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还是弘法,都要有一种大格局。所有的大格局,都离不开五这个数。所以用五行来表示也可以。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就用这个五个来分析。这样子法门之间,就不会打架,甚至争吵。不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南方属火,南方对应的佛教,是比较热情的,比较有轰动效应。台湾,广东福建这一代的佛教,就跟海外接轨,跟时代接轨。适合做一些慈善,还有演唱会等方式来吸引人。比较热情如火,也适合弘扬观音代表的慈悲法门。
东方属于木,木有生发的气息,一般来讲,佛教发展的新理念,都在东方萌芽。东方属于浙江一带。当年许多佛教的改革,都是在江浙一带。比如圆瑛法师,太虚大师等改革派,闹的轰轰烈烈,这就是在东方。在浙江一带,佛门唱诵是很流行的,总总唱诵的佛事,焰口,比较流行。有生发的气息。江浙一带佛教重教理,尤其是天台宗为代表,研究天台教观。
北方是属于水,水有流动性。像文殊菩萨道场,僧人流行性就很大。北方的僧人,更喜欢行脚,而且又主智慧。有一股粗狂,看大好山河的气势。北方的佛教重禅修,行脚。东方佛教比较细腻,北方就偏于粗犷。
中部的佛教以地藏菩萨为代表,很稳重,循规蹈矩的,建寺安僧。这属于中部佛教的特色。维系整个佛教的根基,就是地藏菩萨为代表。佛教要发展,要有物质基础,有土地。地藏菩萨就代表这个特征。
西部的佛教比较偏于收敛的性质,所以一般不会搞多大的动静,感觉很沉,很慢。像四川的佛教,一般都是很沉的那种感觉。而巴蜀的山多神仙,也是如此。总感觉像世外高人一般。
南方属火,南方佛教的动静比较大。希望能带动信佛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能积极起来信佛。这时的佛教就要眼界要宽,希望能融入每个行业中,以佛教慈悲为主,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像慈济等慈善,适合在南方。
东方佛教属于木,可以尝试新的理念。什么佛法和网络结合,和时代结合。这都是东方佛教要弄的。一般重改革为主。
中部就沉稳一下,安心建寺安僧,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来办就好了。一般就是不动为主。参禅,打坐,还是念佛,都保持一个法不动,这就是中部的特征。
北方的佛教,主要开启佛法最古老的智慧,需要潜下心来修行,或者做学问。不能像南方一样积极。北方的佛教强调智慧的深广,研究很多经,可以研究到很深很广的境界。
西部就以收敛为主。像印光大师弘扬净土,近代很多弘扬净土的,都是表收敛的法。所以西方的法,都比较强调要一心,一心不乱,一门深入。因为要收敛。
这五个特色,佛教都要,也不能过度,否则就容易出问题。比如火过多,搞的太轰轰烈烈,佛教就给人感觉特别浮躁,浮躁是不长久的。这要很小心。所以火要适当。没有火也不行,佛教就显得没有活力,很沉闷。
木太多,天天都在搞改革,也很头疼。一会儿这个法,一会儿修那个法,一会儿修禅,一会儿去修密,到处跑,到处学。很累,生发过度。也是不行的。那没有生发,很沉闷,也不行。有些人修了一个法后,就死在一个法上,不够圆融。只要意见不对,就说别人邪,这也有问题。
水太多,佛教就显得高不可攀。水博大,但不知他底细。所以研究经论太深的人,看的懂的就少。但不能水少。高深是为了保持佛教该有的智慧高度,像金刚经,般若经典,这都是佛教智慧的高度。智慧高度带领人类灵性的高度。现在人间佛教解释佛法,都很肤浅,有个好处可以摄受更多人,但也有坏处,好像觉得佛教就这么浅薄。所以水的部分也很重要。
土是佛教的基础部分,像戒律,建寺安僧,这就是佛教生存的基础。这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万物因土而成长。所以建寺安僧仍然是很重要的。太多的土,也不行。土太多了,你用不了,就放着长野草了。建寺也要适度。否则都变成好看,反而不好。惹得别人眼红,就会来争夺土地,反而更危险。你拥有土地越多,看护的成本自然就高。所以土也不要太多,自己够用就好了。历史上佛教的灾难,都是因土地而产生,要谨慎。后来禅宗退到了山林里后,保存了最后的实力。所以退就是进啊。
金是收敛的性质,佛教太重生发,和兴旺,不收敛,就很麻烦。所以收敛是很重要的。相当于把能量聚集起来。但收敛过度,也是有问题。适当的宣传一门,一佛号是可以。过度的,就不行了。只有收敛,没有生发,那佛教就有问题了。所以印光大师当年弘扬念佛,也弘扬地藏经,药师经,同时弘扬道教的经典。弘一大师弘扬戒律,也弘扬地藏经,华严经,药师经。这都是避免收敛过度。有些一门进去,其他都不看的人,很容易犯这个收敛过度的毛病。
这五行都明白了,对目前很多弘法方式就没有那么多争议了。也明白祖师为什么这么讲,也不会执自己一理,然后批评其他理。但说实话,学佛的对五行,金木水火土,阴阳,这些理念,他们不讲。认为是道家的,是外道。所以你以前也听不到。至于对不对,大家去思考吧。
这里讲的,每个人修什么法,还是弘什么法,跟人的身体特征有关。身体好的,比较有魄力的,适合禅宗,历代中和政治挂钩最多的是禅宗的。比较细腻的,适合修天台,I天台的教理很细腻。很收敛的,适合净土宗,念佛,像印光大师一辈子都不出山的。还有很多老法师,年纪大了,气血衰了,他讲法自然也越来越收敛,收敛到一部经,一句佛号,因为身体的原因。福报够大的,就修华严。欲望又重,世俗也舍不得,清净不了的,就喜欢修一些咒语,灌顶,求发财,发财后在成佛。就变成这样子的修法了。所以说,修行要偏掉,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阴德不够,你想要得到大道,老天爷不允许。所以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如果阴德不够,这些法门通通会修偏。这句话才是重点。
学佛的人为什么要“戒烟”?抽烟这个问题比喝酒还厉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好像有一个人到外面抽香烟。回来我问他:“你抽了几支香烟?”“我没有抽啊!”“有人看见你抽了嘛!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玛瑙是常用于镶嵌首饰和雕刻工艺品的一种宝石。真假鉴选方法如下:(1)颜色:真玛瑙色泽鲜明光亮,假玛瑙的色和光均差一些,二者对比较为明显。天然红玛瑙颜色分明,条带十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16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干扰修行的八种违缘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会经常反复出现的八种负面心态或违缘:第一是五毒烦恼粗重学佛以后,我们并不能一夜之间烦恼顿消,有时贪嗔痴慢疑会以相当狂暴激烈的形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古人说,早起赚半天。为什么,因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个小时抵得上白天两个小时。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点到五六点。早上七点到九点做事效率,比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我们平时念咒,就用菩提子佛珠比较好。现在很多人爱用计数器代替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6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珠宝首饰,特别是职业女性,珠宝首饰已成为她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但在我国,珠宝知识的教育仅限于业内人士。因此,大
宝石佛珠时间:2025-02-01
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人都有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气,若是有傲慢心,不会有任何进步。傲慢的人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另一个是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30
话说很多人抱着崇敬之心把老珠子请回家,本以为会有灵性,有助修为,转天发现,珠子是泡的或炸的,佛头是塑料的,穿的老蜜蜡孔道是琴弦磨得,你说郁闷不。所以还得多看多学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29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在没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作恶业,而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不对或是不应该,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心安理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25
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凑合”觉得差不多就行殊不知这样做事做人,很难做出成绩学佛修行更是如此千万不能将就,跟自己“讨价还价”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最终有所成就皈
佛答时间:2025-01-25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老蜜蜡在岁月的沧桑中形成,默默凝结了千年的年华。有的通体透明,有的丝丝飘渺。它有细腻的质感,一串很拿在手里,重量轻,似塑料般,不过,在颜色和质感上跟塑料又是截然
蜜蜡知识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紫檀自古以来深受国人的喜爱,以前多为皇家贵族所使用,可见其受重视的程度。如今喜欢紫檀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就将介绍一下紫檀的保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常言道“紫檀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29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人生怎么样宝贵?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行能够改变命运,努力能够创造辉煌。世出世间,有为无为,全在于自己的精进努力,没有自然的释迦,也没有天生的弥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