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静待花开

亲子教育 2020-02-18

——记一场慈善亲子活动

文│法银 图│觉彬

5月20日,苏城下着靡靡小雨,卷去初夏那份烦热。清晨,走在西园去往拈花堂的小巷,浮现在脑海的是——小桥流水,铺满石板路的小巷深处,一个手撑油布伞、身穿旗袍的女子迎面而来,温婉而不失笃定……这一幕,曾被记录在苏州这个极具历史文化的城市名片里。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师兄们带着菩提宝宝们赶来参加慈善亲子活动——“走进传统文化,学做手工盘扣”。

拈花堂里,禅意浓浓。文宣雅集组的师兄们早早布置好了现场,菩提宝贝们满心期盼,等待着活动的开始。

惠息师兄身穿粉色旗袍款款而来,温柔地笑问:“孩子们,我这身旗袍好看吗?”宝贝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好看!”

惠息师兄又问:“好看在哪里呢?”

一个个稚嫩清脆的声音响起:

“因为穿着旗袍身材好!”“旗袍颜色好好看。”“穿着旗袍让人感觉更有气质……”

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每个人。对旗袍的兴趣,也一下子推向了高潮。

“既然旗袍有那么多的优点,我们是不是得先去了解一下呀?”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惠息师兄微笑着娓娓道来:

旗袍是我国一种具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称其为“旗袍”。旗袍的发展,从清末到今天,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回顾旗袍历史,上世纪20年代初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旗袍从宫廷走向了民间,从满族走向了汉族,为中华民族的妇女所接受,由此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听着旗袍的历史,大家兴致盎然。看着桌上准备好的一个个篮筐里的彩色绸带,更是跃跃欲试。

“既然是我们的民族服饰,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制作旗袍盘扣的工艺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心卢师兄开始了盘扣手工工艺的演示和传授。

一个小小的盘扣,要经过很多道工序:首先开斜条,然后剪下来到缝纫机上缝,缝好一条线后要翻个面,最后才可以手工盘扣。

带子缝好后就那么细细的一条,还要翻个面,太有难度了!

瞧,师兄和孩子们学得多么认真!怕离得远看不见彩带与手的巧妙配合,大家围在心卢师兄周围,紧盯着每一个步骤,不放过每个细节。大家明白,哪怕只差一点点,后续的步骤就没有办法完成。如同我们的佛法修行,心与佛法要相应,法入不了“心”,就会找不到方向。

男师兄也毫不逊色,专心致志,和女儿一起用心地学着。童真的笑容,感染着彼此。

这位小师兄心灵手巧,自己学会了,还主动帮助他人,俨然成为大家眼中的“小老师”。从教自己的妈妈,到帮助弟弟妹妹完成盘扣作品。此时,书院耐心、热忱、互助、祥和的氛围在这里鲜活地呈现着。

有位男师兄完成作品后反复对比,真诚地请教心卢师兄,为什么自己做的就没那么好看?心卢师兄分享道:“想要做好一个盘扣,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在细节上要经过千百次的反复练习。比如,翻过来,带子是哪一个面与另一面接触,就非常关键。这和我们的修行一样,好的种子需要不断熏习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只要不断地练习,就能做得越来越好。

这边大人们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精细制作,那边的小宝贝们在心理咨询师净羽师兄的带领下,开始了游戏环节。分享自己心爱的玩具汽车;在“下雨”的情景中,体验肢体、语言带来的不同感受……

一群小伙伴在一起,会学分享,学会与人快乐。

还有一个特别动人的环节。一位小师兄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在今天520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要和妈妈一起唱一首歌送给大家。当《游子吟》的歌声响起,大家静静聆听,清澈的童声回荡在耳边,爱意融进每个人的心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最后,大家的作品一一呈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而每位师兄和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的笑容,是一样的欢喜自在,灿烂无比。

更新于:2020-02-18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