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资料图)
净慧长老在佛界可谓德高望重。他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14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其经历让人称奇。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佛教研究生,他除了著述,还有译作。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即智慧)的积淀,近日在接受《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他妙语不断。
因果是一个连环套
因果既通于“三世”,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也通于当下,当下这一念即刻就有果报。
记者:虚云老和尚曾说,释迦如来的教义,讲来讲去就说了两个字“因果”,您也曾说“以因果为信仰的准绳”。您认为佛教的因果和科学、哲学讲的因果有区别吗?
净慧长老:相较而言,佛教的因果比世间所讲的因果要广泛、深刻。说“广泛”,是指十方世界一切事一切物、世出世间都是因果所成;说“深刻”,是指佛教的因果既是起于当下一念,也是通于前世、今世和来世,所谓“三世因果”。
记者:说当下,我们可以理解,比如我无名火起就会发脾气,即刻就得到果报,可为啥“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呢?
净慧长老:如果有好人好事得不到好报的困惑,最好先把它放下。你应该为你现在遭遇到种种不幸而感到高兴。因为你把你以往所造的恶业报掉了,以后就会有好的报应了。业通三世,报也通三世,因果的道理并不像一颗黄豆种下去马上就生出黄豆芽那么简单,它还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
记者:“前生”和“来世”我们都没有体验,我们怎么样才能相信呢?据说有科学家曾经调查过死去活来的人,他们的体验也各不一样。
净慧长老: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不能含糊,一定要深信因果。我们要相信释迦佛的人格,他是一个究竟圆满的觉者,他是以他的人格来作为理论保证的。我们也要相信历代的高僧大德、先知先觉,他们在佛门修证几十年,他们对佛理都具有圆满、彻底的了解,他们都是深信因果,并且也是按照因果的道理来修行的。1987年95岁的梁漱溟被邀请参加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大会时也说,“我要向大家慎重地提出来,人有今生,也有前生,有来生。”梁先生以说实话著称,他也不会骗人。
信仰要落实于生活
信仰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不要让信仰停在口头上,而应该在每时每刻都能够兑现。
记者:我们身边也有为富不仁的所谓慈善家,怎么看待这类人?
净慧长老:不少信佛的人往往把信仰跟生活分开了:信仰归信仰,生活归生活。这些人到寺院里、佛堂、念经时才有信仰,这是对信仰的天大的误解。信仰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不要让信仰停在口头上,而应该在每时每刻都能够兑现。
记者:是否可以反过来这样说,看一个人的生活就能知道他的信仰。
净慧长老:一个人的信仰是藏不住的,它一定会表现出来。比如说,有一些年老的信徒,到庙里来可以把5元、10元放进功德箱里,可上街买菜时就不成了,少给一根豆角、一片菜叶就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这不是真信佛,这是想信佛,还没有信佛。
记者:信佛也需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净慧长老:有一个故事。佛陀跟阿难在一起走到海边,佛陀从海里汲起一滴水放到手上,然后问阿难尊者:你说,这一滴水怎么样才不会干呢?佛陀开示说:“你把这一滴水放到大海里去。”个人的力量有限,大众的力量无穷,每一个学佛的人积极地投身于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善行、善业,社会的两个文明的建设就会取得更大成就。
要用智慧来辨别一切
相信和洞彻世间和出世间因果,这才是智慧。智慧是修行的眼目。
记者:佛教讲“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讲理性,这或许就是佛教最吸引知识分子的原因吧。
净慧长老:“般若”就是智慧。我强调“以般若作为正信的眼目”,是因为没有般若,我们就没有辨别事物的能力。佛教里讲修行有三大纲领,就是“戒、定、慧”。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说佛教是一个理性的宗教,就是因为主张用智慧来辨别一切。如果佛教只是一种迷信,它是不可能吸引一代一代知识分子的。
记者:佛教里的“般若”和世间讲的智慧肯定会有不同的地方。
净慧长老:佛教讲的智慧,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相信或能够洞彻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这样一种事实。因为,假如世间没有因果,这世间就没有秩序,一切都乱了。所以,只有相信和能够洞彻世出世间因果,这才是智慧。
记者:世间讲智慧总会强调理论和实践,继承和发展,佛教也是吗?
净慧长老:佛教的智慧分三种:一种叫做实相般若,一种叫做观照般若,一种叫做文字般若。三种般若就是三种智慧。实相般若就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观照般若,就是按照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思考、去认识、去修证。文字般若就是指佛的言教,指一切有利于我们身心修养的文字、语言。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这是修行的一般过程。这个修行的过程与世间的智慧获得过程很相仿。
一定要深信因果(资料图)
活在当下就有了平常心
安身立命,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的价值判断,从佛教上讲,来源于信仰
记者:活在当下不容易,人们的念头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就是难停留在当下。
净慧长老:活在当下是要做很深的功夫才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你如果可以活在当下,你就可以做到平常心。要进入到活在当下,一定要专一。你在观察自己心念的时候,总是把握不住,它总在走,而且往往是离开当下很远,或者回到昨天或者走到明天去了,这个就是“妄念”。
记者:您的诗中云“一念不生万体现”,说的慎始也是修炼的方法吗?
净慧长老:佛教叫我们放下妄想有种种方法,念阿弥陀佛是一个方法,深呼吸是一个方法,观察自己心念的起落、起灭也是一种方法,古代传下来叫我们制止妄念还有一个方法叫“守一不移”,又说“能守一,万事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个方法从佛教初传一直到现在。
记者:您说的其实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价值观。
净慧长老:一切的善念、恶念是和非,都是从当下一念展开的。所谓把握当下一念,就是说有心去让当下一念沿着一个正确的理念来安顿生命的当下。这当下一念就有一个价值判断。无论哪个阶层、集团,都有着人类的共同功利所在。从佛教上讲,价值判断来源于信仰。这个信仰的引导就是培养人的善心、善意、善念先决条件。
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记者:人们总会感叹命运无常,佛教要解决的也是这么一个人生中最重大的问题。
净慧长老: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莫过于命运。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无数圣贤哲士对命运进行过思考,创立了许多关于命运的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有三种:一种是说命运掌握在神祗手中,要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神灵;第二种则认为,人的命运早已前定,无可更改,人只有听从命运的摆布;第三种就是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遵循着因果的规律。
记者:如您所说,人们信佛,就是相信自己的命运可以改变,并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
净慧长老:佛陀是无上觉者,他具有圆满的智慧,洞察到人类乃至一切众生命运的规律,以及掌握、改变命运的方法。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遵循着因果的规律。这种规律经常被表述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生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因果的法则贯通于这三世,叫“三世因果”。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信佛就是人们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行为。
记者:您提出的“生活禅”许多提法与我们政府现今倡导的理念很相仿,这是殊途同归吗?
净慧长老:佛教与其它哲学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根据佛教因果法则,我们就获得了掌握命运的信心和勇气,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也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说到底,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
哈喽大家好,我是梁辰好久不写文章了 ,今天来跟大家聊点有意思的事情,有一个香友问了一个问题很有趣,如今的星洲系怎么只见达拉干、文莱,如今的惠安系怎么现如今就只见
沉香资讯时间:2025-02-17
不能赖人家一分钱,差一厘都要还!儿子因病去世,父亲打3份工偿还80多万医疗债务11年前,江苏泰州的陆金红遭遇丧子之痛,儿子因白血病去世,欠下80多万元医疗债务。为偿还债
心灵触动时间:2025-02-16
《谛闲大师全集》:世出世间凡百事业,总逃不出因果二字。故曰:要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生果,今生作者是。世人不知三生因果,往往多生疑虑,疑者云:现见世间行善之人,或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上师教言集:能生起因果法门的定解,那你再也不要造恶业,再也不会去做不好的事情,容易管好你的念头。没有生起因果定解的话,很难说的。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世界上的所有人都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运气好与坏,都有其因果“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一个人的好运和霉运, 都是自己的行为带来的。 种今日之因,得他日之果。 一切福地,不离善心 曾子曾说:人而好善,福虽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3
44、念佛度冤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整天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说杀羊屠夫六世生天的因果(因果报应丝毫不差)—(摘自《杂譬喻经》)—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某日,一位以杀生为业的屠夫前往见国王,并请王答应他一个请求,王
邪淫果报时间:2025-02-12
正所谓如是因如是果,还是要畏惧因果的。你的昨天是你今天的因,你的今天是你明天的因。把握当下,改变因,方能改变明天的果,才能改变命运,才能真正解脱。众生平等,尊重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幸福快乐之因叫善,烦恼痛苦之因叫恶,珍爱生命是幸福快乐之因。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我们天天在外奔波,就是为了养好自已这条命。一旦生命垂危,财富甚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1、问:很多慈悲的人牺牲了自己,成全了别人,不知佛学的因果报应是如何报应的?学诚法师答:因果有许多种,有的因果当下就能看到,譬如口渴了,喝水就能解渴。有的因果则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0
在2010年正月初四举办的火施法会上,大恩上师达真堪布做了关于“慈悲心”的精彩开示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10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善导大师机法两种深信信机与信法今天我们开始第四个讲题——“信机与信法”,这是善导大师解释“机法两种深信”,而弃自身、归投于阿弥陀佛。这一部分内容应该说在前一题当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9
居士: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法师: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
六道轮回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首先你为什么想找有神通的人观因果?为了离苦呗。有了病苦的,想看看是什么因导致了这个病;婚姻不和睦的,想看看自己和对方是什么关系的冤亲债主;孩子顽劣,想看看这个孩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一个修行者,并不是就一定要舍俗假如你不能荷担如来家业的话,那我们就 在日常生活中,把你的法门兑现出来,照样的,也可以获得解脱门、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现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你一定要稳住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第二个,我们还是要告诉各位,今天是进入第二天,这个三五天之内,第一个七呀,我们要淘汰一些人出去。你坐的时候,坐不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风水1.什么原因使我在孤儿院长大,不像其他人一样,能享受到母爱?为什么我必须搬家十二次?什么原因让我患有高血压,甲状腺和精神衰弱?为什么一听到小孩子叫,我就会受不了,必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2
不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和人打机锋!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在《维摩经》上,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谛?”你们猜一猜维摩居士说什么?怎么样答复的?你们现在若有人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运用改变因果的诀窍,就能避免恶因产生果报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 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15
末学今年29岁,从小时候有记忆开始就会了邪淫,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的,断断续续的记忆片段大约自己只有4岁左右,早晨起来躺在被窝里,问母亲在干什么,母亲说在烧火做饭,
邪淫果报时间:2025-01-14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旦无常至,方知因果不虚。”我要讲一个10多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震动了新闻界。此事涉及我的三位同事(为了尊敬,我不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3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时人以堕胎为小事,不明其危害极大,对人生减损很多福气,有三大要害。一:堕胎等于将自己亲儿女杀害,胎儿怨气太重,会成为怨亲债主,后会找机会来报复。这是第一要害。二: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幼年体弱多病,性格也因而扭曲,对流血场景很感兴趣,迷恋上同性男子的美貌。后来他的作品经常描写这两种感觉。又热中于宣传右翼思想,曾试图发动政变
邪淫果报时间:2025-01-10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这四件事,最积阴德,一定要多去做俗话说:“阳善享世名,阴德天报之。”阴德也就是做好事时不要被人发现,这样才能积累到阴德,如果你在行善时,又去宣扬自己的善行,并抱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31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邪YIN多欲的人为什么命运不好? 佛如是说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又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刃有蜜,不足一餐之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2-21
不能忍的能忍,不能舍的能舍,不能让的能让,这才是修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无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倚楼听雨几多寒,醉卧清风几度秋。俗话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可在历史长河中,佛教经历了兴盛,也经历了三宗一武的磨难,庆幸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蛰伏,佛教又走到了历史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邪YIN四年将三世恩爱善缘耗尽记得有个好友,在北京地铁中见到一对年轻男女,因没有座位,两人相互依偎站立,情爱缠绵,身上放着大量粉红色的光,很强,只见那女的醉眼朦胧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2-13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文--藏密难信能信有明显节奏的事情,渐次发展,最后一出结局出现时,人人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没人会感意外。人从出生而成长,从青年迈入盛年,由中年渐次进入衰老,然后老死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