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星云大师讲《心经》:心经——心的道路

其他文章 2017-04-21

星云大师讲《心经》(资料图)

一、心的种类

读《般若心经》,一定要了解“心”。人有好多种心,如肉团心、缘虑心、精要心、坚实心等等。草木也有心,但是草木的心跟我们人的心不一样,草木的心只是一种物理上的反应,不是心理上的反应。

“肉团心”,乃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者是。大家都有一个心脏,心脏一停就不能活命了,所以要好好保护它。

“缘虑心”,就是思想、分别的心,它能分别好的坏的、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

“精要心”,是指能积聚诸经中所有的核心要义,如《般若心经》积聚《大般若经》六百卷之精要;也是一种有规律的见解,有规律的正见,有正见的认识。

至于“坚实心”,也就是如同金刚般坚固真实的心。佛教里有一部很有名的经典,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之坚固,能破坏任何东西,但没有东西能破坏得了它。金刚就是真如心,就是我们不变的、不死的、不坏的真心。等于黄金,你把它丢到阴沟里,丢到垃圾箱里,经过了十年、百年,再把它拿出来,它还是黄金,没有腐烂,也没有损坏。有情众生六道里轮转,虽是流转生死,但是我还是我,我的真如自性、真心佛性还是不变、不死的。

要了解“心”(资料图)

多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美国有人要换心的新闻。世界上有几个换心的人?有人听到这个消息时大为惊讶:“不得了啊!把你的心换成他的心,这不是错乱因果了吗?”一个人一生的善恶、是非、好坏,都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去,以后他该怎么办呢?其实他换的是心脏,换的是肉团心,不是换坚实心。把肉团心搬来给你,搬来给他,甚至搬给几十个人,也不要紧;虽然我的心脏坏了,但是我的坚实心没有坏,坚实心是换不了的。肉团心换心,这是生理上的,不是心理上的;是科学的,不是佛学的。那么科学是科学,佛学是佛学,科学是没有办法超越佛学的。

要成为一位航天员,很不简单。当年在美国,航天员要接受各种技术、各种能力的训练,其中也包含了禅定、瑜伽的训练,通过层层考验之后,才用火箭将他们送上月球。不得了啊,以后大家统统都相信科学,不相信佛学,不相信念佛了,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何必苦苦地再念阿弥陀佛,只要火箭一发射,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样一来,佛学不就没有科学有用了吗?

可是再仔细想一想,科学并没有佛学有用,科学能把人训练好后送到三十八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去,但是不能把一个人训练得登入自己的心坎里。要让我们的心登入我们心上的世界,科学没有办法做到,一定要靠我们自己才有办法。所以,极乐世界是我们心里的世界。

极乐世界有多远(资料图)

极乐世界距离地球有多远?佛经说:十万亿佛土,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但是经典里又告诉我们,念佛“于一念倾,得生彼国”,那速度可快了。因此,极乐世界,说远十万亿佛土,说近一刹那间。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净土是我们心里的净土,所以要训练自己进入到这个世界里。要如何登陆到心里的净土世界?佛教有一本《净土圣贤录》,这一本书里,有好几千个人正是用各种念佛的方法登陆到心上解脱的世界。

二、缘虑心

说到“缘虑心”,有一个禅宗大德叫德山禅师,他精研般若经典《金刚经》,并且做了一本注解,叫作《青龙疏钞》。他在北方时,听说南方禅宗讲究的是“直指本性,见性成佛”,心想:哪里这么简单?于是带了注解,即他的思想根据,行到南方去和他们辩论,心想要教训他们一番。就这样走走走,快到了南方。

有一天时间不早了,禅师肚子饿了,正巧旁边有一个小吃店,便想进去吃一点东西。

“老婆婆,拿些点心来给我吃,我要赶路。”

“大师父,您挑的是什么东西?”

“《金刚经》的注解。”

“挑经到南方做什么?”

“你这老太婆不懂的,我要到南方去纠正那里许多人的邪说。”

“大师父,我不大懂《金刚经》,不过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你若能回答我,我不跟你收钱,这里的饭食、点心就供养你。如果你不能回答我的问题,你挑的《金刚经》注解就不能带到南方去,要留下来。”

德山禅师说:“老太婆,我钻研《金刚经》几十年了,你竟然要问我《金刚经》的意义!好吧,那么就如你的条件,你问吧。”

老太婆就说了:“《金刚经》里面有这样的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大师父,你要吃点心,那么是要点哪颗心?”

缘虑心不是真心(资料图)

这一下可糟糕了:我们这个缘虑心,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有到来,现在的心又是念念不停,一下在这里,一下在那里,一下登高山,一下到海边。好比现在有人在读《般若心经》,心里总还挂念着:我今天出门没有和家人讲一声、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做等等。罣碍的心是哪个心?点心是点哪一个心呢?点过去的已经过去,点未来的还没有到来,点现在的也没有停止。

缘虑心,也就是分别心。分别心是一种妄想,妄者虚而不实,是虚假的思想、虚假的念头,是不实在的。例如我现在想:那个人好坏,给他一拳吧!但是那个人坐在那里却一点都不感到痛,为什么?妄想不是事实,妄想是没有作用的。所以这种缘虑心、分别心、妄想心,不是佛法里所说的真心。

三、六根互用

从缘虑心再谈到坚实心。所谓坚实心,就是具有正见、能见到真理、能见到般若、“我知道了”的心。

有人问,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哪一个是正眼呢?过去有一位禅师说,遍身是正眼。我认为,应该说通身是眼。“通”有透彻的意思,每一个细胞都是眼,而“遍”还只是表面的。修行要注意一个问题:平常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身体感触,还可以进一步训练我们的六根互相运用。例如,看,不一定用眼睛看,把眼睛闭起来,用感触来看。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训练六根互用。

有时我们到一个房子里,虽然没有见到人,不过却可以感触到里面有人。也有的时候,你在那里讲话,我在这里根本没有听到,但是我看到你比手画脚的样子,就知道你讲的是什么话,所以眼睛也是可以听的。甚至眼睛还可以吃东西。眼睛怎么会吃东西呢?

例如,当你看电视、看电影看得入迷时,家里的人叫你吃饭了,你会说:“不要!我肚子不饿。”为什么?因为看就等于吃。你在那里看书,家人叫你吃饭,你会说:“你先去吃,我不要吃。”看书也能当饱。这就如佛教里所说的“禅悦为食”,禅也可以当饱,心有很大的力量。

有时白天即使没有工作,早上吃过饭后,三个钟头一过,肚子却饿了。有时从中午、下午,到了晚上都没吃饭,肚子却不感到饿。我过去也有这样的经历。

六根互用(资料图)

几十年前,我替东初法师编辑杂志,当时印刷厂在万华,我经常要去那里校对刊物,到了中午,大家都下班,工人都去吃饭了,我却没饭吃。为什么?一来路很远,二来买不到素食,再说也没有钱,就没想到要吃,继续工作。就这样,忙忙忙,忙到晚上,甚至还要加班,因为刊物当天一定要出版。

好不容易到了九点、十点,终于印出来了,出版了,于是绑了一大捆的杂志,再送到北投山上,交给东初法师。晚上十一点、十二点,他还在等候。见我来了,他说:“你来了!你很好,很负责。休息去吧!”到了这时候,已经是夜里一两点了,睡到床上才想起来,我今天还没有吃饭,一整天肚子里面都没装东西。所以,专注工作就不会饿。

一个人可以训练到“一根代替诸根”,心的力量发挥出来,那么这个人的潜在能力就慢慢发挥了。

佛光山朝山会馆厨房过去有一个耳朵全聋的义工,可以说他的生命是在无声的世界里度过,什么声音都没有。但是他有一个本领,全佛光山的人,哪个人叫什么名字,他统统都知道。我一直观察他是如何把山上每一个人的名字记住的,不过到今天我都还没查得出来。

有一次他在看电视,我从旁边经过,也在那里坐了一下。“一个耳聋之人在那里看电视,为何音量开得那么大,他自己又听不到?”我心里这样想。没想到,他回头一看我坐在那里,就把电视的音量关掉。我心想:“电视声音是别人打开的,有声音或没有声音,其实他并不知道,又怎么会知道我坐在后面,甚至还去把声音关起来?”因为他耳朵听不到,所以心理、思想就特别发达。

世间有好多身体残障的人,往往残而不废。手断了,我还可以用脚写字;眼睛看不到了,我还能感触,同样能做很多的事情。能分别的六根尚且可以相互运用,何况是这颗坚实的心?你若能把它归入到正道里,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四、把心安在哪里?

禅宗二祖慧可找到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问他:“你老是找我做什么?”他说:“我心不安,求祖师替我安心。”初祖达摩说:“好,把你的心拿来,我替你安。”“心怎么拿法?拿不出来。我们的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没想到,初祖达摩却说:“我与汝安心竟。”意思是,我替你安心安好了。二祖慧可于言下大悟。

我们平常要求安心,有的人把心安于事业上,可是事业会变化;有的人把心安于儿女身上,可是儿女慢慢长大,他不要父母了,自己要求发展去;有的人把心安在金钱上,可是金钱可能贬值或遗失;有的人将心安在感情上,感情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所以,在这个世间,要找到安心之处是没办法的。

把心安在哪?(资料图)

那么,究竟要把心安在哪里呢?

有人说安于佛法上。

什么是佛法呢?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佛法。

六祖大师之所以开悟,就是五祖用《金刚经》般若经典来求得彼此心心相印的。五祖弘忍对六祖惠能讲说《金刚经》,一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便恍然大悟。

悟是什么?悟有程度的不同,有小悟、大悟、豁然大悟的差别。关于悟的境界,我们只能去推想,以得出相似的悟。悟究竟是怎么样的情况?砰然一声,迷妄的世界统统给悟的炸弹炸得粉碎了,一切的差别、森罗万象都没有了,示现出另一个平等的、光辉灿烂的世界。

六祖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于是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意思就是,现在他终于知道我们的本性是什么了。

心要安于无住,因为凡是有住就是非住。住,就是生活的意思。凡是为生活而生活,不能得到生活的意义;凡是用超然的思想、心情来生活,才会有生活的味道。我们的心都有所住,一下子住在我家的房子里,一下子住在儿女、夫妻身上,一下子住在事业上,心总是一下子住在这里,一下子住在那里。心有所住,就有所偏,就不能普遍。无住,则无所不住,那么“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大圆满觉的觉悟就会表现出来了。

在中国有两句话:“春有牛首,秋有栖霞。”南京有座牛首山,过去山上有一位法融禅师,九岁出家以后,学通经史,研读般若经。每天的生活,都会有山中的猿猴采花采果来供养,天上的飞鸟也会衔东西来供养。甚至他在草寮里与好几只凶猛的狼、老虎一起生活,还能与它们沟通,进而还感化了它们,大家相处,彼此不相妨碍。

无往生心(资料图)

有一天,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来看他,待道信禅师慢慢爬到山上,山里的狼、老虎纷纷向他靠近,作势要咬他。道信禅师很害怕,法融哈哈一笑:“祖师!你还有这个在吗?”意思是,你还有恐怖心吗?你还害怕吗?

法融一喝:“老虎、狼,下去!”老虎、狼竟然都走了。道信禅师心想:“我是一个禅宗祖师,今天来此,竟让他说我怕狼和老虎,实在心有不甘。”

一会儿,法融进去烧茶,准备请道信禅师喝茶。道信禅师就在对面的位子上写了一个“佛”字。当法融出来倒茶,就要坐下来谈话时,一看到座位上有个“佛”字,心想:“我怎么能坐到‘佛’的上面?”他也害怕了。四祖道信于是反过来取笑他:“你在这里修行,还有这个在吗?”看到“佛”一个字就把你吓倒了,表示你不能直下承担,不能见性成佛,你不是佛!

法融回过头来问四祖道信:“那我该怎么修行?”道信说:“你在此做什么?”法融答:“我观心,照顾我的心,看我的心在不在。”道信又说:“观是何人?心是何物?”意思是说:你在这里观心,观是什么人?心是什么物呢?

后来四祖道信指示他:“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意思就是,百千法门同归于心,河沙妙德也总在心里,我们这颗心早就成佛了,我们心里的功德多得很。

大部分人所求的功德是世间的功德,好比梁武帝遇见达摩祖师时说:“我建庙、度僧、印经,请问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为什么说没有功德?“因为你所做的是世间功德,我所讲的是心源里面无相的功德,人们也早就具备了。”

法融再问:“何者是心?何者是佛呢?”心和佛怎么分辨?怎么知道是心是佛?

四祖说:“非心不问佛,非佛不问心。”心和佛一而不二,即心即佛,你没有心,怎么知道问佛呢?如果不是佛,你怎么知道来问心呢?可见得心中有佛,佛就是心,心佛不二。

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一个面孔,一个人一颗心,每一个人的分别心是不同的,尽管不同,真心却是不二的。

《般若心经》的“心”,究竟是什么心呢?当然不是草木心、肉团心、缘虑心,而是坚实心、真心。真心是中心,是心要。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乃至整个佛法,都是以大乘佛法做中心。而整个大乘佛法,就是以《大般若经》做中心。所以,以《般若心经》为生活的依据、生命的中心,是不会错的。

心是这么重要,人人都有心,却人人不认识心;人人有个如来佛,可是如来佛是什么样子却不知道,人们往往都是在心外求佛。当然,现在也只有藉外面的佛做缘,来发觉心中的佛了。

说到“经”,佛说的叫作“经”,也叫作“契经”。“经”在梵语里叫作“修多罗”,翻译成中国话就叫“契经”。契者,要“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能契合佛的心,契合众生的根机,就叫“经”。经者,经是路,修行要照着正确的路去走。

心经(资料图)

读后感:

这一段的内容,大师把各种“心”分开来给我们一一讲解。但种种心的持有还是叫我们要安住本分的真心佛性。

书中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心由念造,念靠心升。若我们时常以“精要心”来冲刷心灵、用金刚般坚固的“坚实心”来护持、那么我们即使是身处万苦之中,也能在这当中完整而又笃定的活着。

人说,乐与悲有多远?一念之间而已。

身体万物都可以拿来当作参悟真心的工具,书中所提到的“禅悦为食”就好比说我的精神满足了、整个身心都觉得很愉悦、就像是饱餐了一顿饱睡了一觉一样满足。

这就是由心发出的大力量。

生活中我们常常观想正能量的事情、自然事情一件件的都能够有所完成。若时常害怕或者拿消极的情绪来生活,那么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尽人意的事情。这,就叫心的感召力,有了这种感召力、磁场也就形成了。

心能够有很多条路可以走。但不管是哪一种哪一条都不要过分执着、因为佛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生心,无住就是佛法!

(注:《星云大师讲<心经>》作者为星云大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读后感作者为国信师兄。)

更新于:2017-04-21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