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当你发现你的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阶段。
修行时不应该有得失心,不应该抱任何期许,哪怕你期许的是得到开悟也是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打坐时不应该有任何目的。修行不应该有得失心这一点,乃是源自《心经》的教诲。然而,如果你没有把这部经典读个仔细,它就会反过来让你产生得失心。
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但如果你执著于这句话,你就会很容易产生二元思维:一边是你和色,一边是空。这么想的话,你就会努力想透过自己的形相去体现空。换句话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仍然是一种二元思维。幸而,《心经》接着又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就没有二元论的问题了。
当你打坐时发现杂念丛生,而你又企图去压抑杂念时,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阶段。但尽管你是抱着这样的二元思维在修行,但久而久之,你却会与自己的目标浑然为一。这是因为当你发现你的修行毫无效果,你反而不会刻意压抑杂念,而杂念就自然停止了。这时候,你就会进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阶段。
停止心念并不意味着停止心的活动,它的意思是,你的心应该流遍你整个的身体。你的心应紧紧跟随着呼吸。带着丰盈的心,你的手结成手印。带着整个的心去打坐,那么腿酸就不足以困扰你了。那是一种没有得失心的打坐。起初,你会觉得坐禅的姿势对你来说是一种限制,但是当你能不为这种限制困扰时,就会发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义。所以,在某些限制下找到自己的道路,才是修行的正道。
禅者的初心(资料图)
打坐时打坐,吃饭时吃饭
并不是说你所做的任何事都可以说是“坐禅”。当限制对你来说不再成为限制,那就是修行。有些人说:“既然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佛性的显现,所以不管我做什么都无妨,坐禅只是多此一举。”但这正是一种二元性的思维。如果真的是“做什么都无妨”,那你连说都没有必要把它说出来了。你就只是打坐时打坐、吃饭时吃饭,如此而已。
当你说“做什么都无妨”时,实际上你是在为你做的事情找借口,为你的“小心”找借口。它反映出你执著于某种特定的事情或方式。这与我们所说的“只管打坐就够”或者“人们做的任何事都是坐禅”是不一样的。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当然都是坐禅,但没有必要说出来。
打坐时,你应该只管打坐,别去理会腿酸和倦意。这就是坐禅。但在一开始,要如事情之所如去接受它们,是极为困难的。你会受到修行时的各种情绪和感受所困扰。当你做任何事(不管好事或坏事)的时候,都能无所挂碍、不受情绪和感受所困扰,那就是真正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当有人患了癌症之类的恶疾,得知自己只有两三年可活时,往往会寻找一些精神上的支持。有人会选择依赖上帝的帮助,有人也许会开始坐禅。如果是选择坐禅,那么他修行的目的将会是体悟心的空性。这意味着,他努力想要从二元思维带来的痛苦中超脱出来,这就是修习“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样的修行当然会对他有所帮助,但那还不算是完满的修行。
知道生命短暂,所以尽情去品味每一天、每一刻,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佛来的时候你会欢迎他,魔来的时候你一样会欢迎他。中国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唐朝人,以“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弘扬禅法,排除二元对立观念。用棒喝、隐语、动作等方式接引学人,取代看经、坐禅传统,自成一股自由禅风,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禅宗公案。以“江西马祖”闻名于世。说过一句名言:“日面佛,月面佛。”有一次,他生了病,有人去看他时,问他:“你还好吗?”马祖禅师回答说:“日面佛,月面佛。”这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人生。这是不会有烦恼的人生。有一百年可活固然美好,但只有一年可活也同样美好。只要你持之以恒地修行,就一定能达到这个境界。
修行之初,你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时你有必要做一些努力来让修行贯彻下去。对初学者而言,不需要努力的修行并非真正的修行,因为初学者的修行是需要花大力气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必须非常刻苦耐劳才能略有所成,你必须竭尽全力。色即是色。你应该忠于自己的感觉,直到你完全忘掉你自己为止。
在到达这个阶段之前,要是你以为你做的一切都是禅或者以为修不修行都无妨,那真是大错特错。相反的,如果你倾全力去修行而又不带有得失心,那么你做的一切就是真正的修行。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以“把事情做好”当作唯一目的。如此一来,色就会是色,而你就会是你,真正的空性也将会体现在你的修行之中。
禅者的初心
作者简介:铃木俊隆(Shunryu Suzuki,1905~1971):日本曹洞宗的禅师,法名祥岳俊隆,生于1905年5月,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著有《禅者的初心》《禅者的初心2》(原名《禅的真义》)。
海涛法师编著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法名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讲说法要。这时群众中有两位比丘,一位名叫‘精进辨’,一位名叫‘德乐止’,他们一起到一切度
海涛法师说故事时间:2024-10-27
诵念心经 逢凶化吉 (唐 玄奘)唐朝玄奘法师,早年在四川时,一次看见一个生疮的人,又脏又臭,衣服破烂。起悲悯心,带他回寺院,给他衣服,饮食。病人很感激,便传授法师《心经》,从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17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五节 智得并空智之分类不一,有二智三智四智五智等等。今分述之:照理不迷曰慧;对理顿决曰智。智之起,必依乎慧;故智慧二名常合称之,依智而细加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二章 破诸相法相无穷。世间上一切事物,修行上一切境界,皆法相也。大般若经每列举百数十种为例,仍是择要言之。本经更求简易,世间法只取十二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闻名功德,微妙难思」,这个话句句都是真话。「如《尊胜陀罗尼经》曰: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这就是讲一些小动物,「闻此陀罗尼,一经于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2
妙莲老和尚一生闭关苦修二十年,行“般舟三昧”就有十次,就是那种连续九十个昼夜不间断经行念佛的高难度修法。老和尚一生度众百万余人。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老和尚一个随
佛答时间:2024-08-22
催眠前世今生:来自阿修罗道的人男,自述从小聪明,读书不用费劲,和同学相处愉快,担任班上重要干部,在家乡很让父亲长脸,父亲一直认为这是自己教导有方的结果,但他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1
五、靠不住的世界“无眼耳鼻舌身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有人说:“我们明明不是有眼睛吗?这不是耳朵吗?这不是鼻子吗?怎么会说没有呢?”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0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3课丨如何过上没有烦恼的人生?03三、生死流转我们读《般若心经》,主要是为了要有般若,证悟般若智慧,超越对待、超越有无、超越生死之外,去认识自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8课丨苦从哪里来?无我怎么能无苦呢?03三、如何除苦怎么样除苦?科学的发达,能解脱人一部分的痛苦;医学发达,能给人类延年益寿;经济发展,改善大家的生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1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2二、说到“观自在菩萨”,我们必须先了解“菩萨”常有人以为菩萨一定都是神通自在、飞行去来、神通变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1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下卷】透过故事读《心经》下卷将《般若心经》经文分段阐述。星云大师通过一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30
涤华禅师 心经注解【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玄奘法师奉诏译金山闭关人无名僧感义 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初开笔1观自在菩萨。2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3照见五蕴皆空。4度一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1、“有为法”是六道众生,小乘圣者所见的;“无为法”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所见的,“有为”、“无为”都不见了。所以佛告诉我们,心不能住世间法,也不能住出世间法。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4
成刚法师答: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3
心经思想蠡测~五佛陀教示我们亲近善知识,于见闻中唤起善观的基因德性,透视了真理才能成佛。有如家庭、社会、国家,都需慎重选出善于经营的人才来运营才能发达,大家才能善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心经思想蠡测~七五戒中之不杀生是身庄严,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是口庄严,不贪、不嗔、不痴是心意庄严,根本上身口意都一是体,身口意庄严,都会令人信敬,即是身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1
释迦牟尼佛对儿子罗睺罗的一段精彩教诲 佛陀的儿子罗睺罗,十几岁时随佛陀出家,很调皮,常喜欢说谎作弄别人,但因他的身份很特殊,因此僧团中无人敢加以纠正,以致日久渐
禅理故事时间:2024-04-26
“我就这样死去吗?”此时的我像是从冰冷黑暗的深海中浮起,抑或是走过长长梦靥的隧道,眼前的光明如此的晃眼,以致半天分不清亮光中晃动的人影。原来坐在我旁边的是老伴,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20
睡个懒觉?把天性中的慵懒偎暖。看看闲书?情绪散漫总想找个出口。做顿好饭?把肚子无底的沟壑填满。有时间旅行,匆匆行脚中,满足的是空茫的双眼?那就逛逛街吧,在铺天盖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8
有一天,一位姥姥带她四岁的小外孙在楼下广场玩。广场上已经有一群孩子在玩耍,它们看到草地上蚂蚁和小虫子都不停地去踩,踩完后还高兴的和看护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炫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6
七八心经来历此经是唐朝三藏法师(深通经、律、论三藏之法,为人师范,方称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玄奘法师年十五与兄长捷法师共住长安庄严寺。二十九岁时赴西域求法。一路险
佛识慧集时间:2024-03-28
听经听多了,能够懂得这些道理,这叫什么?解悟,解悟不管用。譬如我所说的这些境界,我都能说得出来,我是解悟,我说得出来,我做不到!譬如我能把清净法身讲得清清楚楚,
佛教故事时间:2024-03-26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珠惊呆了,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所专有。直到真的看到动物的泪,才会为之感到惊愕,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第一滴泪第一
放生心得时间:2024-03-07
轻的泪,是人的泪;动物的泪,却是有重量的泪。那是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泪。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珠惊呆了,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所专有。直到真的看到动物
素食护生时间:2023-12-27
这是听姓李的朋友讲的发生在他姥爷家的一个真实故事,让人可怖可畏。为便于叙事,我以李的口气复述一下这则故事:我姥爷家在长城村,祖祖辈辈都是村里的好户。到了我姥爷,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时间:2023-12-11
问 题(不要迟疑)1.我父亲因患了肺癌而往生,那是来自什么恶业?往生后转世到什么境界?要如何才能让他更快乐?2.母亲患了心脏病、糖尿病、膝盖骨衰退、白内障,这来自什么
佛教故事:梦中梦因果问答时间:2023-12-07
早年,舍卫城中有一个财主,名叫师质,崇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忠诚地赡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赡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
佛教故事时间:2023-09-14
佛教徒也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谨慎,不能随便毁谤人。在这里我要告诉诸位一个故事,但这故事是千真万确的.在香港有个老居士,名叫刘果娟,自皈依我之后便吃长素。每逢我
佛教知识时间:2023-09-10
娑婆世界的人,都欢喜快乐,不欢喜苦恼;地狱的众生,欢喜苦恼,不欢喜快乐;饿鬼欢喜嗔恨,不欢喜慈悲;畜生欢喜愚痴,不欢喜有智慧,所以它才跑到畜生道去。我们虽说欢喜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1
春节期间,女儿就策划好,一家人“自由行”去泰国度假。主要目的地——阁骨岛。那时济南尚有早春的料峭寒意,可到了曼谷,步出机场大厅时,迎面而来的则是阵阵热浪,顷刻间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31
末后一句鼓寂钟沈钵回,严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三藏经论,名师教化,皆只是禅者悟道的上半联,至於下半联这所谓的末后一句,仅能自知自觉,自证自
佛教故事:禅宗小故事时间:2023-08-26
佛陀在世的时刻,有一位白叟,虽然有五个子女,然则没有一个愿意赡养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他怨恨子女不孝顺,认为人生充满了苦楚。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佛陀,就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23
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相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真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时间:2023-08-22
(一)我是一位学佛的居士,我把这些写出来告诉大家学佛的好处,提高大家的信念。佛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一年的大年初二,老公和我回娘家过春节,老公单位打电话让去
念佛感应时间:2023-08-18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接到我才认识几天的一个学佛的朋友的来电,说他一个朋友的妈妈刚刚过世,他联系了几位威海学佛修行人前去荣成为亡者助念。希望我能开车把她们接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17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 隆莲法师《心经浅释》今天大家要求讲《心经》,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如果不讲一下,就容易产生误解。一、先释经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佛教小乘在藏经中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4
我是佛上,是从中国大陆移民过来新加坡的莲友,在此陈述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念佛感应故事。有一位林师长教师(新加坡人华人),今朝从事餐饮行业。三个月前的某世界午,林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4
早年,舍卫城中有一个财主,名叫师质,崇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忠诚地赡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赡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3
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 XX同播问:“对于生命之始源,佛教的态度又是怎样? 为什么佛陀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呢?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以下是我的回贴。***********************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唐代的丹霞禅师本来要进京赶考,途中遇见一位出家人对他说:“你要去考官,求取世间的荣华富贵,倒不如去参加选佛,成就出世间的解脱。”他一听,当下改变了主意,到寺院出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2
这个季节,牛蒡当造,松树花清,香菌嫩滑,花生芽脆,佐以清茶淡饭,最是素心雅致。清心茶宴淡淡香炎夏素食心经对于中国人来说,茶不仅是饮品,还是平心静气的好搭档。尤其
素声素语时间:2023-08-11
恭读了《拉珍文集》中的一篇文章《信佛》,犹如当头棒喝。拉珍圣德的一句“你不信佛”让一个学佛多年依然烦恼不堪的行者目瞪口呆,看到这句话的我当下很是惊讶,都已经学佛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10
矿难救援取得了圆满成功,被透水困在井下八天的二十五名矿工终于全部送进了市里最好的医院。上级对这次救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说是创造了救援史上的奇迹!媒体则纷纷报道一个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时间:2023-08-06
达真堪布:我们有一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应该如何取舍?问:我们有一句老话:“家丑不可外扬”,但是上师又讲不应该隐瞒错误。那么应该怎样取舍呢? 答:不是说家丑非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5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的总裁杰夫贝索斯小时候,经常在暑假随假随祖父母一起开车外出旅游。10岁那年,贝索斯又随祖父母外出旅游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时间:2023-08-04
用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修行。若有冤亲债主要求诵《金刚经》或《地藏经》,请问是否夹杂? 问:用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修行。若有冤亲债主要求诵《金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禅理来自生活禅,其实非常简单,即使你并没有真正懂得禅理,而你在举手投足之中却处处体现了禅理,那么不要刻意地寻求禅,禅就在生活当中,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处处都是禅。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3-08-02
当年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大居士,他自己认为佛法很精通,到每个地方也都喜欢去拜访一些大禅师,去参学。有段时间他在杭州做官,刚到杭州就听说杭州一带有一位威望很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时间:2023-08-01
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经》的威力遣除了一切违缘。昔时他带一些家属西去取经,以各种原因只剩下他一小我。有次他路经一个寺院,看见一个老和尚病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