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网手机版
扫码手机看

净化心灵的甘露

1.0 points

早在六百多年前,大成就者、着名佛学家无垢光尊者就曾说过:人对任何一件东西,贪执愈强所导致的痛苦也就愈大。我对这句话曾思考过很长时间,并最终从中得到极大的利益和启发。

世间的种种论争与纠纷往往需要通过法律来协调,但我认为最究竟的法律正是佛法。以佛法的慈悲与宽容去熄灭贪嗔痴才是协调各种利益与关系的最好办法。我经常想,只有理解了佛法的人才会最终理解,并做到法国着名文学家雨果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我曾结识过黑龙江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应建文先生,他曾在学院得过法,现就职于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就他的学佛经历及用法律来解决世间争执的问题,我与他曾作过一次交流:

“与佛法结缘已有好长时间了。起初是不经意地跟着外婆到佛殿烧香磕头,那时只想到寺院图个热闹、好玩而已,并不知道佛法的道理,不知道学佛应该行善、不要造恶等等。当时的那种信仰至多只是一种盲目的、随意性的好奇罢了。

稍大一点,便进学校读书,接受的是一套传统的唯物主义教育。在课堂上,佛教被宣传为唯心的、消极的、宿命的,是被排斥在科学认知之外的。即就是历史教科书中提到佛教,也仅是轻描淡写地写上几句诸如对中外文化交流及我国宗教艺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套话而已。与大多数汉地青少年一样,我当时追求的是一种崇高理想.也说不清这种理想的内涵是什么,很朦胧,但我追求得却很狂热,因之对落后的佛教自然也就持一种否定态度。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己所经历的挫折也越来越多,因而开始感觉到理想与现实往往联系不起来,内心的热情与社会的冷酷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苦闷也就随之而来。

那时候,我常常在想,活着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于是,我就开始博览群书,试图从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与失败的人身上寻找答案。在对他们的经历与结局做了对比后,我发现,凡是有作为的人基本上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信仰坚定,心理健康,与人为善,享受节制,生活有规律,遇事能顺其自然,而且他们都很少出现个人主观武断的情况。而不成功的人一般都比较自私、喜欢斤斤计较,懒惰、不思进取。他们即便是获得显赫的地位与财富,但在精神上,他们依然因空虚而无所依靠,成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我从中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人的思想观念其实影响着人自身的生活与命运。正确的思想使人轻松如意、命运畅达;错误的思想则使人烦恼不断、前途多蹇。

Episode 23

European and American variety shows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雪域圣地喇荣。当看到许许多多纯朴、和善的僧人、居士,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笑容时,我突然就有一种超离尘世的感觉,觉得自己好像来到了一个人间佛国。

我无法透视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有一点我却能深刻感觉到,佛教确实能给人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使人们勇敢而快乐地面对任何困难。

佛教倡导的众生平等、诸恶莫作的慈悲道德情怀,正是对治现代社会人心紊乱的一剂良药,对唯利是图、只知追求经济效益而严重破坏人心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种种恶行,也有较好的劝诫作用。佛教又强调与人为善,重视培养贤善人格、注重因果,这些都对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减少刑事案件的发生、控制许多不稳定的社会因素,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佛教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佛教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彻底解决人们的无明烦恼、帮助人们摆脱六道轮回的痛苦,从而获得永远的大乐,这是任何其它宗教都无法与佛教相比的。所以我从内心觉得,佛教才真正是净化人心的甘露。”

Mandarin Chinese

因此,无论今生、来世,要想过宁静、安详的生活,需不需要佛法来作最根本的保障,请有识者深思之。

2024-02-05 18:07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Hong Kong and Taiwan variety shows

European and American dramas

Episode 18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Episode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