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僧问云居山昭化禅师道简曰:「路逢猛虎时如何?」
(缘起现象界,行者路遇猛虎应如何?行者逢缘应缘,六根出六门所有住,则烦恼至矣!)
昭化禅师曰:「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
(正是心不清净行者的烦恼处,虎虽猛然,尚抵不住忍辱波罗密。佛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为忍辱波罗蜜。)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普通一般人对境执着的话,那个境才会起功用,如果你本身对境不执着的话,境归境,对你产生不了什麽作用,这是牵涉到你本身能不能放得开,所以在保护任运要求得自我解脱的时候,要改正你自己的心态,对外境一切现象,如果你有能力不去碰它,不去执着它,那一切的逆境,甚至於不如意的境,相对的就发挥不了它的功能,所以从一般的生活起居之间,如果有人找你吵架,你心地空荡荡的没有跟他吵架的心,他在那边怎麽比手画脚、怎麽骂,你的心都坦荡荡的,不屑回答,如如不动,那打得起来吗?普通打架也好,或是重大冲突也好,都是你一语、我一句地一来一往,到最後恼羞成怒,不得不打起来,讲不过你,就用打的。
在保护任运过程之间,我们对一切现象都能够不动的话,这样就没有所谓不好的境界,我们会碰到凶猛的老虎,也是相对的你很怕那凶猛的老虎,像释迦牟尼佛去驯服一条火暴龙,火暴龙脾气很坏,看到什麽就会把它吃掉,释迦牟尼佛不怕它,他进去火暴龙住处,对境生起了慈悲叁昧,入慈悲叁昧定中,很简单地把暴龙驯服了。人家看他很容易的把火暴龙调伏後出来,这当然他有特殊的慈悲叁昧的力量,不但不怕那个境,还可以调伏那个对象。
我们虽说做不到调伏对方,但起码我可以对境不相应,你有这种自我的认知的话,对外在的顺、逆境都没有什麽挂碍,这样就没有所谓顺、逆的境界,反正对我来讲,顺境、逆境、凶猛或温驯的老虎都一样,若能这样子的话,有碰到等於没碰到。「遇猛虎」是我们常常住境生心,常常一个境、一个念放不开,就在那里搅和进去,欲罢不能。这时候应用什麽法门最好,以无为法是最好的法门。
讲了这几个公案,有没有叫你用一法去对治一法呢?没有!都是要求你内心能放下,放下即能自在,那个境自然就起不了功用,为什麽我们会被冤亲债主搞得非常的落魄,或者是全家不安,夫妻不合,小孩子不听话,最主要是我们对境应缘,这个应缘就是被利用的根本因缘,如果你能够住无为境,不管怎麽样,我都能用无为对治的话,那种现象自然就不会存在。
2. 释题
这公案名为「路逢猛虎」,是我们一般修行过程之间,所要调伏任运的境界,修「舍一切法」的概念中,路逢猛虎 照样要不黏、放下。有一个公案名为「临危自在」,而这一个公案是「路逢猛虎」,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你不把他当境,有碰到等於没碰到一样,甚至於下一个公案也一样「顺如其意」,不要境来了,就用一切有为法来转它,要能如如不动,那境就起不了功用,所以你要证得内心的解脱,对外境的一事一法只有用无为法,其他没有办法来解脱的。反过来讲,无为法不是每一个人说要用就能用的,也因为这样,修行过程之间,观念是正确了,但若做不到时,就要用一些有为法,你要暂时能去用它。
有一些经典的偈语,要去默念它,如《金刚经》是最有名的、破一切业缘的般若智慧法门,教你观一切法均是虚幻不实的,不管真的、假的,都要观一切相虚幻不实在,不要去当真,这样的话,你就不会去在意那个境,那个逆境。如果一下子放不下这一切相虚幻不实在的法相,那就退而求其次,对这个法看它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切法就像不真的梦幻,或者是水中泡沫,或像影子一样,一下就灭了,或者观它像闪电一样,一闪就没有了,像朝露一样,太阳出後就没了;智慧像太阳,太阳一照就把朝露化解掉,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对一切因缘果报现象或冤亲债主来的话,你要观一切法无常,马上会过去的,我忍耐一阵子,忍耐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总是会过去的,因为一切法无常故。
在退而求其次的功夫中,有一天你会证到真如无为的境界,对境、对念不起一点可怕的心,悲伤的你觉得没有什麽可悲伤的,忿怒的你觉得没有什麽可忿怒的。这样就自然回到原来我们的本真,坦荡荡的,赤裸裸的,不拖泥带水的,没有一些葛藤可以给他抓住,这样的话就自在了,这样的话,你心地里面没有病了,一切障碍就障碍不了你了,所以学佛法也好,修禅也好,你的业障都是要这样走过来的。
3. 语体文解
我们来看这个公案「路逢猛虎」,有一僧问云居山昭化禅师曰:「路逢猛虎时如何?」在道路上行走,碰到非常凶猛的老虎,这时候该怎麽办?我们说「猛虎」就代表现象界里面一切不如意的境,或者是有人对你特别照顾,所谓「照顾」就是很会修理你。种种的逆境如果碰到的时候,该如何面对它,这些都是现象界里面的事情,按语说:缘起现象界,行者路遇猛虎应如何?行者逢缘应缘,六根出六门所有住,则烦恼至矣!
我们逢缘应缘,六根出六门有所住,所以你看到猛虎,就把它看进去了,哦!这是凶猛的老虎要吃我,这样当然烦恼就来了。这只老虎凶不凶不管它,如果是我欠它的,就给它吃掉,如果不欠它,它也不致於加害我,你的心放下的话,老虎不见得是老虎,凶猛不起来,也就是因为你的因果如何,对它是什麽意义,如果是欠它的话,那你抱着一个平常心面对它,反而是有改观的意境。
例如我们碰到一些冤亲债主,为什麽佛教徒常常说,多做一些功德回向给冤亲债主,因为要看他不像是敌人,要用此心态去面对他。在做功德之间自行修般若智、空观,他没你的办法,他要这样、要那样,偏偏你都没有很大的毛病让他抓住,没有很大的把柄让他抓住,但他还有一口气 不下,走也不对,不走又没你办法,所以就在那里耗着。
我们以因果的现象来讲,多拜佛,多参加法会,将修行功德回向给他,这样让他能超脱的话,他本身对你的不甘愿的心就会慢慢地化解了,化解开了,事就完了,所以我们讲有能力不应缘,就是平常要多听佛法,多学佛法,佛法就是要用在这上面。
开悟行者刚开始,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一出六根门头去面对着尘境,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时,没有办法不黏、不住,故会一连串地起思想心,因为行者的内心不清净,所以一看到老虎就觉得很凶猛,你如果内心没有什麽凶不凶猛老虎的概念,心里坦荡荡的,像刚刚讲的,释迦牟尼佛能起慈悲叁昧,那你就直接入叁昧定中,所有的凶猛老虎也就会慢慢的凶不起来了。我们六根出六根门头时所碰到的境,你到底起什麽心态?决定你的行为与心理。如果起的心态是空无的心,对方虽是凶猛,那也没你的办法。若是有所住,就没有办法脱黏,才有路遇猛虎的事情。
昭化禅师反问他说:「千人、万人不逢,偏汝便逢!」「千万人」是指有修有证的人,他们从来就没有碰到所谓猛虎、不猛虎的,偏偏你会碰到;意即是说你自己心不清净,心里面还有坏人、好人之分,故有猛虎之念。心里还有分别好人、坏人时,就常会着境应境,随缘起心里的喜怒、哀乐想。
你对一个很坏的人,若心里面没有起多坏想,就不会影响你的心境。你说这个人很坏,你就会从心中生起一个讨厌的心,然後到处讲他怎麽坏,这是你还有不净的心,这个人坏不坏就跟老虎凶不凶猛一样,是你主观意念来判别老虎凶不凶的,这价值观由你的心病来决定。这个人坏不坏,是你内心还有一些世俗的价值观在判断,如果这样的话,这个人就是你所谓的坏人;如果你没有这个心的话,那有什麽坏人呢?
上个礼拜去监狱弘法,我们把监狱那一百零几人都看成善良的人,那你就不会说这些都是犯人、是杀人犯、..,要怎麽来防备他们。因为你没有这种心态,而把他们当成正常的人一样,那他们会以一个很正常的心对你。若你认为这些都是乱七八糟的犯人、毒犯、..等等,你有这个心的话,就表现在你的行为上,在你的谈吐、眼神上,那他们给你的也是一样的敌对心态。所以猛虎到底猛不猛,是在你心境上的认知,你没有这种心境的话,凶猛的老虎就不凶猛了,是你本身的认知问题。所以昭化禅师说千万人不逢,偏偏你会碰到!讲的很简单,清净的人才碰不到,碰到也等於是没有碰到。
按语说:正是心不清净行者的烦恼处,虎虽猛勇,尚抵不住忍辱波罗密。佛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为忍辱波罗蜜。在家行者刚开始修行,或是刚开悟的行者,烦恼无量还调伏不下来,所以处处碰到的不如意事就会这样,但是老虎虽然勇猛,如能以忍辱波罗蜜对治它,就能简易地超越。
《金刚经》中有一个最好的法门,经中一直提示我们,要用忍辱波罗蜜,而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意即说虽然您用忍辱法要度到彼岸,但用忍辱法时,自己心中要有无忍之忍,若还有忍之忍,表示您还有凡夫心,如此会忍得很痛苦,若能以无心之心来忍,则此忍能叫忍辱吗?这样做到了,才是真的以忍辱度到彼岸了。忍辱法在佛地境界来翻译的话,常翻成「安忍」,而非《金刚经》中翻的「忍辱」,如此您就知安忍要传神得多了。但一般因地菩萨还是以忍辱来作有心之忍, 有登地菩萨才能以安忍来行波罗蜜法。
修忍辱法是进入无为法的最好门路,修忍辱法时:一是行为不乖戾,你不会跟对方起冲突,第一个心、第二个心不起念,不起念是在干什麽?是在修无为,无为最好,所以你如果能够这样慢慢对你所接触到的逆境,不起心相应就能住无为境。譬如说被人冤枉、受委屈、..等等你都能抱着平常心,不去做解释,不必去求人家谅解,这样的话,你的心就是无所住了。
世俗之间有所谓的算命,「算命」是讲流年,12年一轮,哪一年你会碰到好运,哪一年你运气差,一切不如意的事一直来,或犯小人,或破财,有灾难,那你面对这个逆境要沈着应战,不要怨天尤人,不管心、身都一样要去转,你心转的话,业就没了,有一天你对那个境不觉得那麽痛苦,那果报就快完了,本来对这个逆境天天烦、天天逃避、天天拒绝它,有如猛虎来时要去逃避。有一天你心念一转,我为什麽要逃避呢?要面对它,要坦荡荡的去接受它,那个时候你已经要转运了,运气要转了,你对那个境觉得没有那麽讨厌了,也没有那麽可怕了,坦荡荡的放下,不求什麽,慢慢的对这个境就不害怕了,也不讨厌了,过几天你已经忘记了,前几天不如意的事是什麽,已经不屑一顾了,已经过去了,没什麽意义了。
在保护任运之间,讲这几个公案都是让你心自在,让你得舍弃一切法,让你入无为境界。并没有像有为法要你去念咒、去用法克服一切念,要用什麽招式去摆平,没有!所以佛法的高招就在这里。
最高明的剑术是没有招式的,我没有招式你就破不了我,对不对?有招式就有漏洞,武侠小说总是这样演的,当你练得很高深的招式时,人家就花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你的功夫,破解你的招式,因为有为法总是有一点破绽可以破解的;无为法破不了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动不出招,那你要怎麽破,所以因为修无为,才能够真的证入真如无为,那才是真正我们所要的无为境界。
所谓真如无为境,是我们空性悟到以後,就对一切境能应缘而不着。譬如说因缘果报还没有摆脱,心还不清净,就会有执取其境的时候。当证无为後,逆境它抓不住你,你没有贪、嗔、痴、慢、疑等葛藤存在,所有正负、顺逆的毛病你都没有,等於心是完全清净,这些法没有了,只有一个空体。我们常常划了一圆代表是圆满的空性,要抓那里呢?抓不出来,所以懂得佛法,就要慢慢去做,做到这个境界,把内心的不如意的、害怕的、有祈求的、有愿望的这些心都要打掉。
上一节我们讲到无愿无求,不要说我要升官、要发财、要.....,我拜佛就要求这些,这是不对的。修大乘佛法是要求解脱,解脱就是舍一切,对求佛也好或对自己要能好也好,有一个愿望在那里就不对了,就很容易被抓住。譬如说一些外道或邪魔等,就利用你这种有所愿的心,让你满足,那你就认为学佛就是这样子,其实你不是在学佛。
我有一位同事是一贯道的,他常常认为他是在拜佛,拜佛有好处,好像什麽事情都会比较顺。因为法不投机,也不好将他的观念给推翻,因他太太相信了这个,所以他接着下来也跟太太信这个道,既然他吃素了,行为也好像修行者一样就好了。学佛法要讲因缘,他暂无缘就不要去泼他冷水。
真正的学佛法,逆境当然会来,不来,因缘果报怎麽能完结?还没解脱以前,逆境会一直来,那早早去还,还完了,我要解脱了,不欠你了。所以学佛首要能没有什麽可祈求,没有什麽欲望,回到空无了。
这个在禅宗来讲,很直接的用两句话告诉你一个法门:「放下、自在」,前面已经是万丈深渊,後面有猛虎、狮子在追赶,你就在这时候要怎麽办呢?你放下的话,那个境就没有了,如果你在那里狗急跳墙的话,一直要逃避,你就越乱,越乱的话就越没智慧,没智慧的话,那你就完蛋了。
有时同学问说这个事情要怎麽做,我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在哪个时候决定呢?在你打坐、修法时,修到心很清净的时候,脑筋发起一念自己问自己要怎麽做,你本来有佛智慧一样的,只是我们不利用它,不认识它,所以常常要问别人,当你心清净没有挂碍的时候,不怕这个、也不怕那个的时候,起心问问你自己,你脑筋念头就来了,那时候你的思想非常敏锐,这个就是要这样,那个就是要怎麽做,或者是事情该不该做,当下觉得该做,那你就去做,没有那个念就不该做。若很简单的事情,就不用在那里冥想,不要乱用佛性的心法。
修佛法不去讲这个冥想而知的禅,对境起心念来预知一切事。修佛法是要用你的体性去感知一切境,且能随缘来应对。当自性决定以何方式来处理事情,一发後,行者就要自在,那怕事情刚开始好像是乱七八糟的,好像是不如意的,但因为你是率性而出的法,你不是避重就轻似地来思考的法,只要一发生的话随缘去进展,也因你的无为心面对此境,最後终能得到一圆满的结局,这就是禅宗所讲的无上心法。
在法展现的过程间,法一发起,定有因缘果报的,对於因缘果报来时,你要能坦然承受。譬如说我骂了你,你一定会恨我,因为你心不清净。既然我骂了人,被骂的人虽然不能回骂我,但至少他可以在心里暗暗的恨我吧!当他的恨心念从虚空来时,你就要承受这个因果。因为他到底还是心不清净,还是凡夫一个,所以他必然有这个反应。
禅宗祖师如何度人?禅师心若清净,那就是空无,而学人心不净,若因某件事刺激他,譬如说祖师大德常用「棒喝」来刺激学人,为什麽要棒喝呢?因为一棒打,学人七魂六魄就要跑掉几个了,魂魄一跑出来,禅师就抓住它,抓住後,禅师刚好可对此魂魄下工夫,禅师的心空与学人的不空的心,两者加起来除以二会变什麽?禅师心空,但此时会得二分之一的不净心,学人的不净心分得禅师的一半空,各得二分之一。而禅师是有修有证的,短期间又把学人所给的不净心化空,恢复到清净的无为空体。学人的不净心因加上禅师的空心,就能去掉一半的习气。如此在棒喝中,禅师医治了好多学人的心病,这可是禅宗祖师大德才能玩的教化功夫。禅宗的祖师大德每一位都是很潇 的,每一个都是很自在的,发完了以後,他就有一套做作的功夫,这都在冥冥中进行。
又如你跟某个人吵架,或夫妻吵架,吵得很凶,心不平静,天天都心不平,这时候最好修行,为什麽会不平?为什麽他讲这句话,就受不了呢?你去想这些干什麽?放下!不要去理它,不理它心就平了,所以我们要解脱的话,对一切现象,心要平,心平就好了,心就是碰到什麽境界产生不平,那就有烦恼了,高高低低的不平,你就有高高低低的烦恼,你要想办法把它放下。
这几天所讲的公案都是放下,放下 心就平了,心一平,事就没了。所以禅宗祖师大德讲的一切佛法离不开世间觉,离开世间没有佛法,也不能觉悟,世间有什麽?有种种的习气毛病一大堆在,面对这些人,才有机会修行,他会出一个习题给你做做看,看你考几分。
故修行人随时要观照,这一次考不及格,最起码要懂,这题目我懂,但做不到,因业力太重了,因为所薰习的习气太重了。知道习气重,要慢慢去改,直到有一天,改得很完美的时候,再碰到这个考题时,能如如不动,你就考一百分了。你骂我,连动都不想动,我懒得理你,不生气,我为什麽要生气呢?以前无明才生气,以前有那个死要面子的心才要生气,现在什麽都没有了,你讲你的,我听我的,但不生气,我解脱了;他看你没有反应,他也懒得再骂了,这样业就错身过去了。
学佛法不是在於理念懂得很多,而是在於你碰到境界的时候,如何去面对,这个心态很重要,能够坦荡荡的去面对那些,所以不管是「临危自在」也好、「路逢猛虎」也好,或是下一个公案「顺如其意」也好,都是在讲心的放下。
( 86年 8 月 26 日 讲於 法尔)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达真堪布:怎样对治盲修瞎练的风气学佛、修行一定要有方法。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修的法要具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一个也不能缺少,如果缺少了,修行就不圆满、不完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29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第一,闻香云。就是当一缕青烟飘过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凑着鼻子去吮吸它的芳香,轻轻的吸入,慢慢的品尝它的美味。第二。闻香韵。就是品尝一下香盒四周洋溢着的香韵,香韵和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大悲咒是非常值得我们念诵修行的,而且现在很多的高僧大德都推荐我们念诵修行大悲咒。可能有的人在修行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是可以看一看各位法师讲解的大悲咒
大悲咒感应事迹时间:2024-10-07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呼有很多,用于各种场合和仪式之中,如战场、殿堂、庙宇、舞台等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9-24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回归自然之后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心境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0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初学佛的几个基本问题刘先和如今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学佛的人日趋增多,特别是居家学佛人的队伍增多趋势更为明显。面对这样一个宠大的学佛人群,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佛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7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周齐斋田是寺院的一个基本生资来源,不过,并非佛教寺院经济的唯一内容和形式。曾几何时,佛教寺院还被允许从事一些商业经营。尤其是"长生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9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人与人相遇,皆因缘分。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会吸引磁场相同的人来到身旁。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会遇见谁,取决于你是谁!1、你讨厌的人
佛答时间:2024-09-09
杀的问题杀报循环,因果至理,本极明显极平常。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但世人反以为陈腐,或指为迷信,把戒杀放生等文,当作《太上感应篇》同等,不值一看,并且取笑他人不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7
学佛最要把理路分清,不得情见用事。失去了宗旨,迷人眼目,并误自己,至可痛惜。在三十年前,我也是个专重净土谤密谤禅的人,及今思之无谓之争,殊觉可笑。嗣感生死之可怖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