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以舍利弗来做契机众。舍利弗这位上首弟子的状态是法眼净的大阿罗汉。那么法眼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为什么全篇就是佛陀对舍利弗在说,而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却只言片语都没有?以下人间天老师将与各位分享如何运用智慧更好地落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一窥净土法门的深厚及佛陀的良苦用心,阿弥陀佛!
五眼六神通
我们都知道佛教里提到五眼六神通,这五眼粗暴地说就是五大阶段,而六神通就是六种实际的能力。
五眼分别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金刚经》中须菩提说自己宿世以来慧眼去看,都没有听闻过这部经典。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当时的状态是慧眼级别,而舍利弗在听闻这一偈的时候就得了法眼净,已经比慧眼高了一级,于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在舍利弗前就不算什么了,因为毕竟还是在天眼级别。
天眼级别好比是百万富翁,慧眼级别是亿万富翁,法眼级别那是富可敌国了。天眼我们不去讨论,慧眼是什么?慧眼就是智慧之眼,就是能得种种智慧的一个基础状态,很多学佛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这个能力,不过很明白地告诉各位,这五眼是人人都具备的,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拥有的,只是不得其法,而不能受用。
慧眼的方法就是看到事情背后的原因;法眼是看到事情本质核心的秘密
慧这个字上面是一个扫帚,下面是一个心,用智慧来扫除心上的尘埃,有智慧就有了扫除尘埃的能力,通过智慧就能找到方法去实施清扫。于是智慧是什么?佛教里提到的般若,翻译成中文勉强叫做智慧,因为般若的含义很广,汉字的表现能力有限,所以古人就用智慧来勉强注释般若,但我们要知道般若不只是智慧。
至于般若到底多高?各位可以通过深入学习自己体会,我们权且拿智慧来说。泛泛地说,世出世间一切一切的学问、一切一切的行做、一切一切的知识、一切一切的道理,不出这两字,这两个字粗暴地解释为:智,是知道的能力;慧,是解决的能力。
这个道理是我学佛很久后忽然明白的,那个时候就很感慨,若是早些能学到这个道理,我的学习会非常好,而且学什么会非常快。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各位,我们可以学什么都非常好,学得非常快,窍门就是这智慧二字,于是世间一切一切的学科门类,只是一门课内的手段方法,提供给我们用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粗暴地说,我们学到的所有门课,不是以分析问题为主,就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我们可以拿任何一个门科来做例子,都是为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服务,如果这个门科是分析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我们不知道,那么这个门科就没学明白,学明白了这门科一定是落实在这两个点上,或者是两个内容都有涉及。
若我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考试要考什么?一定是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每一个门科提供给我们的分析方法、解决手段是不同的,但是其根本目的没有第二个,就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
如何解决问题?必然是以对问题充分认识为前提,有的同修想问问题,又不说话,那么就是没问题;问了问题又不说实话,那么就是不想解决问题,当问题出现了,对我们形成困扰了,形成障碍了,我们必然要去解决它,客观立体全面地认识问题成了解决问题的基础。
分析问题需要采集信息,信息量的准确性客观性直接影响分析问题的准确性,于是任何一个门科里分析问题的部分,都会给我们种种线索,就像数学的应用题一样,给出了几个线索,我们根据线索提供的内容,去分析哪个有用,哪个暂时没用,再用门科里提供的方法去做出推导和演示,从而解决掉问题。
就像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游戏叫做九宫格,也叫数独,这个游戏就是在81个方格里提供很有限的数字线索,游戏者要去推导出余下的数字都是什么,菜鸟级别提供的线索就会很多,而骨灰级别提供的线索就非常少,最后按要求完成这些数字的填写,这个游戏就完成了。
我们看到某些线索提示,不可以主观推导认为就是这样的,认为一定是这样的,如果没有确切的支撑,这个主观臆想的推导准确性就会出问题,随后建立的余下推导就会错的离谱。这和学佛是一样的,智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慧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想得慧眼,就要尽最大可能放下个人情绪为主的思维模式。
当我们还在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思维问题,那么分析问题就会出现主观偏差,就会随我们个人的情绪而偏移,以这样偏颇的信息采集方式,必然决定了样本误差率增大,推导出的结果也一定会更加偏差;所以我们想很明确地解决问题,那么就必须弄明白这个问题是由什么导致,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一个大工程。
想用慧眼,首先就是要放得下这些影响我们的主观情绪,带着情绪就不用说慧眼了,有情绪天眼的使用也会出现偏差乃至无法开启,各位有天眼的同修会明白,有时候看得事物并不完全准确。就像有人腰腿痛了,天眼一看这有众生,那么解决的方法可以很粗暴地把众生弄下去,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慧眼的话就要换角度了,这些众生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于是一问,原来这些众生是他的亲人眷属,要帮他学佛,要推他学佛,或者要讨他债务,这样我们在一个简单的腰腿痛的事情里就有了智慧的增长,明白了更多事实真相。于是慧眼并不多难,难的是这个思维方式,你要学得会,并且要常常去使用。再拓展出来,当我们遇到种种事情的顺逆,我们要如何去看待?
慧眼的方法就是在这个事情里看到背后的原因,痛就要找到痛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你的痛。比如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个泛称,但是导致的原因可以很多样,比如胰腺的功能衰弱,生产的蛋白酶质量不达标;比如说生产的胰蛋白酶质量达标,但是数量不够;比如说生产能力很正常,但是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合成蛋白酶;比如说生产能力正常,产品质量正常,原材料供应正常,但是运输不畅,这些条件都会形成糖尿病的结果来,粗暴的解决就是人工补充蛋白酶,但是这不是究竟的方法,究竟的方法一定是找到问题的结点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药到病除。慧眼可以说是找到问题的结点,并能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法眼呢?就要再上升层面。
法眼是在种种事物里能看到法,能看到这个本质核心的秘密,历代的祖师大德并不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所以这个内容我们说来容易,但是真要达到就要另说了。先去获得慧眼的受用,法眼就有企及的基础,如果慧眼的方法用不了,法眼也是用不了的。
深厚的净土法门
舍利弗这位上首弟子的状态已经是法眼净的大阿罗汉、宿福深厚、承福所生、累世修行、善根深厚,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弟子,在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以他来做契机众,为什么?
为什么全篇就是佛陀对舍利弗在说,而舍利弗却只言片语都没有?可见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内容,连舍利弗这样的大弟子都插不上只言片语,这个深度各位要思维;这个净土法门的深厚,各位要思维;佛陀的良苦用心,各位要思维。
阿弥陀佛!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从众生心佛心分析比较谈成佛之道单培根南佛学众生心是怎样?佛心是怎样?一个要求修学成佛的人,应当首先知道。然而从来一般学佛的,却没有於此注意。现在是科学的时代,受科学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4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观音感应记》云: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追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勉力为善。汝见人杀生,但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彼得受生,汝亦得福。由此推之,足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了佛教思想?中国佛教形成了哪些独特的佛教理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不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分析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思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人生本来存在着许多的苦。 面对着接二连三的苦难境地,好似是个急需逃离的不堪,人有时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个地方慌了手脚。 在人生屡遭苦难的际遇中,假如出现一种很好的感觉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9-29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初学佛的几个基本问题刘先和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学佛的人日趋增多,特别是居家学佛人的队伍增多趋势更为明显。面对这样一个宠大的学佛人群,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7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杀的问题杀报循环,因果至理,本极明显极平常。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但世人反以为陈腐,或指为迷信,把戒杀放生等文,当作《太上感应篇》同等,不值一看,并且取笑他人不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学佛最要把理路分清,不得情见用事。失去了宗旨,迷人眼目,并误自己,至可痛惜。在三十年前,我也是个专重净土谤密谤禅的人,及今思之无谓之争,殊觉可笑。嗣感生死之可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301.听人说,修净土不过是种种善根罢了,对吗?很对。树无根不长,怎么还能开花结果呢?念佛是因根,往生是果实。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某人这句话的毛病在不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8-30
在前两天我们讲解了将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讲解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即观禅。所谓的人或众生是由心和身,即名和色构成的。名色分成五蕴,佛陀教导了这五蕴。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昨天我们简单讲了四圣谛,我解释了禅修者如何通过其亲身体验或直接体验法来认识第一圣谛,苦的止息。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主题。没有人喜欢苦,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和安详。苦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酒吧摆艳遇佛形似男女双修:抱的不是女人是智慧[图]近日,一则丽江一酒吧摆价值千万的‘艳遇佛’引游客疯狂抚摸的网帖炒热了丽江古城一酒吧里的一尊佛像。丽江本就以艳遇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8-26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舍弃我禅师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原 文】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
佛答时间:2024-08-18
导读:学佛成佛不是一朝一日或一生一世的事,乃是多生多劫不断修行的事。许多学佛人在初学佛时,即使发了很坚固的誓愿,但若时间一久,或者是遇到了挫折、逆境、违缘,就忘
佛答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智力与智慧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学中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8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不老的生命波罗奈国的年轻国王登上王位,励精图治,对于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税、农林、粮食等方面施攻,大事改革,一心要把国家建设成富强兵的大国。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