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是迷着的,但是我们的本性没有迷。佛揭示了这个奥秘: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就是真理。凡夫与佛本性没有区别,迷了就是凡夫,觉了就是佛。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就是由迷到觉的过程。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陀的思想、言论、行动,以佛陀为师,向佛陀看齐。学佛的目的最后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佛教是希望众生都成佛,本来是心是佛嘛,就看自己能不能认识到这点,敢不敢承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要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这就很明白了,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不是别的。
那么,怎样才能把人做好?必须遵循做人的准则,佛教提出两条,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七佛通戒偈》提出来的。过去一切佛教化众生就是这两条,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修行的纲领,成佛的基础。唐代白居易,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在杭州做太守时,去拜访鸟巢禅师,他问佛法的精要是什么?禅师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听,却说:你这个太简单了,三岁儿童都懂得。禅师说:八十岁的老翁行不得。这是说,这两句话看起来简单,做一辈子也不见得做得圆满。佛教对善恶的标准,要求很高,利人才是善,利已就是恶,损人更是恶。,一般人常说,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从因果上来看,损人决定不会利已,只会得恶报;自私决定不会自利。自私,是从小我出发,加强了我执,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自私是贪嗔痴的根源,还会使人堕入三恶道。所以自私、利已就是恶。
刚才说,利人才是善,也符合因果规律。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人,是种了善因,自然会得善报。如果从利已出发而去利人,这不是种的善因。是善是恶,关键是发心问题。还有《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庆余。这是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他做宰相时,把工资收入,除留很少部分作生活费用外,其余全部都拿来救济人。他在苏州办了一个范氏义庄养活了三百家人,这个不简单,三百家人啊!他当宰相时,家里开支非常节约,他三个儿子只有一件礼服,因此不能同时出街。他去世后,连安埋费都没有着落;但是,他得到很大的善报。他的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而且子孙后代,代代都出人才,一直发展到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登了一则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举行一个隆重的集会,将近两百人,纪念范文正公一千年诞辰。这说明种善因,自然就会得到善报。还有,能够损已利人,这更了不得了。损已,现在说吃亏了,但受到了别人的尊敬,而且你这种行为就感化了别人,你不求福报,自然会得到更大的福报。
清代末年的林则徐,也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大官时每次出巡,还把《阿弥陀经》等随身携带,至今还留下亲写的《行舆日课》。他撰联: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困祸福趋避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可以看出的心愿。他焚毁鸦片烟的时候,没有考虑个人,只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他完全清楚,做了这件事,立刻会丢官,甚至会被杀头,他是做好思想准备的。这个就是损人利人,这就是修菩萨行。他为了要利人,不惜这样做。果然,他把鸦片烟一烧,便被免去两广总督职位,充军到新疆。他这种人真正具有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菩萨精神。他到新疆以后,规划新疆的水利工程,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一边。他这样做当时看起来是了亏,但是却受到了大家的尊崇,感化了很多人。现在,英国伦敦的蜡像馆,对于清代历史人物就选塑林则徐的像,这说明历史是自有公论的。他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发达兴盛。根据上海《新民晚报》和《四川政协报 》提供的材料,现在世界各地居住的林则徐后代,有联系的竟达三百多家人。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行善就是利人。利人实际上就是利已。佛教的观点是自他不二,但是有些同修以为,我要关着门作功课、念佛,其它的事情少管,先把自己度了再度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印光大师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则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印光法师:《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这段开示说得明白,你只想利已,实际上就是害自己,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看,归根到底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对待这个问题应该遵循祖师教导,端正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虽然在学佛,却做些损人的事情。比如诽谤别人,别人受了害,受了冤枉,你自己绝对得不到任何好处,害人终究是害自己。事情恳定会揭穿,别人不相信你那一套,大家就把你看白了。不仅你现在犯了诽谤罪,而且,自己将来肯定要受恶报。因为你是出于嫉妒心,报复心,嗔恨心,这是种的堕恶道的因呀!这些人应该悬崖勒马,忏悔罪业,老实做人。还有一种,是损人来利已,比如把别人财产侵占了,别人受了损失,自己目前好像得到利益,其实,你现在的恶名就流传出地去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未来肯定受贫穷困苦的恶报。
纵然你今生逃脱了法律,但绝对逃不了因果。佛教关于善恶果报的道理,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接物很有受用。我们学佛必须按照这个来做人、来待人接物。在个基础上修行才会相应。如果天天在念佛,却没有按佛的教导去做人,这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诸恶莫作,起码要严守五戒;把五戒守好,众善奉行就不难了。五戒,实际上就是五大布施。我们能够认真持戒,就是对众生布施了无畏。比如我们持杀戒,不仅是人,就是一切畜牲都晓得我们不会害它的生命。我们认真持盗戒,别人不会担心我们侵犯他的财产,这就是对众生的布施,对自己就是种大福田。社会上犯罪的人造罪恶,搞得社会不安宁,可以说都是犯了五戒的。那些斗殴、杀人的都是犯了杀戒;那抢劫、贪污都是犯了盗戒;那些强奸、卖淫、嫖娼、重婚、乱搞男女关系等等,都是犯了邪淫戒;那些诽谤、诈骗、商品的假冒伪劣等等,都是犯了妄语戒;那些酒后肇事、吸毒、贩毒等,都是犯了饮酒戒。所以人人能受持五戒,必然家庭和谐,社会安宁。我们守好五戒,起码后世保得信住人身。五戒都不守,下一世人身都保不住。五戒条文不多,分量却很重。五戒里头,有四条都是根本戒。我们能认真把这五戒守好,有很大的好处。守好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善神暗中保护你,五戒都守好了,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护你。什么灾难,什么危险都给你消除了。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居士:有人说往生西方比来世做人还容易,这句话对吗?法师:这句话是对的,这是印光大师说的。为什么呢?你来世做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来世做人要靠你自己的力量。你一定要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古人说,早起赚半天。为什么,因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个小时抵得上白天两个小时。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点到五六点。早上七点到九点做事效率,比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