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很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什么是三皈依呢?在一个师父的主持下,在佛像前表达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愿,这就是三皈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首先我要解释,参加三皈依的仪式,不是加入一个组织,它也不是要确立你们和某一个出家人或者和某一个寺院的人身隶属关系,不是说我在这里主持三皈依,以后你们都得听我的,就属我所有或者是我的徒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所以不是建立一个人身隶属关系。那么三皈依以后,你们就是佛教徒,是接受了佛教信仰的在家人,所以三皈依可以说是一个入教成为正式佛教徒的仪式。
依照释迦牟尼佛教导的精神,三皈依以后要断恶施善。它不意味着说不能吃肉了,肉是可以吃,但是要尽量吃“三净肉”:“不见杀”,没有亲眼看到这个动物被宰杀;“不闻”,没有听到;不是专门为你杀的。这三种情形之外的,亲眼看到,听到,和专门为你杀的,这个不可以。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保护我们的心态,保护我们的慈悲心不被伤害。
今天上午净因法师说“少年派”,他在那种情况下,是依照他的印度教信仰去建立吃肉的合理性。但是依照佛教呢,我们还是回避刚才讲的三种情况。第二皈依了不是说以后你们就不能谈恋爱、成家、生儿育女了,也不是。皈依只是意味着你们是有佛教信仰的在家公民,如此而已。所以这是要消除有些同学的误解和顾虑。不要把这件事看得特别严重。
既然有佛教的信仰,就要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努力去做。怎么做呢?这几天来,有几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我们听过好几次,这三句话内涵很深,它很具体,也很深邃。诸恶莫作,所有的恶不要做,包括身、口、意。要做到不容易;众善奉行,所有的善要努力做,也是身、口、意;自净其意,净化我们的心灵。依照佛教来说,我们诸位能得到人身,能遇到三宝,能在夏令营这样的一个机缘下发起皈依三宝的心,你们是有很大的福报、非常殊胜的因缘,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需要信仰,需要佛法的信仰?这几天诸位可能都在思考。那天晚上有一位营员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今天净因法师他也有讲到“信”的力量,所有的众生、我们的生命在在处处,其实都有极限、有临界点。那么我们身体的临界点在哪里呢?有很多方面。比如我们在母胎里受孕,是我们身体的开端,在这以前我们在哪里?这是个临界点,对吧?百年以后我们会衰老和死亡,死亡以后我们生命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呢?这是我们生命的临界点,佛教称作叫“生死大事”。
再说我们的认知、认识,不管是科学认识,还是日常生活中感性的认识,都是有临界点的。在很多学科领域,这些学科都在不断发展,原因就是每时每刻,它们都在一点上,前面是什么不知道,还要继续往前走,这叫临界点。另外我们在生活中、在情感上有没有临界点呢?也有。我们会有绝望、会有迷茫,会遇到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生活的打击和挫折,这就是我们情感、心理的临界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临界点——不知、迷茫、困惑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只要存在两件事,一定就需要佛法、需要信仰。哪两件事呢?第一个就是“死亡”,只要有死亡,我们一定需要佛法;第二件事是“做梦”。那天我们的分组座谈。在我的小组里面,好几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梦,奇怪的梦。我想在座的都做过梦,对吧?在梦境里面,你们感受到的、经历的是不是自己都能理解呢?如果梦境和你现实生活有关系的话,更不能理解了。所以梦和死亡,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临界。所有这一切的问题,都关系到那天晚上我们所讨论的“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通过佛法的信仰去建立它、去落实它,我觉得这个人是有福报的。
通过皈依三宝确立我们的信仰,依佛法的信仰确立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怎么看生命,怎么看世界,怎么取舍?价值观就是取舍:有的要取,有的要舍。所以通过佛法的信仰,用电脑来比喻,我们接受人生的一个软件系统,装这个软件系统,按这个系统去运转。所以这也可以理解成“皈依”。
一个个体的生命是很渺小的,我经常比喻,就像风中的一片树叶,像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风中的树叶被风吹的东西南北莫知所向,一叶小舟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上随波逐流,身不由己。“皈”是回来,“依”是依靠,所以顾名思义,“皈依”它是要我们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归精神的本来、回归生命的真实,是要把我们的个体的生命和佛、法、僧三宝连结到一起。我们用电灯或者用电器是要和电网连结才有能量,那么我们生命的能量、心里的能量从哪里来?你们诸位现在在学校可能还体会不到,等你们未来到社会上,等你们成家或者说事业有所成,等你成为一个公司或者单位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你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垃圾,你每天要处理、消化大量的心理负能量。
所有的问题在你这里是终端,你怎么样消化它呢?从哪里得到能量呢?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所以皈依就是把我们个体的生命和三宝发生连结,不过这是一种语言表达,你也可以说是“融入”,就是我们融入到佛、法、僧三宝,也可以表达为说“我融入”、也可以说“入我”,让佛、法、僧三宝“入”、“进入”、“融入”我的生命中。“我入”、“入我”,这就是皈依。所以“皈依”是回家,是生命找到自己的归属、找到自己的支持点、找到自己能量的来源。
皈依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每当面临生命、生活的临界点的时候,它有力量的源泉、有呼唤的对象。我们中国人喜欢呼唤“我的妈”、“我的天”,“妈”和“天”都不是最究竟的能量源泉,佛、法、僧三宝才是!有了皈依的人,关于怎么做人,怎么工作,生活中的很多取舍会变的清晰。由于变得清晰,所以变得简单,它节省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不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些问题上去纠缠,去迂回曲折。光阴迅速,而且很多情况下我们生命的资源不可逆转,当你在一个问题上耗费了很多思想、情感和精力的时候,等你明白过来想回到原点已经不可以了。
我们现在已经不可以回到10岁了,也不能回到5岁了,所以是不可倒转的。有了信仰的人呢,他的生活会简单化,会清晰。而简单是一种力量,因为你生活的取舍非常清楚、非常单纯,你不需要去绕很多弯子得到一个结论,这是一种力量。所以有信仰的人,他的人生会不一样。用做生意作比喻,有信仰有皈依的人,如同接受了父母的亿万资产,他只需要学会怎么去管理和使用这些资产。那么没有信仰没有皈依的人呢,等于就是在街上做小买卖,他要一千两千三千的攒,在艰苦奋斗中拼搏积累财富,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就如同有信仰皈依的人和没有信仰没有皈依的人的差异,所以我深深地觉得诸位是非常有福报的一代人,在你们懂得思考、懂得独立选择信仰的时候,恰恰就有佛、法、僧三宝在世间,可以让你去学习、去接触、去选择。
在人生的起跑点上就能决定信仰、确立信仰,这就等于一艘船在离开港湾的时候它就有了罗盘、有了指向灯、有了导航;它也像一架飞机在起飞以前就加足了油、加足了燃料。这比一艘船在海上经过了很多的曲折迷路以后再去寻找罗盘,会大不一样,所以这是皈依的意思。
三皈依的对象是佛法僧,在佛教里面称为三宝,三宝的内涵非常深,因为全部佛教就是佛法僧三宝这三大要素构成的。当然佛教的展开有思想层面的、有信仰层面的、有社会实体层面的、有智慧层面的,所以大家要整体地理解佛教。佛教的核心是智慧,这智慧要跨越两千多年的漫长的时间流传到今天,从印度遍及全世界,据说现在信佛的人有四亿人左右,佛教徒的人数在地球上在各大宗教中不是最多的,但是大家都公认佛教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佛教是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之一。我们知道印度教,印度教的影响力不及佛教,其实印度教的人数多过佛教,为什么?因为印度人口多,印度人基本上都信印度教。
刚才我们说整体上把握佛教,相当于什么意思呢?佛教信仰的内核有的高僧大德说它就是关于众生觉悟的教育,讲得再具体一点,它就是关于我们怎么样认识我们的生命,怎么样训练自己提升净化我们自己生命的一套理论、一套方法、一套可以实践的步骤,包括最后的结果。它是地图,佛教的核心就就是这个。但是围绕这个核心,这里面有哲学的阐述,要调动我们信仰的力量,所以它有很多施设,比如说佛像,比如说仪轨、打坐要一个姿势,这叫施设、方便、工具,这都是工具层面的。对于这点,知识分子容易有一个倾向,就是会否定工具层面的价值,直指核心的那一面,这相当于一个人到商店里买糖果,他跟售货员说把包装纸都撕下来,我只要糖。这是一种倾向。
当然可能知识分子之外的文化低一些的特别是对佛教理论不了解的民众呢,他们又容易停留在施设、方便上。他们说烧香要烧三炷,不能烧一炷,要烧高的,不能烧低的,他们很重视这些东西,也就是把工具当成目的了,这是另外一个偏颇。那么为什么要这些工具呢?因为没有这些工具我们就得不到那核心的东西。你们想一想,从印度到中国,如果没有传播工具的话,我们今天怎么能接触到佛教呢?从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如果没有文字,没有经典,没有佛像,没有很多仪轨,我们怎么知道很多传统呢?所以佛教是一个非常完整、丰富的整体,你们今天皈依三宝以后就是佛教徒了,我希望在你们的心目中不要偏——或者偏于那最后的目的,或者停留在工具的层面。也不要停留在文化的层面。什么叫文化?文化的背后有一个词,文化的反面是什么?这个人是野人,儒家讲,“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一个人没有经过“文”(动词)文身,就是一个人没有经过文化的雕琢或者用另一个词,我们电脑经常用格式化,他没有经过格式化,就是野人,他没有经过文化的熏陶,是野的,是蒙昧状态的,所以佛教的文化层面是佛教在社会层面要扩展、传播,在时间的层面跨越历史的纬度要流传的那些文化已经影响我们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一些图案啊,在这里面有音乐有绘画,建筑等等这些方式这就是文化层面。社会实体层面:佛教的组织,佛教的僧团,佛教的制度;文化层面:我们接触到各种符号,各种符号的累积,有信仰层面的,有信仰最核心的层面就是智慧,所以大家要完整地把握佛教。
现在我们回来讲佛法僧三宝,为什么叫宝?因为珍贵,稀有难得。佛教告诉我们,人身难得,佛教对人身是非常赞叹的,因为我们得到人的身体是很稀有的,这一点也许我们不大觉察,佛经里有个比喻,说得到人身的概率非常渺茫,就像从月亮上垂下一条线,正好我在柏林寺拿了一根针,那个线整好掉到针眼上,概率之小……;就像在大海上,一个眼睛瞎了的乌龟,五百年才出来呼一口气,大海上漂着一根木头,木头上有个孔,等到这个瞎了眼的乌龟五百年把头伸出来换气的时候,他的鼻子正好对住了那个木头的孔,佛经里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概率之渺茫。我们在投胎的时候,机会就跟要上大学一样,有很多人要去,所以我个人认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就有竞争,这种竞争的习气一直到延伸到投胎、长大以后,那是肯定的。所以得到人身是不容易的。
为什么人身珍贵呢?刚才王雷泉老师讲得非常好,人身以上的众生在无明黑暗中纯粹地受苦,人身以上的众生呢纯粹地受乐,从觉悟的角度说,纯粹的受苦和绝对地受乐差不了太多。因为乐是一杯酒,沉醉在感官快乐的酒中,就没有反省,没有思考。只有人能同时感受到苦和乐,感受到无常,所以会反省,这是人的第一个珍贵;第二个珍贵,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造业的效率强,佛教讲六根通利,就是说我们造善业、恶业的力量极大,比如希特勒,他造业的效率很高,释迦牟尼佛造业的效率无限,不过希特勒造的是恶业,释迦牟尼佛造的是善业。当然还可以举出很多,在人类历史文化中,那些为我们文化做贡献、造善业的人,比如我们的老和尚,柏林寺一开始一片废墟,而且刚刚经过***,在这个地方,除了师父,其他人都不懂传统是什么,只有他一个人懂,大家想一想,一个人把我们教出来,连怎么拜佛、怎么穿衣,一切一切师父当初都是手把手地教,所以一个人变换出一个世界,这个厉害吧?!
人生的价值要这样去观察,所以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如果我们要提高生命的价值,要造善业,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能量,那么我们一定要接受佛法僧三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碰到佛法很不容易,现在我们已经没办法见到释迦牟尼佛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有机会见到穿袈裟的和尚,见到佛像,看到佛经,这是我们的福报。
我们生命还有一个真相,也许你们不大去想,就是无常,一切在变化中,我们的青春是无常的,这次回来的二十年前第一届的老营员,他们已经为人父母了,相见唏嘘啊。我那天见到第一届夏令营的一位老师叫于小非,我说:你怎么二十年都没变化呢?他说:你是不是认为我二十年前就这么老啊?(众笑)另外死亡也是无常的。对你们来说要理解死亡无常好像有点遥远,但我在报纸上了解到,不是也有被同宿舍的同学投毒中毒而死的人吗?而且也有自杀的,所以死神的降临它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它是无常的。现在你能告诉我说世界上有一样东西跟死没有关系吗?如果你们说存在一个跟死没有关系的东西,你们告诉我,我一定去把它找到抱回来,没有啊!(有营员答: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现在要皈依佛嘛!
你说水,水会淹死,火,火会烧死,药,能治病啊,但是药吃多了也会死。还有毒药。你们说大米是粮食,可是吃多了也会撑死呵,你找不到一个跟死亡没关系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的处境就是前面说过的三句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命无常。在这种形式下,我们来皈依三宝。宝,稀有、珍贵,它能解除我们生命的贫乏。我们的生命换一个角度讲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贫穷嘛。贫穷有两种,第一是精神的贫穷,第二是物质的贫穷,物质的贫穷佛教称为没有福报,精神的贫穷佛教称之为没有智慧。佛法就告诉我们怎么解决这两种贫穷,要解决物质的贫穷,我们要修福,要解决精神的贫穷,我们要修慧;要解决精神的贫穷,我们要觉悟人生,要解决物质的贫穷,我们要奉献人生。一滴水回到大海变成无穷,一片树叶回到森林,变成永生,一粒尘土回到大地,得到永恒,把我们和众生关联,你就富有了。
什么是佛法僧三宝呢?佛是梵文的音译,就是觉悟的人,佛的觉悟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佛教里面关于法有准确的定义,就是说一个事物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那种相对的稳定性,能够有规则,精神物质的存在,全部存在就是法。所有的存在都有理在,都有个规则,释迦牟尼佛就是认识到这个理,他把它讲出来,记录在经典上。僧也是音译,Sangha,和合众,僧的意思是指的一个团队,所以你们皈依僧,不是皈依我,不是皈依老和尚,不是皈依某一个人,是皈依所有的出家人。这个所有包括时间和空间,时间:释迦牟尼佛时代乃至到未来;空间:中国的,泰国的,斯里兰卡的……,只要是出家受戒的比丘比丘尼,都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是你们的师父。这是字面的意思。佛法僧三宝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示教层面,第二理解层面,第三自性层面。示教层面,佛陀时代的佛是释迦牟尼佛,以及释迦牟尼佛讲的东方西方其他的文明、其他世界里面的十方诸佛;法,释迦牟尼佛宣讲的大小显密妙法;僧,释迦牟尼佛座下的三乘圣贤弟子,佛陀时代的三宝是实相的三宝。我们今天见不到释迦牟尼佛,但是我们能见到佛像代表释迦牟尼佛;法,我们不能亲自聆听释迦牟尼佛讲法,但能听师父讲,或者能看佛经;僧,我们见不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的阿罗汉弟子,但是我们能见到今天的僧团,这叫示教。理的三宝,你说释迦牟尼佛不在了,现在皈依他,究竟皈依他什么?是他的肉体吗?他的肉体不是最后也去世了?所以显然不是,我们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生命的特质,这个特质在佛教里有五个构成: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叫五分法身,释迦牟尼佛的法身。
释迦牟尼佛存在于三个层面:法身,报身,化身。法身就是真理的生命,无处不在,任何事物上都有,“道在屎尿中”,庭前柏树子;报身,释迦牟尼佛无量劫以来修积福慧,自己受用的国土(外面的世界)和自受用的身心;化身,就是从他的大慈悲出发,因应众生的缘而显化的,像两千多年前降诞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或者是释迦牟尼佛过世以后,他可能以其他的变化形象为有缘的众生示现的,甚至于你们在寺院很热,突然一阵清风吹来,那阵凉风你也可以理解为佛的化身。这是理的佛。理的法就是佛讲的因果、四谛等;理的僧,也不是张三李四某个僧人,而是皈依他身上体现的法,所以你们怎么对待出家人,其中确实有一个很微妙的分寸。出家师父是一个人,他要吃饭,他在修行的过程中有时候也有烦恼、有个性,各个人都不一样,但是他们身上所显现的法是一样的。
比如出家人受一样的比丘戒,一样的菩萨戒,这个戒法是一样的,他们也许修行、修证的深浅不一样,但他们都是表法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出家人是符号,用现代的话来讲,这是我们的职业价值。出家人的职业价值是什么呢?就是象征着佛法住世。我剃头,穿这个衣服,相当于是在不停地为释迦牟尼佛做广告,对不对?如果你们从早到晚天天都穿一套衣服,这套衣服上面是海尔电器,那你就是海尔的广告员,出家人就相当于替释迦牟尼佛替佛法做广告和宣传,做象征,还有给信徒做修行的教练。你们看拳击运动员训练要打沙袋,我们就是那“沙袋”,不过你们不是打我们,是礼拜、还要供养,这个不是打,但是这个有时候比打更考验人!这是我们的职业价值。
那天圣凯法师也讲我们的社会责任,所以师父坐在这儿虽然腿很痛,但是要坚持,因为有社会责任,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皈依僧,也是皈依他的功德——解脱的功德。那么自性三宝呢,自心有佛性,自心有宇宙的法,自心也有一切的圆满和清净,我们身边的一切元素本来是纯洁的,本来清净的,这是自性的僧,三个层面。
你们皈依以后要注意些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按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所以要供养三宝。首先身体力行佛的教导,令佛高兴,就是供养,但是也不要落空啊,你们在座未来如果发了财的话,要像杨勋先生一样,向他学习,用财物、用你的实际行动来帮助佛教在这个世界兴旺,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个供养也是不可废的。所以每个人的供养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财物是供养,知识也是供养啊,出谋划策也是供养,义工服务也是供养,跟身边的人讲一句佛法也是供养,法供养,所以要供养三宝。第二,皈依以后要注意处理好跟其他宗教徒的关系。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了一些原则:不要评价其他的宗教的好与坏,对其他的宗教徒要平等、包容、尊重。
别的宗教的宗教徒怎么对我们不要管,也许有的宗教他骂你是魔,你就冲他笑,不过你跟他在理论上讨论讨论也无妨,但是不要有思想上的对立,更不要有行为和语言上的冲撞,这是一个尺度。另外其他宗教聚集的地方也最好不要去,为什么?自找麻烦嘛!所以要跟其他的宗教徒处理好关系。也许有的同学说,我想把其他的宗教搞清楚,这一点我告诉你,只要你认真的学佛,按照佛的教导去做,把佛法搞清楚的时候,所有的宗教就都搞清楚了。为什么呢?因为宗教要最终搞清楚,必须要实践,当然别的宗教也是一样。但是一个人能同时走两条路吗?不可以。我们只能走一条路,所以现在你既然已经走在佛法的路上,你就在这条路上认真坚持走下去,当你走到一个点上的时候,别的宗教在说什么你也都会搞清楚了——得在何处,失在何处,长处在哪里,弊端在哪里,自然就会明白。要搞清楚一个宗教不是停留在理论上、认知上就能搞清楚的,一定要投入心,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地认知佛法一定要皈依。皈依还有一个误解,有的人把皈依好像理解为“入党”了,说自己觉悟很低,水平很低,等进步到一个时候再皈依吧。我跟他说,就是因为你水平很低,所以要皈依呀。
皈依是我们认识佛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信仰,大家注意信仰是我们人类从古到今到未来认知世界、认知生命的一种方法,信仰是一种认识能力、认识渠道。当然信仰是个载体,是人类的智慧从古到今从远古到现在传承、积累的智慧的载体。大家可以想象,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如果把宗教全部剥离的话,我们的文化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所以信仰很重要。再有你们诸位都还在上学,没有成家,你们要谈对象最好是找信佛的,如果是没有信仰的话,你让他信佛也可以。还有一种情况,过去我们有个佛学家叫贾题韬,他是在家大居士、佛教学者,出了很多书,你们可以找来看,他是有学问也有修行的。他八十六岁去世,他的夫人活到九十多岁,他的夫人是基督徒,两个人和平相处几十年。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们两个人都得到了各自信仰的真实利益。如果得到信仰的真实利益,一定会是和平的,不会有斗争。对于你的家庭里不信佛的人呢,不要有优越感,要谦卑,不要认为我皈依了,别人就没善根。那就会造成很多问题。这是简单地讲三皈依。下面讲五戒。
五戒就是佛为在家佛弟子制定的行为规范,戒有另外一个翻译的词叫学处,学习的地方。前面有的老师讲得很好,学习实际上就是训练,不是说完全做到了才受,谁也不能完全做到,包括我在内,你接受这个戒,肯定也会有细的违犯,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五戒在佛教里是保证我们未来得到上品人身的道德规范,我们未来要得到一个上品人身一定要认真地修学五戒,戒是我们训练身心的地方,在持戒的过程中,你的定力会增加,你的正念、智慧会增上,戒就像一个无形的老师,虽然看不见,但它老跟着你、提醒你,它是一个保镖会保护你。由于有戒律,我们的心会增加正念,增加警觉,因为在信仰的领域里,对着师父、对着佛像我已经发誓了,所以它像一个无形地老师跟着我们、保护我们。戒给我们自由,这点大家要慢慢去体会。戒怎么会给我们自由呢?什么是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一个人在道德和伦理上如果有很大的缺失,这个就是他心灵不自在的一个因缘。如果我们做过非常严重的伤害其他众生的事,我们会萦绕于怀、寝食难安,这就是不自由啊。
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人杀了人,他有自由吗?杀人的时候可能觉得是自由的,但是过了这个事以后,他丧失了所有的自由——身体和心灵上的。他要到处躲藏,会怀疑所有的人都想抓他,他恨不得跑到一个所有人都见不到的地方把自己永远关在哪里,所以犯罪心理学讲,很多罪犯先是逃跑,最后他自己到公安局去投案自首,这时他有一种感觉就是:啊,终于不用逃跑了,放下了。所以大家要理解这个自由。按照五戒去做,我们的心理也自由,在座的诸位其实你们现在都在自由的心态中,五戒帮助提醒你们在未来不要丧失现在身心的自由。我们说一个人得了大病,对于病人他就要去医院去找医生,谋求治疗的方案,如果找到一个好的医生,找到有效的方案,让病减轻了,他就会非常高兴:哎,真好。
另外有一个人他也没病,不用去医院,也不用找医生,更不需要抓药,在佛教里,这个就叫解脱,就是你们那些事儿我这儿没有,你们所谓的问题我这儿没有,所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这儿也用不着。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总是纠缠在很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里面,所以戒律在佛教里第一有解脱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清凉,比如天气很热,现在有空调,会觉得很清凉,清凉是身心的感受。就是说:我没有需求啊,没有热恼,没有烦躁,没有被迫,没有非要怎么样的被动性,也就是内心没有一个驱使我烦恼的力量,这叫清凉。解脱和清凉是戒的功用。
五戒的内容展开来讲要很长时间,我们只能简单地讲。第一条不杀生,主要是不杀人,不故意杀害动物。不杀人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妇女妊辰七天以后人工流产就属于杀生,医院里执行安乐死是杀生。这条你们可能会有疑问,因为有的病人现在在重症监护室全部靠仪器,把管子一拔就死了,这算不算杀生呢?(众答:不算)也算的!那你说怎么办呢?这就要有智慧了。在确定治疗方案的时候,你要提前考虑到不要让病人最后进入到那种境界,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可以在上游或者中游就决断,不要到下游到最后完全听医院的。
第二不偷盗,是指别人的财物没有征求他的同意不改变它的处所。再有来讲今天的社会知识产权著作的署名权,网上黑客的行为也是偷盗,签协议诈骗是偷盗,另外毁坏也是偷盗,比如你的衣服太好看了,我给你泼上墨汁,那也算偷盗。在戒律来讲很多偷盗的情形,我感觉到今天众生的业障越来越重了,偷盗的花样也层出不穷。
不过这条戒里面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第一做粪扫想,别人扔掉,你以为人家不要了拿走,这个不算偷盗;第二做亲厚想,比如在一个宿舍,你觉得我们关系这么近,我用一下没什么,这个不算;第三个暂用想,用了一下,没想拿走,再还回来,这个也不算。
第三不邪淫,要以今天中国的环境来说,邪淫在佛教里的定义是和没有婚配关系的其他异性或者同性发生性关系,这叫邪淫。佛陀对人性了如指掌,在戒律里,这些都是佛亲自讲出来的。有的人会问:婚前的性行为算不算呢?也算。再比如谈恋爱要拥抱一下算不算呢?我想应该不算吧。那么受这条戒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们未来结婚以后一定要维护家庭的稳定,夫妻关系要专注。其实心理学家说爱情这个东西只有多少天的时间,这跟人的内分泌有关,就是说它是有时间的,所以要把人的情感提升,提升到感恩、提升到责任。如果是已婚的人,要懂得维护夫妻关系的稳定,它像一棵树,要浇水,要施肥,不要暴风骤雨摧残它。这条是不邪淫。
第四:不妄语。不妄语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不说假话,不挑拨离间,不骂人(恶口),不绮语(不说下流的话,不在语言上调戏他人)这是妄语的四个方面。如果为了维护对方的利益善意的谎言这个没关系,叫方便妄语。在持不妄语戒的过程中,我们得知道我们的心很诚,就是每一句话都是从心理来的,问心无愧。但是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不是说心理面有什么要全部说出来,有的时候还得不说,所以要把不妄语戒持好有时候也需要一定方便,比方顾左右而言他啊等等。
在佛经里也讲了,比如有个出家人在山里打坐,一只鹿跑过来,有个猎人正在射杀它,这个猎人问:你看见一只鹿吗?这个师父说:你看山里面的风景多好啊——顾左右而言他,要说没看到就打妄语了,所以我们在持这个戒的时候也有善巧。
第五不饮酒,就是不食用麻醉品,包括酒精、吗啡,海洛因等损伤我们理智的一切食品或者饮品。这是五条戒,在释迦牟尼佛的开许中,可以一次全受,也可以逐渐地受,比如这次受两条条,下次再受两条。不是说不受的就可以犯,而是说逐渐地学习、逐渐地提高,再受、多次受没关系。
在这五条戒中,前面四条叫性戒,杀盗淫妄行为本身是错的,不饮酒戒叫制戒,又叫遮戒,就是说这个行为在社会层面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饮酒伤害了理智以后,会犯杀盗淫妄的错,所以比较而言,不饮酒戒相对轻。假如今天你在这受了这条戒,未来面临不得不饮酒的情况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你可以和身边的任何一个人说,我原来受过这个戒,现在我放弃它。这叫舍戒,这是允许的、合理的,这样你喝酒就没有犯戒的过错,但前面的四条你不要舍。这就是三皈五戒。
提问1:师父,饮酒戒可以开,那么其他四条戒不能开吗?
明海大和尚:在五戒自身的范围内,杀盗淫妄都没有开的,开的缘我都解释了,但在整个佛学的系统内可以开,但是那是逐步地,就是你的修行到了一个高度,你才可以有条件去开。比如说看见这里有很多人快饿死了,另一个人囤积了很多粮食,他就不拿出来,我把他的粮食偷过来分给大家吃,这是菩萨的行为。在弥勒菩萨的《瑜伽菩萨戒》里面,杀盗淫妄都可以开,不过这个可能不是在座的包括我在内我们现在的境界,我们现在还没到那一步。
提问2:我们皈依成为佛弟子之后,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去拜像玉皇大帝这些,如果拜的话是不是就坏了皈依啊?
明海大和尚:我们到其他的教堂或者神庙,释迦牟尼佛认为还是可以表示敬意,就像我们见到一个人说:你好!表示敬意就可以了。我们出家人的习惯,比如我们到道观,可以鞠个躬,但是我们不顶礼。所以你们表示敬意就好,但是心理面不皈依,因为皈依的意思是——这个是我的标准、是我的根本、是我的归属。
提问3:以后的工作方向可能是对其他的宗教要进行研究,皈依以后会不会对自身或者对他人造成一些影响?
明海大和尚:这个没关系,如果你真正接受了我前面所说的,未来你再做宗教学的研究,心理会非常清楚:这是我的一个职业。是不是能研究清楚不说,你知道是在学术层面做,有一种清醒就行了。刚才我讲的是非常真诚地在生命上去探究,这个必须要专一地在佛法的路上认真的走,你终于会明白。学术层面,如果你选择它作为你未来职业的话也无妨,只要你自己知道在干什么就行了,你知道你的角色,知道你所做的界限,通常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容易无限地夸大——夸大它的功能、边界,你明白我所说吗?你可以做一个比较宗教学的学者,但是你也可以是一个非常真诚、认真、虔诚实践佛法的修行人,这个也不矛盾。
提问4:师父,我问一个比较极端的问题,就是皈依受戒以后,对于非其本人意愿破戒,算犯戒吗?比如说一个人被强暴,这算破戒吗?
明海大和尚:这在释迦牟尼佛的戒律里面有讨论,对于我们来说很难不犯戒,它是以我们的感受做标准。只要我们有乐受,这个就是犯戒,只要我们有痛苦,在痛苦中的话就不犯。我们受了戒以后一定要发展一种正念的智慧,所有这些戒是我们的老师,它不断地提醒我们,让我们的正念增强,所以当你跟一个人打交道,或者很多人参加一个活动,你要冷静地观察:面对的是什么人,下面会发生什么,我将会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得不怎么样的情况,早为之计。
提问5:我的父母经常带着我为我去祭孔,但是他们会杀生,怎么办?还让我吃海鲜……
明海大和尚:我们佛教认为孔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个人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所以对他表示敬意很好。父母为你宰杀动物祭孔,这个你可以跟他们做解释,让他们不要做这种事,实在没办法可以折衷一下,可以去买半成品,不要吃海鲜,海鲜吃多了会得痛风的。所以持戒会发展出智慧,做什么事要用方便:我为了保护我的戒,别人也能理解。
提问6:游戏杀人算不算杀生?
明海大和尚:游戏杀人不算犯杀生戒,但是如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他有意念的话,这个很不好。你是学法律的,你未来可以研究一下佛教的戒律,它非常奇妙、非常严谨,比如构成根本犯杀生戒要有五个条件,第一所对的是人,这是最根本的;第二知道是人;第三有杀心;第四用方便,用一种手段;第五命断,对方的命断了。这五条同时具足,就构成了根本杀生戒。举例来说,是人,我以为是树,用刀砍,砍死了,这不算。注意,误杀有误杀的因果,因果是没错的,也许在未来某个时空,你被误杀了呢。第三个有杀心。比如医院做外科手术,医生不小心用手术刀把病人治死了,这算不算呢?不算。他没有杀心。第四个用方便,比如我恨一个人,经常在心里面希望他死,结果有一天在心里面想着他死的时候,他突然倒地死了,这算不算呢?不算,没有方便。第五个命断。在这五个条件上的变化,加重或者减轻,构成业的轻重。加重,比如说杀的人有圣贤,或者是父母,这就变重了;减轻呢,人与动物比,就减轻了。
提问6:身口意都能犯罪,你能举个意犯罪的例子吗?
明海大和尚:意有业,但构不成犯罪。在十不善业里面有贪嗔痴三毒,是意的三个不善,意的不善是什么呢?比如我见到一个人,瞥而一见:讨厌他。这不算嗔,嗔的业是指什么呢?心里想:等着吧,怎么样怎么样。贪也一样,比如我们到商场,看到一个很好看的衣服,但是没钱买,心里想:什么时候有钱了我要搞到它。这个叫贪。
犯有很多情况,根本犯,就是破,在五戒里,比如你杀了人,你已经没有在家居士的资格了,是不是也没有人的资格了。按道德来说;也没有一个公民的资格了,按法律来说。这在五戒系统是这样,但是在大乘佛法完整的修学系统,犯多大的罪都可以忏悔。犯的罪越大,忏悔的难度越大而已。注意不要因为我这话你们就随便去犯,因果是不虚的。
大宝法王噶玛巴:在网络上,看到了有许多的中国网友,对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发生的冲突。和对南海黄岩岛的事情,都义愤填膺。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是种发自内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美国波特兰开示——改变命运的诀窍2013.04.19学佛求离苦得乐佛法讲因缘啊,我们从凡夫也想转凡成圣,也是一种因缘。从《心经》的角度上说,佛的风光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九)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这个悲体是什么?这三段是特别的甚深的,具足神通力,真观清净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佛陀开示我们说:人和鬼同一个时空,草木屋舍房宅通通都有鬼那我们又怎么办呢?在外道的做法就是赶鬼,认为他们都是不好的,邪恶的,肮脏的,把他们赶出人所居住的地方,事实上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9
◎对寺众开示★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地点: 镇安寺翻译: 邓虹嵘居士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七讲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Game va yadi va'ranneninne va yadi va thale,yattharahanto viharan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观色如聚沫禅七开示录(十一)――第五日大堂开示开示:性广法师纪录整理:李素卿时间:2006.07.27晚间地点:佛教弘誓学院禅堂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家晚安!今天过得好吗?我们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6
十四日开示修行是天下最大的事情,别的事情都好商量。修行走岔路的也很多,你看吕祖说: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用错心。吕祖是道教的大祖师,见黄龙禅师而发明心地,始知从前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7
初四开示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甘苦。起疑情不会起,参话头倒成了念话头,前念话头一过,后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5
广东梅州千佛塔寺大悲息灾法会开示觉明法师2003年8月4日—10日(农历七月初七至十三日)“千手”的涵义“大悲神咒,中道神章,圆融无碍妙难量,结界净坛场。大众宣扬,热恼化清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3
妙量法师河北辛集念佛堂佛七开示(一)2009年2月17日请大家坐好尽量不要动,今天是辛集念佛堂佛七的第一天,我们同聚一堂共修的机会是很不容易的,法师和众居士们都非常欢喜。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2007年12月30日下午今天是佛七第五天,诸位菩萨们非常精进,非常勇猛,一句佛号紧跟一句佛号,一句佛号顶一句佛号,后浪推前浪,没有妄念可想,也没有机会可想。这样呢,佛七会打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佛七开示第四讲(二月十六)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农历二月十六,是榕桦寺“佛七法会”的第四天。释亲佛住持继续给打七信众进行开示。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念佛主要是摄心,摄心清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8
这都是由于过去生中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进入了佛门,成了一名学生。学习什么呢?学习佛法。佛法教导我们什么呢?让我们真正地破迷开悟,找到我们人生生命的真谛,成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5
佛经上的重要开示嫖妓危害:1、《善生经》:“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2、《发起菩萨殊胜志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08
世尊的开示:如何对待父母、妻子、丈夫、儿女?【父母十恩】《父母恩重经》说父母十恩:一、怀胎守护恩六、乳哺养育恩二、临产受苦恩七、洗濯不净恩三、生子忘忧恩八、为造
佛学知识时间:2024-06-05
四七第一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们平时不注意这个问题。人命无常,死时不分男女老少,社会上多少枉死的,如飞机、汽车、火车、轮船等经常有意外发生,所以人命是脆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4
师父,曾经堕胎该怎么办?堕胎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女性都有过堕胎的经历。而堕胎这个行为,无论是出于男人或女人的决定,若是在知情又默许的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6
因果不空指的是因缘果报,不会凭空消失。在唯识思想中,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观念,就是有因有果,果又成为新因的因果相续理论。种子起现行,就像是自然界的种子发芽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6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伤心和失望的状态,让你有机会遇到佛法。曾经有一位居士跟我说:师父,您知不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6
很多人在忏悔法会的时候,一面拜一面哭,觉得自己太不应该,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过分了,觉得自己实在是太糟糕了,最好老妈就没有把我生下来。这么强烈的自我责备的意图,但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5
居士: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
大安法师时间:2024-05-02
开示四十六都是这个样子过来的,我们要学诸佛菩萨,也从这里走,这是个老路。老路是什么样子呢?也就是从生灭达到不生小灭,这个样子来修行,免得走冤枉路。虽然是我们吃饭穿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7
开示二十八造了因果,造了罪,尤其是命债,要想把这个业报改了可不容易,一个是遇到佛可以改变,再一个自己见了性、得了道可以改变,要不然,杀人一定要还命!古代有安世高法师,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7
开示三十七古人说: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禅宗以无所得为入道方便,你说这道怎么修呢?法怎么问呢?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大家用功就在这一无所得上用。说这到处都是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7
开示十三佛在世有六师外道,各说各的高尚,他们观察佛这些弟子,像舍利弗、迦叶那些大阿罗汉,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剃除须发,穿粪扫衣,他们一看也佩服,也有点嫉妒,说:翟昙沙门他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开示十八你看有什么得不得呢?见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辩才,无法不知,无法不晓,见了性的人,要生西方就是上品上生,这不生西方呢?在天上人间,乃至在地狱跟极乐世界一样!要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开示四十九那时候云门事变叶剑英也在,叶剑英他“广东事件”有一回很厉害,他躲到南华寺,躲了一个多月,那要被蒋介石弄住,早就被他枪毙了,虚老和尚也算救了他。现在社会就是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6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三皈五戒开示净 慧(1997年7月25日)各位营员:通过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这几天的学习、体会,以及各位没有参加夏令营以前对佛法认识上的一种积累,从而升起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见面开示净 慧(1997年7月25日)各位法师、各位营员:今天是第五届生活禅夏令营的前夕,明天就要正式开营了。今天说不上什么开示,就是跟大家正式见个面。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戊寅年柏林禅寺冬季禅七开示净 慧(1999年1月2日-21日)起七说偈一个选佛场,僧俗分两堂,同唱无生曲,共证涅槃王;寂寂清光满,惺惺道味长,打得虚空碎,当体露真常。赵州祖庭柏林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4
居士: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法师:做人要有真诚心,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长久,迟早他人会发现。没有人愿意和虚伪的人打交
大安法师时间:2024-04-24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士来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师回信开示说“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
因果报应时间:2024-04-01
在佛教的《长部第一六大般涅盘经》《长阿含第二游行经》中有一段释迦牟尼佛解释怎样才算是真正的供养的故事,才恍然大悟。释迦牟尼佛在临近涅盘的时候,来到了末罗国的拘尸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17
妈妈虽然学佛多年,但依然没弄懂不杀生是什么意思。不是自己杀的就叫不杀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也属于不杀范围?直到有一天,她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3
老法师开示邪YIN果报佛给我们说,“淫欲”这个念头里面是愚痴心,六道众生要想出离六道轮回,就一定要断淫。 在家信众,佛没有禁止不淫欲,只是讲不邪淫,但是不邪淫里面含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1-26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八月初一日在澳门平安戏院开示归戒弟子宽荣译语并记今蒙佛教同寅相邀。假座平安戏院与诸仁者说法。“法”者。即众生心。众生心与佛心本无二心。是心具足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4
虚云和尚开示录蒋中和笔记蔡日新整理二十二日,师开示云:“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并举某僧行相为例,其人耳聋,目不识丁,貌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