这可能吗?这个符合因果规律吗?决不可能,佛是觉悟了的人,佛不是神,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修成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觉悟了就是佛,迷就是众生,我们虽然迷着,但我们的自性是佛啊,我们的自性本没有失啊。所以,我们去掉了妄想执着,我们就可以成佛,学佛是很平常的事,并不是神秘的事情,人人都该学佛,人人都可以学佛,人人都可以成佛,这个道理必须明白,这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陀是希望大家都成佛,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就是希望一切众生都往生净土,在这所大学里学习,通过去掉我们的种种贪瞋痴,然后精进学佛,最后人人都达到佛的境界。所以很清楚,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的思想,言论,行为,也就是以佛为师,佛就是我们的导师。在我们这个世界,佛灭度了,我们要以戒为师,这个七佛通戒偈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我们的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从这个七佛通戒的基楚上发展起来的。我们要以戒为师,你才能由迷返觉,你才能去妄显真,你才能由凡夫进入圣人的领域,凡夫是不觉,二乘圣人是自觉,但是不觉他,因为他没有众善奉行,而菩萨是自觉觉他,但是觉行还未圆满。所以,学菩萨修行是种菩提因,最后的果报就是成佛。
佛法是指导人生,指导生活,佛法是面向现实的,佛法绝不是迷信,佛法绝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离世间但高出于世间,这个觉字就是高出世间,如果与世俗同流合污那就不叫佛法了,佛法给人信心,给人力量,佛法引导人走一条利己利人,修福修慧,幸福圆满的人生道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是做人的准则,也是佛法的基础。所以,不能把他看得很寻常啊!唐代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公案。白居易是唐代很有名的一位诗人,学者,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年在杭州当刺史的时候,他就很仰慕鸟巢禅师的大名,他就专门去在拜访鸟巢禅师,想向他请教佛法。这位鸟巢禅师没有住庙子,他在一棵大树上居住,所以人家就叫他叫“鸟巢禅师”,他住处象鸟窝一样。鸟巢禅师他是很有境界的人,白居易一见到禅师就说:“禅师啊,你住得那么高,在树子上这太危险嘛!”禅师说:“我倒不危险,你才危险,因为你在做官,高官必险嘛!”白居易又问禅师:“什么是佛法的要领呢?”禅师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你这两句话,三岁儿童都知道。”鸟巢禅师说:“三岁儿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还做不到啊。”
这就是佛法的要领,学佛的下手处。我们要学佛,必须要遵守这两条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善”与“恶”的标准是什么?从佛法的观点来说,利人就是善,人己两利,我们作的事又利人又利己,你这样作了有利于你现在,你也得到利益了,别人也得到利益了,又有利于你的下一世,因为你种了善因嘛,你当然就会得到善报,这是一类。还有能够进一步的做到损己利人,自己受损害希望人家得到利益,为了成全人,自己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个看起来,现在他吃了点亏,但是,这种人受到社会的尊敬,他感化了很多人,那就是功德啊。从现实来看,从未来看这种人当然就很了不得啊,能够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他种了这个善因啊,他未来的善报当然会很大。什么是恶,你损害别人的生命,财产,名誉,地位,种种利益,当然人家受害了,你也脱不了手,是迟早的问题,国法不容许,舆论要谴责你,因果更不会饶恕你。
我们再来分析,这种人损人而并不能利己,比如说毁谤别人,造谣诬蔑别人,别人当然受了损失,你也得不到利益。从现在说,别人把你看破了,不会对你这个人再有好感和信任。从未来看,你种了恶因,未来受一定的果报,这是损人而不利己。
还有一类,损人而利己,比如强盗,别人的财物你拿来据为己有,你得到利益了,你发财了。从现实来看,既然种下盗窃的因,必定难逃贫穷困苦的果报!
所以说损人来利己的,不论从现实,未来看都是要受恶报的。前面说了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的业因,而六道轮回正是十善十恶的果报。因为你既然种了因,就必然会有果,我们这个身体就是果报身,就是来受果报的,你种了十善十恶的因,当然就会在六道轮回里受果报,比如说善道来说,上品的善就生天道,中品的善就生人道,下品的善就生阿修罗道,这就是三善道。恶报来说,上品十恶,堕地狱道,中品十恶,堕锇鬼道,下品十恶,堕畜牲道。
这个就是善恶业因与六道轮回的关系,非常这清楚的。下面想再谈一下“自净其意”这句偈语,看来很简单,实际这四个字就是佛所说的一切心地法门的要领。佛法叫心地法门,就是对治我们的妄心,也就是净化我们自己的妄想,本来众生都有佛性都是佛,但是妄想执着就不能证得。所以,佛出世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去掉妄想执着,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从哪里下手?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所以佛经上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一切佛法人人都本来具足,也不是佛给我们的,本来具足,但是妄想执着把他蒙蔽了就不能证得,如果你到心外去求法,那叫外道啊,这叫做舍父逃走。我们本来就是佛的儿子,佛就是大法王啊,你不在佛那里求法,你跑到外面去,也就是人人都有一颗衣里明珠,这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你身上有夜明珠却跑到外面去讨口,这就叫舍父逃走,舍弃自己的父亲到外边去讨口,不晓得衣里有颗明珠,你就不晓得自心是佛,是心可以作佛。所以,自净其意就是我们学佛的下手处,说简单一点就是“去妄”,就是去妄心。真心就如一面宝镜一样,这个宝镜的功能能够照天照地,无所不照,这个就是我们的真心,与如来是一样的,具有如来那种五眼六通,三身,四智都齐全的。那为什么我们拿不出来呢?这就是妄想执着,就像一面镜子被厚厚的尘垢盖着一样,当然他的功能就显不出来。学佛就是从自净其意下手,就是从去妄心下手。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法的时候,就留下两首很著名的偈颂。弘忍大师当时准备传法的时候(传衣钵)的时候,就叫他的弟子们,各人写一首偈颂来他看,谁开悟了,就把衣钵传给谁。神秀大师是很了不起的人,出家以前就是很有名的学者。出家后是寺院的首座。神秀大师就写了一首偈语,他这首偈语是:“身是菩提树”我们这个身体就象菩提树一样,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当年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所以,这个树子就代表觉悟。“心如明镜台”我们这个心就像一面宝镜一样。“时时勤拂拭”就是时时刻刻的擦拭它。“勿使惹尘埃”就是不要让宝镜染上尘埃。五祖大师认为他没有开悟,没把衣钵传给它。当时六祖惠能大师也提出一首偈语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两首偈颂不同在哪里呢?神秀大师的偈颂是说的净化自心的方法,自净其意的方法,这是修持的方法。惠能大师的偈颂说的是妄去真显的境界,就是已经把妄心去掉了,真心显露了的境界,也就是开悟了的境界,所以,这两首偈颂,一首讲的是去妄,一首讲的是显真,我们不能认为神秀大师当时没有得到衣钵,他的偈颂就不好,不能这样看,这首偈颂倒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依教奉行的,我们就要做这个工作,时时勤拂拭,把我们的妄想执着消除干净,把宝镜上的法规尘垢去掉,这就是我们下功夫的地方。因为妄心不去,真心就无法显露。所以说“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你能够把念头消灭了,打死就是消灭掉,什么念头?妄想、执着。许汝法身活,就是法身显露,法身就是常住真心。
净土法门是摄心念佛,这一句佛号就是最好的净化刘,净化我们的妄心,所以古人说:“投清珠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就是比喻把一颗颗清水珠投到浑浊的污水中,浑浊的水就会被澄清。“投佛号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是把一句佛号放到混乱烦恼的心里头,混乱烦恼的心就逐渐消除了,乱心消除了,真心就显露了,真心就是佛性啊。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应该把这个偈语作为我们做人修行的纲领,因为这首偈语是持戒修行的纲领,这个纲领也是福慧双修的纲领,自净其意就是修智慧,众善奉行就是培福德,所以这首偈语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应该依教奉行,我们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了度众生而往生净土,为了度众生而成佛。这就是按七佛通戒偈修行。
今天提出这首偈颂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勉励。
分身集会品第二无量世界的地藏分身和无量业道的出离者随众,随地藏王菩萨一起来到这个法会。由于我们的身障不知道,地藏王菩萨的分身有无量亿,无量亿的分身有无量亿的随众,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称佛名号品浅释 第九卷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在那个时候,讲完了前面第八品,在第九品刚刚开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04
宣化上人讲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二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10-07
浅释在北京大学的无相念咒张尚德吴辉雄医师陪我回老家湘潭,我带了一些小本《金刚经》,送给亲朋戚友。一日下午,我和大哥张俊德说:「我们一起为死去的父亲念『阿弥陀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南无羌佛浅释邪恶见和错误知见(摘自南无羌佛原法音开示)今天我为大家讲什么呢?就开示至关重大的成就解脱关键佛法吧。这一次我必须要提醒大家,今天我对大家讲的法确确实实
佛陀住世时间:2022-10-03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6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非常重要。实际上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这也可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一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漫漫长夜里的明灯。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人根陋劣,退缘很多。正如《大宝积经》所说:末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3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默”。能仁──他能普度众生;寂默──他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你们应该尊重,看戒律就像佛似的,就像师父似的,要像恭敬师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2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5)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成就破乱”:他们不能成就他们的破乱,“由汝心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6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7)唐天竺·沙门般剌密帝译宣化上人主讲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7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临末法,众生福薄。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7
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阿含部”。“阿含”是译音。含:即包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19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于“阿含部”。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27
《点灯祈愿文》浅释传喜法师2008.6.14晚开示我们念《点灯祈愿文》脑子里能观想起來吗?念‘愿灯具’灯碗大的象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这灯炷有多大呢?象須弥山那么大,须弥
藏传法师时间:2017-04-07
悲心诵真言 灭却众生苦 《破地狱真言》,大慈大悲心,我们每个人坐在莲花上,像观音菩萨一样飞到地狱门前,火烧地狱、冰冻地狱,所以一切受苦众生都是我们的生身父母,这样
传喜法师时间:2020-05-12
学佛是生命存在的唯一价值 传喜法师法堂开示(2011年7月25日)三毒之心灾难因 勤除恶习惜光阴这社会近几十年,有了动物保护组织,有更多的一点素食主义者拒绝吃肉,人类,这
传喜法师时间:2020-06-05
四、法藏大师法界缘起说的组成通过对上举《华严经》要品的解释,即可显现法藏大师成立华严思想的根本背景,但从《华严经》整体上独特的“说相”与“结构”看,却是依《华严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5
《妙法莲华经》浅释—全经概要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09 年12 月15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我们开始学习《妙法莲华经》! 这部经的经本本来是应该人手一册都是有的,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空缺)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妙法莲华经》浅释—药草喻品第五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01 月26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这一品的大意是佛应上首弟子,大家熟悉的以摩诃迦叶为首的四位弟子所问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妙法莲华经》浅释—譬喻品第三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01 月12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正如经典所说,大家是不畏严寒,勤求圣道。这就完全有资格来参悟法华经。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妙法莲华经》浅释—授记品第六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 2010 年02 月02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第六品—授记品,顾名思义,就是释迦牟尼佛祖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妙法莲华经》浅释—信解品第四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01 月19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信解品第四,涉及到的人物主要是须菩提、摩诃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这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妙法莲华经》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3月9 日 北京茶缘茶城洮砚馆 刚才所诵读为《妙法莲华经》卷四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简称授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2
《妙法莲华经》浅释—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8月7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这一品题目是“分别功德品”,经文一开始承接上一品如来寿量品:尔时大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7月31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如来寿量品,越读我们就越能领悟如来佛祖说法的真实义趣。这一品寿量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下)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7月10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续上节。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5月9 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我提议,请大家尽量盘腿。佛法讲三皈依,不仅入门的时候有一个三皈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劝持品第十三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6月26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6月19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这一品是“提婆达多品”,但是没有太多地说到提婆达多,倒是主要说了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佛学浅释苏行三博士编释小引第一章 ‘佛’义及佛陀略史第二章 佛学第三章 佛学与其他学说第四章 佛学的目的第五章 佛学的学理第六章 世间法第七章 出世间法第八章 宗派第九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法师品第十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5月29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请翻到经本第159页。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见宝塔品第十一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6月5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我们从偈言开始看起,讲述一下本品的大概经义。其实读诵以后,大家都可以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安乐行品第十四 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7月3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这一品是安乐行品,要得安乐自在的话,就要多诵读此品。简要说,这一品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妙法莲华经》浅释—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上)主讲:法闻法师(北京广济寺)2010 年7月10日 北京汉唐华夏美术馆首先赞叹大家能够在纷繁多事中能够坚持,非常不容易,放下手中的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03
浅释在北京大学的无相念咒张尚德 六四前夕,吴辉雄医师陪我回老家湘潭,我带了一些小本《金刚经》,送给亲朋戚友和党政人士,各方吓得赶快偷偷烧掉。 一日下午,我和国民党
更多文章时间:20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