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长久,一定要功利心少一些。有些人求世俗,乃至求着往生之类。这种功利的想法要少一些,才能长久,修行要体会到修行的乐趣。什么叫真正的乐趣,就是像水一样,平淡。那你就体会到了。
像住山一样,你要迷恋山,就被山转了。其实真的住山修行,住到终南山里头,也许你感觉很美,但说实话,你一旦感觉太美妙时,你就往往很难持久了。我常说,不管是哪种生活,都要达到平淡才能持久,修行也一样。修行就是很普通的事情,三百六十行,修行也算一行业。鸡司晨,狗看门,牛耕田,做人呢,三百六十行,士农工商,都有自己本分事。做 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好本分事,你就踏实了。
真的出家人,生活也很朴实。很多人都想搞一些神通。这其实不好的。人做好本分就好了,行好人道,才能谈成佛道。其他的不管是神通还是妖通,都不实在。学佛人看文章,容易谈玄说妙,不切实际的说很多,不够踏实,哪怕求生天国之类。也要以平常心去,你才能成就。
从中医讲,人不要大喜大悲。你看到好的就大喜,失去就大悲。这都是不长久的。楞严经讲,你读经偶尔流泪是可以的。看到什么都流泪,都觉得人生悲观,这就是着了悲伤的魔。还有一种,每天都欢喜的不行,就是着了喜魔。大喜大悲都是消耗人的能量,也是不长久的。
好比一个人,死了亲人,他也没办法一直哭,肚子饿的不行时,还是会先去吃饭。不管悲和喜,都是要耗能量。我常劝人说,欢喜时要藏得住,不要太兴奋,不要让欢喜能量一下子散掉,你就不会太悲伤。要保护自己欢喜的能量,能量是有定数的。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无喜无悲的,超越了欢喜和悲伤的,叫灵性的境界。佛经的意思,叫法喜充满,这就是一种灵性的愉悦。
法华经讲,人有两种食,一种是法喜食,一种是禅悦食,这都属于灵性的愉悦的境界。法喜不是来自物质,也不是来自精神。用中医理论,大概就是人本能的沟通天地高级能量时,所产生的那种愉悦感。像念经念着念经,你竟然感觉特别欢喜,也不是得到物质满足,这就是法喜食。其他物质的食,嘴巴吃五谷,鼻子吸天地五气。这是最普遍的。还有一种意念,喜欢看新闻,这也是一种食。不仅可以见的食,还有不可见的,大概属于精神上的食。作家,艺术家,他沉浸在他精神世界里头,他也很饱,这就是精神的食。精神的食一般来自灵性。
这时你就会明白,唐朝以后的很多作品,书法,绘画,各种民间艺术,都要带着一点禅的味道。这其实是灵性觉醒后所产生的精神愉悦。人要在什么状态下,灵性最容易觉醒,就是人的世俗欲望最小时,悲悯心产生时,灵性就容易觉醒。
人心若清净,天地悉安宁。人的心能清净下来,人的身体就本能的跟宇宙进行更深层的沟通。也能得到精神的愉悦。像很多罗汉,就喜欢躲在山里修不出来。因为他得到了精神和灵性的愉悦,安住在愉悦中,就不想出来了。佛就给他们讲法华经,讲你不要贪着这种小的愉悦,你要成就佛的果位,要度众生。这只是灵性愉悦的境界,还没圆满真正的佛果。
可是到了大乘后,也会出现一种状态。就是小看了罗汉的修法,相当于灵性愉悦的修法,很多人忽略了。只重在利益众生上。自己也无法搞定身体,最明显的,就是色身没有转化,病苦没有消除。利益别人时,自己也很苦恼,自己解决不了烦恼,却要讲道理让别人解决烦恼。这就是目前修行过程遇到最大的障碍。每个人都在劝别人断烦恼,结果自己烦恼都没有断,也不知道怎么断,为什么?我们缺乏基础。这几乎就是身心修炼的层次。
大乘佛法讲的境界最多,而讲身心转化部分比较少。身心转化部分,道家讲的比较多。转化到那一层境界,身体会起什么变化。道家就讲的比较多。比如道家说,成道的第一层境界,要百病皆除,第二层境界,嘴巴常出甘露。百病皆除,就很不容易了。嘴巴出甘露,这也要配合很多修法。虚云老和尚到了一百多岁,眼睛还很好,能写小楷。他的方式,是每天早上,用漱口的水来洗眼睛。因为老和尚修禅宗,每天打坐,人体内全身水都是咸,唯独舌头下颚的水是甘甜的。你口水要全部是甜的,起码身心要转化几层才可以。
学佛要长久,一定要功利心少一些。有些人求世俗,乃至求着往生之类。这种功利的想法要少一些,才能长久,修行要体会到修行的乐趣。什么叫真正的乐趣,就是像水一样,平淡。那你就体会到了。
像住山一样,你要迷恋山,就被山转了。其实真的住山修行,住到终南山里头,也许你感觉很美,但说实话,你一旦感觉太美妙时,你就往往很难持久了。我常说,不管是哪种生活,都要达到平淡才能持久,修行也一样。修行就是很普通的事情,三百六十行,修行也算一行业。鸡司晨,狗看门,牛耕田,做人呢,三百六十行,士农工商,都有自己本分事。做 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好本分事,你就踏实了。
真的出家人,生活也很朴实。很多人都想搞一些神通。这其实不好的。人做好本分就好了,行好人道,才能谈成佛道。其他的不管是神通还是妖通,都不实在。学佛人看文章,容易谈玄说妙,不切实际的说很多,不够踏实,哪怕求生天国之类。也要以平常心去,你才能成就。
从中医讲,人不要大喜大悲。你看到好的就大喜,失去就大悲。这都是不长久的。楞严经讲,你读经偶尔流泪是可以的。看到什么都流泪,都觉得人生悲观,这就是着了悲伤的魔。还有一种,每天都欢喜的不行,就是着了喜魔。大喜大悲都是消耗人的能量,也是不长久的。
好比一个人,死了亲人,他也没办法一直哭,肚子饿的不行时,还是会先去吃饭。不管悲和喜,都是要耗能量。我常劝人说,欢喜时要藏得住,不要太兴奋,不要让欢喜能量一下子散掉,你就不会太悲伤。要保护自己欢喜的能量,能量是有定数的。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无喜无悲的,超越了欢喜和悲伤的,叫灵性的境界。佛经的意思,叫法喜充满,这就是一种灵性的愉悦。
法华经讲,人有两种食,一种是法喜食,一种是禅悦食,这都属于灵性的愉悦的境界。法喜不是来自物质,也不是来自精神。用中医理论,大概就是人本能的沟通天地高级能量时,所产生的那种愉悦感。像念经念着念经,你竟然感觉特别欢喜,也不是得到物质满足,这就是法喜食。其他物质的食,嘴巴吃五谷,鼻子吸天地五气。这是最普遍的。还有一种意念,喜欢看新闻,这也是一种食。不仅可以见的食,还有不可见的,大概属于精神上的食。作家,艺术家,他沉浸在他精神世界里头,他也很饱,这就是精神的食。精神的食一般来自灵性。
这时你就会明白,唐朝以后的很多作品,书法,绘画,各种民间艺术,都要带着一点禅的味道。这其实是灵性觉醒后所产生的精神愉悦。人要在什么状态下,灵性最容易觉醒,就是人的世俗欲望最小时,悲悯心产生时,灵性就容易觉醒。
人心若清净,天地悉安宁。人的心能清净下来,人的身体就本能的跟宇宙进行更深层的沟通。也能得到精神的愉悦。像很多罗汉,就喜欢躲在山里修不出来。因为他得到了精神和灵性的愉悦,安住在愉悦中,就不想出来了。佛就给他们讲法华经,讲你不要贪着这种小的愉悦,你要成就佛的果位,要度众生。这只是灵性愉悦的境界,还没圆满真正的佛果。
可是到了大乘后,也会出现一种状态。就是小看了罗汉的修法,相当于灵性愉悦的修法,很多人忽略了。只重在利益众生上。自己也无法搞定身体,最明显的,就是色身没有转化,病苦没有消除。利益别人时,自己也很苦恼,自己解决不了烦恼,却要讲道理让别人解决烦恼。这就是目前修行过程遇到最大的障碍。每个人都在劝别人断烦恼,结果自己烦恼都没有断,也不知道怎么断,为什么?我们缺乏基础。这几乎就是身心修炼的层次。
大乘佛法讲的境界最多,而讲身心转化部分比较少。身心转化部分,道家讲的比较多。转化到那一层境界,身体会起什么变化。道家就讲的比较多。比如道家说,成道的第一层境界,要百病皆除,第二层境界,嘴巴常出甘露。百病皆除,就很不容易了。嘴巴出甘露,这也要配合很多修法。虚云老和尚到了一百多岁,眼睛还很好,能写小楷。他的方式,是每天早上,用漱口的水来洗眼睛。因为老和尚修禅宗,每天打坐,人体内全身水都是咸,唯独舌头下颚的水是甘甜的。你口水要全部是甜的,起码身心要转化几层才可以。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小叶紫檀,海黄,越黄手串珠珠由于木质细腻含油量高,所以不容易变形开裂.盘的时候就不用上任何油了.1)用搓澡巾用力的搓珠子表面.作用其实是清洁珠子表面的腊层和脏色以及进行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22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居士:家里人反对我学佛、拜佛、诵经,怎么办? 法师:遇到这个情况,首先你要了解一下你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通常是家里人对佛教有些偏见,认为学佛迷信,会走火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事,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常常一事无成。请问如何摆脱这种焦躁的心态,真正做到与世无争,与世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陀开示:多次的播下种子,才能多次的收获果实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早晨,佛陀穿好法衣,不择贫富,依序托钵乞食,由此来到火与婆罗门住所,火与婆罗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1
佛法讲因果,其实说来应该是因缘果报,还要注意时间这一因素。只要因缘、时间相聚会,则果报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尘,皆离不开此理。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苦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要知道,佛陀看我们人生是最宝贵的。人生怎么样宝贵?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了凡情作祟,人间的平安就没有了,又怎么得到佛陀无上寂静之乐?有烦恼的人把烦恼当成敌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
昌臻法师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就是你们这一班有学的人,轮回还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何以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29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人与人相遇,皆因缘分。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会吸引磁场相同的人来到身旁。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会遇见谁,取决于你是谁!1、你讨厌的人
佛答时间:2024-09-09
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1.问:这世间的一切所有众生,都有瞋恨恚怒的心,为什么?因为不能忍耐,不能忍辱,所以爱发脾气。2.问:今生脾气大,这前生做什么来的呢?前生杀业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森罗万象,我们所接触到的六根所缘的,眼缘的色尘,耳缘的声尘,鼻闻的香尘,舌尝的味尘,身体接触的触尘。起心动念第六识所缘的法尘、六根所缘的境界,六根是“能缘”,境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2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食物五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来讲一讲吃东西,我相信很多人都欢喜听这个,因为人人都要吃东西。“食色性也”,我们欢喜吃东西,欢喜看好颜色,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气。你看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静波法师有一个出家人呢,曾经问云居禅师:“弟子每做一件事,事后总是不胜懊悔,为什么有了那么多的懊悔呢?” 每个人不都一样吗?做了事以后,好事后悔,我傻子,我
佛答时间:2024-08-18
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
佛答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