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焕法师:舍命全交是顺其自然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舍命全交这一法。很多同修第一次来,甚至没有听说过,对舍命全交有一定的害怕,不敢进行这样的皈命,原因在于他没有很好的认识。如果真正舍命全交了,会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9
-
纷繁中的静心 超越世俗
对生活而言,与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时要坚定信心,寻求乐趣,在痛苦中表现刚毅,在逆境中表现勇敢。从工作求经验,从事实求进步,培养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实,超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25
-
明华居士:从世俗角度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出家人?
虽然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佛陀涅槃后,就不再在世间住世,而出家人就承担了如来家业,代表佛向世间传播佛法,所以当佛不再住世的时候,出家人就是佛的代表,所以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
和前女友分手后想挽回她说顺其自然 看我是如何
男女之间谈恋爱的过程就是两个人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一个过程。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也有可能两个人会分手。但是,分手后男生应该怎么挽回前女友呢?一起来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
三招告诉你分手后挽回前男友说顺其自然应该怎
当一段感情结束,女生知道自己被男友分手了,就感觉是天要塌下来了一样。只是顾着自己伤心难过,对于自己前男友的想法却并不关注,其实他有可能也在伤心,只有你敢于行动,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0
-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多为勉励自己或提醒他人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发心,我们要保持善良、真诚、进取、宽容等美好品质,做人做事持之以恒,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13
-
做人的佛法:活着,要顺其自然
活着,要顺其自然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禅语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人的法则其实是最小的。所以,顺其自然
佛教故事:做人的佛法时间:2023-08-22
-
刘涛不节食 顺其自然最美(图文)
刘涛对自己的评价是:平淡如水。她说:我是一个柔和、简单的人,在外表和内心都没有太多雕琢装饰。在我的思想深处,有很多很纯朴的东西。平常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喜欢呆在家
名人素食时间:2023-08-22
-
日常的佛心行禅: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说,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
佛教故事:日常的佛心行禅时间:2023-08-21
-
顺其自然是最高的境界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世人跪拜,异常爱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面前成天嘈杂纷乱,要求者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18
-
世俗我执的表现不易发现,必须回光返照,警惕每一天的当下
我们之所以成为生老病死苦的轮回众生,就是因为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我执。我恭闻了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修行首先要断世俗我执》后,明白
学佛感悟时间:2023-08-11
-
活在当下,顺其自然
从前,有个小和尚,每天早起,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的确,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深秋,冬天就要来临的时侯,每天一次起凤,满院子的大树随风摇摆,树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1
-
黄念祖大德:看淡世俗的缠缚
黄念祖大德:看淡世俗的缠缚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大学毕业以后,求深造,在学术上要钻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识,在青年的时候这样利用青春,很正确。这是令人欢欣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4
-
世俗人和出家人的根本区别
瓦后宫主,2008世俗人和出家人的根本区别一个是拼命要获得,不断的追求、占有,包括财物、金钱、美色、名利、地位……等等,而结局却是无可奈何的步入灭亡(堕落沉沦)。一
答疑解惑时间:2023-07-22
-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 出污泥而不染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 出污泥而不染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送信佛青年赴日进修博士学位 黄念祖老居士著 1987年于北京莲舍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20
-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黄念祖居士: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黄念祖老居士著 1987年于北京莲舍目录:壹、基本的信念贰、应具的志愿参、在家与出家肆、实修的要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6
-
一切顺其自然
有两个男人,一个富可敌国,但身体羸弱,另一个身强力壮却贫困潦倒。富人羡慕穷人的健康,穷人梦想富人的财富,两人都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换取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一位医术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10
-
佛教名词:慈悲是什么意思 - 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慈悲是什么意思?慈悲,梵语(karun!a),与乐曰慈,拔苦曰悲,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
黄念祖: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
黄念祖:看淡世俗的缠缚—出污泥而不染1987年于北京莲舍 首先应该是庆祝:第一是求学,大学毕业以后,求深造,在学术上要钻研,要取得更多的知识,在青年的时候这样利用青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5
-
凡夫到了极乐世界还留恋世俗会出现什么情况?
还有一个奥妙,如果是凡夫的境界,到了那个地方,佛菩萨把你接去了,你同样不喜欢那个世界,你喜欢住你家里头的房子,那么马上意念一生,立刻就住在你的庄园,所有都是你的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13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太妙了!
寂静法师,是现代一位很有智慧的和尚,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收集了寂静法师的六个精彩问答,希望对读者的人生有益。1.和尚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一个来访
般若电影时间:2022-03-14
-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婚,不想过世俗的生活,想去寺院。朋友们说我是在逃避,我觉得朋友们说的在理,因为我并没有发出大菩提心来,可是在尘世
大安法师时间:2021-10-23
-
世俗观点认为的快乐,并不是真实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真实的事情。譬如一件衣服说是名牌,结果是假的,这个我觉得还好、伤害不大,最可怕的是食物也有假的,药也有假药,所以我们经常在新闻中
其他文章时间:2021-10-02
-
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修行以后,不要贪面子,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比如说婚嫁、丧葬、生日,为了面子请客,就大开杀戒。印光大师讲过,在民国时,有位两江总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
其他文章时间:2021-09-02
-
为何世俗的快乐会带动生死轮回的痛苦
我们每一个有情众生,在内心的深处都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离苦得乐。为什么我们会努力地学习,为什么要辛苦地工作,为什么我们要很忍耐地去维持一个家庭?目的只有一个
净界法师时间:2021-07-27
-
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
问:在世俗中,佛弟子该如何看待争取呢?是应该什么都不争不要,遇到别人争抢一味退让,视为吃亏是福吗?那这会不会助长他人的贪心呢?佛弟子到底应该怎么做?答:争取,有
能忍法师时间:2021-07-23
-
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
网友:感恩法师,请问在家人对于人间佛教的理念怎么做,才可避免不被世俗化。学诚法师:人间佛教,根本是佛教,方便在人间。怀成佛之心而行人天善业,则人天善业就成为佛道
学诚法师时间:2021-07-17
-
出家感悟:超越世俗之爱
出家感悟:超越世俗之爱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述他的家族的痛苦。我想,也许这个可能会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的故事,有可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一个哪怕很不经意的习气
佛教故事时间:2013-08-18
-
希阿荣博堪布答: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
问:违缘是顺其自然还是当断则断?希阿荣博堪布答:我不知道你所说的“违缘”具体指什么,所以很难笼统作答。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障难,应采取的态度和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7
-
发世俗菩提心的要点
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胜义谛菩提心,一种是世俗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就是无我、空性的智慧,这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发心。一地以下,在资粮道和加行道,只有世俗菩提心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它是我们轮回的根源。对凡夫来说,我们想做到完全放下欲望也是做不到的,我们首先做到的:对那种原来的放纵欲望变成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0
-
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我们与谁捆绑在一起,这很重要。●旅游需要导游,人生也需要导师。读
其他文章时间:2015-03-03
-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常常会看到很多年轻时大唱爱情的夫妻,一到对方病倒就把他(她)抛弃,更不必说到死后。假如没有把病倒的对方抛弃,也大多会考虑到
汉传法师时间:2015-05-30
-
世俗女人的九种恶劣表现
《增一阿含经》:“夫为女人,有九恶法,云何为九?一者女人臭秽不净,二者女人恶口,三者女人无反复,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
佛教故事时间:2015-07-04
-
佛教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
佛学入门时间:2015-07-13
-
阿姜查:不必让自己成为什么 顺其自然就好
照惯例而言,八正道是以八个步骤来说明的,如:正见、正语和正定等等……。但是,真正的八正道是在我们内在的──双眼、双耳、双鼻孔、舌头和身体。这八道根门是我们整个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5-10-18
-
每日一禅:顺其自然
人这一辈子,机遇难同,因缘各异,一帆风顺也好,跌宕起伏也罢,还是平淡普通,都是自己的命运。那些走过的,偶遇的,相逢的,别离的,都是唯一。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不要
其他文章时间:2015-11-18
-
佛陀开示世间骇人实相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
非常可怕的世俗欲乐编者按:这个小故事描述的是佛陀发现僧团中的一些新出家比丘有些心浮气躁,于是给他们讲诉了一个小猎豹的故事。佛陀告诉比丘们:“凡夫就像这只小豹,有
佛教故事时间:2015-11-29
-
佛弟子如何对待世俗婚葬要杀生办酒席之事?
信众: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学佛人该怎么办?法师: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农村,城里更厉害,还要到五星级宾馆去吃那些“海陆空”。但学佛知道
佛学入门时间:2015-12-06
-
阿姜查:不必让自己成为什么 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照惯例而言,八正道是以八个步骤来说明的,如:正见、正语和正定等等……。但是,真正的八正道是在我们内在的──双眼、双耳、双鼻孔、舌头和身体。这八道根门是我们整个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5-12-20
-
佛家慈悲与世俗善良有何不同
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文化讲究为人处事要有道德,家庭、社会、国家都必须要有道德。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庸之道,不偏之为中,不倚之为庸。道家讲清净无为,要少
汉传法师时间:2016-02-20
-
时间:1970-01-01
-
很多人认为,获得胜义谛智慧才是最终要的,世俗的善法可有可无。是这样吗?
问:很多人认为,获得胜义谛智慧才是最终要的,世俗的善法可有可无。是这样吗?索达吉堪布:龙钦巴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二谛并非如同牛的两角般分开存在,见到
藏传法师时间:2016-04-12
-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婚,不想过世俗的生活,想去寺院。朋友们说我是在逃避,我觉得朋友们说的在理,因为我并没有发出大菩提心来,可是在尘世
汉传法师时间:2016-07-03
-
僧人培训的必要内容应包括世俗基本道德修养
僧团的素质决定着佛教未来的发展我以为僧格的素质既应该包含佛教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不应该缺乏那些既符合佛陀教义的精神又没有时代和社会文化局限的世俗美德
其他文章时间:2016-08-13
-
佛教的“色”与世俗常说的“色”是一个概念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八个字出自《心经》,有点文化底蕴的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佛教所说“色”与“空”究竟是什么意
佛学入门时间:2016-10-12
-
佛教的色与世俗常说的是一个概念吗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八个字出自《心经》,有点文化底蕴的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佛教所说“色”与“空”究竟是什么意思?佛经所说之“色”与世俗生活中所用“色
佛学入门时间:2016-10-13
-
活着,要顺其自然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禅语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人的法则其实是最小的。所以,顺其自然才是人类
其他文章时间:2016-10-15
-
色字头上一把刀?佛教与世俗对“色”的不同定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八个字出自《心经》,有点文化底蕴的人,应该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佛教所说“色”与“空”究竟是什么意
佛学入门时间:2016-10-21
-
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
修行以后,不要贪面子,世俗人为了面子,很容易造恶业。比如说婚嫁、丧葬、生日,为了面子请客,就大开杀戒。印光大师讲过,在民国时,有位两江总督的周老先生,他往生前,
其他文章时间: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