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证法师:许多人没有正知见,却到处宣弘不正确的佛法,我们应该如何对治?
明证法师,阿弥陀佛,现今社会、校园,包括佛学院有许多人没有正知见,却到处宣弘不正确的佛法,教授不正确的修行方法,我们应该如何对治,法师慈悲,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这个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0
-
忧虑为世人的大患
在罗阅只国南边,离城一百二十多里处,有一座高山。若要往南方诸国,就非经过这座高山不可。山高谷深,地势险恶,山上有五百个强盗盘据,经常威胁行人。来往商客损失惨重,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7
-
梦参老和尚:素鸡,素鸭一样是造业,何必呢?
财、色、名、食、睡,你一定要设法对治。皈依三宝了,你还很爱财,很好色,色有深有浅;穿的衣服要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名牌的,总而言之,是包括一切食欲。吃的饮食要吃什么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
发现丈夫外遇 不要一味埋怨 不要到处宣扬
对很多女性而言,丈夫外遇应该是对自己很大的打击了吧,这不仅表明了丈夫没有坚守住初心,还表明你对丈夫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女性面对这种情况才会感到异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
崇慈法师答:既然上天赐给我们那么丰富的食物,我们就应该尽情享受嘛,何必一定要吃素呢?
崇慈法师答:你所说的上天具体是指谁?是大自然吗?大自然不会说话,更不会安排我们吃什么。是某个神仙吗?持这种观点这个神仙肯定是没有慈悲心、没有博爱心的,这样的神仙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6
-
崇慈法师答:既然心即是佛,只要心中有佛,何必皈依、拜佛、念经等形式?
崇慈法师答:心中有没有佛,以什么来证明呢?形式是用来证明内心的。形式的一点一滴都是内心真实的流露。我们每天的生活,一言一行一食一饮,哪一样不是形式呢?作善作恶都是以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6
-
何必太过执着
何必太过执着有大和尚与小和尚二人结伴下山,到集市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集市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蹚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
禅·看开时间:2024-05-22
-
佛油子!你自己不想解脱,何必拉我做垫背!
在学佛修行的人中,最让初学佛者防不胜防的恐怕就是常在身边滴溜的“佛油子”。这些“佛油子”,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师兄师姐“居士头”,或是外面名气很大的学佛"大咖”。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11
-
心直何必口快?佛教如是说
古人有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是我们要管好自己这张嘴。佛教“十善业”中,与善恶相关的语言就有四种,恶语和柔和语,妄语和实语,绮语和质直语,两舌和调解语。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3
-
放生功德: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损伤,放了也未必可活,何必浪费金钱?
想想看战争中受伤残疾的人,是不是都努力挣扎,千方百计保全其性命,同伴们也都全力抢救,无一丝弃舍之心。操作的畜生也是生命,放于野外自有其求生之道,若不幸死亡,也死
放生功德时间:2024-03-01
-
随缘放生何必念想?
那天在杨姐店里买床单,她跟我叙述了一件事,让我感动不已。原来杨姐在大学当老师的儿子,带了女朋友回来,第一次上门,女孩带了份特别厚礼:—只约五斤重的甲鱼。这是女孩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06
-
星云法师: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
星云法师一、生活佛法化:一般人的生活里无非是金钱、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滚。生活佛法化就是除了金钱、爱情以外,在生活里还要增加一些慈悲、结缘、惜
星云法师时间:2024-01-14
-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何必人一走,就让茶凉掉呢?
晚清将领骆秉章虽然位高权重,但平日里乐善好施。他手下有一个叫张全的小吏,家境清寒,与身患残疾的老母相依为命。骆秉章得知后,就命侄子每个月都给张全家中送去米粮。一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时间:2023-10-24
-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到处是家乡
到处是家乡富楼那弘法行脚的生活,像浮萍似的在人海中飘游,他没有一定的住处。白天,在大街、小巷、广场,随缘弘化;晚上在山间、林中,或是水边独自静坐。像行云,像流水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时间:2023-10-10
-
佛教故事:何必重新来过
何必重新来过如果有悔,想想,再来一次,只怕还一样。如果有恨,想想,那恨的人与事也将随着我们凋零。人生何必重新来过一位从来不碰股票的朋友,第一次「进场」,就赔了钱,真可以
佛教故事:其它故事时间:2023-09-08
-
佛教故事:禅·看开:何必太过执着
何必太过执着有大和尚与小和尚二人结伴下山,到集市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集市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蹚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禅·看开:何必太在乎得
何必太在乎得会游泳的人都懂得这样一个常识: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拼命挣扎,也不是大声呼救,而是尽量心无杂念,全身放松。只要放轻松,就能浮上来!从某种角度上说,人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08-25
-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到处是路
到处是路洞山禅师有一天去探望一位生了重病的学僧德照,德照就请示洞山禅师道:老师!您为什么不发慈悲救一个真心学道的弟子呢?您忍心看着弟子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吗?洞山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时间:2023-08-18
-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何必妄想
何必妄想心是所有法(注)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脑,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人若造作身、口、意善业,一定有乐,如影不离形。(偈2)玛塔侃达理是个年轻的婆罗门,他的父亲非常吝啬,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时间:2023-08-15
-
积累福报有何必要?
积累福报有何必要?问:您刚才说,学习藏文化与学习佛教应同时进行。那么,对一个学生而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累福报有何必要呢? 索达吉堪布答:作为学生,首先,学习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
知义法师: 念佛只要诚心念几句就好了,何必常常念-
知义法师: 念佛只要诚心念几句就好了,何必常常念?法华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由此看来,并不需要常常念。如果我们的心已诚到极点,善业更是满到极点,在这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
慧能与神秀:既然无一物,何必惹尘埃?
学佛修行人都会念:身无菩提树 心无明镜台 既然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禅宗有一个著名的“菩提本无树”的故事,即使不信佛也几乎尽人皆知。说的是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慧能
佛教典故时间:2023-07-27
-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到处都有爱死病
到处都有爱死病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不忍大家传染「爱死病」,故不能不说。这「爱死病」就像空气污染一样,到处都有,防不胜防,它可以让你喘不过气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时间:2023-07-20
-
问: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损伤,放了也未必能活,何必浪费金
问: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损伤,放了也未必能活,何必浪费金 问:放生的生物,有些都已损伤,放了也未必能活,何必浪费金钱? 答:任何一个生命,均好生怕死,自有其求生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7
-
人生本过客,何必惹尘埃(深度)
人生本过客,何必惹尘埃。遇见友情,是停留,遇见爱情,是陪伴。这一世的遇见和陪伴,都是短暂的,随着生命的离去,都成了一场相知,都变成一种不舍。这个世界,我们原本都
素食师兄时间:2022-07-25
-
“到处乱跑做什么?”
所谓直下承当即认识到自己本有的佛性一切具足,更无欠少@点击音频聆听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在烦恼生起的当下观照它、克服它。如果
济群法师时间:2022-05-23
-
人生本过客,何必太执着(好文)
一人生本过客,何必太执着!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明白,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左右,总要学会放手,懂得随缘。你所追求的,也许最后是一场空,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一开始,
般若电影时间:2022-05-17
-
吉与凶是由人决定的,福人到处是福地
北周人卢光,素来崇尚佛道,对三宝至诚恳切,极为恭敬和信仰。他和一批文武官员曾跟随太祖皇帝到檀台山去打猎。准备捕捉野兽的包围圈布置好以后,太祖指着远处的高山对官员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11
-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常在遭遇困境时发愿吃早斋,或是初一、十五持斋;以此祈求家庭平安、事业顺利。既然天天都希望有福、平安、顺利,何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必须学会忘掉悔恨、忧虑、恐惧
要结束煎熬,你必须学会忘掉悔恨、忧虑、恐惧等等,那曾无数次主宰你当下一刻生命的负面东西。我们用于担心未来、后悔过去的每一分钟,都是你失去的和生命重新约会的一分钟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12
-
克服忧虑和疑虑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和学生们要有“现在观”,观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间。既然你处在现在这个时间,就不要忧虑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老是在忧虑未来,就会把现在的时间都浪
汉传法师时间:2014-09-12
-
悟道法师:生意场上,何必妄语
此地讲妄语,特别是要得到利益的,譬如说做生意的要谋取一些利益,他要打妄语,这在现前社会非常的多。卖的产品,实在讲不是很好的产品,他说很好,标榜很好的产品,实在没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9
-
本性法师:小事一桩何必生气
佛教把贪、嗔、痴名为三毒,三毒于人乃致命的三害。此中,嗔,就是指动不动生气、愤怒。生气乃至愤怒,是很有害身心健康与灵性修炼的,也无益于工作、学习与生活。我们常说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07
-
明如居士:如何消除自心的忧虑、担心与恐惧?
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贪婪与嗔恚是两类最基本的情绪。例如,抱怨的心态与话语等,实际上都是由嗔恚情绪所引发的。而贪婪与嗔恚这两类最基本的情绪又是由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最
大德居士时间:2014-11-29
-
索达吉堪布:赞叹他人有何必要?如何才能做到发自内心地赞叹他人呢?
问:赞叹他人有何必要?如何才能做到发自内心地赞叹他人呢?答:赞叹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凡夫人来说,赞叹可以让他们欢喜踊跃;对诸佛菩萨来说,赞叹可以让其他众生生起信心
佛学入门时间:2014-12-10
-
宣化上人:真正有了功德鬼神护法都会帮助你,何必自己去宣传?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和地藏菩萨,人见到你都和你有缘,都恭敬你。见到你,好象见到八辈子到现在的老亲戚,不知有多亲切,有那种亲切感,有那种回到家里的感觉。又好象在海外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2
-
【胡小林老师】生意场上何必焦虑!
胡小林,净空法师如是评价他:“我学佛58年了,再过两年就一甲子。58年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成就,这个人就是北京的胡小林居士!”要知道,以“众善奉行”为准则、不断告诫自己
大德居士时间:2015-01-24
-
出现忧虑不安的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
每当准备出游,或是有户外活动时,我们会担心遇到坏天气,担心明天是否会下雨。这种类似的担忧在其他事件中也会频繁发生。担忧物价上涨,而采购商品;担忧自己的健康,而服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26
-
每日一禅:人生本过客 何必千千结
人生总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即使
其他文章时间:2015-04-30
-
星云法师:在我们的人间到处充满着鬼
其实,鬼的存在和我们的人生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鬼不一定在地狱,鬼就在我们的左右,鬼不必到鬼的世界里寻找,在我们的人间到处充满着鬼。什么是人间的鬼呢?有不良习惯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5-05-07
-
每日一禅:何必在意小过
仰山和尚是伪山禅师的学生,有一年,师徒两个一年没见了,彼此都十分挂念,等到见面时,伪山禅师向仰山问道:“这一年你都做了些什么事?”仰山说:“我开了片荒地,然后种
其他文章时间:2015-07-01
-
每日一禅:忧虑来自内心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忧虑来自内心,放下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忧虑来自内心,一切的烦恼都来源于自身。人生路上会遭遇到许多不幸,挫折,失败,打击,痛苦,孤独等,当你放下这一切时,心灵就会得
其他文章时间:2015-11-07
-
菩萨有大智慧大神通却为何事忧虑
地藏菩萨常处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
佛教故事时间:2015-11-11
-
每日一禅:看清一个人,何必揭穿他
当你看清了一个人而不揭穿,你就懂得了原谅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你就懂得了至极的尊重。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也有看不惯你的人。你的成熟不是因为你活了多少年
其他文章时间:2015-12-01
-
每日一禅:何必太计较
快乐是如此简单。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要刷牙洗脸;晚上入睡前,也是要洗漱沐浴,洗掉一天的尘垢。既然身体都需要如此洁净,那我们的心在一天忙碌中,受到的染污
其他文章时间:2016-01-02
-
到处结缘施食累积大功德
在《金光明经》有讲到两种长寿无病的方法,第一种是戒杀,第二种就是施食。所以,当然我们希望大家都成佛,但是世间人所求的,就是长寿无病。最好的方法,第一个就是戒杀。
汉传法师时间:2016-01-29
-
每日一禅:本自具足,何必烦恼生活?
本自具足,何必烦恼生活。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但需要成长的时间和能量的积蓄。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
其他文章时间:2016-03-08
-
是否只有密宗才提倡观清净心?这样做有何必要?
问:是否只有密宗才提倡观清净心?这样做有何必要?答:《华严经》、《维摩诘经》、《入楞伽经》等显宗经典里面有许许多多观清净心的教言。其观点跟密宗所提倡的观清净心完
藏传法师时间:2016-05-31
-
南怀瑾:我学佛一辈子 看到的到处都是菩萨
南怀瑾“在于生死不为污行,住于涅槃不永灭度,是菩萨行。”大乘菩萨道,现身于生死道不会被染污,可以留形住世,也可以随时跑路,这些功夫见地都有了。万一他涅槃走了,也
大德居士时间:2016-07-04
-
人生本过客,何必千千结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人生苦短,朝看青丝暮成雪;时光匆匆,无可奈何花落去。暮年回首,总会有数十年转眼一瞬的感触;漠漠尘寰,
大德居士时间:20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