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佛的时候需要理论。要去学理论,然后也要去修行,这两个都需要的。那我们并不能说我们不学理论,仅仅是实修,这样子不对的;然后我们一辈子都学理论,不修行,这样子也是不对的。
学佛,尤其是藏传佛教,它强调三个字。那这三个字是什么呢?就是闻、思、修,就这三个字。
闻思修
闻是什么?就是听闻佛法。我们学佛的时候,首先要去听。如果不听,我们自己看书,或者是连书都不看,这样子的话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什么是佛法,怎么样去学佛,为什么要学佛,学了佛以后又是为了什么。我们这些都不懂,这样子的话是非常非常的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信仰基本上都是迷信。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听。
比如说任何一个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任何一个学校的学生都要听老师给他讲,并不是学生自己看教材。老师要讲,讲完了以后,然后自己去自学或者是自己去复习,看更多的教材以外的书,通过这种方法增长自己的智慧。但是第一个必须要听老师讲。
那我们学佛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释迦牟尼佛的理论都是非常深奥的理论,那这样子理论我们如果没有人讲,我们自己去看书的话,这个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尤其是有些修法,或者是有些见解上的比如说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大圆满讲的证悟这一类的非常高的境界,非常高端的这些境界,如果没有上师或者是师父或者是善知识的指导的话,那我们自己看书只能理解最表面上的字面的内容,除了这个以外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我们要听法师讲课,这个非常重要。否则的话,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的疑问,这些根本就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因为佛教讲的很多的这些观念,与我们的常识有所不同甚至是矛盾的地方,那么这些矛盾我们怎么样去化解?
我们的过去的常识,我们平时的、我们每一个人有的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常识,跟佛教的有一些观念、见解相互违背的时候、矛盾的时候,我们如果跟着佛法的观点走,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疑问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疑问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在我们的修行的道路上,这些都是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这个时候佛法的观点、观念和我们的常识相违的时候,如果我们以我们的常识作为标准的话,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离佛的意思越来越远,这样子我们也没有办法学佛。
那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需要闻,需要听,这个很重要的。听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这么多的佛教的书比如说其中一个,像《般若波罗蜜多》这样子的一部经来说,其他的我们都不说。比如说像《般若波罗蜜多》一部经,那《般若波罗蜜多》也有十万颂,有十万个偈子。那这么一个庞大的佛经,我们怎么样去读?读了以后我们怎么样去消化?消化了以后,我们虽然是字面上的内容看懂了,但是我们怎么样去修?具体的修行的方法是什么?这个我们不可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人生短暂,然后每一个人的生活压力、工作的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那么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当中,这么一个庞大的佛教的书,我们怎么样去学?怎么样去消化?这些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做呢?就是要去听。所以我们第一个最需要的就是闻。闻是第一个。
然后第二个思,就是思考。我们光是听还不够,要去思考问题。比如说佛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是无常,都是无我,但是我们的概念当中不是这样子的,我们的常识不是这样。我们在我们内心当中已经默认了这个世界是永恒的,比如说我们建一栋楼,最后这一栋楼的倒塌之间的七十年八十年当中,我们认为这栋楼一直都是存在的。当初刚刚建的这个楼跟最后倒塌的这个楼,我们认为这个就是一栋楼。我们把这两个当做一栋楼以后,我们在我们的内心当中已经默认了它是一个永恒的、不变的这样子的东西。
然后我们对自己来说,我们也会说“我”生下来的时候、“我”的童年、“我”年轻的时候、“我”衰老的时候……我们会这么说。这样子的话,那我们也就已经默认了从儿童到衰老之间的这个人是不变的,实际上他的比如说他的外貌、肉体上有变化,但是人,这个当中有一个不变的“我”,自我是存在的,这是我们的常识。那这个常识跟佛教告诉我们的见解是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光是听还是不解决问题,我们还自己还要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无常,到底是不是轮回是痛苦,我们要去思考。所以如果不思考的话,光是听还不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思,闻思。
第三就是修行。我们通过了闻,听闻佛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确定了佛教讲的观点是准确的。也就通过闻和思,很明确的知道修行的方法是什么样子,修行或者是训练的方法是什么样子,都已经清楚了。清楚了以后,那我们要去修。
如果不修的话,这个时候我们的烦恼不能解决。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也就在学习了,比较深入地学习。那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的理论;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那烦恼,比如说贪、嗔,嗔恨心一样的会存在。这些烦恼,我们知道怎么样控制这个烦恼,我们在理论上知道怎么样去消灭这个烦恼,但是我们面对这些痛苦、面对这些烦恼的时候,还是一样的没有办法消灭。
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应该生起嗔恨心,但是嗔恨心还是一样的会产生。我们也知道当嗔恨心产生的时候怎么样去消灭、怎么样去控制,这些方法我们都知道;但是这个方法遇到这样子的、面对这些现实的时候,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修。我们知道的这些都是理论,理论它只不过就是一个知识而已。这个知识在生活当中它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它的力量不够大,不够强,它要面对的是一个在我们的心里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已经根深蒂固的一个这样子的烦恼。烦恼是非常强有力的,我们的弱小的、书面的、书本上的知识要面对这个强大的烦恼,这是没有办法的。
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就是要修行。要长时间的修行,要训练。训练了以后慢慢地可以减少烦恼。
慈诚罗珠堪布
所以闻、思、修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很多学佛的人都不听佛法,然后又不去思考佛教的教义,又不去修行,很多都是烧香拜佛,然后求佛祖的保佑。停留在这样子的阶段当中的人很多的,这个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一生当中我们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这个时候虽然有学佛的机会,有学习的机会,有修行的机会,都有了;但是我们自己不听,这个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要闻思修行。
希望我们学佛的人都不要停留在烧香拜佛的阶段当中;烧香拜佛当然是很好的,但是只有烧香拜佛,不修行、不学习,这个是非常可惜的。
学佛是什么意思?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学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心,这个叫做学佛。那么怎么样学释迦牟尼佛的慈悲心,怎么样学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呢?方法是什么?那就是三个字:闻、思、修。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玛瑙是常用于镶嵌首饰和雕刻工艺品的一种宝石。真假鉴选方法如下:(1)颜色:真玛瑙色泽鲜明光亮,假玛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红玛瑙颜色分明,条带十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16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古人说,早起赚半天。为什么,因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个小时抵得上白天两个小时。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点到五六点。早上七点到九点做事效率,比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我们平时念咒,就用菩提子佛珠比较好。现在很多人爱用计数器代替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6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珠宝首饰,特别是职业女性,珠宝首饰已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但在我国,珠宝知识的教育仅限于业内人士。因此,大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0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25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凑合”觉得差不多就行殊不知这样做事做人,很难做出成绩学佛修行更是如此千万不能将就,跟自己“讨价还价”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最终有所成就皈
佛答时间:2025-01-25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运用改变因果的诀窍,就能避免恶因产生果报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 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15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一、宣讲圆满次第之必要从表面上看,密法,尤其是内密修法的很多名词似乎显得很神秘、很玄奥。很多人也想对密法一探究竟,却不知从何入手。尽管从大多数人的根基和条件看来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29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人生怎么样宝贵?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在十斋日读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1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强烈推荐:神奇的求财方法!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必须把因果的事搞好,因为你懂了因果,自己的烦恼就会降低,自己只会做好事,不会做坏事,因为这个身口意一动就是一个种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常常有人质疑自己(或他人)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包括有些初入门的师兄道友也有此困惑。为了析疑解惑,现推荐阅读下文关于因果的开示:(实在值得诸位经常复习一下!)关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8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佛陀开示——“同XING恋”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 一者,或嫌、或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1
过 河 那是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这就是过河的桥。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30
无我的修法慈诚罗珠堪布讲解一、总论(一)概述为什么要讲人无我和法无我呢?讲“四谛”的时候,提到“道谛”包含了“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即证悟空性的智慧)”。出离心和菩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4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