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上等根器众生的修道
这包含了观修空性和慈悲,以获致超越轮回与涅槃的解脱。这又分成三个部分:
1.愿菩提心,能够唤起无上菩提心;
2.行菩提心,观修菩提心的两个面向;
3.修持这些法门的戒律。
1.愿菩提心
如果自无始以来,
所有曾经爱我的母众正在受苦,
我的快乐有什么用处?
因此,为了无量众生而心向获致证悟,
乃是菩萨的修行。
万事万物的究竟本质是本然清净的,离于所有的造作,超越任何存在和不存在的概念。但在世俗谛之内,自我和他人、痛苦和快乐以无限的形式来显现。这些表象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但众生却相信它们是真实的,因而在轮回之中流浪迷惑。
愿菩提心有两个面向:对众生生起的慈悲,以及通往证悟的智慧。这两个面向,也就是利益众生的愿望和获致证悟的愿望,都无法单独展现菩提心。一方面,如果你不以获致究竟之证悟为目标,那么不论你利益众生的愿望有多么强烈,都无法超越一般的仁慈和慈悲。另一方面,如果仅仅为了自己而希望获致证悟,那么你将无法超越小乘佛教修行者的有余涅槃(limited nirvana)。这两个面向是不可或缺的。《现观庄严论》(Ornament of True Realization)陈述了这一点:
菩提心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而生起获致证悟的愿望。
自从无始以来,在你相续的生世之中,无量无数的众生都曾是你的父母,曾经爱你、照顾你,到了随时能够为了你而牺牲性命的地步。忘记他们难以形容的慈爱,忽略他们所受的痛苦,你就是冷酷无情。因此,为了你自己的解脱来修持佛法,而枉顾其他众生所受的束缚,也是冷酷无情。
你真的要放弃所有这些深陷如此巨大痛苦的众生?一个富足快乐的儿子,生活惬意舒适,锦衣玉食,而他的父母身着破烂衣衫,贫困饥饿,没有遮风避雨的屋舍,那么这个儿子会被每一个人视为厚颜无耻。然而,这和没有去照顾六道轮回中的所有众生——所有曾经是你的慈爱父母的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果你怀有如此自我中心的态度,不为其他众生的快乐而努力,那么你将成为一个让所有伟大人物感到羞耻的对象,将偏离大乘的道路。如同嘉瑟•东美所说的:
如果你不有担当并肩负一切众生的痛苦,
那么领受无上之大乘教法有什么用处?
就像过去的诸佛菩萨生起菩提心,立下带领一切有情众生获致证悟的愿望,现在该是你生起大悲心和菩提心了。大乘佛教的教法是佛法的精髓,而菩提心则是大乘佛教的精髓。一旦菩提心在心中生起,你就是真正的佛子,诸佛将怀着极大的喜乐看顾你。在你所有未来的生世之中,你将遇见大乘佛教的上师,利益其他众生。你的事业将结合所有菩萨如海般的事业,以无量无数的方式利益众生。这些菩萨充满慈悲,以无量无数的身相显现,甚至化现为鸟禽和野兽。如此的觉醒态度会利益你周围的环境。
一个菩萨平等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没有朋友和敌人的区别。布施食物、衣服等物品给其他众生,只能够为他们带来短暂而有限的纾解;这么做不会在众生死亡的时刻帮助众生,也不会在众生死亡之后帮助众生。但是如果你能够使一切有情众生接触佛法,就可帮助他们获得立即的利益,也能够使他们在未来的生世获得利益。修持佛法能够使众生脱离轮回,获致证悟。因此,这是真正报答父母仁慈的方式,其他的方法是不够的。
切勿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聚藏你的学问、财产,以及任何其他的成就。相反的,把一切回向给有情众生,并立下希望一切众生能够闻、思、修佛法的愿望。光是表达如此的一个祈愿,就非常具有利益。怀着清净的发心所从事的任何行为,即使是缓解众生头痛的愿望,都具有大功德。因此,如果你祈愿一切有情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功德就更大了。由于众生的数量是无限的,因此这种祈愿的功德也是无限的。
不论你正在修持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修持大手印或阿底瑜伽,只要你的修行充满了菩提心,它自然就是大乘的修行。但若没有菩提心,修行只会沉滞。
对于一般人来说,彻底了悟究竟智慧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修道必须依循次第的原因。为了朝正确的方向前进,修行应该遵循所谓的“三善法”(three supreme points):(1)生起一个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发心做为开始(前行),换句话说,就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修行,以获致证悟的愿望;(2)从事任何一个修行法门的正行时,离于概念和散漫;(3)在最后,以回向做为结行。如此修行,甚至会使微小的善业转为证悟之因,而回向将能够保护你从那个修行所获得的功德,免于被嗔恨及其他负面情绪摧毁。
(1)以利益其他众生的愿望做为起始,是你即将从事任何修行法门的圆满前行,也是确保修行获致成果,不会被逆缘和障碍的洪流席卷而去的善巧方便。
(2)就正行而言,持定(专注)和离于概念散漫有几种不同的层次。基本上,它代表离于所有形式的执着,尤其是离于骄慢。不论你多么博学多闻、持守戒律、慷慨布施,只要你对此感到骄慢自负,同时轻蔑他人,你的修行就不会有任何正面的结果。积聚功德和智慧确实是成佛之道,但如果它搀杂了执着、骄慢和高傲,就无法结出果实。
更明确详细地说,离于执着与概念也意味着,不论你现在从事什么样的修行,都要离于任何执着——任何认为这个修行具有某种本俱之真实的执着。想一想向菩萨行供养的例子。对于具有信心的人,菩萨以法友的身相来显现,或化现为加持、法典、佛像等;但这些化现皆如梦如幻,缺乏任何本俱的存在。在现象世界中的其他每一件事物也是如此,因此,不只是你供养的对象是虚幻的,你所行的供养也是虚幻的。行供养的任何结果也是虚幻——这不表示行供养没有结果,而是这个结果不是一个坚实的本体。因此,对你虚幻行为的结果生起全然的执着与骄慢有什么意义?菩萨从事具有利益的行为时,他完全离于执着以下的概念:从事这个行为的主体(做者)、从这个行为受益的客体(受者),以及行为本身。这种全然的离于执着,使功德变得无限。
(3)回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功德和善行,如此一来,一切有情众生,尤其是你的敌人,都能够获致证悟。试着像伟大的菩萨那般地回向功德。菩萨在他们广大无边的智慧中所回向的任何功德,永不枯竭。回向如同把一滴水放入汪洋。汪洋如此浩瀚,一旦滴水融入汪洋,就永远不会枯竭。
没有任何一个祈愿会消失。用一个清净的心,回向每一个善行的功德,将持续不断地结出善果,直到你获致证悟为止。如同《普贤菩萨行愿赞》(King of Aspirations for Excellent Conduct)所说:
愿我的祈愿永不耗竭,
直到一切有情众生离于负面情绪为止。
一个菩萨的发心必定非常广大浩瀚,时时把众生的无量无数、以及带领一切众生成佛的愿望放在心中。如果你的心广大浩瀚,你祈愿的力量也是无限。如果你的心僵硬狭窄,你所积聚的功德和所清净的障碍将非常有限。
不要让自己被这样的念头所挫折:认为你所积聚的功德少得可怜,很难利益任何人而不值得回向;或你永远无法真正地帮助众生,因而认为帮助其他众生只是空谈。如果你让你的心保持开放广大,菩提心的效力将会增长,所有语言和行为的功德与利益也会增长。
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之中,你必须持续发展殊胜之证悟心。你将会在菩萨甚深的祈愿文中找到启发——这些祈愿文集结于如汪洋般的大乘佛教经典之中。例如:
愿殊胜无上之菩提心,
在尚未生起菩提心之处生起;
愿已生起之菩提心永不退减,
并且更加增长兴盛。
另外有:
愿一切有情众生获得安乐;
愿下三道之一切众生永远空尽;
愿一切菩萨之祈愿圆满成就。
另外有:
天空止尽之处。
是众生数量止尽之处。
众生命运和烦恼止尽之处,
才是我的祈愿止尽之处。
三善法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整个修行和发心。这是大乘佛教的上师一再强调它们的原因。然而,听闻上师解释这三善法是不够的。你必须把它们融合成为你的一部分。日复一日检视你的行为是否真的符合这三善法。如果没有,要感到悔恨,努力纠正自己。不要让你的心变得散漫而随心所欲。
如果你觉察到,在某种程度上,你已经成功地把你的心与佛法交融,那么把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并且立志更加努力。如果你不断检视你的缺点,根除你已经拥有的缺点,预防新的缺点生根,同时让新的、良善的品质生起,来不断努力增加良善的品质,并且增长你已经有的良善品质,你将逐渐在通往成佛的五道上前进。这五道分别是资粮道(path of accumulating)、前行道(或加行道,path of joining)、见道(path of seeing)、修道(path of meditation)和无学道(path beyond learning)。
在了悟空性之前,你必不能远离菩提心之觉醒发心(enlightened attitude of bodhicitta)。当你圆满了悟空性时,无造作的慈悲将毫不费力地显现,因为慈悲即是空性的展现。
如同你希望快乐,你也应该希望其他人快乐。如同你希望远离痛苦,你也应该希望一切众生远离痛苦。“愿一切有情众生快乐,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愿一切众生获得圆满之快乐,安住其中,并且常住平等舍之中。愿一切众生无分别地对所有其他众生生起慈心。”这个愿望即所谓的菩提心。
如果你拥有这种清净的发心,菩提心将毫不费力地增长。一个善良的心具有一种天生自然的力量来利益他人。把从这种广大发心中生起的功德回向给如虚空般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而不要去觉得你拥有这些功德。离于对做者、受者和行为本身的任何执着,那么有朝一日,当你的身和语成为心的仆人时,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自然而然地利益他人。
目前,如叶片随风弯折一般,你对许多粗重的和细微的情绪无以招架。在这种情况下要帮助他人,不太可能产生太大利益,反而可能成为让你分心散漫的起因。
没有播种而希冀丰收,是自取饥荒,
过早希冀去利益他人,是自取麻烦。
如果你不断增长修行的稳定力,不断检视你的发心,并生起无造作之利他心,菩提心将会增长。渐渐地,你将能够把慈悲化为行动,真正地利益他人。
菩提心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在它生起的那一刻,你便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如果你具有菩提心,就能免于负面力量的伤害。负面力量显现时,它们无法引起伤害或制造障碍。
这一点可以由巴楚仁波切的根本上师吉美•嘉瓦•玉谷的一个生平事迹来说明。有一次,一个怀恨在心的鬼魂决定要取吉美•嘉瓦•玉谷的性命。这个鬼魂充满了害人的念头,抵达嘉瓦•玉谷的洞穴入口。他看见一个平静的老人双眼紧闭地坐着,全然地宁静平和,充满了慈悲,白发围覆他的头部。这个景象足以让那个鬼魂的恶念在刹那间消失。他凝视老人时,心中充满敬畏。菩提心在他的心中生起,他承诺绝不再取任何人的性命。在此之后,每当出现伤害他人的机会,宁静白发老人的影像立即在他的心中显现。那个鬼魂失去了所有伤害他人的力量。
当阿底峡尊者在印度菩提迦叶、金刚座(Diamond Throne)东侧礼拜的时候,他看见两位貌美的天女出现在他前面的虚空之中。
年纪较轻的天女对年纪较长的天女说:“如果一个人想要迅速获致证悟,什么是最好的方法?”
年纪较长的天女说:“训练自己生起菩提心。”
那个年纪较轻的天女是圣救度母,而年纪较长的天女则是伟大蹙眉者。
如果菩提心尚未在你心中生起,祈愿它将在你的心中生起。如果菩提心已经在你心中生起,祈愿它增长。如果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是具体的,那么连整个虚空都不够广大到足以容纳它。
我们学佛法的人,听见《法华经》有这种妙处,畜生听经闻法,都可以去做人;饿鬼在地狱里,听经闻法,可以生到天上去。因为有这种利益,所以有的人就会依照经上的方法,念诵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2
节选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宣化上人【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末学有一个亲戚在怀孕七个月后,发现胎儿发育不健全,跑了几家专科医院,医生都建议把胎儿拿掉。在这种情况下,她便伤心地把胎儿拿掉。请问法师,这是故意堕胎吗?应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幸福快乐之因叫善,烦恼痛苦之因叫恶,珍爱生命是幸福快乐之因。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生命都是最珍贵的。我们天天在外奔波,就是为了养好自已这条命。一旦生命垂危,财富甚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在2010年正月初四举办的火施法会上,大恩上师达真堪布做了关于“慈悲心”的精彩开示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10
那时候的印度,人民拜他们的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做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9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很多来请佛珠的朋友,有的很困惑,我不信佛,但是我又很喜欢佛珠,能不能佩带佛珠?是不是只有信佛的才能戴佛珠?佛珠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 佛珠是念佛修佛的工具和法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不可以随喜杀业从前有一位长者,他的财富不计其数,可是只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儿子长大后,二十岁就结婚了。结婚不到七天,初春三月,夫妻一同到后花园游玩。后花园有一棵奈树,长
杀生故事时间:2025-02-05
顶果钦哲仁波切:关于我执如果今天就能征服我执,你今晚就会证悟。如果明天征服它,明晚就会证悟。但如果你永远无法征服它,你就永远无法证悟。而“我”不过就是一个念头。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5
佛珠也叫手串,在古代是弘法的法器,更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皇帝赏赐朝臣及地方进贡的常用之物。今天,手串逐渐演变成一种彰显品位的配饰,也是一种时
佛珠知识时间:2025-01-3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鬼道众生的故事:借住一下 借住一下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24
心里若公平,就要认账,还债就没事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好,冤孽愈来找。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2
念佛就是修三昧,就是修禅定;临终十念求往生必须要靠定力。我们有比,心就妄想颠倒,作不了主,叫苦连天,何况临命终时,四大分散,痛异常。所以若要靠临终十念往生,必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你若不度,它就把你拖到地狱里去。◎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善知识,你们应该要知道,众生是在自己心里。自己心里的众生,有善的众生,有恶的众生。善的众生,自己知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我们念佛一定要有一种平实的心,不能去走极端。我们对十天百万佛号闭关,只要求斋戒清净,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但不能不吃。不吃不睡不是尔我凡夫所堪能。走极端或许会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请看下面:【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现代女性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饮食习惯、穿衣戴饰、空调使用、作息颠倒、工作忙碌、压力膨胀、运动失当、修身养性的缺陷,造成血气通畅的障碍,体质有偏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修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你修道的时候要穿衣,也要吃饭,也得有个住处。这就是助道因缘,资助你修道的缘。没有所依的资粮,这样去修行是成功不了的。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每一部经、每一部论,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像我们念《金刚经》的人,有没有想一想《金刚经》说什么?你怎么样依《金刚经》修行?不注意这些问题,只念文字而已,念了三年还如是,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这时莲花王太子来到了丛林中的一棵大树旁,铺上了吉祥草,于其上安坐,并且开始观察,以什么样的因缘,才能够让他远离世俗的缠缚,而来从事修证成就无上菩提与广度一切的众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5-01-08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在地狱门口守着说: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过我,不让他下。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报呢?少贪多舍
佛答时间:2025-01-01
文:善果有信者问赵州从谂禅师:“佛陀有烦恼吗?”赵州:“有!”信者:“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解脱的人,怎么会有烦恼呢?”赵州:“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得度。”信者:“假如我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给众生最后一次机会被疾病严重折磨的时候,你至诚去念佛,就能够在弥陀名号当中超越这些,至少会减轻很大的痛苦,绝对不会想去自杀。死刑犯在临刑的时候,跟他讲阿弥陀佛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我们人在这世界上的时间,转瞬之间,就消逝了。可是人人放不下,执东着西,觉得世界的一切是真谛,所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在名利上徘徊,为名利尽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4
地藏与地狱众生世间有捣毁佛像,毁谤佛法,及做杀、盗、邪淫、恶口、两舌的恶人。死了就下无间地狱。何谓无间地狱?此地狱说来很可怕。地狱周围万八千里,高一千里。四周上下,
地藏菩萨灵感记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如何广修供养我们要念经、要修行的时候,就得要供香、供花、供灯、供涂(即香油涂身),有好多要供养。但是,你没有,就量你的力量所及,要是都没有了,你合起掌来供养,你念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19
无量时日之前,赐慰如来出世并为众生宣讲佛法,令众生得以摆脱老、病、畏惧之苦。他对贪欲炽盛众生宣说不贪法;对嗔心强烈众生宣说无嗔法;对愚痴众生宣说智慧法;对贪执禅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7
第二层更深的慈悲—富裕中亲尝贫困爸爸有时候,会给我们一种处境,要我们自己去体会。自己体会出来的滋味,和别人说给我们听的,实在不一样。譬如说许多家境富裕的孩子,不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有人说,每天晚上放《地藏经》给众生听,给自己过世的亲人听,对吗?这和刚才讲的是一个道理。《地藏经》是给自己讲法的,是度自己的。我们度了自己,也就度了他人了;度了他人,也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原文】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经》【注释】如果有这样的众生,他们肆无忌惮伤害佛陀,让佛身上流血,或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5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大宝积经》【注释】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死,受尽诸苦,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贪是贪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智渡法师答:众生能度尽吗?地藏经里提到,地藏菩萨要度空地狱和六道众生才会成佛,《金刚经》里也问到众生是否会度尽,可是末学愚钝,不理解世尊的话。智渡法师答:彼非众生,非不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明朝袁了凡先生,名黄,初字学海,幼年时遇到一位来自云南的孔先生,此人深得邵雍皇极数的真传,他推算袁先生明年可以进学。第二年袁先生去应考县考、府考、提学考,三次考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6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众生的别业和同分妄见因为有毛病了,才有虚妄生出来。在《楞严经》里,有一段文是讨论二种颠倒妄见的。什么是二种颠倒妄见呢?第一是“众生别业妄见”。别业就是和其他人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祗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起妄,迷上加迷,依惑造业,依业受报。由因感果,以善恶而定升沉;随业受身,现轮回而招生死。胎卵湿化,诸趣纷然;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阴阳师:八百比丘尼和庭院皮肤限定返场!还有勾玉可以兑换!最近,阴阳师官方曝光了惠比寿的曜之阁活动的部分福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本次活动将会返场八百比丘尼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1-21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法,他给你说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标奇立异,显不出来他的道德。他总要说得跟别人不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