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的“五戒十善”和“八关斋戒”这两部分讲得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参考。
如果我们在受持五戒、八戒之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
《优婆塞戒经》就是在家居士修学大乘菩萨戒的范本,系统介绍了从发菩提心到行菩萨道的整个修学过程,太虚大师曾大力弘扬。此外,《瑜伽菩萨戒》的开遮也非常善巧,对在家居士修学戒律有极大帮助。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相对来说要求会更高,行持起来难度也较大。
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受戒是不得戒体的,必须通过相关羯磨作法才能得到戒体。此外,也有不必通过羯磨作法得到的戒,如成就禅定时具足的“定共戒”,成就无漏圣道时具足的“道共戒”。但从凡夫境界来说,惟有通过受戒这一形式,才可能得到戒体。
在家居士受持五戒,表面看来比较简单,其实严格做好也不容易。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处处充满考验。为慎重起见,在家居士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分受,受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乃至五分。如果受戒前没有一点把握,也没有彻底改造自己的决心,之后就很容易犯戒。
犯戒和破戒不同。犯戒主要指犯轻戒,而破戒则是犯重戒。如杀人就是犯重罪,会失去戒体,就像茶杯落地后摔成碎片,无法修补得完好如初。而犯轻戒的话,就像茶杯沾染了污垢,清洗之后还能继续使用。所以,犯了轻戒可以通过忏悔弥补,这是对治犯戒的有效途径,所谓“忏悔得清净,忏悔得安乐”。一旦犯了重戒,则会失去戒体。
“八关斋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一种戒律。
不少佛弟子都受过五戒。五戒的规范,和世俗道德也很接近。因此,受持五戒能使我们获得人天福报。而八关斋戒更接近于出家人的戒律,是佛陀为在家居士种下出世解脱之因而慈悲开设。其意义在于,在家居士可以通过受持这些戒律,感受清净、离欲的出家生活。因八戒已接近沙弥戒,故受持功德极大。佛经记载,一日一夜受八关斋戒的功德,相当于一生受五戒的功德。有条件的话,希望大家多去寺院受持“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应在如法道场,礼请出家僧人传授。若所在地没有僧人或清净道场,也可在佛前自受。近年来,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每月都为信众传授八关斋戒,具体时间在每月第一周的周末,大家有机会可去体验一下。
按现在的时间计算,“午”为十二点。古代没有时钟,通常是在阳光下立一根棍子,当影子到达正中,就是正午时分。持午的人,从当天正午到次日早上明相现时才能进食。所谓明相,并没有具体时间,以在室外可以看到自己的掌纹为准。
八关斋戒并未要求不倒单,可正常休息。受持八戒,必须了解戒相,才能正确持戒。与五戒相比,八戒的重点有二:一是不淫欲,一是不非时食。五戒要求是“不邪淫”,允许夫妻间正当的性生活。而在受持八戒的一日一夜内,则须严格戒除一切两性行为。第六条“不著香花蔓,不香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及第七条“不坐高广大床”,也是为了帮助我们守护“不淫欲”这条戒。至于“不非时食”,也是五戒所无,须严格持守。
区别只是在于时间多少,十斋为每月十天受持斋戒,分别是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六斋则是每月六天受持斋戒,分别是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
但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通常,人们总是将持斋等同于吃素,其实这是错误观念。斋,为过午不食,亦含清净之义。佛教中有八关斋戒,求受者除过午不食外,更要奉行俭朴、清净的生活,那才是斋的真实内涵。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这六天或十天中过着严格、清净的修行生活。虽是在家居士,但所持戒律已接近出家人,此为持斋。如果仅仅是吃素,其他还和往常一样,贪嗔痴丝毫没有减少,就不算持斋,只是吃素而已。
佛教所说的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及方便妄语之分。如果是怕麻烦别人,没吃饭却说吃过了之类,属于方便妄语。其目的既不是为了伤害、欺骗他人,也不是为了个人利益,通常是没有妨碍的。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为了利益众生。戒律记载,有位老比丘住在山中,某日,一只被猎人追赶的鹿从他面前跑过。当猎人追来询问时,老比丘却指了另外的方向。他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鹿的慈悲,虽是说了妄语,却没有罪过。若以菩萨戒衡量,这样的妄语还有功德。在菩萨戒中,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可以杀人,可以偷盗。但我们必须明确这么做的前提,必须没有丝毫利己之心掺杂其中,而不是为自己的贪欲或烦恼找借口。自我非常狡猾,会用各种方式进行伪装。如果不能完全确定自己的发心,决不要轻易在火中取栗。
僧团每半个月要举行一次布萨,在会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然后进行检讨。至于在家人,因为对僧团中很多情况并不了解,还是不管为好。如果完全是出于善意,可以和其进行适当沟通,或报告僧团进行处理。
当阿难尊者出家的时候,他请问佛什么叫吉凶?这个“吉凶”,并不是帮人家算卦占相,说人的吉凶。这“事佛吉凶”,事是承事,是讲承事佛的教诫。阿难尊者问事佛吉凶,佛当时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询问,是否
佛答时间:2024-08-18
金刚经精华十句,让你我在这红尘俗世中沉静下来原标题:金刚经精华十句,让你我在这红尘俗世中沉静下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读懂其中精华十句话即可读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10
绽放动人的莲花,人在红尘色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受想行识无量故般若波罗密无量缘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密无边摩诃般若波罗密经佛告憍尸迦⊙有事就有烦恼
证严法师故事时间:2024-03-14
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佛陀所说的教法,在佛世时是没有具体的形式与行文规定,而是随机施教。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大小乘及显密等各宗的佛学,就可以知道释迦如来所说的一代时教,
放生文库:戒律的结集与发展时间:2024-03-04
佛教的月刊上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2
五月十五日开示丛林布萨,一个月内黑月白月两回,《梵网经》、《四分戒本》,每月本来都要诵两次,今只半月诵《梵网经》,半月诵《四分戒本》,已省略了。梵语布萨,华言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1
五月二十三日开示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它。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0
六月二十七日开示佛未出世时,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的外道,印度计有九十六种,谓外道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师弟之数相加,共九十六也。又称九十五种外道者,谓九十六种中,有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9
“平常心”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说成是一种处世哲学,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意料之外的结果给予客观、冷静的对待,也有人认为是“无为、不争、知足、不贪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06
言行举止能表露出一个人的修养。可以说,除了外貌,修养是我们的一张“重要名片”。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举手投足之间,甚至寥寥数语上。职场面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02
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有甚深智慧和清净戒律的人,定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不仅是人,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也会恭敬、供养他们。 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
禅理故事时间:2023-11-01
第二章 三皈五戒皈依即是皈向、依靠之意。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9
达真堪布:做红尘中的勇士为什么小乘修行者在山上修行?因为他接受不了这些外境。他有慈悲心,但是没有大慈大悲心,所以他不敢面对。但是大乘不一样,大乘修行者是在红尘中
布衣百姓时间:2023-09-24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到第三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09-03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都能到哪些功德?达真堪布解答:如果我们能受持八关斋戒的话,将来能得到佛的色身、三十二相和八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0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
佛教故事:破戒果报故事时间:2023-08-29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问:佛教是心法,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身处逆境须用开拓法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遭遇逆境时,我们的心胸面临考验。我们的命运受很多因素的控制,但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我们保持正念、谨言慎行,仍然可
佛教故事:佛陀教你不生气时间:2023-08-23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09
戒律有一位女的,文学很高,明朝的事。明朝有位大禅师叫泐庵师,泐庵禅师,朱元璋以来他是不得了的哦,最大的外交官。这个在明朝历史上啊,正史上不大记载他的。这位和尚道行又高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时间:2023-08-04
生西法师:如何分辨一件事情属于红尘还是修行?问: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区分违缘和顺缘?有没有真正的违缘?虽然弟子感觉没有真正的违缘,但是心里不知请问如何才能分清哪些是红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爱打妄语的我,真的该反省了!说起“妄语”,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常听说“出家人不打妄语”、“修行人不打妄语”,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不打妄语”是出家人和修行人的
修行受用时间:2023-07-23
戒律(佛教解释)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绮语(佛教解释)佛家所说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种,绮语即其中之一。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家道中落、工作受挫、情场失意,生活总是起起伏伏,小说如此编,电视如此演,而自己的生活竟也这般纯属巧合!想到这里,小明捂着饱经沧桑的心来到法师跟前:大师!我已看破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很多信徒每逢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我们懂得方法,首先德行上扎根,出家人要扎四个根,在家人也应该扎四个根,《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戒律里头,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个在家人不能学,沙弥戒、菩萨戒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在这个世界修行的路上,我们共同唯一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才是我们的根本老师,也是圆满究竟的老师。佛在涅槃前,交代我们要以戒为师,因为戒律唯有佛陀才可以制定,以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言行举止能表露出一个人的修养。可以说,除了外貌,修养是我们的一张“重要名片”。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而第一印象往往取决于举手投足之间,甚至寥寥数语上。职场面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14
净律社时间:2022-08-29
01深刻反省自己,修行是不是做到了至心恳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梦参老和尚说:我说这话或许有人会怀疑说:“我念观世音菩萨念得不少,〈大悲咒〉我也持得很多,我的
素食师兄时间:2022-07-02
提起修行,总会让人联想到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山林隐士……其实,修行不只在山上,也在社会中。红尘是人生的修行道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可以把修行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好好学佛时间:2022-06-20
谈到佛教的戒律,对于崇尚自由的现代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可笑,很古板,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不能做的做了,是犯戒;让做的没有做,也是犯戒,为什么还有人去寺庙求戒
六字明王咒时间:2021-11-13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
大愿法师时间:2021-10-27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首先要阐述制戒的十种利益,然后才是关于戒条的具体内容。这十种利益,也就是十句义。具体内容
济群法师时间:2021-09-11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种种焦虑不安日益增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处俗世的现代人,想要找到心灵的依怙
妙丰法师时间:2021-07-19
人常问如何修行,要用哪个法门去修行,孰不知在生活中修行,红尘中历练。有一户卖饼人家的儿子,从小心地善良,由于住在寺院旁边,所以每天送十个饼来供养寺中的道悟禅师。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18
一、缘起中国自古有惜字的传统,在书籍、知识难以获得的古代,惜字体现了对知识、对人类文明的恭敬,更有对文字所载之道,提升心灵的身心性命之学的仰望、渴求。古人认为,
学诚法师时间:2021-06-07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就是针对我们的烦恼、习气所建立的戒律的条文。最基本的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是培植我们仁爱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15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宗门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02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道宣律祖作一个
净界法师时间:2021-04-15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09
如是依师 严持戒律 信心求生 预知时至江苏省淮安市张志平,六十多岁时中风,留下手脚不利索的残疾。九三年夏天,依当时在淮安市乡下小镇鱼沟闭短关的西莲法师为师,皈依三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2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作异熟、思量、了境。异熟就是
净界法师时间:2021-03-02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佛性显现不出来?就是因为有缠缚。所以我们跟已经成就佛道的果地有一个差别叫什么?我们的佛性真如叫在缠佛性,被缠缚住了,自在
宏海法师时间:2021-01-22
处在逆境的时候也能够种植福田。这怎么种植呢?那我们生命当中,也会碰到一些逆境。作什么事情都作不成;碰到什么人,好像都跟自己作对。这个人倒霉,叫盐罐子里面都生蛆,
大安法师时间:2020-12-22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
界诠法师时间:2020-12-04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你可以没有其他功德,但是不能没有清净的戒律。居士有居士戒,出家众有出家戒,大家依各自的缘分受戒,然后尽量守护戒体。万一犯戒了,要立即忏悔,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