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段时间学法很昏沉,念佛就瞌睡,之后起来,边念边拜忏。请问师父,这是退转的状态么,是自己学法不精进,还是遇到什么问题,该怎样理解,如何超越?
释宽见:这个不难,你是一直以净土法门作为自己的修行方法?
不是。我早课是《楞严咒》、《大悲咒》、《心经》,有时是《大悲咒》、《心经》,时间多就念“阿弥陀佛”,没时间就拜108忏。比较杂,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在寺院,早上就诵《十小咒》、《心经》,晚上是晚课等,不固定。可能,有时会念一部《金刚经》或者《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慈爱经》。
我觉得读诵大乘,不想固定一种模式,一定要念什么。佛说的经典,如果有能力我都去念,照着如理如法地做,而不局限。
当然,我是从净土进来的,对禅感兴趣,对密宗也感兴趣。我相信佛法就是大海,大海并没有国界,没有界限,不能把海去分成一个什么界限,只是我们人有分别心。每一个人的根基不一样,有人是从密宗进来的,有人从净土进来的。只是,我现在修法上遇到了一些磨难。
释宽见:你把你的问题提出来。
就是昏沉。
释宽见:那我给你提供几点建议啊。你昏沉有多久了?
有一个星期左右,但到寺院就好点。
在寺院有时也会昏沉,比如,今天吃完早饭,我就很想躺在床上再睡两小时,总觉得睡眠不够,我告诉自己:根本就没有想睡眠的那个我。还把师父给我的《慈爱经》拿出来诵,就不昏沉了。
释宽见:昏沉给你带来了什么困扰?
会让自己觉得很惭愧。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八点才起床,难道这几个小时没睡够么,还要把大好的时光再浪费到睡觉上。应该是学习佛法、修持正念的时候,为什么自己还会昏沉,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
释宽见:为自己不够好而烦恼?
对。自己没有按照佛陀的法修持,该持戒的时候没持好戒,不该吃肉的时候可能吃肉了,不该喝酒的时候到一定场合不得不喝,就喝了一杯葡萄酒。
我们是在家居士,不可能做到五戒。我或许能做到不邪淫、不杀生、不妄语。但不饮酒、不吃肉,我真的是做不到。所以,那天受五戒,师父说“能持就说能持,不能持就说不能持”,我就如实地说“不能持”,不喝酒我就不能持。是不是因为没有持好五戒,而导致的昏沉?
释宽见:首先赞叹你能够反省,愿意去检讨自己,精神可嘉,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
昏沉的确属于一个障碍,属于五盖之一,贪、嗔、睡、掉、疑。因为我们心的力量不够,有时候它是会出现的,要想完全克服,需要很长地修行。
你现在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由昏沉而带来的烦恼。
昏沉本身先不说,由于昏沉又给你带了另外一个烦恼:你觉得自己不够完美,对自己不够满意。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这个烦恼。这个烦恼不解决,昏沉对你来说更难解决,要正确认识这个昏沉。
释宽见:首先,我们人不知不觉都在犯很多错误。比如说,当我今天昏沉了,就会觉得非常惭愧,是吧?
是,很惭愧。
释宽见:其实,有时候不是惭愧,是对自己不够满意。
对。
释宽见:或者说,觉得我本来应该不昏沉的,但是我为什么昏沉了呢?其实,这是一种类似面子的东西,是对自我不够满意,是一种我执的表现,有这么一层东西在里头。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昏沉本身的发生,不是你现有主观上的问题。
比如,举杠铃,100斤我举不起来,不是你的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可是,你不能因为举不起来100斤的杠铃而自卑,别人都能举起120斤,我才举100斤,感觉自尊心受损了。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解决。
比如,他能举起120斤,我可以随喜他,修随喜功德。我博客里有一个造句,意思是:不要为别人比我优秀而着急,要为别人比我优秀而随喜,随喜他的功德。这点很重要。
要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昏沉,昏沉也是没有自性的。而且,昏沉很多时候是会反复的,烦恼会反复。就像我们排毒一样,一次不能排干净,需要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当然,不是说因为是正常现象,你就可以不超越它,愿意昏沉,而是,你不要产生第二个烦恼。
学会去欣赏它,昏沉来到,正是修行的好时候,你可以观察昏沉的自性:这个昏沉从哪里来,我怎么样认识这个昏沉,去觉悟这个昏沉。
《宝王三昧论十大碍行》,把这个好好看一看。
我这里还有“炼心二十四字”,《佛海心滴》下册第11页有解释。你们都好好看看,如何面对这些障碍。当障碍发生的时候,你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它,学会欣赏它,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
让我去欣赏这个昏沉?
释宽见:这个欣赏的意思,不是去放逸它,而是当昏沉来的时候,要认识到,这是修行的最好时机。就像敌人出现了,我们才好对治。
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去对治它?
释宽见: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有位法师教我们,我心里很知道我在打昏沉,还是告诉自己:我现在昏沉了。可又没有办法让自己不昏沉。
释宽见:力量,跟力量有关系。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简单、浅显的方法,也可以用深入的方法。浅显的好比浇盆冷水,过去古人有头悬梁、锥刺股。这方法太厉害了,受不了吧。
我会起来拜忏。
释宽见:对,可以对治,这是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还有的方法是什么?这个就需要一定的功夫了,你去观察昏沉的自性,观照它,昏沉从哪里来?靠般若观慧的力量。
学会去看着它,不要害怕、自卑,也不要恐惧,勿迎勿拒。当你真正能够关注到它,就像四念处一样,能察觉到它的时候,它就消失了。
这个就是需要我做的。几年来,我一直在观照每一个心念,生气、焦虑。就像今天您提醒的,要观照昏沉,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我认为昏沉是错误的,我正在念佛,怎么会昏沉呢?
释宽见: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敌人。
对,我把它看成敌人了。
释宽见:把它看成一个宝贝。
感恩师父!一下把我的心结打开了。我就是把昏沉当成敌人了。就像您说的,没有用平等心去对待昏沉。就像您说,可能昏沉没有自性,你看到它的时候它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又给自己增添一个烦恼。比如我好像没持好五戒,你看人家念佛念得很精进,我怎么念到昏沉?其实又给自己加了一个责备心。
释宽见:还不仅仅是如此,你自己去体验、体察一下,它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子。
我一定按照师父讲的那样去观照它,如果有体会了,我会在您的博客上和师父交流,但文字不是我表达事情的本体,所以文字说不清楚。
释宽见: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结合着来,像你说去拜忏的方法是可以的,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不能根除昏沉,但还是能够采用的。
为什么呢?你的确是察觉到它了,但至于怎么样来转化它,或者把它认清楚,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佛法讲: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我们其实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跟祖师比起来,我们太安逸了,不缺衣,不缺吃,不缺穿,现在也很太平,还好灾难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没有经过这种考验。往往经历的苦难越多,觉悟的机会就越大。但不是说刻意去找苦难。
我经历过苦难,我没说自己觉悟,但是我感恩佛陀让我的人生那么富有传奇色彩!让我能走入佛陀的领域。
当我寻找宗教的时候对自己说,我要寻找到一个真理。这个世界上一定有真理,我一定要找到它。我现在就感恩佛陀,我不敢说我找到真理,因为真理是语言说不出来的,讲出来的不是真理。
我觉得佛陀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把这个真理讲了三藏十二部,只要愿意跟随佛陀,听从佛陀的教法,你就能和真理相应。我现在感觉是,真理就在虚空里,虚空就在心里,心在哪里,只有自己知道,去求证!在您面前卖弄学问了,抱歉师父!我是亲身这样去体验的。
释宽见:你去试一试,试一试之后再说。
师父,我觉得自己已经试过来了。
释宽见:你觉得?
我是这样按照佛陀的教义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来体验自己,来体验佛陀想把真理告诉每一位众生的这颗心。
我是如实按照佛陀的指导做的,虽然做得不好,不如法,可能戒也守得不好,但是就即便是我这样的凡夫,佛陀也说凡夫都具有佛性,我同意佛陀的观点,确实如此!
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的珍贵,都是佛,只是自己不知道。如果自己知道了,那你就会觉得我被阿弥陀佛、被佛陀所救起的那一刻,太幸福了!我太幸运了!我没有白来到这个世上走一遭。
就是想跟师父分享一下我自己学佛的这种喜悦,也只有学到佛法,能被佛陀所救度,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和般若智慧,以及万事无常无我,破除我执的智慧,跟佛陀走在一起的人,是这个世间的大富长者,是多少个亿都买不来的。这就是我的体会。
释宽见:很好,阿弥陀佛。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意根来施设的。给意根派个任务,让它记数。在念一句名号的时候,心里记一,念一句名号,心里记二,你一边听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印光大师是位非常厉害的高僧大德,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可以多多的看一看印光大师的佛法讲解,这样我们是可以避免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对我们今后的修行是有很多的好处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8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若以持名为径,学律为纡,既违顾命诚言①,宁成念佛三昧?多缠障垢,净土岂生?夫如海无涯,岂不广大?保任解脱,岂不简易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居士:我每当精力专注能念佛时就会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时却很精神。请问法师,这是怎么回事? 法师:众生都有这种情况。有一个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浮躁和喧嚣中得到平静,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2
民国时代有一位青楼女子,刚一过了十五岁,她忽然觉悟要洁身自爱,皈依佛法,专心净土法门。所以,她就摒弃铅华,在上海虹口,租了一间房子,奉养母亲。自己则诚心念佛,朝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12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六、念佛结期应求证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古德云:「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快得很,转眼之际,念佛七已经过了六天,真是无常迅速啊!生死事大这道理,只有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与忏悔业障诸上善人慈悲!道源再讲几句话,打打闲岔:昨天讲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的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今天接着讲第四大愿「忏悔业障」。诸位留心听着!下面分三段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四、念佛决定愿往生诸上善人:光阴真是快得很呀!我们的念佛七已经打了四天,在这定期七天之中,已经过去一大半!诸位的功夫,究竟用得如何?是需要各人自己反省一下的。若是上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0
念佛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和挫折时得到快速的克服并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净和安定,而且通过念佛还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一切邪魔外
学佛感应时间:2025-02-10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修净土法门,必须切实用功,应该死心念佛。古人所谓“打得妄想死,救得法身活。”要把念人情恩爱名利是非的心,转换过来念佛。比如作贼的人,只有把贼心死下去,才能一心作正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善导大师有一段文字,是净土梦修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若是有菩萨善于修持,此方法十分方便:一般在晚上临睡觉前合掌念念佛,感觉到身体疲惫不支了,就合掌吉祥卧,念一念那几句话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虔诚猫咪 每天吃斋念佛(图) 韩国广尚北道尚州市龙兴寺内,有一只相当虔诚的猫咪,它几乎每天都会坐在佛堂前拜佛,并眼神专注地看着佛像,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