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四
◎妙祥法师 讲述
时间: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晚
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以戒辨别法与非法
●“疾病”为良药
●预知时至
●少欲知足
●怎样发心
●以戒辨别法与非法
——严持戒律,正确理解佛法,才能远离天魔外道。
下一个问题:恭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于现在、未来,不失发出离心、菩提心,不堕外道天魔?
怎样发出离心和菩提心?真正的出离心就是菩提心,只有菩提心发出来,才会是真正的出离心。他讲现在和未来,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为什么有现在、有未来?就是我们念念中有了生死,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有了现在,也就存在了未来。如果我们不分别,就没有现在和未来。如果我们有了出离心,这个现在和未来就要灭掉。
这个出离心不是说我要出家,这就叫出离心。出离心是清净心,有了这种清净心以后,他必然不会贪恋世间的五欲之乐。不贪恋世间五欲之乐,他只有出家去修行,我们称这种心叫出离心。有了这种长远的出离心,就没有现在和未来的分别,他就生起了慈和悲,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有了这种慈悲心,我们就称为菩提心。
虽然我们在修行中不断地努力,但努力之中还有很多的岔路。在修行中还有一个最不容易辨别的岔路,就是外道和天魔。因为外道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很近似佛法,很相似。现在很多的外道也都打着佛法的旗号,说自己是佛法、是佛,而实际上不是佛法。这种外道很具有欺骗性,所以我们应该特别加小心。
比如现在的气功就是一个,很多的气功也打着佛的旗号,用佛的名字,但走的路都不是佛法,不是在修心、修无我。还有*轮功,这都是属于外道。还有一些人虽然信佛,同时又供狐蟒蛇仙等等,他们以为这样才正确。那面又想成佛,这面又找出很多的护法来护家。实际上他不了解佛法,对佛没有信心。这属于外道之类,更何况天魔?因为我们修行中有了一定的功德,功德越多,天魔的层次越高,随之就来考验。我们追求了一种精神的快乐,虽然离开了低级的世俗快乐,但是一种比世俗的快乐好一些的欲望,我们有时候看不清,就会堕落天魔道里。这几个都应该是很重要的,如何避免?也就是我们在修这个出离心的时候一定要严持戒律。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能避免堕落外道和天魔。这才能保证我们修行,才能保证我们正确地理解佛法。好,这个问题回答完了。
●“疾病”为良药
身体、病痛、业力都是虚幻的,应用清净心对治。
下一个问题:弟子请问师父,弟子在修行中往往业力现前,应该如何忏悔?如何正确对待身体和病魔?是不是自己做的错事太多了?应该怎样才能使业障消除?该如何对待心念、悟性?
因为我们过去多生多劫造了很多的业,必然在今生中要不断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对过去所造的业有忏悔之心。忏悔之心就是反复地检查自己的毛病和习气,不再走这条路,也就是说忏以前,悔以后。我跟大家讲过,应该写忏悔日记,写上忏悔才会深入。
如何正确对待病魔?我们知道,身体实际上就是一块顽肉,由于我们的神识参入以后,就有了知觉。这种知觉都是我们业力的显现。比如说病魔,有了病,这就是我们业力的一种显现。实际上和你身体有没有关系呢?本来是没有关系,身体这个顽肉也是一种果报,而且我们这种病也是一种果报。病这种果报和身体这种果报都是虚幻的,都不真实,只是业力的一种表现,但业力也是虚幻的。这些并不是我们的主体,我们应该知道主体,就是那个清净心。清净心有了,我们就会正确地对待身体和病魔的问题。我们应该顺着这个清净心的方向去努力,去认识问题。应该知道病魔是幻境,这样你就不会被它所转,痛苦就会减低,甚至没有痛苦。
比如说我们牙疼,采取了各种办法它也不好。如果我们能够一心,也是虔诚地、不打妄想地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用称念多,就一句两句,可能这个病魔就没了。你想一想,一句两句就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我们平时牙疼的时候没法抵抗,只能是采取吃药扎针来调治。甚至有的还得需要钻孔,把牙根的神经清除,这才能断这个疼痛。但是由于我们能够真诚地、不打妄想地去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两句,这个病苦就没有了,消失了。你想一想,这个病是不是一种虚幻?病是虚幻,那这个身体是不是虚幻?为什么我们身体难受的时候很痛苦,我们有病的时候也很痛苦?就是我们在打妄想,心里不清净的原因,也就是说定力不足。一个人心清净了,也就是说定力足了,病苦马上就会减轻,它随心转。
所以我们对待身体和病魔应该正确地认识,而且多忏悔,能够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个业障会逐渐地消失。更何况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无常,充满了病苦,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围着我们转,所以我们要对身体有个正确的认识:你爱惜它,将来也要扔掉;你不爱惜它,将来也要扔掉。我们只能是利用身体修道,这样才正确。如果执著这个身体,那就没完没了了。你为它服务有可能就离开了道业,被它所转。如果你为了道业去努力,反而身体见好。
比如说一个人不怕死,很镇静,有时候从空中掉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妄想,会很安全地落地。有的人就摔一个跟头,但是由于妄想纷飞,甚至骨头折了,受了重伤。什么原因?并不是高和低的原因,是根据我们的妄想大小来决定,也就是根据我们的业障来决定。大家应该细细地体会,仔细地观察,不要执著这个身体。当然了,我们还是凡夫,有时候有病了可以吃点药调治一下。吃药和吃药的心念不同,有的是依靠了药,对药物产生了绝对的相信。我们修道人应该知道,用药物只是暂时地打个妄想而已。因为自己的定力不足,打个妄想,适当地调解一下。所以说吃药的同时又应该把药放下,这才是两不失。如果认为药能解决我们的病苦,就会被药所转,我们离开了道业就不合适了。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
“该如何对待心念、悟性?”这个心哪,什么是心?从世间法来讲,我们起心动念都叫心,心由念组成。由念生出的心,就是凡夫的心,无一切念,那就是真心。什么叫悟性?有迷才有悟,没有迷它就没有悟,都是相对来说的。那么我们悟什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说。
一居士:悟无我。
谁还说?你说。
一居士:悟心。
悟心。还有谁说?你说。
一居士:怎么断灭这个妄想?
还谁能说?你说。
一居士:悟万法皆空。
还有谁能说?
一居士:自心。
自心。你说。
一居士:本来面目。
啊,本来面目。
大家都在教理上去说。对不对?对,但都在教理上。什么叫教理?别人讲给你的东西,你又拿来讲给我听,这就是教理。我让你讲自己的体会。我们现在都有共同的一个毛病,都是把别人的东西再拿回来重复,这就是我们的知见。什么叫悟呢?没有迷就是悟。悟什么呢?本无所得,那叫悟。如果有所得,有所悟,那还没有真正地悟。好,这个问题就答到这。
●预知时至
不管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只要心里清净都可以达到预知时至。
下一个问题:如何修行才能保证今生预知时至,上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何修行才能保证预知时至,上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求不算低,啊,不算低。怎样来保证?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念这个保证。我们在过完斋回向的时候,就念:“提木叉保解脱船。”“提木叉”就是戒律的意思,保证你解脱。天天念,但是天天没往上合计,都是念给别人听的,不是念给自己,所以说干念也不明白,还要问。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严持戒律就保证解脱。我们在戒律的基础上,能够去念佛也好,坐禅也好,只要心里清净,就会得到预知时至。预知时至,这个不管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只要心里清净,都可以达到。
过去有一个能运师父,他在往生的前一天,就告诉他女儿,就是出家前的那个女儿护持他,还有他出家前的老伴也过来护持他。他就告诉女儿:“我明天中午走,你别告诉你母亲,她一哭啊,我就走不了了。”他女儿过去信天主教,她不信佛,现在稍微转过来了,但是她还不完全相信,认为她父亲又开始说大话,哪有这事,走的时候还自己说了算?说你母亲到时候哭就走不了了,还告诉中午走。反正也没有外人,他就那么说,她就那么听。
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这老和尚盘腿就走了。她一看真走了,这才相信,她父亲讲得是对的。原先她根本就不听她父亲的,你看,她父亲信佛,她信天主,她能听她父亲的吗?她不信。后来能运师父的法体停了三天以后,浑身还是热的。后来这个楞严寺的老和尚去看了以后,都非常称赞。原先我在他那的时候,他也跟我讲过,说他修到暖相这块了。我也没往心里去,也不懂什么暖相,光知道这是修行的一个位次。一共四个,暖相是其中一个,没想到还真就走了。
老和尚在修行中还是比较持戒的。为什么这么说?有一回我去的时候,他那屋里挂了个小黑板,写着“尸罗不清净”。什么意思呢?就是戒律不清净。自己在忏悔,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这七十多岁的人,还在忏悔戒律不清净的事情。
由戒生定,就会预知时至。至于“上品往生”,据说能够上品往生的都是出家人,所以说你只能出家,好好做个出家人,严持戒律。因为戒律,品位才不断地升高,上品上生。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学习,严持戒律;特别是对法的理解,应该准确无误,不能想象为是;要反闻,不向外追求,必然能够往生。好,这个问题答到这里。
●少欲知足
——行头陀不光是能够令佛教兴盛,更主要的是众生有所依靠。
下一个问题:恭请师父慈悲开示:日中一食,持金钱戒,行头陀,三衣钵不离身具体所含的甚深妙法。请师父开示,如果不日中一食,不持金钱戒,不行头陀,三衣钵离身,能不能成就?
“日中一食”,为什么说日中一食是一个戒律,而且是最基本的戒律?因为日中一食是中道义,是能够了脱生死最直接的一个办法。众生都是以食为本,有了食物,他就能生存。同时又有了贪欲,过多的食物产生了欲望,就有了生死的轮回。这个食物对我们来讲,是修道最大的一个障碍。众生对食物的贪恋非常强烈,甚至不惜生命。为了吃,他可以把别人杀掉,甚至饿急眼了他可以吃人。佛经曾经记载过,在大饥荒年代,连食物都找不着,那时候的人扛着个大腿走道。谁的腿呢?家里老人死了以后,把腿割下来,扛在身上来充饥。因为别人家的尸体他得不到,只能吃自己亲人的肉。所以说众生对食物的贪恋特别强烈。
特别是我们现在条件好了,人们要拼命地吃,有的是三顿饭、四顿饭、五顿饭、六顿饭,有的甚至一天吃七顿饭。养成了一个非吃不可,不吃就吃亏的习性。为了几分钟的欲望,就拼着命地挣钱,甚至用抢劫等等的手段,来满足嘴——这个味觉的需要。由于过多的食物,产生了刺激,也就是欲望。欲望出来以后,就堕落在生死轮回里。
有了食物,就有了欲望,所以说食物是欲望的本钱。欲望是生死的根子,我们想要断欲,首先从食物下手。不断食物,不减少食物,你想断欲,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食物产生的冲动特别强烈。有的人吃饭过多以后,一个是昏沉,另外产生了物质的力量,有的是要打人。他浑身来劲了,不知道往哪消耗,就想打人,还不敢打,怎么办?打墙吧,再磨磨拳头,这样的也有。有的就跑到邪道,产生了欲望,要冲动。所以说这个食物对修道来讲是很重要一关。
我们出家只有断欲才能了脱生死,不断欲,想能够了脱生死,佛说就像沙子要煮成饭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佛有大智慧,日中一食是断欲最好的一个办法,既能维护身体的需要,又能断欲。
同时日中一食还要求过午不食,不允许过午,这都是非常正确的。现在我们想出家修行,首先应该了解日中一食,它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戒律的清净与否,也要看日中一食。比如说八关斋戒就要求必须日中一食,如果是做不到,你就不能给人授八关斋戒,一切戒律都不能给人授。包括这个比丘戒、比丘尼戒,这都不允许你授。所以说日中一食是戒律的一个保障。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日中一食,就体会到日中一食的好处。头几天有个居士来,他也日中一食,他说:我那天就是早晨喝点粥,喝不点粥,非常少,喝完粥以后,马上就消化不良,胃特别难受,而且吐出的气都是臭的。所以我再也不敢犯了。
原先九五年行脚的时候也是:有一次晚上遇个居士,问一些佛法的事情,临走的时候供养钱,我和性空师不要,又结缘他经书,他很感动。第二天早晨拿着暖瓶,装了豆浆,就追过来了。那时候我们已经离开住宿的草垛了,他就追了很远,追上以后要供养豆浆,我说我们早晨是不吃的。当时他那个脸哪,都要哭了。当时我动个念:“哎呀!成全他吧!把这个豆浆当水喝。”就喝了能有多半钵的豆浆。那个钵不算太大,我们过去用的钵小。喝完了这一上午就消化不良,非常难受,就像中毒一样。而且中午乞食,乞来的食物也不香,没有过去的那种清净味,所以说它破坏了内涵。
现在有一种叫瑜伽功,修行中还要忍受饥饿,来治疗身体的疾病。最近还有一个报导,说中国一个长寿乡,人活得最高的岁数是一百四十几岁,过一百岁的就有七十五位。最后发现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饥饿史,不肯吃多,都要挨饿的。他们的化验指标只是正常人的一半,都比正常人低,但他们活的岁数比谁都长。所以说我们持日中一食不光是修道,可能还长命呢!这个咱们没有想到。日中一食的好处很多,修行必须过这一关。
佛在世时都要求僧人日中一食。虽然是末法时期,但是物质更丰富了,我们更有条件去日中一食。又有豆油,是不是?菜也多了,也好了,你再不日中一食,那就更不像话了。佛在世的时候,那么艰苦都要日中一食,我们有这个条件,如何能不日中一食呢?另外,现在的居士和善男信女,在布施上做得也都比较好。乞食的时候基本上也能乞到食。所以更应该日中一食。就算乞不到食物,也应该日中一食。
曾经我有这么个念头,就是吃一顿饭也生起惭愧心,因为无修无证的。虽然是乞食,也觉得不好意思、惭愧,何况两顿饭、三顿饭,那不敢想。现在还稍好一点,那时候不敢想。有时候遇到这个吃多餐的出家人,就像看见敌人一样,这心里非常不舒服。现在对他们也能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希望他们将来也能日中一食。因为这个日中一食好处太多。第一个,你听佛话,能够依教奉行,能遵佛制,首先就是持戒。第二个,能修道。而且修的不是修物质所带来的能量这个道,而是通过我们自身直接修行所得来的这个道。它真实,不虚假。
“持金钱戒”,这个金钱,我们知道,人人都喜欢。但是要说金钱是毒药,是毒蛇,并没有几个人在这上认识它。有的人认为金钱可以带来幸福,但他有很多钱以后,同样是苦恼重重,有时候甚至比没钱的时候还要苦恼。
有个故事,过去有一个财主,发现墙外面一家贫困的人,每天都很欢乐,他就问管家说:“他们家为什么那么欢乐,什么原因?”这个管家就告诉他:“你想知道原因,就包一锭银子扔过去,就知道结果了。”他真就拿布包一锭银子扔过去了。这家突然得到银子以后,俩人就商量,这银子从哪来的,用来干什么,就计划买房子呀、买地呀,或是买佣人哪,怎么盖房子啊等等。最后商量来商量去,说得先藏起来,藏哪呢?藏哪都怕人找着。俩人争了半天,这一宿也没睡好觉。第二天,说:“我们天天都很清净很清净,为什么这一宿没睡好觉,就为这点钱吗?”后来一寻思,这玩意不能要。没有它我们挺好,有它这一宿睡不了觉,这以后麻烦不更大吗?就顺着墙又给扔回来了。财主通过这个事情,才知道金钱的害处。
要想欢乐,得到清净的欢乐,首先远离金钱。世间人尚需远离金钱,何况出家人更应该远离金钱。因为我们出家人是乞士,是上乞佛法下乞饮食来维持生活的。佛在戒律中有规定,出家人必须日中一食,要持金钱戒。佛讲:“持金钱戒是我的弟子;如果口称是我弟子,而不持金钱戒,手捉金钱,绝非我弟子。”肯定不是佛弟子,佛讲得很严肃。在南传藏经上也有记载,世间人证到三果阿罗汉的时候,他也主动地舍弃金钱,持金钱戒。
包括中国的庞家四圣,全家开悟以后,把万贯家产全扔到河中间去了。而靠什么生活呢?去种地生活。在家居士开悟了以后,也去这么做,所以说金钱是障道的因缘。为什么不开悟?就是你老摸钱的关系,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你为什么老有病?也是你摸钱的关系。因为钱能带来烦恼,实际上钱就是烦恼所化的,没有钱是真清净的,所以说持金钱戒很重要。
(编者注:唐朝庞蕴居士先后受学于石头希迁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在其证道后,将家中金银珠宝等全部财产皆抛入江中,世人不解,他为此而作一偈:“世人多爱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庞家以后的生活皆靠儿子耕田,女儿灵照编竹篱维持。并且儿子也不结婚,女儿也不出嫁,与庞婆四人皆共证道,一家被称为“庞家四圣”。)
在第二次结集时,又反复强调了这个问题。那时候有的僧人用钵乞钱,被阿罗汉知道,召集七百罗汉进行结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有大阿罗汉,就是听过佛讲法的罗汉,亲自述说了佛的戒律,判断手捉金钱是非法,不是佛法。所以我们对这条戒律不能去怀疑,也更不能说因为是末法时期,就应该摸金钱了。因为这一条戒是成佛的保证,也是修行的保证。不能因为末法时期,我们反而不要保证了。
末法就是艰难,就像大海一样,波浪更大。在这个波浪更大的苦海里,想过这个苦海,必须靠舟船才能过去。而金钱戒就是这条船,它是我们修行的保证,也是过苦海的筏。所以这条戒律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越到末法时期,这条戒律越重要。就像一个人,病越重,越需要治疗。不能说病重了,反而不需要治疗,这是不正确的。
行头陀,有的人认为行头陀在这个末法时期也不适应了,到中国也不适应。甚至有人讲,佛法在印度为什么灭掉,就因为持这些戒律、行头陀所灭掉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佛是大智慧者,别说才三千年,不论多少劫,佛在他的智慧中都能看到。而且之所以定出这个戒律要行头陀,这是因为它能去掉我们的慢心和贪欲,能行菩萨道。这是非常直接的一个好法门,太殊胜了!
出家人就叫乞士,乞士就要乞食才行。所以说作为乞士来讲,你不去乞食就辜负了这个名字。通过我们这十多年乞食的经验,才深深地知道它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功德。要想成就佛法,必须行头陀,不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也不能说因为年代不同就不能行。有人甚至说,外面***,外面太乱了,不能行头陀。不是外面太乱,有时候是你兜里有钱。有钱你就怕乱,没钱你怕什么乱哪,是不是?越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我们出家人更应该行头陀。因为头陀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它能够起到消灾免难的作用,能让众生离苦。头陀能够显示三宝的存在,有了三宝的存在,众生就有了皈依处;如果没有三宝的存在,众生就无依,不光是人无依,连鬼神也无依,所以说天下大乱。
为什么天下大乱?就是众生没有依靠。人没乱,鬼神先乱,也是因为没有依靠。只有三宝出现了,他们才能够离苦得乐,才能不乱。僧宝是乞士,你不乞食怎么能成为僧宝?所以说行头陀不光是令佛教能够兴盛,更主要的是众生有所依靠。有了依靠才能离苦得乐,国家才能安宁,风调雨顺。所以说行头陀非常重要。
特别现在假和尚多,冒充僧人到处去化缘、要钱等等。像我们乞食时经常遇到人家骂我们“假和尚”、“化缘的”,甚至还说“老道”、“骗子”等等。这就是众生对假和尚的不认可,这心里话有时候就冲着我们讲开了。他认为我们也是假的,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诉说。虽然是这样,但对众生是一种伤害。他们由于对三宝失去信心的这种想法,会堕落,甚至会失去人身。所以说一个假和尚会弄瞎天下人的眼睛,其害无穷。
出现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必须由出家人来把它清洗掉,那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僧人形象。也就是说要日中一食,不摸金钱,还要行头陀。用身行来改变这种认识,让人知道那是假的,不是三宝,使众生心里得到三宝的加持。心有所依,心有所归,才不致于堕落。这就是我们需要行的菩萨道。
“三衣钵不离身”,因为三衣钵是佛所制,它代表了法,能护身、护戒,能让我们成就,所以不应该离身,它也是出家人的象征。现在也有所变化,有些出家人带一件衣服就出来了,其它衣服都不带,钵就更不用说。所以咱们寺院已经规定了,三衣钵不离身,如果不带三衣钵,不给挂单。
头一段时间,有一个师父很虔诚,准备了两年。说为了来大悲寺,锻炼两年了,锻炼日中一食等等,寻思:“都说大悲寺严,我得好好锻炼。”锻炼两年,觉得差不多,就来了,但是就带一件七衣。后来一问,他没带三衣。执事说:“你知不知道不带三衣钵是错误的?” 他说:“这回知道了。”知道也不留。不能因为来人就好,任何方便就开,不能那样。必须有原则,从咱们做起,要树立这个规矩:三衣钵不带全,不留。我们出门,三衣钵也必须在身。不管用上用不上都必须这么做,这才具足一个僧人的形象。同时三衣钵的功德能为我们护戒,护住身体,护我们的法,使我们能够保证成就。因为三衣的每一块都代表了佛法,都在教育我们。只是我们有时候光知道它是衣服,实际上你不知道那是法衣。钵也是,都在讲法,它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使我们提起正念。
“如果不日中一食,不持金钱戒,不行头陀,三衣钵离身了,能不能成就?”这个问题不用怀疑,违犯佛制,违犯戒律,能不能成就?这是不能成就的。虽然在各方面也努力地修行,但由于不圆满是不能成就的。佛是两足尊,是圆满的,佛是因为持这些戒律来成就的,那我们如果不持这些戒律,怎么能成就?
比如说,现在南传佛教还是日中一食,不摸金钱,而且常行头陀,有很多的证了初果、二果、三果,证到罗汉果。也有人说:“我这些都不持也能成就,大不了我往生西方呗!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因为你是出家人,不持这个戒律是不行的。因为经书里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少了善根、福德因缘是不能生的,讲得很清楚。也有人说,“我少持一条”,你少持一条,那就晚成就几劫吧!用劫来衡量戒律,持一条戒律,你就提前一劫成就。如果你一条不持,就晚几年,晚几劫。那你得受多少劫的苦?将来到哪去还不知道,没有保证。如果不持戒,你就算修出来一些神通,包括能在虚空飞行,那也是罗刹道,不是佛法。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
一般常见的中国佛教地藏菩萨造像,大多右手执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如《赞地藏菩萨偈》所言: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锡杖
佛答时间:2024-12-22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不能忍的能忍,不能舍的能舍,不能让的能让,这才是修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无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沉香树,即土沉香、沉水香木(拉丁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世界少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国际保护的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0
越南沉香自古被称为上岸香,因其味道的美妙独特受到众多爱香之人的追捧。其中,以越南芽庄地区出产的熟香为上品。而芽庄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红色粘细土壤,这样经过在土壤中长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19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骨珀又称作象牙珀,英文名称bony amber,含有许多气泡,比虫珀更不透明和更软,颜色由白至褐色,很像骨科的琥珀,通常也不易抛光。骨珀以黄色蜡状琥珀为基础,中间以云雾状
琥珀知识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陈大惠:一辈子没出息的都是什么人?一、高不成,低不就 随着教育资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大专,大学,读研究生,读博,甚至出国深造,但是学历高并不代表一定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凡是众生都有感情,从有感情开始,必得要享受变化,有聚合便有分离,这是世间的常态。那天我看见一个老菩萨很会念佛,念珠都发亮啊!我说老菩萨,你现在好好念佛,不要烦恼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佛陀开示我们说:人和鬼同一个时空,草木屋舍房宅通通都有鬼那我们又怎么办呢?在外道的做法就是赶鬼,认为他们都是不好的,邪恶的,肮脏的,把他们赶出人所居住的地方,事实上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这一节课我们谈谈各位手上这一本经典,因为整个大乘佛教的基本,就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才符合修菩萨道的根本。大家翻开第一页,有一首文殊菩萨的赞颂,这首赞颂有个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