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悟天。今天与各位分享的题目是《我的悲观与乐观》。按现代心理学来说,悲与乐是一种动物本能。为什么?因为欲望得到满足了,心情就舒坦。如果得到满足的概率较高,就容易产生乐观情绪。反之,一旦欲望不被满足,就不舒坦。如果一直努力仍得不到满足,就容易悲观。
我们各种情绪的背后,是欲望或者说是贪念在牵引着我们的心。
视频中,导师为大家剖析了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负面印象的原因。而在同喜班的教材中,导师特别举例,说明正信佛教徒是一群依教奉行的人。民国时期,在那个积弱难反的年代,中国大地哀鸿遍野。当时,佛教界出现了弘一、 虚云、太虚、印光四位大师,他们的影响力延续至今。而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理念,让佛教回归到原始佛教本义,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佛弟子。当今社会,一些寺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间断地举办慈善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中。可见,如今的佛弟子是积极阳光的。
自入班以来,辅助员师兄们常说,“佛法一定是用来照自己,而不是照别人的”。
反观自己,在我开始有意识地接触佛教,但还未进入三级修学前,自认为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思想高尚的人。我见不得别人的低俗和缺点。爱较真,接受不了批评,满眼都是别人的短处。在别人眼里,我就是那种“一点火就着”的人。在单位,我是个准“刺头”,说白了,就是不受人欢迎。在座的可以想像,那时我的人际关系有多么不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人生能有多少快乐?过去的我一直生活在冲动、愤怒、小心眼、爱计较等负面情绪中。在这样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环境中,我的境遇十有八九是不顺的,我的情绪常常是悲观的。
谁都不想要这种不快乐的人生。
进入同喜班后,我逐渐发现自己的过去错得离谱,知道不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而是我不能接纳别人的缺点,不能包容别人的不完美。这世界谁都不是真正完美的,他们或许确实伤害过我,但如果我一直深陷在别人挖的坑里不出来,反而继续深挖这个坑来坑自己,那伤害我的就只有我自己了。佛陀讲慈悲,教我们待人要包容。有句话说的好:饶过别人,就是饶过自己。这句话何尝不是从佛教经典演绎而来。
接纳别人的不完美,自己的心就会充满快乐。接纳自己的境遇,修正自己的身语意,人生就会走向乐观。
进入三级修学后,我才明白,以前的我是个“我执刚强”的人,因此充满烦恼困惑。但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也可以认清自己的负面思想,开始改正缺点并走向光明快乐的人生。现在,我的人际关系得到极大改善,负面情绪大大减少,生活充满阳光。所以我赞同佛教是积极乐观的宗教。
导师说,佛法还讲无常与因果。因果好理解,有因必有果。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着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内心所感受的种种喜乐哀愁,眼里所见的种种贫贱富贵,或许是因为前世积累的不同福报所致。而对佛教讲的无常,在我们今生就能有种种体会。有句话说,“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个先到”,所以,人的内心才会有不安全感,会有储蓄的行为,会有购买保险的行为。佛陀说无常、因果,看起来好像是悲观的,实则因为轮回的苦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这个地方,那确实就是悲观,但佛陀在说苦后还提出了解决苦的方法——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在讲解脱,都在讲“人成即佛成”的道理。这是佛教的乐观。
如果我们想通过学佛达到“人成”的境界,首先要从无尽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远离悲观晦暗的人生观,转向自我解脱之路,进而走上与众生共成佛道的光明大道。
无穷的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无尽的未来以现在为开端。
不论我过去世造作过什么样的业,但在这一世能够做人,能听闻佛法,不断去除负面情绪,让自己的人生沐浴在佛法的光明里,充满学佛的快乐,此生足矣。
感恩导师,感恩三级修学,感恩师兄们的鼓励。也感恩各位的聆听!
悲观的意思(佛教解释)悲观,一般指消极失望。在佛教中是五观之一,出自《法华经普门品》:悲观与慈观,常愿常瞻仰。即以悲悯之心观察众生,救人苦难。这里的悲观不是说垂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6
济群法师:乐观不是比中观更好吗 问: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济群法师答:其实,很多人的乐观是属于盲目乐观,是不稳定的。按照佛法观点,一个人只有见道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7
春风打开,花开四季,春天归来,万物向新,真正打开的春天风景,真正打开的春天色彩。庭院深深春几许,春风化雨春归来,这个季节,你走到哪里都会深深地陷入春光明媚、春意
海月禅林时间:2022-04-23
有些时候,生活的信念在时光中会倦怠,生活的力量在生活的时光中会掩埋,那些曾经的热情豪迈,那些曾经的热情和诚恳,会在时光中成为一种迷茫、迷失、消失或者疲惫。留给自
海月禅林时间:2022-01-27
我们有些时候总感觉到生活困顿、煎熬、忧伤和烦恼,总认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样子,是一份温馨、从容、恬淡、平静,充满诗意和充满力量。生活里从来没有十全
海月禅林时间:2022-01-03
问: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况。在工作中,无论是作报告还是统计,到处充满虚假。所以弟子对现实很失望,有时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消极悲观,提不起
大安法师时间:2021-08-26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苦、恐惧等各种情绪,深深的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现在,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表
宏圆法师时间:2021-06-16
问: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是更好吗?济群法师答:其实,很多人的乐观是属于盲目乐观,是不稳定的。按照佛法观点,一个人只有见道后才能真正乐观。故初地名为欢喜地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为什么人们会认为佛教是悲观的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世人的生活方式来衡量,佛教徒与世无争,不去追逐世间的功名利禄。尤其是出家人,过着简朴、淡泊、少欲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5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6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6
有的人说我一辈子感到很快乐,我没感到痛苦,其实,人的痛苦是太多太多,因为我们有身、有心,就必然有感受。佛法告诉我们观受是苦,苦包括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苦、
汉传法师时间:2014-12-22
问:李连杰在你眼里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孙俪:他是一个很亲切、很好交流的人。他信佛,我也信佛,所以我们有共识。问:什么样的共识?孙俪:信佛的人都会很快乐,很懂得满足。
佛学入门时间:2015-01-13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在人生中,悲观的情绪笼罩着生命中的各个阶段,青春时期更是不可避免。战胜悲观的情绪,用开朗、乐观
佛教故事时间:2015-08-11
五方五土龙神你有在拜,你要记得,门有门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佛教说:懂得感恩!你今天开电灯,那叫做火神,电叫做火神。所以你要节约电力、节约水
汉传法师时间:2015-11-11
不要在逆境的悲观绝望人生好比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都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端,有的设在路后端。若把人生拉长看,就会发现命运总体是公平的。不要
其他文章时间:2016-02-18
我们在修行前,自己的心容易随着外境的变化而波动——得到时很高兴,失去时就不高兴;获得成功就高兴,遭受失败就不高兴;遇到顺境就高兴,遇到逆境就不高兴。自己的情绪好
藏传法师时间:2016-04-02
一切都是美好的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机会是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它也只会像一阵风一样拂面而过,需要你的反
其他文章时间:2016-04-03
问:很多人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济群法师:乐观或悲观,主要和我们的性情有关,和成长经历有关,和思想深度有关,更和世界观及看待问题的角度有关。悲观发展到极致,
汉传法师时间:2016-04-04
对现实很失望 这样的人生怎么办?有人问对现实很失望,有时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消极悲观,提不起兴趣。请问这种状况该如何调整?这个五浊恶世充满虚假,你要理解、宽容它
汉传法师时间:2016-10-18
有人问对现实很失望,有时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消极悲观,提不起兴趣。请问这种状况该如何调整?这个五浊恶世充满虚假,你要理解、宽容它,这是众生的同分共业所致。社会这
汉传法师时间:2016-10-18
问: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况。在工作中,无论是作报告还是统计,到处充满虚假。所以弟子对现实很失望,有时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消极悲观,提不起
汉传法师时间:2016-10-21
癌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因缘,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共业。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心比较浑浊,食品不安全、自然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都是疾病的助缘。但我们拥
汉传法师时间:2016-10-24
这周学习《佛教徒的人生态度》,我很有感触。我认识到佛教徒不是常人所理解的只求自身福报、不管苍生祸福的消极避世之人,而是以自觉觉他、四弘誓愿为修行目标,积极追求真
菩提书院时间:2017-03-08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苦、恐惧等各种情绪,深深的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现在,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表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03
我们常说认识感情动物,人有七情六欲,欢喜、愤怒、痛苦、恐惧等各种情绪,深深的左右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现在,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表
其他文章时间:2017-06-14
悲观 (资料图)佛陀自己觉悟、并向人类宣说的四圣谛是佛教的主要特征及不可动摇的基础。这就是:1、苦,佛法存在的原因。2、集,即贪。3、灭,即涅槃,佛教的至高境界。4、
南传法师时间:2017-06-20
初四早上起来,我发心为家人做饭。妈妈在我身边,像警察一样监督,说火调大了,汤多了,菜黑了……我就起了情绪,犟了几句。在和妈妈你一言我一语的争执中,场面一度失控…
生活情感时间:2020-02-17
佛学视频时间:2020-07-10
住在农村的人比住在城市的人满意度高住在城镇和城市的人更担心犯罪问题和经济状况很多人选择逃避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而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据英国一项新的调查发现,关于对未来
思想花园时间: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