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觉得别人拥有而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其实,那是因为你没有和它朝夕相处,只是远远地看着,远看才为美——就像婚姻。
圣严法师讲到一个年轻人,因为婚姻问题让他感到苦闷,为求清净,故而打算遁入空门。当然,这样的理由是不可能让他成为佛门弟子的,所以,圣严法师就劝他回去。后来,他还是和结发妻子离了婚,其后三年,他接连三次结婚,也连续离了三次。最后,他又去找圣严法师。圣严法师问他如今生活怎么样,他说:“我选择的生活都是错误的。”
让我们仔细地想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在作决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百分之百正确?可是往往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当时的选择是错的。这就是因为我们对物质世界、对人情世故、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没有透彻的了解,不明白自己眼睛里看到的一切是表象还是本质,耳朵听到的是虚幻还是真实。当我们用这种被蒙蔽了的心去看待事物的时候,永远都是糊里糊涂的。
两个人相爱,都冀望着白头偕老的美满;开张营业,都希望着财源广进。然而,世事总是难测,我们恐惧、抱怨,甚至愤怒都无济于事。
就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来说,孩子总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为他们管这管那,于是孩子叛逆;而父母觉得孩子的行为不可理解、无法接受,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甚至发生悲剧。其实,做父母的有哪一个不是为了孩子好呢?风餐露宿是为了孩子,奔波忙碌也是为了孩子,一生都是为了孩子而活着。
我妈妈已经六十多岁了,本该好好地颐养天年,可是她还是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们。她经常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你要盖那么大的房子,可是又没有钱,怎么办?”我就笑着安慰她:“都会有办法解决的。”这就是父母之爱,简单而伟大。虽然母亲的担心对事情本身并无帮助,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懂得珍惜,我明白母亲的担心是出于爱。
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份责任感,既然有责任做好一件事,那么担忧常常是在所难免的。可是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担忧并没有任何帮助,只是无谓地空添烦恼。我们的担心,在很多时候都是多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司空见惯了。比如说,当孩子出门的时候,家长总是在担心会不会出什么事情,其实孩子长大了,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生活,问题也应该由他们自己去承担并解决,家长无需过多担心。
一个人寿元已尽,谁都无法阻止,就算家人天天守着他也于事无补。到了生命该结束的时候,就算喝水也会被呛死;如果命不该绝,他怎么都会没事的,很多事都是前生的业力所致。
作为父母,在培养下一代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如果孩子没有独立思考和面对人生的能力,给他再多的安排和呵护有什么用呢?你的教育理念会不会剥夺孩子的天赋与意愿呢?中国人有一个传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完全接受父母的意见。其实放开手脚,让孩子多体验一下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会成长得更健康、更坚强。
作为父母,只需要在孩子会走路的时候,让他自己穿鞋;在孩子会自己吃饭的时候,不要再去喂他;在孩子自己会煮面的时候,教会他怎么开煤气灶就行了。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就是监督他成长,教会他独立面对生活的方法。
可是有很多人不是这样的。记得有几个企业主跟我说,他们企业里招聘来的很多大学生和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时就回家找妈妈。这时候,父母是应该溺爱还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呢?如果父母把孩子惯到这种地步,恐怕以后要操心的事情就更多了。父母把很多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替孩子做了,使得孩子很少有机会体验生活,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没有自己的生活理想。对孩子的未来来说,这些都是不利的。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品牌。你是不是一个诚信的品牌?你是不是一个乐观、喜欢付出的品牌?如果你穿衣服邋里邋遢,吃饭的时候总是发出声音,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敢看着对方的眼睛,谈吐悲观,做事情总是不积极,不愿意以更好的方法面对问题,那么你不成功,就不要责怪这个社会了。
有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长相英俊,成绩也不错,可是进入社会以后,一连换了六七份工作都得不到认可。他非常绝望,觉得一直没有遇见自己的伯乐,他感到灰心丧气,决定去跳海自杀。他慢慢地向大海深处走去,感觉自己的悲伤与不幸全部都要消失于这个世界之外,这时候突然有一个老人出现在海边,叫住了他。
老人把年轻人喊回来,让他抓起一把沙滩上的沙子,问他:“你认识自己手上的沙子吗?”
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说:“认识啊!”
老人让年轻人松开手,沙子回到了海滩上。风很快就吹平了沙子,它们看起来一模一样。老人跟他说:“你现在把刚才那把沙子找回来。”
年轻人疑惑了:“这怎么可能呢?它们看起来都一样。”
“是啊!它们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沙滩离开它们就不叫沙滩了。”老人又拿出一颗珍珠,扔到了沙滩上,“你能找到这颗珍珠吗?”
年轻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珍珠捡了起来还给老人。老人露出了笑容:“孩子,你不明白吗?当你是一粒沙子时,别人是没有办法在茫茫沙滩上发现你的,只有经历千辛万苦,进入蚌的体内,又经历无数劫难,化为了一颗珍珠,才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你、欣赏你。”
年轻人顿时明白了,他从此不再抱怨,开始不懈地拼搏。
当你看破了生活的表象时,你最终也能够得到你想要的。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是伪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我并没有抛散了。石霜回答。灵佑在地上捡起一粒米,说:你说没有抛散,哪,这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10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一粒米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禅师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我并没有抛散了。石霜回答。灵佑禅师在地上捡起一粒米,说:你说没有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修行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心。知足,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因缘。我们修行时,会出现不知该如何修行的违缘,但若我们有知足心,则不会出现违缘,反之若没有知足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知道佛教修行基本理性判断正说邪说【正信佛说,不入邪见】——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