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说:“学者不欲学圣人则已,若欲学之,须(当作非)熟玩圣人之气象不可。”气象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是别人能感觉的。因为一个人的气象,是其精神境界的表现,而精神境界是从哲学思想和修养功夫得来的,所以他的气象能够让别人感受很深。
庄周梦蝶庄周梦蝶
境界的一重含义,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一个人的经历和悟性决定了其人生境界。《无量寿经》谓:“斯义弘深,非我境界。”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追求崇高的境界,是人生修养的价值追求,是对自我人格的肯定,也是一个人成才的必修课。
境界决定品位
人有一定的境界,才会有一定的追求,人生才会有一定的价值。境界决定人的品位,品位决定人格,人格决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能立定志向,生命就会有所转变;能持之以恒,生命就会脱胎换骨,最后终能赢得美好的结果。许多值得羡慕与崇拜的人,大都在认知上掌握了正确方向,然后持之以恒,生命就赢得了精彩。
人生的高明境界——一个人无论处在何种情境之中,都不会感到卑微或骄傲。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列举了殷周之际和战国时期的一些不因受辱而丧志,反因忍辱而激发,功成之后又能身退让贤的名人武士,以阐释“失不为辱,得不为荣”的道理。
战国时兵家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来庞涓为魏惠王的将军,忌其才能,诳他至魏,处以膑刑。但孙膑并未因此而丧志,先后设计打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并擒拿了庞涓。此即谓之“孙刖足以擒涓”。
战国魏人范雎,曾走遍东方六国,未能找到舒展自己“无己无为”的自由本性的机会,还被当时的齐国人打断了肋骨和牙齿。他并不因辱而丧气,反而激发了意志,西入秦国,帮助秦昭王讨伐六国,建议实行远交近攻之策,由此建立功业。在成功之后,范雎急流勇退,推让贤者来代替自己。此即谓之“雎折肋而乃休”。
还有一位叫百里奚的人,是春秋时秦国的大夫。他原为虞国大夫,虞亡时曾被晋人俘去,作为陪嫁之臣送入秦国,后出走到楚,为楚人所囚,又被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赎回,用为大夫,所以称为五领大夫。百里奚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更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增添了信心,与謇叔、由余等共同帮助秦穆公建立霸业。此即谓之“百里困而相赢”。
年老体衰而辅佐周王打败暴虐无道的纣王的姜子牙,此谓“牙既老二弼周”。
以上四例历史人物,用一生的荣辱变迁及其个人态度,诠释了“无己无为”的人生境界。
境界是一种人格
境界是一种人格。境界的高低不取决于知识、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有的人很博学,但境界很低;有的人境界高,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为道所得”是一种精神境界。
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的精神境界可能还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老子》虽然也不废“为学”,但它还是以“为道”为主。它认为,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是提高精神境界,知识的积累与人的精神境界没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老子》说:“绝学无忧”。它认为,人生的指导原则应该是顺自然。“为学”则可能导致走向这个原则的反面。《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所谓“伪”的意思是人为,与自然是对立的。“为学”增加了人的知识,知识的增加可能导致人为的增加,那就可能走到顺自然的反面去了。
“浩然之气”是一种人生境界。
孟子说,他一生的志愿,是学孔子,“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自认为有两个专长,一个是“知言”,一个是“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是外在的物质,而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浩然之气的主要内容是不动心,在《孟子》一章的开始,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到“不动心”。孟子说,仅做到不动心并不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不动心。心所达到的精神境界,使它觉得“富贵”“贫贱”“威武”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什么稀奇,所以它也就“不淫”“不移”“不屈”了。这就是真正的“不淫”“不移”“不屈”。
这种境界,是养出来的。有了这种境界的人,才能至大至刚、无所畏惧,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诗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浩然正气”这四个字到现在还是一个常用词语。懂得这个词语,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有一种境界叫“坐忘”。
《庄子·大宗师》篇讲“坐忘”的方法,是关于颜回的一个故事。颜回先忘了仁义,又忘了礼乐,最后达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的方法是靠否定知识中的一切分别,把它们都“忘”了,以达到心理上的混沌状态。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神因为没有耳目口鼻等窍,所以名叫混沌。住在南海和北海的两个神,很怜悯他,想给他开窍。凿了七天,七窍凿通了,混沌也就死了。
混沌也算是一种精神境界。对有这种精神境界的人,一些问题就不成问题了,它不能解决问题,但能消弭问题。这种精神境界,用庄子的话说,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游于逍遥,论以齐物。超乎象外,得其环中。
“道”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一种境界。
“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每一文化区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最崇高的概念。……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境界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目标。……我底思想也难免以达于这样的道为得。”金岳霖先生这段话,表达了一个哲学家对于民族传统的深厚感情。
墨子之道过于刻苦,“其生也勤,其死也薄……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能独任,奈天下何!”
在先秦诸子中,儒家长于伦理,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基础;道家长于玄想,建立了古代哲学本体论;墨家长于逻辑与自然料学,对于形式逻辑和物理学、几何学作出了贡献。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必须经过“殊途”而达到“同归”,经过“百虑”而达到“一致”。那样的“同归”和“一致”才有内容、有意义。如果没有经过“殊途”和“百虑”,而只谈“同归”和“一致”,那样的“同归”和“一致”就没有内容和意义了。
中国人认同“道”字。道是一条路。人生应该跑的那条路,就叫道。那条道不该只求知,更贵在能行。中国人常把知行合起来讲。尚书里说:“唯知之难,行之惟难。”
《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照程颐的理解,“道”是一般,“器”是特殊,“形”是可以为人们所感觉的形体。一般,是不能为人们所感觉的,是“形而上”;特殊,是可以为人们所感觉的,是“形而下”。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境界。
“天地间有至贵、至富、可爱、可求而异乎彼者(世俗的富贵),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素,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齐贫富贵贱),故颜子亚圣。”
司马光的学生刘安世说,他跟司马光5年,得了一个“诚”字。司马光又教他,求诚要从不说谎(“不妄语”)入手。
“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于是坦然,常有余裕。”他又说:司马光对他说,“只是一个诚字,更扑不破。诚是天道,思诚是人道。天人无两个道理。”《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境界有高下
境界有高下。人生为血肉之躯,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有一定的境界,这就叫人生境界。人生境界的升华就是道德境界。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对人生的超越,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
柏拉图在《共和国》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生长在洞穴中的人走出来,忽然看见土地的广大,日月的光明,他的胸中也豁然开阔,觉得有无限的幸福。他以此来说明人的认识的提高。一个人的认识从感性飞跃到理性,如果这个飞跃是自觉的,他也应该有这种感觉。
《庄子》所说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从井里跳出来后才发现广袤的天地。如果它有理性认知,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人能够理解这些道德行为,就有超道德的意义。这些超道德的意义,就会使有这些理解之人的精神境界比道德境界再高一层,成为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有四个层次:知天、事天、乐天、同天。
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颐说:“学者不欲学圣人则已,若欲学之,须(当作非)熟玩圣人之气象不可。”气象是人的精神境界的外在表现,是别人能感觉的。
因为一个人的气象,是其精神境界的表现,而精神境界是从哲学思想和修养功夫得来的,所以他的气象能够让别人感受很深。
141、宁波有一读书人某生,喜欢寻花问柳,但个性颇长厚,因赴考到省城,考期尚早,觉得枯坐无聊,就起了寻芳的兴致,友人带他到一民宅,有一少妇坐着刺绣,旁有一老妇,是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2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问:谁是观自在菩萨?答: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也称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依耳根圆通法门而证悟,并且救苦寻声,大悲应化,广行救度,观世音三个字很恰当地概括了菩萨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0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
行业资讯时间:2024-09-05
学佛毕竟是一条长远的道路,多长?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无量劫。可是我们只需要学一门,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好就好在这里。要怎么样通?得放下。我早年学佛,那时候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3
主讲:楼宇烈先生主题: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时间:2006年11月4日上午地点:昌平随园国学会所主持人傅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优雅别致的随园,来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忏悔可消罪业改命运:古人忏悔邪淫改过行善后获福报十余真实案例作者:佚名 ◎ 明朝时人洪焘,有一天暴毙,恍惚间被一绿衣人引到阴府。洪问一生的食禄如何,绿衣人从衣袖
邪淫果报时间:2024-08-21
文/本性禅师1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放过他人不易,放过自己更难!20年前,已尝试放下与他人的恩怨,今天,却还在和自己纠缠。当年,严阳禅师与赵州禅师有一段对话:严阳禅师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第十卷 第一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麁重前尘影事。观诸世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1 中国古人常讲“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儒家只讲一世,佛法讲三世。佛教不但讲这个世间、出世间,所有的学术是应有尽有,而且还讲过去世、未来世。为什么佛讲过去、讲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1
茶禅一味是法语,是机锋,是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2001年10月19日,参加由中国河北省佛教协会、赵州柏林禅寺和韩国佛教春秋社、韩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09
择吉日结婚的由来在中国流传已久,在古代,男女成婚之前,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这个程序步骤称为六礼,在六礼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的步骤就是纳吉和请期,这就和结婚择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9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在湖边,他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述
佛教故事时间:2024-04-04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是否充足、够不够饱、好不好吃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随着微观还原
素食养生时间:2024-01-27
要知道,你们这个师父很辣,不是甜的。有时辣到我的弟子眼泪鼻涕一股脑儿跑出来了。告诉你,我怎样学得这么辣?我十六岁便开始为人讲金刚经。经上讲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去
宣化上人故事时间:2024-01-17
达真堪布:在属于自己的境界里积累功德人和人不一样,烦恼习气也不一样。有的贪心重,有的嗔恨心重,有的嫉妒心重,有的傲慢心重,有的特别懒惰,有的特别爱计较,世人皆有
悟性时光时间:2024-01-03
来到日本,最想品尝的就是“精进料理”。“精进料理”实际上是一种斋饭,纯粹用蔬菜、豆制品以及海苔制作,因而在风行素食的今天广受欢迎。它不仅营养丰富,有益于身心健康
素食资讯时间:2024-01-01
具有阿罗汉性格的人,非常注重仪表的庄严,行为的安详,一举一动,讲求中规中矩,不缓不急,有些更是表现出拘谨严峻的样子。佛陀成道后,有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国,刚好逢
因果报应时间:2023-12-24
不管我们是基于何种目的吃素,基本上来讲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着想。下面就浅谈一些大多数都会历经的几个层次。第一层:此时初步断肉戒杀,会像小孩一样,看到吃的就会
素食资讯时间:2023-12-24
问 题(弟子,奋斗吧)1.过去世我是什么样子?从什么境界而来?跟母亲所梦见的大红牛有关系吗?是什么业力让我刚出生就一直哭个不停,又不喝水吸奶,身体又小、肤色干黑?为什
佛教故事:梦中梦因果问答时间:2023-12-07
达真堪布: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还有善恶之分吗?在佛菩萨的境界中,没有善恶。既然如此,佛为什么还宣讲善恶,取舍因果呢?因为胜义谛里没有,而世俗谛里有。但二谛是双运的,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3-11-28
至高境界的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惟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不幸,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时间:2023-10-29
问 题(把心意脱离色身)1. 我的善知识朋友具有天耳、天眼,且能跟其他境界的人沟通,那是真的吗?为什么她能经常使心意脱离色身?她曾说过:有时候能自动脱心意。至于在吉祥
佛教故事:梦中梦因果问答时间:2023-09-05
问 题(冷风与星月)一、我的弟媳和他们的女儿往生后,转世到了什么境界?什么业力让弟弟有个想刺激他而自杀的太太?为了刺激弟弟而自杀的太太,会有什么恶业?该如何解决?
佛教故事:梦中梦因果问答时间:2023-09-05
索达吉堪布:没有任何修行境界的人能否通过念经等方式超度亡人?问:没有任何修行境界的人能否通过念经等方式超度亡人? 索达吉堪布:佛菩萨的经咒不论从谁的口中念出来,都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1
涅槃」是学佛者所希求的一个美好圆满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由于一般人不了解涅槃的意义,而对涅槃产生种种误解。例如,我们常看到挽联上写著「得大涅槃」,或者说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1
索达吉堪布:皈依十几年了,但修学境界好像没有进步,近几年生活也越发艰难,该怎么办?问:我皈依十几年了,但因恶业深重,修学境界好像一直没有什么进步,最近几年也很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1
索达吉堪布:如何理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三重境界? 问:前些时候,我看到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重是‘看山不是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生命的三大境界生命是时间的延续,是精神永恒之循环。生命的神秘莫测,浩瀚无边,引导我们无限遐想;生命的边际虽然不可及,但是,我们自由的梦想却可以随时抵达它的边际。生命的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时间:2023-08-24
索达吉堪布:前世不具缘分,中观境界今生则很难生起,反之亦然,是吗?至尊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今日教言: 我们能遇到如意宝般的空性法,福报不可思议。所以,大家要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索达吉堪布:凡夫想要获得修行境界利益众生,有什么窍诀?问: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凡夫,想要获得修行境界利益众生,有什么窍诀? 答:境界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必须要下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相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真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时间:2023-08-22
乐善好施的境界有位长者不但很富有,而且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自己拥有如此庞大的财产,应该帮助大家,使大家都衣食无缺,因此大开善门,对于遭逢苦难病痛的人,更是用爱心去救济
佛教故事:日常的佛心行禅时间:2023-08-21
达真堪布:开悟以后境界会保持住吗?问:明心见性以后,这种境界会一直保持住吗,还是会随着环境改变? 答:这有不同的情况。一般来讲,通过加行道、资粮道、见道、修道、无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达真堪布:师父们修行的境界能改变磁场吗?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与上师、堪布和出家师们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种很舒服、欢喜的心态,有很美好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索达吉堪布: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请您解释一下这三重境界问:前些时候,我看到一段话:“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9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世人跪拜,异常爱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面前成天嘈杂纷乱,要求者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8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会出现一些境界,而我好像没什么不平常的反应? 问:为什么有些人一修行就会出现一些境界,而我好像没什么不平常的反应? 答:噶当派的大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6
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对弟子说:你们现在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
佛教故事: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3-08-09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境界,怎样判断这些境界是不是应该出现的呢?作者:达真堪布 答: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9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 修行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境界,怎样判断这些境界是不是应该出现的呢? 达真堪布答:修行的时候,心静下来了,肯定会出现一些境相。有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9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五根据录音整理 尚未校稿完成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各位法师、居士:上次我们讲到普贤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小和尚说:师父,我每次一入定,就有大蜘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佛教小故事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一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尊敬的各位老前辈、各位法师:因为我的学长允观法师的因缘,能够有因缘来到天台宗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七根据录音整理 慧智初校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众生,不是凭关系好才帮他,萍水相逢一样也可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三根据录音整理 尚未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指正 尊敬的上可下明大和尚,各位前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昨天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八下面的经文是:“善男子,彼诸众生,菩萨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送,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四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静波法师讲经(四) 根据录音整理 尚未校稿 错漏之处 敬请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