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服务精神的内涵──志工感恩餐会讲话
今天晚上是“志工感恩餐会”。于岁末的今晚,举行这样的聚会,感恩我们的志工群。本来应该让志工们接受他人服务的,不过看起来,大部分还是志工们继续在为大众服务。今天这个活动也像传统的尾牙,如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好像亲人、眷属一般的温馨、和乐。
弘愿念佛会自去年(2013)6月11日开始长年无休,全天念佛,而且中午还免费提供午斋,到今天已经有7个多月了。这样的共修方式,在台湾来讲还是首创。虽然只是小小的地方,但是平均每天有七八十人来念佛;如果是特殊的日子,更达一二百位,甚至超过两百位。
过去长年念佛的地点是在象山。当时我就一直希望能够提供斋食给前来念佛的大众食用,包括早上煮八宝粥,让住在象山的同修及附近的上班族吃了腾腾热粥之后再去上班;不然看大家匆匆忙忙买个三明治、豆浆去上班,尤其天冷时,更是辛苦。可是在象山那边,条件不成熟。到了这里,条件就逐渐成熟了。
有一句话说:“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即应。”意思是说:凡事必须有因,有缘,才能有果。现在念佛会能够呈现这种面貌,主要在于因缘和合具足:有人发心提供场地,有人发心带领大家念佛,有人发心来服务大家,有人发心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门,这样才成就了大家来这里念佛。所以,因和果之间,缘很重要。就好像种子,如果只放在仓库里面,这个种子几乎是死的;如果没有土壤、水分、阳光,也不能开花结果;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因缘,种子就能够生生不息。
念佛会今日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小小成就,这个缘主要还是志工们,可见志工们在这里的功德、功能、意义是很大的。希望未来能够有一个更大的地方,不只提供午餐,也能提供早餐、晚餐。这样志工们会不会更忙呢?一定会更忙,但是会忙得很有意义。
怎么说呢?有一句话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这是就世俗层面来讲的。如果以佛法来看,人生贯通过去、现在、未来,因此人生不只是以服务为目的,更应以自己和他人的了脱生死为目的。生而为人,不是为了传宗接代,也不是为了追求五欲,而是为了立身行道、了脱生死而生而为人。就此而言,佛教八万四千法当中,唯有净土法门能够今生就达到这个目的。
人生要以服务为目的,这样才能把人生的价值、意义发挥到极致。但是有的人虽有心想服务大众,但不一定有时间。若等到退休,年纪也大了,眼睛也不那么灵光,耳朵也重听了,身手举止也迟钝了,体力、脑力、智力、思维力都下降了。那个时候要服务大众,可说是力不从心。所以,服务要及时。
另一方面,有的人即使年轻力壮,有健康的眼睛、耳朵,可是如果眼睛看不该看的,这样的话就跟盲眼人没有两样,甚至比盲眼人更不如;耳朵听不该听的,那几乎是跟耳聋一样,甚至比耳聋还不如;嘴巴常常说是道非、挑拨离间、讲欺骗人的话,那就比哑巴还不如。身手呢,如果做不应该做的,等于身手就残废了。因此,有人是残而不废,但有人是不残而废。
既然这样,那我们念佛人应该怎么做呢?
一方面,所谓“慈眼视众生”,这样眼睛就能发挥到极致。眼,有所谓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如果我们以肉眼来瞻仰佛像,来慈眼视众生,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肉眼就成为天眼,就是慧眼,就是法眼,就是佛眼。
耳朵也一样,不听靡靡之音,也不听不该听的。我们要听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之声,听佛法的教理。这样的话,我们的耳朵岂不等同于天耳?
同样地,我们的嘴巴不讲挑拨离间、惹是生非、欺骗诽谤的语言,都是念佛,都是讲佛法的语言,甚至讲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代佛说法,这样我们的嘴巴等同是佛的嘴巴一样。
我们手脚所做的,都是为念佛人服务,作弥陀的手脚。这样的话,身体岂不是等同佛行一样?
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志工:学校有志工,一般团体有志工,尤其是慈善团体、宗教团体,志工更多。大家在念佛会担任志工,虽然表面上同样也是付出时间、精神,但是意义、价值更加超越。怎么说呢?因为你们是担任“自信教人信”的志工——不只自己往生极乐,也带领大家,给大家一个脱离痛苦轮回、往生极乐世界的缘。这样说来,大家不只是将自己的眼、耳、口、身用到了极致,也可以说如同是阿弥陀佛的手脚一样,所以在这里担任志工会越做越法喜。
不久前,我曾发给出家众及执事一份法语,要大家背诵。我们学佛的人要背诵的法语可说很多,尤其是出家众,或者是站在布教前线的弘法者,需要背诵的经典、祖论、法语更多。古代没有文字,当时学佛以及教法的传播、传承,都是靠背诵、记忆,然后以口相传。当然,现在方便多了,可以形之于文字,可以存之于计算机、手机;但最重要的,还是存之于我们的脑海中,进而融入心田里。背诵虽有多寡之分,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到根本,所谓“本立而道生”。根本是什么呢?佛法讲慈悲,讲无我,而净土法门是讲阿弥陀佛无我平等、大慈大悲地救度众生,这个就是根本。我们只要把这个根本重点所相关的法语背诵下来,并且常常思维,这样,法语的内涵无形中就会在心中生长,开展身心。
刚刚所讲的这一份法语,是取自于五部大乘经典。
首先是净土正依三部经中的《无量寿经》的几句法语:
为诸庶类,作不请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以不请法,施诸黎庶。如纯孝子,爱敬父母;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几段法语出自《无量寿经》序分。这几段法语显露出大乘佛法的精髓,也显露出弥陀的慈悲与诸大菩萨效法的内容、对象。背诵这样的法语,并且日加思维,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爱心和福报。
其次是《优婆塞戒经》里面的几段法语:
自省己过,善覆他罪,乐修慈心。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令彼安隐欢娱受乐,为他受苦心不生悔。
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
自舍己事,先营他事,营他事时,不择时节,终不顾虑辛苦忧恼。
《优婆塞戒经》是佛陀开示出家菩萨及在家菩萨所应该做的内涵。不论出家、在家,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都必须如实做到这些;做不到,就表示没有菩萨的心与行。
“愿为众生趋走给使”,意思是说,愿为众生的奴仆,让众生使唤,为众生做事情,令众生安稳、快乐。能够这样做的话,即使受苦也无怨无悔。
“自舍己事,先营他事”,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先为别人做事。而且“不择时节”,不管白天夜晚,晴雨寒热;也毫不顾虑辛苦忧恼,几乎身心奉献,忘我无我。
我们的志工大部分也是存着这样的精神。不过,每个人也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怠忽自己的家庭责任。有的太太一发心学佛就把家事放着,结果引起家庭的纠纷,这样不好。应该先把自己岗位上的本分事做好,先尽自己的职责之后,行有余力再来当志工,不然的话就会有障碍。
《维摩诘经》里面谈到菩萨把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儿女。如果儿女生病了,父母也如同生病一样,为儿女痛苦,快乐不起来;必须等儿女康复,病苦消失,身心安乐了,父母才能跟着安乐。所以我就将它浓缩成两段话:
众生苦恼我苦恼,众生安乐我安乐。
真学佛之人一定有悲心,他看到众生苦恼,他也会跟着苦恼;也就是说他于心不安,于心不乐,必须是对方能够离苦得乐,他才能够安乐。所以《华严经》就说: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阿弥陀佛也就是这样。在《庄严经》中就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是阿弥陀佛的悲心、呼唤,呼唤十方众生都快快到极乐世界,离开六道的生死轮回。阿弥陀佛呼唤救度的对象包括阿鼻地狱的众生,这显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平等的。所谓平等,就是所有众生──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阿弥陀佛都没有拣择,都要救度。大家目前在念佛会所做的,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平等、无拣择的布施。
佛法在印度尚未消失的时期,常常有无遮大会。那时的无遮大会往往是由国王或大富长者来举办。无遮就是没有遮拦、平等、不讲条件,不管是出家众、在家众,不计贵贱上下或者是善人、恶人,只要前来,不仅不拒绝,反而是欢喜地邀请他来接受无遮大会,供养他饮食、衣物或者医药、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
古印度时代,譬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都有无遮大会的记载;乃至《大唐西域记》里面,也记载着玄奘大师千里迢迢从长安到印度,再从印度回长安近二十年所经历的,那时候的戒日大王也每五年就举办一次无遮大会。中国南北朝时代,梁武帝也举办几次的无遮大会。
我们这里的志工,也可以说是在做无遮大会的工作。希望将来我们能够有一个地方无条件地供养三餐,一方面让人有吃到素食的机会,一方面也给游民、街民天天有三餐可吃。
在新加坡有一个单位就是这样在做,而且行之几年了,就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的李木源居士。早年李木源居士事业做得很大,很成功。大概在十几年前得了癌症,当时他就毅然决然把事业放下,没到医院作治疗,而是一心学佛、念佛,并且为大众做义工。新加坡居士林就是他创办的。他那里就是天天提供三餐,每一天大概有一千人左右来应供,已经好一长段期间了。有人问他:“你白白地提供这一些给别人,哪来那么多的经费?会不会被吃垮呢?”他说:“我一点都不担心,也从来没有匮乏过,因为今天有人提米来,明天有人提油来,甚至全家都提东西来。”所以真正发心的话是不用担心的。现在他的癌症早已消失,身体康健胜过以往。
佛陀说,一个出家人,他只要真心办道,佛陀会供养他一辈子。所以修行人要有一个观念:“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有道就有衣食,所谓“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无道心”。尤其是我们这一个法门,只要你发心献身修学弥陀的救度,弘扬弥陀救度的法,那你一辈子的吃、穿、用,阿弥陀佛全部都会供应你,甚至你所要的一支笔、一张纸,阿弥陀佛都会供应你,你不用去愁住的、吃的、穿的、用的。所以,真修行人应该心无旁骛,一心为道。
如果我们的国家、社会处处都举办这样的活动,那可说是世界大同的呈现,这等于是财产共有了,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财产共有的制度在一般的社会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必须有学佛,在佛法观念的群体里面才能呈现,因为学佛的精神就是要为众生服务,自利利人,甚至为众生牺牲、奉献。这种理念与儒家所讲的“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很接近。大同世界的思想是儒家所提倡出来的。以前读到《礼运大同篇》,我就很感动,《大同篇》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些理念能趣入于佛法的菩萨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把资源开发出来,而所开发的是为社会、为国家、为大众,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拥有,累积自己的资产,自私自利,不是这样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大家争先恐后来做事,所做的都是为了利益大众,不是为了自己。
像这些佛教的法语,古圣先贤的语言,都是志工的精神内涵。今天就以这些法语来勉励大家,也感谢大家的辛劳。
南无阿弥陀佛!
2014年1月25日开示于台北弘愿念佛会
大宝法王噶玛巴:在网络上,看到了有许多的中国网友,对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发生的冲突。和对南海黄岩岛的事情,都义愤填膺。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是种发自内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针对网络信众学佛的几句良言2008、12、02网络让我们更方便的了解到一些佛教活动,了解到一些佛法的内容。但是真正想好好学佛,要把佛教当作你生命当中的皈依处,甚至要修行,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喝水的功德上传下喜法师开示所以平时生活的积累很重要,从今之后你们喝水啊,佛前要供,记得每天要供水。喝水的时候要观想水,玻璃杯里面透明的水,喝的时候心要很细,喝到嘴里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1.心要象莲花一样洁白芬芳,不受污染的状态,这就是修行啊.2.谦虚是我们永久的学佛的姿态.3.负重,忍辱,奉献,表面上是吃亏委屈,实际上是消除了你无量劫的生死重罪,积累下无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信众:我家里有一个亲戚以前学佛非常精进,可是他现在也不吃素了,也不念经了,请问师父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让他恢复精进的心。传喜法师:很多学佛的,偶尔的一个机会对佛有兴趣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美国波特兰开示——改变命运的诀窍2013.04.19学佛求离苦得乐佛法讲因缘啊,我们从凡夫也想转凡成圣,也是一种因缘。从《心经》的角度上说,佛的风光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佛光遍照大草原甘肃合作法会开示2012.09.14皈依三宝持戒律为什么要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之后明白了这个道理,为什么要受戒?受戒就像给你家装了防盗门防盗窗,那个贼进不来,对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有了佛法平凡物也能变得神圣乐是指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声音。声音,有四大种地水火风发出的声音,有有情的声音:人声,鸟声,猪马牛羊声佛法对声音研究得很透彻,甚至可以借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把我执自私的心敲碎学佛就是让我们拥有开朗包容的心,把我执自私的心敲碎。让自己的心胸像天空一样广阔,像大海一样宽容,像大山一样稳定,象碧潭一样澄净。在这个时代看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九)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悲体戒雷震这个悲体是什么?这三段是特别的甚深的,具足神通力,真观清净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佛陀开示我们说:人和鬼同一个时空,草木屋舍房宅通通都有鬼那我们又怎么办呢?在外道的做法就是赶鬼,认为他们都是不好的,邪恶的,肮脏的,把他们赶出人所居住的地方,事实上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第五章 世尊的开示在佛陀一生说法的四十五个雨季中,有十九个是在沙瓦提国(Savatthi)的揭答林给孤独园度过,每次雨季他都会待在那里三至四个月。给孤独长者通常一天会去拜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29
◎对寺众开示★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