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喜讯,谓两岸三地,士庶趋禅之风颇盛,海内海外,静七处处。讯而称喜者,以都贵习坐之禅,而非曩昔所重之「口说禅」也。虽则当中多有为营生计而至窘迫,欲求舒减者;古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欲钩入佛」犹可,何况诸仁者是为离「苦」而求断「集」之法耶?敢不许为大器乎!
虽然也,间中亦有个别行人,辄引中土禅宗故事中「怀让接引马祖:坐禅岂能成佛?!」之公案为理据,欲免却盘腿习坐之苦。「根尘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造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释迦世尊旷刼精勤所成之道果,吾人欲何由可得?佛法岂容易哉!〝修心而已,宁在身耶!〞之语,行人大须仔细。君不记:「六入根身为正报,山河大地是所依」乎!身见不灭,业何由消?宿业未消,生死何了?身兮心兮,奚可儱侗!
寄语青壮行人:此身难得,韶光易逝,宜慎所习,毋贻悔于朽老之年也。如何抉择?幸祈谛审慎思。关于该则公案,请陈数语如下:
1.考马祖道一禅师幼岁出家,受具于渝州,「学律习禅,皆能专之」〔注一〕,性倨傲,鲜肯接语于人,后住传法院,常日坐禅,殊非随便与人过从者也;若单凭舌灿之功,焉能使其谦融礼接,以至有所请益?定必怀让有特达之行仪,例如一坐数日,方能动之。清季虚云与戒尘二师之事,或亦相仿也:只读《虚云和尚年谱》,无由得知戒尘踵迹万里追随虚老之缘由;若不读戒老之《关中寱语》,那晓原来二老曾于终南山比试定功,戒老为之折服!禅宗公案叙事,极从简略,读须具眼也。(有关虚云与戒尘二师之事,可参考本篇第五页)
2.怀让化道一之事,犹如画龙点睛:道一精勤禅修,如龙已画就,遇怀让点睛,便一飞冲天。要知:芸芸僧俗之中,无论古今,总以不欲习坐者为多〔注二〕,以跏趺难坐故也〔注三〕。怀让所以独肯费事于道一者,以难坐而彼能坐,知器具已成,可盛大法矣!我辈幸勿沉缅于点睛时之妙趣,而贬废画龙所须之精工。
3.言“终日禅坐不能成佛”者,是以悉达多太子于跏趺坐上成等正觉为非耶?抑质疑其所成者非佛耶?怀让岂会有此意!此必对机之权语也。语若对机,是醍醐;苟不对机,成毒药矣!可轻率自饮耶?更莫说「举杯相劝」,以百丈「野狐」之诫犹在也。
4.退而言之,坐若不能成佛,然则不能坐、不敢坐、不愿坐如我辈就可成佛耶?能终日瞿然屼坐,且已现诸「相好」如道一,抑亦未竟其功,何况悠忽度日者乎!须知,行住坐卧四种身仪中,坐之威仪,非跏趺莫显,为佛子者,尤其出家众〔注四〕,可不猛省欤!倘能于跏趺坐上不执于坐,有如龙画就而点睛,与不能趺坐而说不拘乎坐卧者,大不相同。请莫忘:释迦世尊成道前于菩提树下结跏趺坐,矢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坐,终而一坐七日(或说四十九日),悉达多太子对趺坐如斯〝执着〞,又竟能于坐上证得佛果,岂非天下最大荒唐?〔注五〕至诚奉劝:我辈学佛者,幸勿援引怀让、道一此则公案以贷己畏难之愆、解他怕痛之嘲?!
5.以笔者半世参叩僧俗所悉:苟能常坐跏趺者,鲜有言:〝坐与不坐,等也!〞,此必不能常坐者之言;苟常双趺而坐者,鲜有言:〝双趺与单趺,一也!〞,此必不能双趺常坐者之言。呜呼!奈跏趺难坐何?!『难行,行!难忍,忍!』之训诲,早抛云外矣!避苦趋甜,舍难就易,乃我之写照也。伏愿:善坐与不善坐者,都能早登觉岸,同圆种智!
6.公案原文
◤《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大师嗣南岳让:
「(师于)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作什么?』道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道一曰:『磨砖作么?』师曰:『磨作镜。』道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道一闻示诲,如饮醍醐。…侍奉十秋,日益玄奥。…」
◤《景德传灯录》卷六南岳第一世马祖: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汉州什邡人也,姓马氏,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贞元四年…跏趺入灭。…追谥大寂禅师。」
变文共赏
下面说唱一段新构「变文」,以飨看官诸君,一笑之余,望能解怀祖马祖千古之冤:
◆「怀让禅师于唐先天二年始往衡岳,居般若寺。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最怕坐禅,上坐即脚痛,师知是法器,亲往度之。见而勉曰:坐岂能成佛?!道一喷茶应曰:『如是!如是!』遂引为知己,恨晚相逢。自此,行住卧无不是禅矣!…贞元四年…大床上直伸两脚而逝。…追谥太直禅师。」
【注一】见宋启嵩禅师着《传法正宗记》佛教出版社。
【注二】
稽之于古:
1.《长阿含经》卷八〈散陀那经〉:
释迦世尊述说修道人各种歪行,其中有「遥见人来,尽共坐禅;若无人时,随意坐卧」,可见:坐禅虽是所尚也,无奈身难以堪,若可免则且免矣!
2.《中阿含经》卷六〈瞿尼师经〉:
比丘当学十事,其中第十项:「当学知坐及善坐:不逼长老坐,为小比丘诃」,可见:年老者以身已朽败故,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不应逼之令坐);年少者以畏难怕痛故,亦浑不欲坐(而知坐者为助彼就道故,应教诃令坐)。
3.《佛祖统纪》天台宗三祖南岳慧思尊者:
「师将顺世,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诃责,闻者寒心;乃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其所需,吾自供给;如无此人,吾当远去。』竟无答者,即屏众敛念,将入寂。…」可见:肯习坐者少如麟角。
4.《憨山老人梦游集》(卍续藏第127册):
「五十年来,师弦绝响。近则蒲团未稳,正眼未明,遂妄自尊称临济几十几代。于戏!邪魔乱法,可不悲乎!」可见:已否稳坐蒲团,乃古德用以勘验‘正真’之金针,而荒忽坐禅、滥竽蒙混者,却多如牛毛。
约之于今:
1.祖云:『禅堂一枝静香,乃佛门命脉,存则兴,废则衰也。』
台湾佛光山开山大师于1994年初指示要恢复传统禅林「坐长香」制度,同年八月设立供僧众长期参修之禅堂,并结制禅七,自此每年年头到年尾,或打一七或连打十个七;直至2000年秋,为〝适合本山及社会大众的需要〞故,将禅七悉改为五天之「精进禅修会」。相关之报导刊载于第五期《普门学报》,虽未详细交待改制因由,然个中原委,尽在不言也。
2.台湾一位大德曾自剖白:『…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磨练,可以说是孔武有力,但一谈到打坐,那就没辄了,只要坐个五到十分钟,双腿就疼得受不了。但是我告诉自己,既然都已经出了家,腿子的问题一定要降伏。当时与我住同一个兰若,一起亲近恩师仁俊长老的有日X法师和惟X法师。每天下午六点到六点半,我们都会在花园里散步,同时聆听师父的随缘开示。有一次听日X法师与惟X法师提起:修般舟三昧观,很容易消业障,修这个法门要不停的经行,不用打坐。当时我心中一动,太好了,这个法门最适合我了。…』(见台湾《十方》杂志1999年8月号第16~17页)
3.笔者本人与同参师友亦深愿诸佛威神加庇:倘可窝身于「梳化」椅上成等正觉,则庆何如也!
【注三】
跏趺坐乃佛及佛弟子盘腿而坐之独特姿势。
「趺」是脚背,「跏」是一个别创字,只用于此词,仍取原来加字之意(按:高丽版《大藏经》沿用加字),即安放、安置,是安放物品于高处或安置于上位时使用,例如「加冕」「加冠」。结加趺坐或加趺而坐:即盘腿坐时,把左右两趺架起,分别置于右左大腿之上。(详见上海辞书出版社:《新编实用汉语词典》1989年及朗文出版社:《中文新词典》第二版)
结加趺坐之因由:
1.《大智度论》卷七载:「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皆大欢喜,知此道人,必当取道。…见画加趺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以是之故,…佛教弟子,应如是坐。」又《嘉祥法华义疏》卷二曰:「结加趺坐,是诸佛常坐之法,作此坐者,身端而心正也。」又《大日经》不思议疏卷下曰:「…别此坐者,非圣坐也;若欲求菩提,学佛坐为得。」(详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纂天华实用佛典丛书)
2.《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加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仪,顺善品故(即:自然而生诸般殊胜善品),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惛睡,唯加趺坐,无斯过失。…复次,如是威仪,违恶法故,谓余威仪,顺淫欲等诸不善法,唯加趺坐,能违彼故。」(详见《法相辞典》朱芾煌编纂台湾商务印书馆)
3.《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乃智者大师之师尊天台宗三祖慧思尊者所撰,共两卷,阐述坐禅功德,指出「三乘一切智慧皆从禅生。……如来一切智慧,及大光明、大神通力,皆在禅定中得」;佛在说法之前,必「先入禅定」,遍观众生根性差异,然后随机化度。而为佛子者,若能「制心禅智,无事不办」,「欲求佛道,持净戒、专修禅观,得神通,能降天魔、破外道;能度众生、断烦恼」;「若不坐禅,平地颠坠」。又引《妙胜定经》言:「若复有人,不修禅定,身不证法,散心读诵十二部经,…复大精进,恒河沙劫讲说是经,不如一念,思惟入定。何以故?但使发心欲坐禅者,虽未得禅定,已胜十方一切论师,何况得禅定!」(大正藏第46册)
4.《普劝坐禅仪》乃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禅师所撰,全书一卷,只七百多字,普劝行者坐禅,主张把坐禅作为修行之根本,指出:坐禅乃是目的,不是手段,无论已否开悟,抑或悟后起修,坐禅均极重要。考道元于南宋嘉定年间来华,得法于天童如净禅师。回国时,师嘱以「莫住城邑聚落,莫近国王大臣,只居深山幽谷,接得一个半个,勿令吾宗致断」。回国后即造此书,布弘大法,常示学人:『参禅者身心脱落也,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只管打坐而已。』以坐禅为入佛之正门,并强调「禅戒一如」:『坐禅时,有何戒不持耶?何功德不来耶?』(《普劝坐禅仪》辑录于本篇第五至六页)
【注四】
1.《摩诃僧祗律》东晋时佛陀跋陀罗与法显所共译,内中制定:度人出家者须向求度者说明『出家有种种苦事,严持戒律,过中不食,多坐少卧,精进行道。』(大正藏第22册)
2.《毗尼母经》卷六「养徒众法」警惕,为人师者摄收徒众有二事因缘,除衣食摄护之外,当以法事相摄:「常应方便教授,摄令坐禅、诵经、修福。」
3.《大乘无生方便门》全一卷,详述隋唐时期北宗禅门之修持法要。在「五方便」修行阶次之中,「总彰佛体」是首方便,共七个步骤:(一)发四弘誓愿;(二)请十方诸佛为和尚;(三)请三世诸佛菩萨;(四)三皈依;(五)答五能;(六)各称己名,忏悔罪愆;(七)结加趺坐。(大正藏第85册)
4.《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宋元照律师撰,其中卷十二载:「夏中方尺之地,悉并有虫,即《正法念经》云:夏中除大小便,余则加趺而坐,故知护命为重,佛深制之。」(卍续藏第69册)
5.《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如是威仪,…能引导人天龙鬼阿素洛等,令入佛法;…能发起人天龙鬼阿素洛等,敬信之心。…复次,此是不共外道法故,谓余威仪,外道亦有,唯加趺坐,外道无故…。」
综上可知:结加趺坐,乃出家佛子当现之威仪,既是本份,亦所以慈物护生、弘范人天者也。
【注五】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坚持「不成正觉不起坐」,原来成佛之后,对加趺坐仍然「非常执着」,欲知详情,请读《牛角娑罗林经》(《中阿含经》卷四十八第184经)。
关中寱语
戒尘法师
----------------------------------------------------
「适有虚云上座在(终南)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余口若悬河,机语不让。…虚(云上座)曰:“汝乃学语之流,口头禅而已,只骗瞎眼汉,不信你我同坐一时,始见真实工夫。”虚一坐七日,余则妄念波腾,加以八识田中有漏种子发现,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来所学之禅不济事。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虚曰:“须知禅定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得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仍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摸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普劝坐禅仪
日本曹洞宗开祖永平道元禅师撰
----------------------------------------------------
原乎道本圆通,争假修证?宗乘自在,何费工夫!况乎全体迥出尘埃兮,孰信拂拭之手段;大都不离当处兮,岂用修行之脚头者乎!然而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违顺才起,纷然失心。直饶夸会丰悟兮,获瞥地之智通;得道明心兮,举衡天之志气。虽逍遥于入头之边量,奚亏阙于出身之活路?!矧彼祗园之为生知兮,端坐六年之踪迹可见;少林之传心印兮,面壁九岁之声名尚闻。古圣既然,今人盍办?所以须休寻言逐语之解行,当学回光返照之退步,身心自然脱落,本来面目现前。欲得恁么事!急务恁么事?
夫参禅者,静室宜焉,饮食节焉;放舍诸缘,休息万事;不思善恶,莫管是非;停心意识之运转,止念想观之测量;莫图作佛,岂拘坐卧乎!寻常坐处,厚敷坐物,上用蒲团,或结跏趺坐,或半跏趺坐。谓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脾上,左足安右脾上;半跏趺坐,但以左足压右脾矣。宽系衣带,可令齐整;次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两大姆指面相拄矣。乃正身端坐,不得左侧右倾,前躬后仰;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挂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常开,鼻息微通;身相既调,欠气一息;左右摇振,兀兀坐定;思量个不思量底,不思量底如何思量非思量,此乃坐禅之要术也;当知正法自现前,昏散先扑落。若从坐起,徐徐动身,安祥而起,不应卒暴。
所谓坐禅,非习禅也,唯是安乐之法门也,究尽菩提之修证也。公案现成,罗笼未到,若得此意,如龙得水,似虎归山。尝观超凡越圣、坐脱立亡,一任此力矣!况复拈「指竿针锤」之转机,举「拂拳棒喝」之证契,未是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也,岂为神通修证之所能知也;可为声色之外威仪,那非知见之前轨则者欤!然则不论上智下愚,莫简利人钝者,专一工夫,正是办道;修证自不染污,趣向更是平常者也。凡乎自界他方、西天东地,等持佛印,一亶宗风,唯务打坐,被碍兀地;虽谓万别千差,只管参禅办道!何抛却自家之坐床,漫去来他国之座境?若错一步,当面蹉过。既得人身之机要,莫虚度光阴!保任佛道之要机,谁浪乐石火?加以形质如草露,运命似电光,倏忽便空,须臾即失。
冀共参学高流:久习摸象,勿怪真龙。精进直指端的之道,尊贵绝学无为之人;合沓佛佛之菩提,嫡嗣祖祖之三昧。只为恁么,须是恁么,宝藏自开,受用如意。
-----------摘自《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2册
〔编者按〕原文无分段,部份标点为编者所加,方便阅读,个别句字则曾稍作调置以顺文意。(原文内「当知正法自现前昏散先扑落若从坐起徐徐动身安祥而起不应卒暴」数句是放于「似虎归山」与「尝观超凡越圣」两句之间。)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第三十八愿:妙服自然在身愿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我们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三十八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5
砸死小蛇 恶疾在身那是1996年的一个夏天,我上职业中学的第二个学期,学校在南蛇岭,那里蛇很多,因为土地干旱,常见有蛇爬到路边来。那时我一个人走路去学校,正走在半路上,看到
因果报应时间:2024-06-15
我们每天在辛苦的工作就是为了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总感觉赚不到什么大钱。如果你是碰上了有大财的八字特征,无论多晚都
风水知识时间:2024-05-28
从东方的角度看,食素代表一种心境平和的方式。忌口不仅只为了不杀生,更多的是为了从平淡的调味方式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近来闻得美国人流行起打坐,为的是在当下经济
素食养生时间:2024-02-17
清静禅静禅,湖南宝庆人。生性喜欢孤独,平时很少言笑,也不与人冲突争执。常常喜好坐禅,对于心地法门,颇有悟入。清光绪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八年)返回湖南,在南岳的祝
净律社时间:2022-07-28
淤泥生:这些图片是十年前,美国一家博物馆展出的艺术品,骷髅用塑胶橡胶所做,目的是唤醒社会大众对欲望本质的认识。经典言,人身污秽,四大海水,不能洗尽。我们的身体
往生日志时间:2022-05-20
解放前夕,在江苏南通某镇上,住着一户陈姓人家,在当地做买卖,是当地的殷实人家,有一个好大的宅院,夫妇俩生有一女。在镇东有一户卢姓人家,生有八个儿女,家道极为贫
因果实录时间:2022-04-06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一切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我们可以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享受一切,享受自己现有的一切。不要想占有下一切。人是很容易遗忘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21
原文:所言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己职分,除暴安良,并所统之士卒,一一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志。则地方受福,而主将士卒同于冥冥中消除业障,增长福
印光大师时间:2021-01-27
三世诸佛一切菩萨都是乘愿再来之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虽行三界,而不坏法性,是菩萨行。”虽然还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转,但是不坏法性。他是跳出了三界,是跳
大德居士时间:2014-09-26
1有许多学佛人,多读了一点佛经,多听、多记了一些,就以为自己智慧开了,错了!2智慧开了你烦恼、无明没断,要晓得那不是智慧,那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世智辩聪。3佛法里面讲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03
我想关于往生,我如果看对的话,这只是另外一个生命的状态,他投胎了,不管去哪里投胎,我们现在就是愿往生者包括你的儿子,能够再投胎做人、生天、去净土,你努力这个就好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09
所谓“命运”只是因果报应的日程表而已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缘。因缘改变了,果报也会转变。佛法讲的因果律是活泼泼的
佛教故事时间:2015-01-24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缘。因缘改变了,果报也会转变。佛法讲的因果律是活泼泼的,和看相、算命讲的“宿命论”、“铁板数”完全不同。佛法认
佛教故事时间:2015-01-28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单说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含藏真实的一面,也含藏虚妄的一面,叫真妄和合体。它的体性叫性色真空。虽然具足无量无边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09
佛号只是工具而已,关键在于心理素质。古人讲,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嘴巴念的佛号,是心在推动,我们当然是用心在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藕益大师讲,你要是心作佛,你才能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13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酒的亲身经验:以前我爱喝酒,若论酒量不大也不小,一两瓶高梁喝下去,脸不红、神不乱。后来在大陆要离开家乡时,母亲
汉传法师时间:2015-12-26
核心提示:学诚法师,1966年出生,1982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学荣誉博
汉传法师时间:2016-01-24
当情绪的波浪生起时,学会做一个观察者,不分别、不评判、不逃避、不压制,看着它生、住、异、灭,如同波浪的起伏,最终归于平静。我们常常被各种烦杂的情绪所困扰,甚至长
佛学入门时间:2016-01-29
孩子小的时候老缠着我们,我们感觉到烦。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说话的机会都很少;然后孩子去远方求学,一年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思念的时候也只能
佛学入门时间:2016-02-28
痛苦源于“我执”,但这个“我”,以及“我”所执著的一切,是不是真实的呢?不是真实的,只是假象而已。这一点,不仅是佛教理论,就是用世间的方法来看,也是一目了然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6-03-14
人有苦恼就是因为记性太好该放下的,却也死抱着不放背负的太多,反而进退两难有追求,就会有失意人活着,就会有烦恼大千世界,人无完人看看他人的非,再谅谅他人的难看看别
其他文章时间:2016-09-30
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受果报,时时处处又不断在种因、在结缘。因缘改变了,果报也会转变。佛法讲的因果律是活泼泼的,和看相、算命讲的“宿命论”、“铁板数”完全不同。佛法认
其他文章时间:2016-10-13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一切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我们可以如神仙般的逍遥自在享受一切,享受自己现有的一切。不要想占有下一切。人是很容易遗忘
其他文章时间:2016-10-25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亲爱生忧,从亲爱生怖;离亲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佛在世的时候,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户人家儿子去世了,他的父母整
汉传法师时间:2017-05-15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21
更重要的是,当你发起大菩提心愿,一切善神都会来赞叹、护持,不但是帝释天王,就是四大天王,乃至梵天、大梵天王、六欲天王,他们都会赞叹你。所以,我们修行要发自内心地
达照法师时间:2020-05-11
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一、观身不净。凡夫虽有种种执著,
济群法师时间:2020-05-14
净空法师:自己不修行,靠别人超度,很难讲,会有什么效果。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03
俗语“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贵少是非”,老祖宗的识人术管用吗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29
佛学视频时间:2020-07-14
最近世界杯开赛了,很多不看球的开始抱怨,说看球的人刷屏,还有些说你们平时都不看球怎么世界杯就看什么的,以及一些懂球帝的不满:你们都不懂球还看个毛。同样的问题抛给
艺术人文时间:2014-06-19
今天要教大家做三道素食:铁板杏鲍菇、黄金豆腐烧和姜炒饭。和大家聊聊素食。先说“吃素”。普通人大都会认为:素食,就是不那么好吃的东西,为了修行为了健康才不得不去吃
素声素语时间:2014-12-10
孩子小的时候老缠着我们,我们感觉到烦。但是等到孩子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有时候说话的机会都很少;然后孩子去远方求学,一年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思念的时候也只能
情感图文时间:2016-02-28
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有人问一位老先生,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那位老先生想了半天,回答道:“是月亮,月亮比较重要。”“为什么?”“因为月亮是在夜晚发光,那是我
成功励志时间:2016-04-20
动物保护时间: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