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明勇法师:如何消除生活中的杂念

汉传法师 2016-08-22

烦恼的大小,杂念的粗细,就能影响到一个人行善所能达到的程度

杂念的根源是什么呢?我们为什么会有杂念?我们有杂念,就是源于我们自心有染污的种子。我们过去遇到种种人,种种事,种种环境,种种外缘境界,在这个外缘下,我们起心动念,或者欢喜,或者烦恼,这样,起心动念,即会生成染污种子。这个种子在后来遇到相应的境界的时候,又起作用,表现出来,即是种子现行,就是杂念。有时在安静的时候,也会有种种的杂念,这是过去积累的染污的种子现行。染污种子的现行,就会对我们当下所做的事形成干扰。

一、什么是善?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行善的体验,都对“善”有一定的理解。但是,每个人的经验不同,眼界不同,对善的理解,对善的讲说也就不同。经验丰富、眼界更远、看问题更广的人,行善就会更圆满;如果看不到这么远,行善的着眼点可能只在当前的一个小的利益上,对长远的利益恐怕就顾及不到。社会上提倡行善,各大宗教也宣传行善。出发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不同,解说各有不同,行善的方式也有不同,达到的目的恐怕也有不同。既然是“善”,应该说,都是于人有益的。这个“益”,说得全面一些,并不仅仅是对他人有益,应该自己和他人都包括在内,共同有益,这个“善”才更完整,做起来才更容易长久。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利益,可分为三种:一个是暂时的利益,一个是长期的利益,一个是根本的利益。佛教把这三种分别叫做“现善”、“后善”和“究竟善”。暂时的利益,或者说,“现善”——也就是眼前的利益,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长期的利益可以说是“后善”,可以使人一生受益,也包括来生受益,像儒家的教育,接受儒家的教育,做得好,可以一生受益。佛教人天乘的教育,比如皈依三宝,持五戒,行十善,教人做人的道理,这样也可以得到来生的利益。来生的利益,即是来生升人天道。根本的利益,也就是究竟善,是有利于生命究竟解脱的,叫解脱道。佛教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教育,就是教人行解脱道,使生命解脱一切的困惑和系缚。佛教的人、天乘教育,再加上佛教的声闻、缘觉、菩萨乘的教育,这合起来就是佛教的五乘法。针对我们大家来讲,就是以人天乘为起点,通过修行,以究竟解脱为目标。所谓“行善”,即是帮助解决一切的困难,解决一切的烦恼,解决一切的问题。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生命得自在,不再受任何的系缚,也就是究竟的解脱,也就是究竟善。这是对“善”的概说。

二、什么人可以行善?

可以说,任何人有愿望,都可以行善。但是,各人能力不同,所能达到的行善程度就有不同。有些人有行善的愿望,但未必能长久,只能暂时行善。要想长期地、一生去行善,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和的心态,没有相应的智慧作指导,恐怕就难以实现。有一定修养的人行善,可以一生去行善,一生去帮助别人。菩萨行善,则是生生世世行善,于一切众生行善。菩萨无私无我,具足大智慧,以大智慧帮助众生,利益众生,就能修圆满的善。实际上,人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行善的愿望,只是能力不同,所达到的行善程度不同。

三、行善可能遇到的障碍

一切人行善所遇到的障碍,归纳起来,无非是自心烦恼。任何人有了烦恼,就顾不过来体察别人的需要,也就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了。所以,有了烦恼,就难以落实行善。

所谓烦恼,就是杂念。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种种的杂念,这些杂念有大、有小、有欢喜的、有苦恼的,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不觉得这是一个苦。人们一般都习惯了有杂念的状态。但是,如果有的杂念发展到很强烈的程度,发展到难以调伏的程度,就是痛苦了。自己的苦还顾不及,更谈不上帮助别人。但是,这种比较强烈的杂念,都是由小的杂念发展起来的,小的杂念不注意调伏,久而久之,到了难以调伏的程度,就会受其苦。对于菩萨来讲,微细的杂念即是苦,菩萨有很细的心,能够觉知微细的杂念,微细的杂念也是苦。对于每一个希望行善的人来讲,杂念,或者说烦恼,就是障碍。烦恼的大小,杂念的粗细,就能影响到一个人行善所能达到的程度。如果把杂念按照粗细来分的话,我们可能会有粗重的杂念。粗重的杂念,像恶念,若有恶念,有害人之心,则善念不生;微细的烦恼,微细的杂念,像潜意识中的私心和自我意识,如果这样的话,虽有善念,但不究竟、不彻底;如果我们能够依一定的方法来修行,能够转化烦恼,转化杂念,能够达到无烦恼、无杂念的境界,这就是大菩萨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上,大智慧现前,可以究竟行善。

更新于:2016-08-22 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