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佛陀在殊胜难得的宝贵佛经中,教我们要学会约束自己。比如我们说皈依,很多人就嫌麻烦,觉得自己心中有佛就好了,不必要搞个仪式,形式不重要。但是凡夫俗子哪里容易心有皈依啊,当你的心想要约束自己的时候,往往非常困难。你都不听自己心的话,何况听别人的呢?
比如,有人对你说今天不要吃肉。反复叮咛你以后,你可以不吃肉。如果没有人约束你,只要看到肉端上来,还是无法克制自己。很多弟子八关斋戒也好过午不食也好,只要受了戒就会感觉好像不会饿了。为什么呢,你的虔诚心、你的意志力和佛菩萨的加持力都在那儿,不会让你受业力地牵绊。如果没这个戒,这个你在心里搞的仪式,虽然想要过午不食,看到有好吃的东西,很快就崩溃了。不要说你们,有一天我在房间里念经,说晚上不吃饭了。其实一天、两天、三天不吃都没感觉,突然楼下有家人炒菜,菜香顺着窗户就飘过来了。我的鼻子闻到那个味道之后,肚子就开始告诉我,你饿了。肚子就开始叫起来。
你们看,欲望会这样如梦如幻产生出来。如果你受了戒,马上会想到不能吃,怎么叫也没有用。如果没有受戒呢?很可能就跑过去看看他们到底做了什么菜这么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佛陀告诉我们要以戒为师,戒律的好处非常多,作用非常大。
因为戒律很多人不敢进佛门,有戒律了,就不敢轻易学佛。其实戒律,并不是佛陀想要虐待我们而发明的,不是想把佛教徒都逼得寸步难行,不是这个概念。在家居士也好,出家僧人也罢,只要是十不善的内容,没人愿意遭受这样的不幸、烦恼和痛苦。所以我们自己就不要造作十不善业。因为你自己不喜欢这些负面的东西,所以就有了“戒”的理由。
佛对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慈悲对待的,所以我们每个学佛的人,第一大戒律就是不杀生。佛陀告诉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像现世父母一样看待,所有众生将来都会成佛。所以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们。你信了佛杀生有罪过,你不信佛杀生也是一样有罪过。好在你信了佛,还知道怎么好好忏悔清净罪业。最起码在杀生之前,对你还有一个约束。能够让你在造业前,有个缓冲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到底要不要做恶,这就保护了我们自己和其他的生命。
我们有几个弟子带着小孩到青岛去玩,他们的一个朋友开船带他们在海上垂钓。那几个小朋友都是三四岁左右,都皈依了。看到那个邀请他们来的人在钓鱼,就走过去说:“你这个大坏蛋,你不知道把它们钓上来,它们嘴巴会痛吗?你这么大的一个人还不懂那种感觉吗?你试试看!赶快把它们放掉!”这些小小佛子 “恶狠狠”地要求那些大人把钓来的鱼虾全放了。那几个大人说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乖乖地放了。这么小的孩子都知道做善事要理直气壮,有理啊!大人敢讲吗?估计会考虑朋友的面子,对方能不能接受等等。最多就躲远一点,念个嗡玛尼贝美吽。
对于小小佛子,我们可以看到经文中说当愿出生即遇正妙法。这个愿力成熟是多么幸福,生下来就能遇到正法的孩子,心里已经根深蒂固种下了佛的种子。他们自己不会做坏事,连人家做坏事都能批评得头头是道。这种作为佛弟子的自豪感,我们都不要忘记。前世今生守戒,不断强化自己的意识,你才会记得。要向那些拥有正知正念正信正行的赤子之心学习,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信佛!
当阿难尊者出家的时候,他请问佛什么叫吉凶?这个“吉凶”,并不是帮人家算卦占相,说人的吉凶。这“事佛吉凶”,事是承事,是讲承事佛的教诫。阿难尊者问事佛吉凶,佛当时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修行绕不开的基础在佛教的诸多行持当中,戒律是每个佛弟子都必须经历,但同时也让不了解的人心生畏惧的法门。虽然“持戒”是六度当中的第二度,但却不断有居士询问,是否
佛答时间:2024-08-18
崇慈法师答:心中有没有佛,以什么来证明呢?形式是用来证明内心的。形式的一点一滴都是内心真实的流露。我们每天的生活,一言一行一食一饮,哪一样不是形式呢?作善作恶都是以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6
戒律的结集与发展一佛陀所说的教法,在佛世时是没有具体的形式与行文规定,而是随机施教。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大小乘及显密等各宗的佛学,就可以知道释迦如来所说的一代时教,
放生文库:戒律的结集与发展时间:2024-03-04
虽说大家向往皮肤越白越好,吃的食物越黑越健康。对于黑色食物的好处,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祖国的传统中医学,把不同颜色的食物或药物归属于人体的五脏:红色入心,青色入
素食养生时间:2024-02-16
佛教的月刊上常说,佛门遭难,滥传戒法,规矩失传,真理埋没,这些话我也常讲。前几十年我就说,佛法之败,败于传戒不如法。若传戒如法,僧尼又严守戒律,则佛教不致如今日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2
五月十五日开示丛林布萨,一个月内黑月白月两回,《梵网经》、《四分戒本》,每月本来都要诵两次,今只半月诵《梵网经》,半月诵《四分戒本》,已省略了。梵语布萨,华言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1
五月二十三日开示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它。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0
六月二十七日开示佛未出世时,为邪法而在真理之外的外道,印度计有九十六种,谓外道六师,各有十五弟子,师弟之数相加,共九十六也。又称九十五种外道者,谓九十六种中,有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09
达真堪布:智慧+戒律=供养处有甚深智慧和清净戒律的人,定会成为人天的供养处——不仅是人,天界的帝释王、梵天王等,也会恭敬、供养他们。 所以,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
禅理故事时间:2023-11-01
第二章 三皈五戒皈依即是皈向、依靠之意。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他们远离家乡,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9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到第三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09-03
达真堪布:修行中形式重要吗 学佛就是学佛的精神,学佛内在的境界,不是学壹种形式。念诵、拜佛、供佛等形式上的修行,是为了启发内在的正念。若是没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3
达真堪布: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都能得到哪些功德? 受持八关斋戒的八条都能到哪些功德?达真堪布解答:如果我们能受持八关斋戒的话,将来能得到佛的色身、三十二相和八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0
不持戒律 地狱相现 (刘宋 智达)南北朝(刘宋)时,索寺释智达,行持较差,但经常诵经。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六月他刚二十三岁病故。因身体有热气,没装殓,经过两天稍有知觉,
佛教故事:破戒果报故事时间:2023-08-29
索达吉堪布: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问:佛教是心法,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守这么多戒律? 索达吉堪布:有些人认为,不需要外在的戒律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09
达真堪布:我的心皈依了,不走这个形式行不行?我的心皈依了,不走这个形式行不行?答:真正的皈依是内心的皈依。如果你真正从内心里皈依了,走不走这个形式都行。但是如果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6
戒律有一位女的,文学很高,明朝的事。明朝有位大禅师叫泐庵师,泐庵禅师,朱元璋以来他是不得了的哦,最大的外交官。这个在明朝历史上啊,正史上不大记载他的。这位和尚道行又高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时间:2023-08-04
爱打妄语的我,真的该反省了!说起“妄语”,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常听说“出家人不打妄语”、“修行人不打妄语”,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不打妄语”是出家人和修行人的
修行受用时间:2023-07-23
【上海】彭措丹真2007-12-6我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吧,也是通过这一连串的事情,使我最终对佛法生起正信,皈依了三宝,成为一个佛教徒。感恩地藏菩萨慈悲悯我,用了适合我的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8
戒律(佛教解释)梵语尸罗,S/ila译曰戒,防非止恶之义。梵语优婆罗叉Upalaks!a,译曰律(净影),梵语毗尼Vinaya,译曰律(南山),法律之义。多指有条文规定的宗教徒必须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绮语(佛教解释)佛家所说十恶中,属于口业的有四种,绮语即其中之一。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很多信徒每逢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我们懂得方法,首先德行上扎根,出家人要扎四个根,在家人也应该扎四个根,《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戒律里头,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个在家人不能学,沙弥戒、菩萨戒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在这个世界修行的路上,我们共同唯一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才是我们的根本老师,也是圆满究竟的老师。佛在涅槃前,交代我们要以戒为师,因为戒律唯有佛陀才可以制定,以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谈到佛教的戒律,对于崇尚自由的现代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可笑,很古板,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不能做的做了,是犯戒;让做的没有做,也是犯戒,为什么还有人去寺庙求戒
六字明王咒时间:2021-11-13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叫我受戒我很害怕,我觉得我做不到。其实这样的想法很愚痴,你知道吗?戒律不是束缚,戒律反而是自由,怎么说呢?你看
大愿法师时间:2021-10-27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首先要阐述制戒的十种利益,然后才是关于戒条的具体内容。这十种利益,也就是十句义。具体内容
济群法师时间:2021-09-11
导语:无常与我们的生命时刻相伴相随,生死、聚散、冤亲、苦乐、贤劣等,一切的一切在没有证得无我空性之前,都是短暂易变的。心念的刹那变化,都会受业力左右。将心专注于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07-22
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人类的物欲也在急剧膨胀,导致环境污染、道德滑坡,种种焦虑不安日益增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处俗世的现代人,想要找到心灵的依怙
妙丰法师时间:2021-07-19
一、缘起中国自古有惜字的传统,在书籍、知识难以获得的古代,惜字体现了对知识、对人类文明的恭敬,更有对文字所载之道,提升心灵的身心性命之学的仰望、渴求。古人认为,
学诚法师时间:2021-06-07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之中,却有不少好人无好报,恶人活逍遥的情况出现,这让很多人疑惑:佛教的因果定律真的正确吗?其实在
其他文章时间:2021-06-04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罗提木叉就是针对我们的烦恼、习气所建立的戒律的条文。最基本的就是五戒:杀、盗、淫、妄、酒。不杀生是培植我们仁爱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15
净土宗祖师们传承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注重戒律!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宗门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02
《业疏》云:戒是警意之缘也。以凡夫无始随妄兴业,动与妄会,无思返本;是以大圣树戒警心,不得随妄,还沦生死。戒在我们的修行当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道宣律祖作一个
净界法师时间:2021-04-15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戒,能摄一切大乘诸戒,故名三聚戒。《庄严论》云:初律仪戒,以禁防为体,后摄善摄生二戒,以勤勇为体。一、摄律仪戒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09
如是依师 严持戒律 信心求生 预知时至江苏省淮安市张志平,六十多岁时中风,留下手脚不利索的残疾。九三年夏天,依当时在淮安市乡下小镇鱼沟闭短关的西莲法师为师,皈依三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2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
界诠法师时间:2020-12-04
问:请问发菩提心是什么?需要什么形式吗? 大安法师答:发菩提心,菩提是觉的意思,佛果意;心是我们众生能发之心,就是我们能发起一念成佛的心,这就是发菩提心。这不需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25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你可以没有其他功德,但是不能没有清净的戒律。居士有居士戒,出家众有出家戒,大家依各自的缘分受戒,然后尽量守护戒体。万一犯戒了,要立即忏悔,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是佛教徒应该打起精神,立金刚不坏的志愿,将末法转为正法,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如果大家都往真的去做,就可以将末法转为正法;如果佛教徒不认真,不脚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戒律根本只有一个,就是不自私,人要是有自私心,就会犯戒;若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戒。同理,人有自私心,就会犯法;没有自私心,就不会犯法。有些人在法律上受到委曲,未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问:对在家居士来说,需要受持哪些戒律?济群法师答: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真正迈向解脱,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行。佛陀制定的戒律,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生活方式。我们没有学佛受戒之前,所有行为都是贪嗔痴不良串习的延续。而这种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学习戒律,首先要了解这一名称的内涵。为什么叫戒律?戒与律有什么不同?戒律有哪些种类?出家人学戒、持戒,究竟为了什么?一、戒的名称戒为三学、六度之首,也是佛法修学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以往,学人往往把戒律孤立起来修学,甚至将戒律当做一切,只见戒律而不见佛法,使持戒成为一种形式、片面而孤立的行为。事实上,戒律只是佛法修学体系的一个基础,必须将其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戒律,是多数佛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相信也有不少出家人对戒律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但另一方面,大家似乎又觉得戒律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只是一些束之高阁的故纸,只是一些让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2
当我们提起戒律这个名词,对现代讲究自由,很不喜欢受约束的人,最初听起来,很可能会觉得是老古板的一种束缚,或者以为戒律是很呆板的法律条文。教我们什么不能做,不能做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14
当你遇到坎坷时,不妨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不要悲观失望,不要长吁短叹,不要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
其他文章时间:201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