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是指寂止和胜观,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寂止没有胜观,或者只有胜观没有寂止,都不能断除我执,摧毁烦恼。只有寂止和胜观双运才能断除我执,摧毁烦恼。
寂止是指禅定,即如如不动;胜观是指智慧,即了了分明。胜观很重要,若是没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禅定功夫再高,也没有多大意义。
现在很多人都说自己在修禅宗,都喜欢打坐,在无想的状态下坐着。禅宗里是有这样的安住,即没有任何念头,没有善也没有恶。但只有在真正明白了以后才可以什么都不想。没有明白之前,什么都不想是一种过患,是一种无记的状态,根本不是真正的禅定。有的人这样打坐也能进入状态,之后也会有很多觉受——有一些禅悦,也能稍微出现一些神通,但是却对治不了烦恼。
这样修无想禅定,在无记的状态中安住,只会有两种结果:其一,有一些断恶行善的基础,能投生到天界,尤其是能投生到长寿天;其二,若没有断恶行善的基础,禅定功夫很深,只会投生为饿鬼或旁生,尤其会投生为旁生。现在有些旁生能够进行所谓的冬眠,就是前世修无想禅的一种果报。若是真心想解脱、成就,随便打坐是很危险的。也许当时很舒服,有一些禅悦,也会出现一些神通,但这都是世间的,不能对治烦恼,不能去除我执,还会造业,还要六道轮回。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修禅宗,其实修禅宗不是这样的。修禅宗是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自然安住。没有明心见性,没有胜观——智慧的基础,随便安住或在无记的状态中安住很危险!
真正进入状态以后,再想转变非常难。我以前遇到过这种人,现在我们这里可能也有这样的人,以前就爱打坐、修禅宗,现在虽然想从基础开始修,但是他尝到了一点点的甜头,感受了一些禅悦,于是很难放下。
所以不要随便打坐,只有真正有了一定的见解以后才可以静修。我们现在主要以观修为主,静修是指观修累了稍微休息、放松一下,静静地坐一会儿,但是时间不要太长。从这个状态中缓过来后,念头又起来的时候再继续观修。修正行的时候是以静修为主,但也有观修。静修时实在静不下来,或者实在进入不了状态的时候,可以思维其他的内容。静修是心有地方安住,在那个状态中静静地坐一会儿。现在我们根本没有找到心的归宿,没有回归当初,所以根本不知道将心安在哪里。等真正找到了心的归宿以后,用一种方法把自己的心安住于那个状态或见解当中了,才是真正的静修。
索达吉堪布:佛教强调心如止水,年轻人要有激情才会进步,两者是否矛盾?问:佛教经常强调心如止水,但是年轻人又要有自己的梦想,要有激情,两者是否矛盾? 答:没有矛盾。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海涛法师: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发愿往生弥勒净土,两者有冲突吗?问: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跟另外一种-发愿往生弥勒净土,两者有冲突吗? 答:完全没有,完全没有,这是个人的愿,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6
问: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我法二执最需要第六意识的分别,所以用无分别智去对治它。但是一般人事的因缘又必须分别。
净界法师时间:2020-11-05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做一个好人其实很容易,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其实也很简单:“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遵守这
其他文章时间:2014-05-18
释迦牟尼降魔成道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宗派因对佛陀教法的认识存在差异,故在建构自宗修学体系时形成了各自的观点。能否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27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生西方?佛法法门无量, 无论大, 小, 权, 实, 一切法门, 均须精修戒, 定, 慧, 断尽贪, 瞋, 痴, 方可了生脱死。这对我们
汉传法师时间:2015-03-24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这是讲到声闻跟菩萨以外的天人众,这个地方是讲到释提桓因、还有诸天、还有大众俱。这个大众俱就是有很多,你看注解就知道:包括阿修罗
汉传法师时间:2016-01-13
有些人以为,见性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直达佛果,不需要修习什么善法,也不需要修习种种利他行。这是对大乘佛教缺乏完整理解。成佛不仅要成就智慧,还要成就福德,成就慈悲,
汉传法师时间:2016-09-20
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痛苦与快乐两者都放下你必须面对你的喜欢和不喜欢,你的痛苦和快乐,但两者都放下。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你必须看得周全,那么,当快乐来时,你不会
南传法师时间:2016-12-29
大象喝醉发酒疯,四处狂乱奔驰,就会伤害人,甚至踏死人。我们未被调伏的心就像狂象,而心在疯狂时,会伤害谁呢?首先会伤害自己,再伤害别人,所造成的灾难,甚至比疯狂的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03
修行,需要理论上的了解,也需要实际的修持,两者缺一不可。因为不懂基本理论,修行就可能盲修瞎炼;但如果只有理论,却不愿实修,再如何精通理论,也没有太大帮助,甚至可
藏传法师时间:2017-03-13
第一、要求就是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基本内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就是学佛的目的。只有学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过程才会正。我们有了菩提心就有
汉传法师时间:2017-04-18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纵然广闻博学、信心十足、百般精进,可是因为自相续中不具备正知,以此过患终将染上罪业而堕入恶趣。我们应该知道,不管
其他文章时间:2018-01-29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觉,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岁。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顷刻而已。古来学道之士,如痴似兀,其道愈深,其养愈淳,故能
净界法师时间:2020-06-12
多闻与实修缺一不可 学佛不能孤陋寡闻啊,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正知正见都是从多闻中来的。虽然多闻未必有修行,但多闻足可以立正知正见,让一个佛教徒与外道邪众分开 。佛法
更多文章时间:20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