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是迷信
过去有这么个故事。去年我们去朝天童山,浙江宁波有个天童寺,朝天童寺,这是佛教的大道场,不可思议。过去是在宋朝还是明朝我记不起了,他们有个祖师,这个庙上的一个老和尚很了不起。大陆的规矩,早上起来,到初一、十五,和尚一定穿上红祖衣,穿上袍,到伽蓝、韦驮,叫“朝四圣”。
伽蓝菩萨哪儿,就是礼礼伽蓝菩萨,再礼礼韦驮菩萨,再礼礼大圣紧那罗王菩萨,再礼礼祖堂,过去历代老和尚都要去礼一礼,这叫“朝四圣”。这位大德到初一、十五他也去礼,前头有个小和尚,小侍者给他提个灯笼,他见这个老和尚每回礼这个四圣的时候,就嘟嘟囔囔念了很多,他很怀疑,老和尚念的好像不是功课本上的,光看他不停地念。
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他说:老和尚,我请问您老人家,你每次在拜四圣的时候,你念的是什么经、是什么咒,我怎么听不清楚。经不是经,咒不是咒,出在什么地方?老和尚说:你没听到?小和尚说:我没听到。老和尚说:我每次礼拜四圣的时候,我是念的那部华严经。小和尚说:那华严经八十卷这么大部,你就朝四圣这么点时间,你把华严经念了?老和尚说:你不相信?小和尚说:我是有点信不进去。老和尚说:好,我们就试验一下。大众集合,不要多,八十个人就好了。
集合八十人,一人拿一卷,老和尚就坐那念。老和尚也拿一本,他念完了,就跟侍者说你去问吧!从拿第一卷的问,再问第二卷,你看我念的哪一卷?他问拿第一卷的人说:你听老和尚念的哪一卷?拿第一卷的人说:老和尚念我的第一卷。他问拿第二卷的人说:老和尚念的哪一卷?拿第二卷的人说:老和尚念我的第二卷,念完了。问八十个人,八十个人都说老和尚念的是他那一卷。
大家理解没有,这里头不可思议,一即一切,他可是念的一卷,哪一卷?哪个人听到就是哪一卷。对你来说是念你那一卷,对他来说是念他那一卷。佛说法度众生就是这样的。你说佛是对我说法的,那个听到是对我说法的。学阿含的说,佛说的四阿含是最妙法了,能了生死。学华严经的,他说华严是最妙法。学法华的,他说法华是最妙法。没有一法不妙,对症下药,你什么病吃了就好;你好了,那就是那个药。这种情况大家就这样理解。
古来是有十行并下,看书,他一看光翻。咱们看一行,字还没看清楚,他那眼睛一看都是十行。满清末年的时候,做湖北总督的张之洞,他就十行并下。我们在长春的时候,他第四代的孙子讲他祖父就是这样成读。他说他祖父到琉璃厂,到北京去买书,书库都知道。他买书,说要看一看。卖书的知道是张大人,说:你不能看,你要买就买。他说:为什么?我买书,我要看一看。卖书的说:你看完了,我这书你就不要了,你从来没买过一部书,你到这光是看。他把这书一页一翻,他就看完了。
他下了早朝,他们住丞相胡同,他在午门走前门大街,走完了转到他胡同去。过年春节的时候,每家门上贴幅对,横批是什么,他回来一家一家写,测验他的智慧,完了就叫他底下那些差人拿着满街去对,一个字不错。这种境界都有,这叫十行并下。我说他过去生可能是个和尚,喝过大悲水,或者喝过地藏水,他那智慧一看一目了然。
佛法无边无岸,唯信能入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大家要信。佛教不要听人说是迷信,迷的人绝不信,什么都不信。迷的人信什么,你们大家想想看?说这个人真正迷了,怎么迷的?疯子。疯子信什么?他失去理智,他信什么。咱们虽然是有理智,什么也不信。咱们要信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手里摸得到的,这差不多。要是没有这三种,他不信。
这样的人我遇到太多了,跟我抬杠对佛法不信,他骂,污蔑。我说:你要骂造罪了。当然是我六亲眷属,他说:你当和尚真没出息。骂很多坏话。我说:你谤毁三宝要下地狱的。他说:我不怕下地狱。我说:你怕也不行,你谤毁就要下地狱。应该如何?若怕了就要忏悔。他说:我不看见我是不信。我说:我讲几件你不看见,你非信不可。他说:你呀!你说不出来,你再说我也不信。
我说:你爷爷,你看见没有?他说:我爷爷,我看见了。我说:你爷爷的爷爷,你看见没有?他说:没看见。我说:你信不信?他瞪眼瞅我。我说:信不信?要没有你爷爷的爷爷,你爷爷当孙子的时候,没有你。等你当孙子的时候,看见你爷爷了。你爷爷当孙子的时候,看见他的爷爷,你就看不见了。如果他没他的爷爷,怎么会传到有你?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说:明朝你信不信?他说:那当然有,历史有。我说:你看见了吗?你摸到了吗?你听到了吗?很多事物我们没有见着的,没有听到的、手里没有摸到的,前人所经验过的,你一定得信。
像释迦牟尼佛说净土法门,那么多人求往生的,传到我们东土来,那么多念佛求往生的。你说:你没生,你不信,那是你业障重。你信不信也没关系,不能说你不信这个法就没有了,不会的。就因为你不信,这个法就不存在了?那是你的业而已。所以懂得这个道理就能深入了。佛法无边无岸,唯信能入,信才能入。信完了要发愿,发愿我要往生。信得及,一定能往生。信得及,我发的愿愿不落虚,过去的证明太多了。
——恭录自梦参老和尚宣讲佛说无量寿经(1993温哥华)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陶四翁是陶禹锡的高祖父,他开了一间染布厂。曾经有人拿一种紫色的草来卖他,他出了四百万文钱买下那些染色用的植物。数天后,有一位经纪人看了说:「这些草都是假的!」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此时的长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9
一个修行者,并不是就一定要舍俗假如你不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话,那我们就 在日常生活中,把你的法门兑现出来,照样的,也可以获得解脱门、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现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严正的礼法和内涵,不是简单的合成。和在古代,1、是指和谐。《礼记》其声和以柔;2、适中、适当。《论语》礼之用和为贵;3、和睦、融洽;4调和、调制。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和人打机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维摩经》上,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你们猜一猜维摩居士说什么?怎么样答复的?你们现在若有人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新西游记中的唐僧和沙和尚胸前戴的佛珠,仔细看佛珠表面,颜色是乌黑油亮,其材质应该是用非洲黑檀木所制。非洲黑檀木坚硬、滑润,用黑檀加工而成的佛珠经打磨后形成的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略释华严经题上梦下参老和尚倒过来讲,经、严、华、佛、赝、方、大,经是教义;严是总说,庄严佛的果德;华是因,因为有这个因,才有如是果,华是形容词,因能严佛的果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1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开示一禅堂里跑香,一个跟一个,不要乱跑,跑的时候这个功夫一定要在,你要是看话头,跑香的时候,这一步也不能叫它丢了,要话头在,跑香的目的就是用功啊,你光指着跑香,那可不是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鲁智深的三皈五戒守了哪些?除了这件事,他的和尚生涯堪称砸场子鲁智深的三皈五戒守了哪些?除了这件事,他的和尚生涯堪称砸场子澎湃叔的江湖往事(第20期)《水浒传》中描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08
梦参老和尚讲 地藏本愿经 5圣女相当的笃信佛教,信仰很真。但是她妈妈不信,她妈妈信邪,信邪教,轻视三宝。圣女就想转变她妈妈,就示现来化度她妈妈的,她设了种种方便善巧,让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别人不是你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陀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的说:长老!您年纪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师讳道钦。大历年代宗请赴京师,号国一禅师。肃宗皇帝来礼师,师见帝来遂起立。帝曰:大师见朕来因何起?师曰:檀越因什摩向四威仪中见贫道?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汝问不当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03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涿州(今河北境内)纸衣和尚(即克符道者),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纸衣和尚初礼临济禅师,即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临济禅师道: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纸衣和尚又问:如何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25
我有一位道友他才四十几岁,是我闽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他学的时候很笨,总是学不进去,但他就会放生。他所有的钱,乃至借钱都拿去放生。有一次放生的时候,在厦门往海边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8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要多念这两位菩萨?为什么在我们这个世间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两位菩萨专门发心在娑婆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地藏菩萨本愿经》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浅译梦参老和尚主讲(二)所以要靠我们自己的信心转境而不被境转! 人家说是菩萨,我们就观想他是菩萨,像我刚才所说的杀牛杀猪的,菩萨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梦参老和尚:如果不犯这个戒,财宝永远没有短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讲解【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祥峰和尚护生有一位祥峰和尚,初出家时住在香积寺。他生性爱好生灵,每次经过一家门口放着一缸活鳝的面店,总是徘徊不去,口中还说着:「打杀、打杀。」店主不了解意思,还以为他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15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照顾好念头,就是往出离的道上走,这就是修道。修道要按佛所教导的,从早上一起来就看好你的心,让它不做恶,念念缘念三宝,不要忘记佛的教导,要经常念佛,念佛要在心里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这是“三毒”,每个众生要求解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种迫切,而不是一种勉强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过患,地狱、饿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啊!执着,患得患失!你把轮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广钦老和尚常常的教导道证法师讲述: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5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对寺众开示★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