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及立场。这个主题,在近三十年来,渐渐受到东、西方人士的重视,有许多的学者,从哲学、宗教、医学等多角度的立场来探讨;我则是从佛法的观点与对佛法的认识,将我对生死的体验及观察,来加以说明。
认识生命的实相(一)由生命的无奈、无所依赖及无所适从,转变为生命的可爱、可贵与自我的肯定
很多人,对生命的感受是负面的,认为生命是无奈的、受罪的,是一种负担,这是不了解佛法所造成的偏见。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要开悟成佛,成就法身慧命,只有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用我们这个色身(肉体的生命),听闻佛法、修行佛法,才能达成修行的目的。
或许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只能到佛国净土去修,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诸佛都是在人间修行成佛,不是以其他类别的众生形态成佛。因此,必须先要有人的身体之后,才能发心,发菩萨心,修菩萨道,然后成佛。所以说,生而为人是最可贵的。(二)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出生之时已确定了死亡的必然到临。生未必可喜,死未必可哀,生命若无尊严,何喜之有?死亡若有尊严,又何必悲哀?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严。因此,生存并不麻烦可怜,死亡也不需要觉得悲哀凄苦;而是要看我们对生存及死亡的态度而定。
如果生存、生活得没有尊严,那死亡有什么好可惜的?生命又有什么可喜的?相反的,如果死得很有尊严,那死亡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三)生命的尊严,是从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目标之中来体验和显示
人的生命,就是生与死之间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生命的尊严,可以从伦理的关系、社会的角度、历史的判断、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信仰等多方面来确立。
下面是从佛教徒的立场来讨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目标:
1.生命的意义──从佛教的立场来看,生命是为了受报和还愿而存在的。过去许过的愿,一定要实践承诺;过去造的业,必须要受报。因此,也可以说生命是由于因果的事实而存在的。
2.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由客观的他人来评估判断、确立的,而是自己负起责任,完成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同时尽量运用其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献。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可能是父母、夫妻、儿女,也可能是老师、学生等,都必须尽心尽力、尽自己的力量,用物质的、精神的种种能力,奉献于身边的少数人,乃至于社会、国家、全世界的多数人,而不求任何回馈,这就是生命的价值;这种自利与利人的工作,便是在行菩萨道。
3.生命的目标──生命需要有个大方向,来作为自己永恒的归宿。
佛教徒是要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分享给他人,把所有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同时要不断发愿,愿能够自我成长与自我消融,以圆融与超越的态度,做永无止尽的奉献。如果建立了这样的目标,不论人生是长是短,都是极有尊严的。
(四)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所以生存与死亡,都是无限时空中的必然现象
1.生是权利,死也是权利;生是责任,死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面对它。
所以对于癌症末期的病人,我会劝勉他们说:「不要等死、怕死,多活一天、一分、一秒都是好的,珍惜活着的生命。」因为生存和死亡,都是无限时间之中的必然现象;不应该死的时候不应求死,必须要死的时候,贪生也没有用。
2.生与死息息相关。每个人从知道有生命的事实那一天开始,就要有面对死亡来临的心理准备。死亡的发生,可能是亲友,也可能是自己,而且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并不是让我们恐惧死亡,用死亡吓唬大家,而是如果从小就知道死亡这样的事实,便能帮助我们智慧成长。
释迦牟尼佛在年轻的时候,就是发现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实,才促使他出家修行,最后得到大智慧,进而拯救全世界人类。死亡何时会发生,没有人知道;因此,知道它会来临,但是不必忧虑死亡的事实会在何时发生,只要是活着的一天,就珍惜生命,尽自己的责任,努力奉献。我有位在家弟子,他深信命理,曾请了多位相命师为他算命,都说他只能活到六十九岁,到了那一年,他把工作辞去,财产分掉,等待死亡的来临。可是第二年仍然活着,于是很后悔的来问我说:「师父啊!我应该要死怎么没死呢?您知道什么原因吗?」
我说:「也许你做好事积了德,改变了死亡的时间。」
我利用这个机会劝他说:「不要怕死、等死,活一天就尽一天的责任及奉献,不去管什么时候会死,只要运用你宝贵的生命好好活下去。」
结果他一直活到八十六岁才去世。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时时怀抱感恩的心时时怀抱感恩的心在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人行道圣严法师自序这本小书,是我近一年来,意外的收获。原是由邓美玲女士为我先设定题目,再逐条采访,笔录成稿,发表于《自由时报》副刊为我开辟的专栏「人行道」。因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是一连串业力、因果循环的现象呈现;自己所造的业,再由自己接受那个果报。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心与物的调和哲学上有所谓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但是心和物其实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布袋契此布袋契此(西元?─九一六年)传承不详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者,未详氏族。自称名契此,形裁腲脮,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礼敬诸佛」赞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切三世人师子,我今礼彼尽无余,皆以清净身口意。此四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对於十方世界的三世的每一尊佛,毫无遗漏疏忽地,都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灭罪生福」赞所作罪业五无间,由无智慧而所作,彼诵普贤行愿时,速疾锁(销)灭得无余。智慧容色及相好,族性品类得成就;於魔外道得难摧,常於三界得供养。此二颂是说:纵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到曹溪时代的禅师 径山道钦径山道钦(西元七一四─七九二年)牛头法融──牛头智岩──牛头慧方──牛头法持──幽栖智威──鹤林玄素──径山道钦唐杭州径山道钦(亦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五 垂手锻炼语曰:不入虎穴,争得虎子,为长老而不得锻炼之法,虽龙象当前,尽成废器,积数十年而不得一人省发也。即有一个半个,皆祝著磕著,如早蠢御木,偶而成文,而非锻炼之功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三篇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曹溪惠能──永嘉玄觉唐温州龙兴寺玄觉禅师,字明道,俗姓戴氏,永嘉人也。总角出家,龆年剃发。(中略)兄宣法师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第四篇马祖门下 大珠慧海大珠慧海(西元?─?年)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大珠慧海唐越州大珠慧海禅师,建州人也,姓朱氏,依越州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初至江西参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无明慧经无明慧经(西元一五四八─一六一八年)青原下三十四世无明慧经禅师,抚州崇仁裴氏子。生而颖异,智种夙彰。九岁入乡校,问其师卅︰「浩然之气,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禅师 雪义存雪峯义存(西元八二二─九○八年)德山宣鉴──雪峯义存福州雪峯义存禅师,泉州南安人也,姓曾氏,家世奉佛。师生恶荤茹,於襁褓中,闻钟梵之声,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第十篇 明末以来的禅师 云谷法会云谷法会(西元一五○○─一五七九年)南岳下三十二世云谷法会禅师,嘉善胥山怀氏子,生於弘治庚申(西元一五○○年),幼志出世,投邑大云寺某公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禅师 大慧宗杲大慧宗杲(西元一○八九─一一六三年)杨岐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克勤圜悟──大慧宗杲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宣城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十一 汝州香山无闻聪禅师普说山僧初见独翁和尚,令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后同云峯、月山等六人,立愿互相究竟。次见淮西教无,能令提“无”字。次到长芦,结伴炼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过 河 那是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这就是过河的桥。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30
10月21日下午,作为日本大使馆举办的中日集中交流月活动之一,日本香道艺术讲座在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来自日本的香道世家传人蜂谷宗苾老师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1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法,他给你说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标奇立异,显不出来他的道德。他总要说得跟别人不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黄念祖:抓住这一生机会永超生死 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人身难得,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08
日前,五华区翠湖北路社区妇联开展了传统香文化进社区活动,辖区部分女性跟着专业人士学习如何制香、焚香、品香。现场,几十名来自各行业的辖区女性,放下手中繁重的工作、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5
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学习“生与死的禅法”,还需要学习认识轮回和六道。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很富争论性的命题。到底有没有六道(六种特质不同的生命形态),须先从有没有轮回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论文】八?一一一虽有内识,而无外缘,由何有情生死相续?【疏翼】第一释违理妨难中,第二﹝第十九颂﹞释有情不续生死难。文分为二︰一、问起颂文,二、以颂作答。此即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3
第二卷 第十章 生死轮回乃虚妄《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25
导读:福报和罪报,使我们在生死海中沉沉浮浮。佛陀鼓励人们善行,却不鼓励人们假善行的福报在轮回中过的更好,因为那都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佛陀真正的视角在于——导向漏尽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劫』是(梵语kalpa)『劫簸』的简称,有大中小之别,华译为时分或大时,谓用通常年月日,所『不能算』之『极长时间』也。原为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5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1
生死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自然规律。中国文化对于生与死的态度,自古以来真的是太沉重了,太不应该,也有些太落泊、太悲观了。世事本来无常,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无形之中在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2
问: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答: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有壮士断腕的那种勇猛,一定要截断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湍流、急流,
大安法师时间:2024-07-05
三伯哥进 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已有二十多天。ICU 病房,一个人人谈之色变,闻之沉重的词。曾经高大健壮的三伯哥而今已是骨瘦如柴、器官衰竭了。重症监护室每日两次半小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1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我的堂兄“呱呱”坠地,爷爷给他起名“金鸽子”。希望他有一双金色的翅膀,飞黄腾达,带领家族走出贫寒与饥饿。两年后,我的长兄“银燕子”也来到这个世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6
1. 为为善恶在一念间,修修福慧于方寸中。2.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小小善愿能救世界。3. 天地有作育大德,我岂无慈悲宏愿。4. 救度众生是提起,不住着相是放下。5. 漫天红尘心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星云大师十五岁受戒时,因为烧戒疤的戒师烧得太深,把头盖骨烧陷,使他的脑神经烧坏,变得十分笨拙。偶然听老师说求观音菩萨可以变聪明,每天等大家睡熟了,他就悄悄爬起来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0
“我就这样死去吗?”此时的我像是从冰冷黑暗的深海中浮起,抑或是走过长长梦靥的隧道,眼前的光明如此的晃眼,以致半天分不清亮光中晃动的人影。原来坐在我旁边的是老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0
首届两岸青年禅文化体验营经厦金航线前往金门中广网厦门8月18日消息(记者刘立忠 郭婕妤 通讯员 洪莉 林若筠)8月18日上午,福建省政协委员、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师、厦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4-04-16
我是一位刚接触佛法的新同学,对如来正法了解浅显,没有深信。同修们告知 11 月份有殊胜的观音大悲加持法会,还跟我分享了以往的受用,让人心生向往。起初因为身体虚弱我还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1
第十三课 生死一、何谓「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佛教将众生的生死分为两种:1.分段生死:又作分段死、有为生死。是变异生死的对称。指众生由于每一世所招感的果报不同
佛教问题时间:2024-04-02
达真堪布:成佛的滋味,来体验下?密宗的特点是必须设身处地地去修练,将所在的地方修练成坛城、净土,将自己修练成本尊、佛陀。把这些道理都应用到自己身上,融入到自己的
悟性时光时间:2024-04-01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天童长翁如净禅师,雪窦智鉴禅师之法嗣,俗姓俞,明州(今浙江宁波)苇江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出生。如净禅师少时出家,一度勤习经论。十九岁开始游方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03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六祖说:「沙门应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是来自何方,如何傲慢?」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回说:「何不体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