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最远的距离,最短的距离

菩提书院 2016-10-07

文/慧瑜、智冠

第十三届菩提静修营,多出了一个新的义工组。该组据守三宝楼戒幢讲堂东侧第一排,支起古朴的茶几,上面布满新款的电脑、手机、麦克风等设备。这个“人丁单薄”的直播组,却服务着最多的人,那是现场看不到的听众们……

最少的义工,最多的义工

在义工报到的第一天,智冠师兄数了一下:“本组义工被录取8人,来到现场的6人。”与其他义工组相比,直播组显得人丁单薄。再仔细一数,人数最多的还是直播组。静修营微课群有将近270位“小二”师兄,虽然是放假期间,仍坚守在各地读书会群里参与义工行。因为有这些“小二”的共同携手,使静修营得以打破时空界限,让更多人第一时间收看或聆听导师的法音影像,也让更多人能直观感受到静修营的现场氛围。

最远的距离,最近的距离

在这个手机横行和网络遍布的时代,“我与你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看着手机。”然而,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也为法音宣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讲堂空间再大,容纳的人数也有限。如何才能让更多人听闻佛法?化有限于无限?

当手机加上简易的三脚架,架设在导师的讲台之前,师兄们心里是紧张的,深怕辜负了在线等待的有缘信众;当导师的影像、声音从网页上即时显现时,师兄们的心里是激动的,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你身在何方,与法最近的距离,就是拿起手机,打开网页。

最简单的直播,最困难的直播

直播之后,很多人好奇问题是:你们用什么设备做直播的?

视频直播的器材就是一个手机,收音设备是一个领夹式麦克风,录播软件是手机的app。直播的技术含量,就是在导师坐定之后,点击“直播开始”的按钮。微课的传播,则是使用微信语音,一条一条地将导师的音频发送出去。

流程是简单的,但操作过程是繁琐的。

在操作中,有许多许多的细节需要考量。例如要保证网络畅通,手机开飞行模式以免直播被打断;直播前麦克风需要反复检测,确保稳妥并且不能掉落;布线要考虑到干净、方便、利索;文件的保存要确保安全……各种细节都要逐一考量,才能保障直播万无一失。此外,还要调整好心态,面对直播前、中、后出现的各种无常,及时化解。

组长净如师兄为直播做足了前期准备,测试了各种线材和麦克风,攒齐了效果最好的“直播工具包”。微课小二组组长慧恒师兄抱病上场,连“按”了2个小时,传出大约上百条微信语音。在保证直播效果的前提下,传帮带了智睿、慧戒、智冠几位师兄,将直播技术带到各地,扩大法音宣流的影响力。

一多互摄,重重无尽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为我们讲述了华严世界“一多互摄,重重无尽”的庄严。每一个音声中,含摄一切如来音声的清净功德海。

二千五百多年后,借助现代“因陀罗网”,愿将佛法音声传播尽虚空遍法界,利益无量众生。

更新于:2016-10-07 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