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证”。大家学习与付出是为了什么呢?是想走一条菩提道,一条觉悟人生的道,这就离不开信、解、行、证。
修行离不开信解行证(资料图)
一、信:
《华严经》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如何发起呢?就是通过闻思。大家知道唯识这个理的话,就能够生信,并不是你主动地信或不信,而是你会发现,“噢,这个就是确实存在的一个规律。”万事万物,你把它上升到一种理论去观察的时候,它就是如此,“唯识所现,唯心所变”。
生活当中,生命当中,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地球、一个宇宙,万事万物都不出这个范围,“唯识所现,唯心所变”,都是这样。这个理论如果你还不能够还原它,不能够圆融它,不能够解读它,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理解到唯识深层的一种运作方法,这是你没理解到,而不是说它不对。
“唯识所现,唯心所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球人普遍使用,宇宙中也普遍存在。不在于你信不信,它就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你信它就存在,你不信它就不存在,从这个角度去思维我们能够生定解。
二、解:
智者无惑,我们到了这么一个年龄,都有一些人生经验。当有佛法这么一个很大的参照的时候,我们就会对人生有一种理解,对宇宙有一种理解,生活当中你会变得很踏实。那就是说,你已经从第一个“信”的层面超越到第二个“解”的层面。
三、行:
仅仅有解还是不够的,完全都不够。因为什么呢?理解它所缘的境界永远是意识的层面。意识的层面它给我们造出很多幻景,就好像一个金矿的矿石没有被提炼一样,它是金子没有错,但是它不能够制成任何的装饰品,它里面含了一定的杂质,当你想做成饰品的时候它会断,它会色彩不具足。总之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所以,从理论上、实践上有这么一个差别。
所以要怎么办?要行!佛陀说一个法,他的目标不只是要让你明白,而是要“由信起解,由解起行”。这是说什么呢?佛陀他所证明的这个规律,他已经在受用,现在的核心问题是你如何来受用。你如何会受用呢?你必须要行。
这个行当中也是无量义。南北朝至隋代早期,河南焦作净影寺有位慧远大师,他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角度,让我们去掌握佛法,他用了三句话:“入佛法中有三门。一教二义三者是行。教浅义深行为最胜。”
我们如何通过佛陀的教育体系发现生命的规律,如何从它的现象明白它内在的真实,这两个相比,叫做“教浅义深”。比如我们说一个名言——“光”。“光”是一个名言,“光”这个字本身属于“教”,“光”中的境界叫做“义”,所以这个“义”字当境界讲。所谓“言不尽意”嘛!所以说,我们中国人真的是非常地扎扎实实做人,非常地踏实实做事,而且他们对于子孙的关怀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这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它始终不讲怎么样建立国家的问题,而是讲怎么样建立你生命快乐来源的根本。
内圣外王的先贤大德,他们一直想给我们后人把这个家底储存起来,让子子孙孙都受用,这是中国人特有的。你看几大文明能够流传到现在,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前人的工作做得扎实,我们后人随时都可以拿来用,乃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是这样的。
四、证:
“义”这个境界非常地难说。一个词有无量义,这就是法界的规律。一个名词有无量义,什么叫做佛陀给你的名词当中的那个“义”呢?那个叫做“如”,就是说,生命的根源,它是由一个最独立的原理形成的。那我们现在要想明白佛陀的甚深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够通过教,达到理解了,然后去行,最后求证。
最后所求的这个“如”就是“如所有智”。万事万物普遍的规律,时时刻刻每一个地方都能见到我们的清净心,见到佛性,不但没有生死之苦,而且就像太阳一样不断地照着每一个人,把每一个人的佛性点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开发。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这个火种,就是佛陀首先带到人间的。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很浇薄,但是火种在。我们通过唯识的理就知道,佛陀一整套的东西都在,这个家底都在。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用对,只是简单地保留在信、或者解、或者佛法的一种生活层面,那就很可惜。你没有办法种下一个成佛的因——一个无漏的清净的种子。你种下的都是什么?本来你想种下一个“跑一圈为健康”的因,可是它来源于遍计执(遍计所执性,指对于无实体之存在,普遍地加以分别思量而起妄执之心;换言之,由于心识攀缘外境,而虚妄地认为心外有实体存在,称为遍计所执性。),得到的都是虚妄,最后你什么都得不到。而当你想要成佛的时候,你不想要的好处也会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原理。
成佛是一个概念,它代表所有真实的兑现,你不敢发成佛的心的时候,你求的必然是遍计执,你必然有一个怕的东西,怕的东西就在漏。所以你可能就是“跑一圈”,你的理念都不成熟,根本就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那么你会得到一个什么果?来源于虚妄,必然成就虚妄;来源于真实,必然成就于真实。你种下一个苹果树的种子,必然成就一个苹果树的果,最后结出无量的苹果,这个辗转相续,尽未来际永不断绝,所以一劳永逸!
《太上感应篇》总纲章中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十六字的含义极其深奥,应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认真思维。实际上,这十六字指示了学人在心中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慧学的进修次第黄国达佛法的宗旨在于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启悟、转染还净,由此展开自在、开朗的人生。所以,智慧的修学是核心的课题,然而,智慧是因缘所生法,不是宿命、无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苦集灭道四谛中,“苦”指轮回,“集”指烦恼,苦谛和集谛是因果关系。集谛是苦谛的因,烦恼是轮回的因。断了烦恼,也就不造业了;没有业力的牵引,也就不轮回了。尤其我们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4.圣戒成就戒随念(sīlānussati)──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达真堪布:若具备了这四个因,临终的时候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昨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光明大圆满,今天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藏传净土法。这两个法是我们主要学修的法门,也是我主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20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佛教 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 教 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
佛答时间:2024-08-18
【原 文】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
佛答时间:2024-08-18
挽回前男友其实是很多人都想要达成的目标,毕竟很多人在分手的时候都是因为一时气愤,其实并不是真的对前男友有什么意见,其实想要挽回自己的前男友要付出真心,这样才能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8
观世音菩萨专门为诵大悲咒的人发了四个誓愿第一个愿,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天人在天上福报将尽,要堕落人间,天人很聪明,一想:三藏十二部里面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3
广东雷州和谐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初七上午) 定位的两个层次我本人的念佛七法会,年初的法会是一年定位的法会,年底的法会是为一年定位报恩的法会,中间的法会是随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2
在生活中有很多情侣都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闹分手,但是在分手后却始终无法忘记对方,那么这种情况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呢?分手并不可怕,怕的是彼此有心却不知道如何挽回,最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2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不断完善。为了陶冶情操,许多家庭中如果出现煞气,都非常少会去用风水法器开运化煞,反而会用一些植物来进行化煞,因为植物还可以净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4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人,有事没事就拿着手机看微信。可见,这个心不容易调伏。心很散漫,无法安住,就找个微信看看,日子也能过去。高科技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9
二、通教的修证次第通教就是阐述从现实通往理想的人生,所以通教是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即把我们从现实的局限当中解脱出来,迈向理想和超越的生命,这也是每一个生命都本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4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处,都离他不开。因一切唯心故。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1
编者按:很多人对于生命的可贵性认识度不够,一生追逐名利、财富、地位,往往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才恐惧:我还有多少天可活?最终会去向哪里?我就要和家人离别,辛辛苦苦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8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人们总是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一旦得到了,心里只有无聊”。幸福总是转瞬即逝,欲望和烦恼却如影随形。回想起小時候,生活起居都没有现在好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5
星云大师:佛陀觉悟后的般若生活(一)佛陀的一日生活各位想象中佛陀一天的生活,或许如小说家笔下描写一般驾着祥云紫雾飞翔于天上人间,运用神力变大变小。其实那是虚幻不实的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2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14
前段时间著名公众大 V 咪蒙被封号,这个善于制造和利用全民焦虑造成全社会恐慌的“咪蒙教主”从此成了过去式。然而社会的焦虑症仍然不断的侵蚀人们存量并不多的快乐,于是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20
1. 因为吃肉就是谋杀我们知道汉堡包和鸡翅膀不是长在树上的。它们来自被我们判处死刑的,甚至早在他们出生前就被判了死刑的动物。凡吃动物产品的人都应对这些动物生命的滥
为何食素时间:2024-01-29
四个弟子佛陀在舍卫城讲解佛法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四位弟子听完他的讲解,结伴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正是盛夏,暑热难当,所以他们坐在一棵壮硕茂盛的石榴树下乘凉,并
圣者的故事时间:2023-12-13
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传
佛教故事:禅·看开时间:2023-11-16
文:寂静法师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四个法宝就可以了。按照这四个法宝去做,
寂静法师时间:2023-11-01
从因上讲:“证悟的智慧不会无因无缘的产生,只有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法无我空性,功德才会生起,俱生我执、法执才会断除。”“若无相似的菩提心,修大圆满、大手印等密法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3-10-13
达真堪布:不同层次中的善恶标准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形成一些结果,叫果;都有产生某种结果的能力,叫业。业创造了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及众生内
悟性时光时间:2023-09-23
索达吉堪布: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问:以佛教的观点看,追求钱财是怎样成为痛苦之因的呢? 答:龙树菩萨说过:“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因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我们每天都要生活,有的人糊里糊涂的过一生,有的人却潜心于研究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这就是追求觉悟的生活。觉悟的生活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过一个觉悟的生活呢?我提供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2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中国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1
多半人都爱好的,然则应该若何获得财富?这个问题,学者们在商量,金融专家在研究,通俗庶民也在琢磨,但没有哪个方法能绝对有效。钱财究竟从何而来?让我们来看看佛法是若何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29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幼稚到成熟,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他崇拜、信任的对象。例如,小的时候相信父母,凡父母所说,绝对深信不疑;长大求学,转而相信老师,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8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问:大多数人都特别羡慕有权势者,佛教怎么看待追求权势? 索达吉堪布答:为安乐而希求王位权势是不合理的愚行。一个人如果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7
索达吉堪布:在追求佛法的同时,能不能追求世间的圆满呢?问:在追求佛法的同时,能不能追求世间的圆满呢? 答:龙猛菩萨言:“佛说世上圆满事,难信如同木鳖果。”世间上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在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努力地追求安乐吧?问:虽然人生苦短,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存活期。在活着的时候,还是要努力地追求安乐吧? 索达吉堪布:有情的存活唯是心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 问:修行人应如何激励自己不要懈怠、追求真义?索达吉堪布答:应日日夜夜思维:一、我辈凡夫随着无始以来的业力牵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问: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索达吉堪布答: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问: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答: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追求多元的人生生活是多元的,把握分寸,知所割舍,才算成功的人生。禅语有一位商人想做很多事情,但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只做有限的几件事获利不多。因此,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时间:2023-08-22
在一个暮秋的清晨,旭日还没有升起,寺院山门外凝满青霜的草地上,跪着一个中年人。“师父,请原谅我吧。”他对从山门里走出来的住持喊道。20年前,他曾是这座寺院里的一个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22
依法不依人依佛的正法,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或者他对我特别钟爱,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其他人所说的,我一概不理,不以为然,这不是一个
初识佛法时间:2023-08-21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中国台湾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1
索达吉堪布: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问: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三界中有很多安乐,如逛花园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有一对老年夫妻,惟生一子,不幸在二十岁时得了绝症,百般医治无效死了。老夫妻悲痛欲绝!儿子火化后,老夫妻将骨灰存在银瓶中,供于桌上,每到初一、十五,除鲜花之外,桌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20
索达吉堪布:人们现在追求财富的脚步一刻也停不下来,该如何看待?问:人们现在都觉得经济压力大,追求财富的脚步一刻也停不下来。该如何看待?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每个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9
陈兵:诸乘修证次第修证次第也叫道次第,它在藏传佛教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汉传佛教比起藏传佛教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一般说来没有道次第。实际上是有的,大概只有净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8
【原文】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
六道轮回时间:2023-08-17
佛教四摄法,是菩萨在众生中摄化众生的方法,目的是争取并引导众生学佛修习正法,完善善根,走上幸福圆满的大道。 其内容是:第一:布施;第二:爱语;第三:利行;第四: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