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相(网络图)
近代弘一法师僧格独步,犹如明月在天。然其于同时代最服膺者就是印光大师,而于前贤祖师最心仪者即是蕅益大师。
蕅益智旭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其思想深邃广博,综合禅教律而会归净土,同时又融会儒释,呈现出多面的特色。长期以来,因其于净业贡献煌煌,而被后世推为净宗九祖。又于天台怀抱别具,多有发明。其实在律学的弘扬方面,智旭亦有真实的用心与不凡的贡献。他生当明末清初,僧众素质低下、堕落窳败也成为人们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这一状况不仅严重损害了佛教僧团的整体形象,而且也引发了太多的社会问题。智旭为纠正宗门流弊,决意宏律,曾遍阅律藏三次,致力于大小乘律藏的疏释和讲说。在律学这一方面,可称为元照后的唯一大家。
智旭(1599~1655)明代僧。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名际明。字蕅益。号八不道人。父亲歧仲,十年持念大悲咒以祈子,母亲金氏梦观音菩萨抱儿授之而生智旭。7岁即茹素,12岁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为己任,誓灭佛老二教,开荤酒,作《辟佛论》数十篇。17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幡然认识到以前的错谬,将所著的《辟佛论》付之一炬。20岁,注解《论语》,至“天下归仁”文句时,不能下笔,废寝忘餐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其年冬,父亲亡故,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发出世心,每日持诵佛名,尽焚文稿二千余篇。23岁时,听一法师讲《首楞严经》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觉,遂疑问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遂决意出家,体究大事。24岁时,梦中礼拜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时憨山大师远在曹溪,无法往从,乃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出家,命名智旭。夏秋之间,于云栖寺听讲《唯识论》,疑与《佛顶经》之宗旨相矛盾,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和会”之答,智旭犹不解其意,遂往径山坐禅,豁然而悟性相二宗本无矛盾冲突。二十六岁受菩萨戒,翌年遍阅律藏。偶罹病将危,乃专意求生净土。三十岁时,依道友雪航之请,于龙居寺讲律,后至金陵,深切体察宗门近时之流弊,自此决意弘律。三十二岁,欲注《梵网经》,作四阄于佛前,拈得天台宗之阄,乃详究天台教理。翌年,入浙江孝丰灵峰寺,其后历住九华、温陵、石城、晟溪、新安等地,弘扬台教,注释经论。年五十六,于灵峰卧病,撰西斋净土诗,另制赞补入净土九要,名为《净土十要》。病愈后,撰著《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十月病再发,口授遗嘱,并制求生净土偈。清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一,趺坐绳床,举手向西示寂,临终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世寿五十七,法腊三十四。后门徒奉灵骨建塔于灵峰。蕅益著述宏富,凡四十余种。今人辑为《蕅益大师全集》行世。
灵峰寺(资料图)
蕅益大师自许“孤臣孽子”,为人严峻精到,厌弃名利,固持戒品,弘扬律藏,生平以阅藏著述为业。综学法相、禅、律、华严、天台、净土诸宗教义,尤重天台宗,并主张佛、道、儒三教一致。于学戒之因,他自己说:“念念趋向宗乘,教律咸在所缓。后因几番逼拶,每至功夫将得力时,必被障缘侵恼。因思佛灭度后,以戒为师。然竟不知受戒事,何为如法,何为不如法。……予三阅律,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彼学戒法,固必无此理,但见闻诸律堂,亦并无一处如法者。”觉受比丘戒,但不能清净地持受,故自退比丘戒,当菩萨沙弥。四十六岁时,又退菩萨沙弥所有净戒,只当是个“退作但三皈依人”。
在智旭看来,戒是根本,如“定慧无戒,必落魔邪。”“我念末劫苦,破戒为第一。我思救苦方,无越毗尼藏。”在《毗尼事义集要•缘起》中说:“毗尼藏者,佛法纪纲,僧伽命脉,苦海津梁,涅槃要道也。粤自鸡园初唱,召善来而戒体斯成。迨夫鹤树潜晖,申顾命而木叉是重,必因犯以乃遮。体则叶於无作。若缘开与随制,用复契乎妙圆,实大小之通涂,讵声闻之独辙。堪嗟像季,罕达真宗,愚者昧於罔闻,狂者置诸弗屑。以禅机而巧遁,或方广为驾言,并属依文,谁思实义。且如能师既佩心印,胡阐化曹溪,犹用登坛受具。观师大弘华严,胡范模朝野,必须十誓律身。盖大雄御极,法僧二宝,咸由正觉扬辉。而善逝藏机,佛法二尊,同藉僧伽建立。傥惟十重众轻,即与在家奚别。自非五篇七聚,安知离俗高标。”但回首目前僧界:“睹时流以长叹,读遗教以增哀。”他悲叹:“法流震旦,禅律性相,皆法久弊生,势穷须变。”而深层之原因就在于“教法不讲,修行无正路。斋戒不持,践履无正功。末法通弊,其来久矣。”基于此,他一生致力于弘扬复兴戒律之志业。
弘一法师在所撰《蕅益大师年谱》中说,大师二十六岁受菩萨戒,翌年“发心看律藏。阇梨古德师试曰:汝已受大,何更习小?对曰:重楼四级,上级既造,下级可废耶?师曰:身既到上层,目岂缘下级?对曰:'虽升他化,佛元不离寂场。是春,就古吴阅律藏一遍,方知举世积伪。四旬余,录出毗尼事义要略一本。仅百余纸。此后仍一心究宗乘。同二三法友结夏。寄剃度师雪岭及阇梨古德师书。痛陈像季正法衰替,戒律不明。词至恳切。”他目睹当时律学多伪,禅徒空腹高心,不重视戒律,遂以弘律自任,“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宏律。”撰文明志:“大法垂秋,乱臣贼子遍天下,迩虽稍衰,而正法受其剥蚀,元气殊觉难复,未可欲速也。衲以孤孽之身,独抱婴杵之任。”更有诗曰:“照我忠义胆,浴我法臣魂。九死心不悔,尘劫愿犹存。”撰述《毗尼集要》、《梵网合注》,作“五戒歌”云:“受戒易,守戒难,莫将大事等闲看,浮囊度海须勤护,一念差池全体残。理胜欲,便安澜,把定从来生死关;任他逆顺魔军箭,凛凛孤怀月影寒。”字里行间表达着自己的一份弘律志向。
三十五岁之前的智旭,发心致力于戒律的复兴,依据律中所定,戒法之传授须由十位清净大德方可施行羯磨,这是传承戒体的首要条件。但因边地之局限,亦可有五位清净比丘来授予。这样,他遂与惺谷、归一、雪航、璧如四人订盟,以图成就五人比丘僧团,“始阅律时,稔知末世种种非法,誓集同志五人,若遇五人,如法共住,令如来正法复兴。”圣严法师将此称为“毗尼社”。可惜因缘不合,当他三十五岁时,惺谷、璧如已逝,而归一背盟而去,智旭为此受到极大打击。于安居日,燃身香十炷,设阄佛前,问堪作和尚否?乃至当退居菩萨沙弥优婆塞否?得菩萨沙弥阄,遂终身不为人授戒。他在《退戒缘起并嘱语》中说悲愤地说:“予运无数苦思,发无数弘愿,用无数心力,不能使五比丘如法同住,此天定也。”此事成为日后智旭的心病。每言及此,辄感慨万千。他在答复陈旻昭的信中说:“欲传得一人,勿令最后佛种,从我而断,亦竟未遇其人。”据大师弟子成时记载:成时法师始晤大师(五十岁时),大师仍于此耿耿于怀,对成时师说:“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听了大骇,“谓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著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兴拔。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众生下圆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大平为事之初志矣。”于此可见智旭平生之志。
他于三十二岁前已阅律藏三遍,对戒律的持犯开遮有甚精深的理解,并身体力行,严于解剖自己。每自谓躬行多玷,不敢为人作师范。他在《复胡善住》中说特别说除遮戒中和不饮酒与过午不食外,其实对身口意四性戒,难以完全真实持守。虽不犯男女交接,但不能根绝梦遗;虽不犯偷盗,但不能砖钱决不买瓦;虽能不去故意杀生,但却无法做到绝对不误杀昆虫类;所以智旭一生都在惊惧于戒律的持守。他认为:“持戒者,非三衣一钵之标榜,锡杖皂袜之混淆也。贵精明开遮持犯,使性遮二业,悉如冰霜,然后六情不驰骋于六尘,而念处可思修耳。”所以在智旭这里,持戒与持律是有差异的。仅知持守戒条的,只可称为持戒比丘,而对一切戒律的行仪细则以及开遮持犯了然明达的方可称为持律比丘。智旭对戒律终生弘扬不息,但当时戒律废弛现象十分严重,非独木能支,他每每自责于律有缺,“始见末运,僧无律行,愿以一身为其倡始,今自检律行,缺误尤甚,不足为他人师范”。实际上他倡导戒律,在其时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但对于律学的研究而言,智旭确为明代一大家。
蕅益大师从二十七岁阅律开始,到三十九,一直致力于律法的弘扬,这期间他著有七卷的《毗尼事义集要》、一卷的《重定授菩萨戒法》、《梵网经忏悔行法》、《占察经行法》、《大小持戒犍度略释》、八卷的《梵网经合注》等,这些著述基本上与大小乘戒律相关,这说明在智旭生命力最强盛的时期,他是献身于律法的研习与弘扬的。
蕅益大师舍利塔(摄影:温金玉)
蕅益大师舍利塔(摄影:温金玉)
但综观其一生,倡导禅讲律融合是他的理想。他说“禅者佛心,教者佛语,律者佛行……不于心外别觅禅教律,又岂于禅教律外别觅自心,如此则终日参禅,看教、学律,皆与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应于一念间。”他还把浩若尘沙的八万四千法门,用五门来赅摄,顺序则是“首律宗,明造修之始;次诸教,明开解之途;次禅观,明实践之行;继密宗,明感应之微;终净土,明自他同归之地也。”大师在明末三教合流,禅净同归的大思潮激荡之下,深入内典外书,融会诸宗而导归净土。蕅益大师在圆寂前夕,还曾经书写了一首偈子,用来赠别众人:
生平过失深重,犹幸颇知内讼;
浑身瑕玷如芒,犹幸不敢覆藏;
藉此惭愧种子,方堪寄想乐邦;
以兹真言苦语,兼欲告诫诸方;
不必学他口中,澜翻五宗八教;
且先学他一点,朴朴实实心肠。
其门人成时评说:“识者谓末法以来,建大法幢,击大法鼓,其味醇平,其道光明,唯师一人而已。”近代印光大师也称:“灵峰老人,乃末法绝无而仅有者。其言句理事具足,利益叵测。随人分量、各受其益。”并评赞曰:“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弘法菩萨解释教义,依唯心立性宗,依唯识立相宗,各竖门庭,甚至分河饮水,而性相二宗不能融通非今日矣。唯马鸣大师作起信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佛学的现实论──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外国文学院讲──一近代两大思潮之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二现实主义为近代思想主潮三佛学现实论与现实主义之异同四佛学之现实论五现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