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眼光看世界
——连锁企业三周年座谈会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一、佛教——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企业”
今天很高兴受邀参加连锁企业的座谈会。我经常和周围的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企业的成员之一。只是我所在的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以我的‘企业’为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譬喻呢?
我所在的“连锁企业”就是佛教。佛教产生于距今两千五百五十五年以前,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佛教思想也因使得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人们获益良多而成为了许多人毕生服膺的信仰。那么,它究竟凭借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呢?
我所在的“企业”,它所保有的核心理念、群体价值、生活仪轨等自古而然,到了今天依然基本保持着创立时的原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出家师父的衣着、打扮几乎都是相似的——一律的光头和僧衣,每一座佛教的寺院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是共性明显——我们所供奉的都是释迦牟尼佛;大家也可以明确地感到,每一位出家师父所受的教育,我们的谈吐、知识结构、生活习惯、人生信仰也大有相近之处。总之,不需多言,你便可以轻易地从人群中找到我们,可以在寺庙中与我们交谈,可以从我们身上体会到我们所在“企业”的文化与律仪。实际上,我们身上所传承和体现着的,就是佛教历久弥新的核心价值、核心文化。
当然,我把佛教比喻为“连锁企业”,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不适应或不接受。因为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竞逐利益才是商业的本性,白居易《琵琶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利”就是讲求实利,“轻别离”也就是漠视感情。这是对于商人的习见,却也是陈见。
而人们又认为,宗教自性清净,何谈利益二字呢?然而,只需稍稍转念,便能认知到两者的共同之处。我们认为,企业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存在的,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齿轮,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以利益客户,利益大众作为自己的根本旨归;而佛教所言,也是利益四众,是要以人们的心灵为服务的对象,帮助大家确立正信,摆脱苦难纠结。因此,从奉献利他这一点来讲,就是企业和佛教共通的地方。当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金钱,认识人性,便不会产生对于商业的种种傲慢与偏见。《思危》这本书上讲:“金钱和爱情一样,只有当你放弃了彻底占有的方法时才是最好的获得。”的确,现在每一个人都亟待以一种健康、积极的观念来看待金钱,看待事业,看待经济。
中国自古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往往以商业为末端。但佛教讲求众生平等,因此我常常说,我们就是“连锁企业”的一份子。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我就是农民中的一份子、工人中的一份子。
佛教不做行业上的分别,只要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工作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都清净自在,都是一尊佛,都值得我们尊敬。
二、幸福——人生的自有资本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精神的束缚、健康的隐忧却常常使我们心力交瘁而忘记快乐的所在。人们越是想到具体的生活就越是感到不快乐,越是感到不快乐,就离开“快乐”越来越远。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想要仁,仁自然而然就来了。人们听了这句话,第一反应都是觉得孔子真厉害,他就是能心想事成,甚至连“仁”这样高远的境界也只要想到就能顷刻归附。有这种想法的人总是容易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很美好而把自己的日子想的很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这句话的原意是说,我“想要”仁,也就是我主动追求了仁,仁就此来临了。“欲”是一个自己去追求、发现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的过程。同样的,快乐是不是也应该要你主动去追求呢?你都不会想到快乐这个概念,总是想着不快乐的事情,那么快乐怎么会自己来临呢?心转则事转,事情的好坏优劣是会随着你看待它的角度而改变的。
前段时间,电影《非诚勿扰2》非常轰动。其中的那首诗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寂静 欢喜。”
这是诗人扎西拉姆·多多所作的一首诗,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但我认为它的境界远远超越爱情的层面,而直指人心。这首诗中蕴含着一个宇宙运转的根本道理:一切事物自生自长,自存自在,他们拥有自己的本来面目,不因任何外在的因素而有所损益。快乐、幸福也是自在的,我们就在幸福的终点之处,它就在那里,只是我们感受到与感受不到的差别罢了。“快乐”、“幸福”,会因为你对它们感受的缺乏而减少一分吗?
觉知幸福其实很简单。它只需要我们发现,而不是漠视。
我今天很健康,不受疾病困扰,这难道不幸福吗?从前,我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医院的走廊上观察着眼前那些正在做着复健运动的人们,我由衷地感到,虽然只是隔着一幢楼,他们距离外面的世界却是那么遥远。他们活着的信念是终有一天会恢复健康,我但愿他们离开医院以后也会记得这个美好的心愿。我希望那些在花花世界中汲汲于名或者汲汲于利,又或者醉生梦死的人走进复健病房来看一眼,他们一定会明白健康真是一件莫大的幸福。莫失莫忘,千万不要用烟酒去损坏自己的健康,也不要用熬夜、放纵来消磨自己的健康。拥有健康简直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事情。
我今天有衣服穿,有东西吃,难道不幸福吗?即使你无法尝试到缺衣少食的滋味,那么至少你看一看那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受苦受难的照片,心灵难道不会受到震动吗?我们总是将自己所见到的狭小范围定义为“我的世界”。然而,要是让全世界人都用一张照片来说明自己最为真实的生活图景,我相信所有看到这些照片的人都会大吃一惊。他的世界里可能没有衣食,他的世界里可能没有声音,他的世界里可能没有色彩,他的世界里可能没有教育……今天看到我们的文字的有缘人,其实都是无比幸福的,正是由于你能够拥有网络、教育等现代生活的慷慨馈赠,你才能够读,能够沉思,能够领悟。
不幸福的根源是你的心忘记了它,但是幸福不来不去,始终都静守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每一个不幸福的人都好像是坐在了无量的金山银山上却还在伸手乞讨金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坐拥的财富,更加无法适宜地运用这些财富。
幸福和快乐只在一念之间。它本身既然是一种人对于生活状态产生诉求的观念,那么你只要能够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就能够拥有幸福和快乐了吗?
三、“我”——人生最大的敌人
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最难调伏的也是自己。为什么我们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无法喜欢一个人说话的姿态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个“我”作为主体要去和外部世界进行对立。如果没有那个强硬的“我”的声音,万物自生自长不是也很和谐吗?西方现代哲学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主客二分模式的危险性,而因此致力于消除主客二元的对立。然而,这种圆融、齐物的思想,其实佛陀早已经开示过我们了,老庄也早已经提醒过我们了。
“我”真的就是主体吗?真的就是“我”在进行审美活动吗?你何以知道的呢?梦见蝴蝶的时候,是我梦见蝴蝶了吗,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这不是一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吗?我们除了知道自己狭隘的想法以外,对于别人,对于这个世界又了解多少呢?
我们纠结在生活的那些琐事之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心不够宽容,不够圆融,不够通达,不够高远。
高度决定我们的境界,高度决定我们的格局,高度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如果我们不能进行自我超越,那么任何一根最为软弱的秋草都能成为打败我们的敌人。
我经常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我反思。如果我因无法容忍周围的某个人给我带来的麻烦而感到痛苦,那么我就已经被他打败,被他的格局、他的思想所限制。所以,一旦有这样的情况,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要站到更高的地方,来超越当时的那个自己,超越种种负面的心态。
你站在台下时,能够明确地感到自己周围人的高矮胖瘦,甚至会因为自己的身材而觉得自卑。然而,当你站在台上时,台下人的高矮胖瘦根本就看不分明,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相似的。如果是一个坐在热气球里的人俯视着操场上的人,他根本就不能够看清男女老幼、高低美丑,也看不清皮肤的颜色,看不清种族的差异。那些我们所耿耿于怀的事情,站到更高处时,都是那么的微茫,那么的模糊。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的生命,他看到人类时,根本不会用我们的知识体系和审美眼光来看待人。那些我们所执着的东西,仔细想起来是多么可笑呢!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之涣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诗句我们咿呀学语时就早已读过;那些高山琼宇,我们也曾多次攀登。为什么不能有所领悟呢?
在《阿拉丁神灯》的故事里,一个人偶然擦去古灯上厚厚的灰尘,而唤醒了被囚禁的灯神。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通过向内省觉的过程,而擦去心中的蒙尘,唤醒清净自在、智慧无尽的心神呢?
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尤其是连锁企业的领导者,非常需要具有高远的格局,开阔的心量。领跑连锁企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繁琐的事情和形形色色的突发状况。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也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够成就的高度。如果企业家的格局不够,那么可能任何一点问题都会给你带来无限的烦恼。心胸的狭小就是烦恼滋生的温床,也就是烦恼产生的因缘。如果我们能够从自己的内心去突破这个因缘,那么就自然能够远离烦恼。
当然,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由自己天然的直觉而带来的种种排斥。我的直觉可能不喜欢这个人,但是为什么他能够和别人合作得很好,和我就不行呢?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自身的格局不够宽阔。当我们战胜了自己,把格局打开,我们就可能获得无限的能量,在座的各位也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无限的人生财富。
大家知道,我们的寺院不出售任何的产品,那么我们如何集资完成现有的建筑规模呢?在六年的时间里,我们是如何筹集到将近七千万来建构大家所看到的香海禅寺呢?我们通过思想、文化来不断地帮助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
山门无界次第开,云舒云卷自徘徊。我们对每一个佛弟子,也对每一位众生开放,每一个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到香海参加禅修实践、培训课程,进行静修、闭关或者咨询任何心灵上的疑惑。你有任何问题问我,或者问寺里的每一个人,大家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我们所有的能力来帮助你冰释心结。营建道场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任何一个人获得经济上的利益,而是让所有有需要的人都可以来到这里,有一个专门的地方供大家静思、交流、修行。建筑是根据人的需要而设计的,如果根本没有人要来香海禅修、学习,那么我们也根本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多心力、财力来加以建设与经营。
今天送给大家的六本书,就是根据近年以来我在各个大学、企业所讲的开示做出的整理文稿,用这个小礼物和大家结一个缘,也希望通过这份缘能够与大家产生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佛教注重缘。人和人之间本来没有关系,但是通过一个媒介,人的缘份就因此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交往就是建立在因缘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大家今天来到这里,相互交换了名片,那么原本不认识的人就因为名片这个媒介熟识起来。而今天之所以大家能够聚在这里,需要的就是组织者、场地、时间等综合因素,这些因素也就是大家见面的因缘。
人和人因为缘而形成了潜在的人际关系网络,就好比互联网一样,一点击链接,就能够由这一个人认识到另一个人。这种层层相关的奇妙联系,实际上也就是缘的作用。
四、自私——人生最大的缺点
既然,“我”是我的一生中最大的敌人,也是最难调伏的障碍。那么,我们的人生中最严重的缺点当然就是自私。
在我们国家机关的门口,都有“为人民服务”的标语。对于这五个字的省觉,我认为实在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大家是做连锁企业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有没有把这五个字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呢?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佛教中被称为“布施”,在基督教中被称为“爱”,在尘世生活中被称为“奉献”。
先秦道家学派有一位哲学家叫做杨朱,他主张“贵生”、“重己”的保命哲学。他的基本思想诚如孟子所言:“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他的观念和墨家学派的思想对立,认为如果要损害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那是绝对不干的。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理解为一个自私的利己者,因为他强调了人人自洁的良好愿望,希望以每个人的自珍自重来实现全天下的清明。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种种矛盾与摩擦,如果一有矛盾,马上就急着撇清关系,保护自身利益,这样自私的人是不会有朋友的。你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合作吗,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做朋友吗,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推心置腹吗?对于自我的过度维护,很容易滑向自私自利的深渊。
一个能包容的人,能奉献的人,能帮助别人的人,总是最受欢迎的人。这个道理汇成一句话,就是“天下是给出来的”。一只小狗凭什么喜欢你呢?因为你愿意喂食给它吃,愿意抚摸它,愿意陪它玩耍,愿意在它生病的时候照顾它,所以它每次只要一见到你,就会摇摇尾巴,奔跑过来表示欢迎。哪怕是最凶猛的藏獒也是一样。藏獒的警惕性那么高,却唯独不会对主人设防。因为你对它付出了,奉献了,所以它才这样地喜欢你。如果你对狗很凶,整天打它骂它,那么它一见到你就会把尾巴夹得紧紧的,一见到你就一边狂吠一边退缩,怎么还会来亲近你呢?
那么,对人是不是也一样呢?你对一个人好或者不好,付出或者不付出,人就回报给你和你的付出等量的态度,这一点在单纯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只有当你付出了时间、精力来照顾一个孩子,他才会和你亲近。虽然,成人的世界要复杂得多,成人有时会因为一些客观上的因素而装出和一个人亲善的样子,但是你只要细细观察他的身体动作,观察他的微表情,就还是能够见到他内心的真正想法。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他见到你时,哪怕言语、姿态再热情,却还是会在身体的语言上不时流露出胆怯、紧张、排斥、憎恨等内在情绪。如果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有了微妙的改变时,你首先应该反省自己对他的付出够不够,有没有足够的奉献,而不是抱着一颗敌对的心去揣测他的心态。
如果我们所提供的每一项服务,生产的每一样产品,都能给客户带来方便,那么何愁客户,何愁市场呢?小到电灯、易拉罐、便利贴、速冻食品,大到手机、电脑、汽车、飞机,甚至是24小时超市、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取款机、网上银行,这些产品和机构提供的核心内容就是“方便”二字。它们用自身的实践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状态,不断从人本的角度出发,来生产和研发适合当代人使用或消费的产品。原来可能一个城市只有一个超市,现在几乎每一个小区都有一个超市;原来人们都一定要跑到商场里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现在网络那么方便,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以买全所有的东西,这些改变不都体现了商业思维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吗?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大家要不断致力的工作就是要为人们未来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谁能提供更多的方便,谁就能占领更大的市场。
而以上所说的策略,其内在精神就是为别人服务,想其所想,做其所做。
以前我去深圳参加一个BSE的培训课程。在那个课程中,每个人都必须在七天的时间内学会游泳。我是一个旱鸭子,但也还是被同组的伙伴扔进了游泳池。当我在挣扎的过程中,却突然有所顿悟。我发现,当我的手不断地想将水往自己的方向收拢时,水却不断地向外涌;而当我向外拨水时,水却不断地向里面聚拢。这是一个生活的基本原理:只有当我们不断地付出时,所有的人和其他因缘条件才会渐次聚拢在我们周围。有一次我去安利公司上课时,就和他们分享了这个原理。
当我们读透了这个理以后,就自然能够获得家庭的和睦,朋友的和谐,事业的成功。通过这些基本原理的参读,我们就会与天地大道相融通。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样的天地大道,也就能够得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国家若想长治久安,还是要依靠“为人民服务”。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天平一样,如果其中的哪一部分不断地失衡而不加以合适地控制,当失衡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时,就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商人经商只为了赚钱,官员办公只为了中饱私囊,人人自私自利,那么天平就会有失衡之虞。
为什么一个人不愿意珍惜生命而要走向自杀呢?为什么一个家庭会破裂而难以为继呢?为什么一个企业会遇到瓶颈而最终走向破产呢?实际上都是因为打破了其中某一个平衡点而导致的。
作为一个大企业的总裁,你自己的收入和最底层员工的收入相差多少呢?如果你自己已经有好几套别墅,好几辆高级跑车,而你最底层的员工却连基本生活都成问题,要让近十个员工挤在一间破旧狭小的员工宿舍里,那么你的企业就已经失去了平衡,若不及时省觉,还以自己资产的增加而沾沾自喜的话,那么企业终有一日会滑入深渊。
或许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昨天的精进努力成就了他今天一个成功显达的果,而今天他一切的所作所为到了明天也都会呈现出一个与之相应的果。因循果报就是如此自然展现出来,这就是事物最为基本的规律。
五、智慧——人类被遮蔽的潜能
佛教认为,人的自私产生于第七识中的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痴就是愚痴,见就是不正确的见解,爱就是将自己无常生灭的身体看作永恒而固定的真主,慢就是自矜,就是傲慢。
古来帝王,没有哪一个不接受山呼万岁的祈祷的,可是真的有哪一位皇帝活到两百岁了吗?当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无非是一个生住异灭的过程,那么一切的执着也都能够被渐次打破。我们因此便可以正确地面对名闻利养,正确地面对他人的臧否之辞。
佛教认为,愚痴的众生,他们的生命中所产生的一切苦,都来自于他无法正确地面对自己。他总是错把短暂的当作永恒,把绚烂的当作目标,把璀璨的当作爱好,把表象的当作真实。他总是手舞足蹈,依靠直觉活在了表象的世界当中,他不愿意用智慧去稍加思考、略约省觉,其实,他本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何处会有一个困难,在何时能够得到解决。那双被遮蔽的慧眼一直通过膜拜众神来求得心灵的安宁。他甚至不能够知道,他自己原本就是一尊菩萨,一尊佛。他本性圆满清净,何须高士指点?
那些不切实际、不合规律的愿望造成了无尽的人生烦恼。汉乐府诗有一首《上邪》,写得非常动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这位勇敢直率而充满激情的诗人指天发誓,要与心爱的人相爱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但是,文学自是文学,生活自是生活。生活中,有谁爱到“海枯石烂”了呢?荒冢累累而山海依旧。从古至今,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的爱情那么少,而结婚两三个月就离婚的倒是越来越多。
诗人元稹在一首悼念亡妻的诗中,不无感慨地写道: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就是爱情落到生活中的常态。理想的诗人自然也曾海誓山盟,然而及至悼念妻子时,他才衷心地感叹道爱情虽美,两人曾经的现实生活却是如此举步维艰。
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走到金婚、银婚的夫妻却越来越少,这就告诉我们人心的变化,事物的无常。当我们明白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规律以后,才能够真正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才能持续,才能和谐。
人类的高尚的理想与积极的情感当然是可钦可佩的,但是不要错将无法永恒的情感,终将消逝的生命指认为真相,指认为规律,还是应该用理性,用智慧去认识世界,化解困难。
很多父母生下一个孩子以后,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按照自己所设定的路去行走,希望他出人头地,希望他光耀门楣。正是这样的希望使得多少父母最终反而受挫,使得多少孩子原本能够有所成就的却因逆反而耽误了人生。这就是不正确的观念使孩子背上了巨大的十字架的缘故。
我想推荐各位为人父母的观看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享受人生就是每天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兴趣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能获得幸福。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于他出身于什么家庭,也不在于他出身于什么名校或者名牌专业。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凭借的都不是金钱或名誉的激励,而是兴趣在不断鞭策着人的前进,鞭策着他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放弃。如果你所做的不是你喜欢的事情,只是为了家人、为了名望、为了金钱去工作,那么每天对于你来说,都无异于坐牢。这样的工作状态,也使人的潜力无法得到彻底的激发。
为什么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发现时间过得很快,而上班的时候会觉得时间几乎停滞呢?那最愿意让你倾尽所有时精力,忘记时间存在而去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兴趣,找到它,也就找到了你的幸福。如果大家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找到孩子身上真正的兴趣点来加以培养,那么他以后的成就就将无可限量。为什么一定要要求孩子当大官,为什么一定要要求他当大老板呢?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只有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才能发现生命中那个最闪亮的点。所以,我常常和身边的朋友说:“教育就是点燃火焰。”会有人去水中点火吗,会有人去石头上点火吗?点燃火焰有一个先验的前提,就是要找到适合燃烧的物质,凭借这种物质去激发事物本有的能量。这就是因势利导,这就是因材施教。
我非常喜欢和大家分享三句话:“我是谁,我在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是中国古代禅宗的老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重要问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也用这三句话来询问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迷惘,就会因此失去方向。
而真正的大智者,却总是能够在不断地省觉中达到内心的澄明,找到自己本来拥有的无量智慧,去成就无上的事业。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有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不细致、具体、实事求是分析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和文化史、哲学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思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30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弘扬律学传统 教化参悟人生荆三隆佛律,汉语意为“灭”或“调伏”,又释为“量”,所谓量罪之大小,轻重,分别犯与不犯。因此对之于律,分别有四名:灭:调伏:解脱:戒。从佛教教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星云大师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9
在前两天我们讲解了将心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讲解的主题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即观禅。所谓的人或众生是由心和身,即名和色构成的。名色分成五蕴,佛陀教导了这五蕴。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昨天我们简单讲了四圣谛,我解释了禅修者如何通过其亲身体验或直接体验法来认识第一圣谛,苦的止息。今天我们将继续这个主题。没有人喜欢苦,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和安详。苦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酒吧摆艳遇佛形似男女双修:抱的不是女人是智慧[图]近日,一则丽江一酒吧摆价值千万的‘艳遇佛’引游客疯狂抚摸的网帖炒热了丽江古城一酒吧里的一尊佛像。丽江本就以艳遇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8-26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轮回真实案例:人生不幸真是老天不公吗? 笔者:下面两文是笔者转自无量光催眠工作室的博文。可见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或同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你身边的。为什么?因缘使然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四念处内观智慧禅法定:定如何选择目标四种护卫止禅法舍弃我禅师一般上,修禅者会有意或在潜意识里都把定列为修禅的目的。又由于这些人不了解定可分为正定和邪定,因此导致许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9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
佛答时间:2024-08-18
【原 文】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
佛答时间:2024-08-18
第一苦:生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5
智力与智慧智力和智慧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似乎这一字之差的智力和智慧是一个意思了。其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待我慢慢道来方之此言不谬。智力和智慧,从何而来?学中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前天有个同修来问我,乘愿再来是不是一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再回到我们世间来,又来投胎,又来作人?我给他回答,「不尽然也」。我们在这一生,这个身体还没有坏,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7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品茶,品味,品人生。如果茶只是一杯普通饮品,恐怕不会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茶有内涵,不仅在于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能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04
慢慢品茶,回味人生,一片小小的茶叶就像人生的沉浮一样。人的生命是一次旅行,犹如一片茶叶,在风雨中同行,根植于土地,亦将回归土地,与天地同眠。在我看来,茶叶的辉煌
品茶论禅时间:2024-08-04
每天与您分享佛法,感悟人生! 欢迎您的加入! 点击日期后面(辽宁省明月禅寺)即可关注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8
昨晚听家里人说,老家的蔡伯母过世了。前几年,她的丈夫(蔡伯伯)喝农药自杀了,她一个人住着,最后死在出租屋里,死了都没人知道。她生前有五个儿女,都几乎不管她,来看她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5
人生最大的快乐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四个新弟子听了
情感世界时间:2024-07-25
茶是中国最普通的饮品。“香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茶与水的结合才能尽显茶的本色。茶,是叶与水的共生物,是人生与心的半导体。 1、茶之水雪夜,兀自观雪于
茶的知识时间:2024-07-22
1 我们学佛,求智慧、求福德重要。学佛学什么?就是求智慧、求福德,佛陀教育就是教这两桩事情。2 福德的根源是孝亲,智慧的根源是尊师,对父母没有孝心,这个人没有福报;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13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泥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我却饱受讥嘲冷落,我不嫉妒、不为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2
人生如茶,总要在沸水里滚一滚,才能沉淀。茶如人生,总要到识货的人那里,才有价值。时间是最好的标准。好茶,依旧如故;好人,依旧如初。生命是一种轮回,你留下最好品质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07
大家都说婚姻是一座围城,我结束了自己的婚姻之后,终于有了能够名正言顺和之前的女朋友在一起的权利,但是走出围城挽回女友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走远了,之后我们分分合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6
買智慧人生要如何才能快樂幸福呢?是擁有財富、美貌,還是地位、名聲?佛典裡有一則公案──有一個國家很富有,擁有全天下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國王卻仍然感到不快樂,因為他想要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05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真正求生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同佛心,我们的愿同佛愿,我们的行同佛行,我们的德同佛之德,则没有不往生的。如果在这上不认真的学习,跟阿弥陀佛心、愿、行、德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