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曰:「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缘起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未曾说一字,所有言说均对初中机者权宜设巧方便而说,非真有所说也。)
仰山曰:「总是魔说!」
(《金刚经》佛言: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所说义。)
师曰:「以后无人奈子何!」
(汝能了悟佛经真实义,身心均能自主,以后无人可谩汝也。)
仰山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
(吾用功已至开悟之阶段,未知下来如何行履保任?)
师曰:「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袛要汝宝贵在有正法眼、正知见,其他行履功用却不用去担心也。盖有正法眼目,即有能力渡过此魔相期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禅道乃止啼之说,禅师见学人在有破有,在空斥空,虽入中道,还需遣道,遣而不能再遣,灭而不能再灭时,即住空而不能在空,即住有而不执其有,如此寂灭灭已,佛性当能现起,此即大般若波罗蜜多境界。我们常说修佛道、解脱道者要以般若波罗蜜多为眼,来行眷属般若境界,眷属者即禅定、精进、忍辱、净戒、布施等波罗蜜多,那请问何谓般若波罗蜜多?经云:般若波罗蜜多其意是「无所有、不可得」,如行者能离一切相,对诸相「空有」无所执,能如此即何境能让行者烦恼乎!此即如实知般若波罗蜜多,能行般若波罗蜜多。
佛者意译觉者、知者,觉悟真理者之意,佛具足福德两足尊,福报无边、德行圆满无瑕,能自觉、觉他圆满义,且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如实认知法性真如相,能由缘起法生万有相,因有无上正等正觉而能成佛,佛且具有三身(化身、报身、法身)、四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更具有佛十八不共法,非他行者所能比拟,且能常恒住舍性,具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故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能应万缘生法而度一切众生,故佛的功德无量无边,非我等凡夫所能知量。
而魔者全称为魔罗,意译为杀害者、夺命者、障碍者,专干一些毁人慧命或让修行人生病、失命者。最重要者是诸修行人要成道业之时,都有魔王波旬等前来扰乱,无智行者不查,会相信自己有特殊神能,而忘记修法中要能真妄不执,不能妄执一些魔相,因而着了魔道而不自知,当然最后变成魔子魔孙。魔者古译为磨,至南朝梁武帝时始改译为魔,前者磨者有磨练行者之意,后者魔字有不祥扰乱之意。在世尊要成道时,魔王波旬曾派遣欲妃、悦彼、快观、见从等四魔女前来勾引世尊、扰乱世尊,也就是说要以女色来扰乱世尊成道,使世尊不能超越三界,好在世尊能住长定舍性中,不为一切外境所迷,故天上美女也就不能迷惑世尊的心地起魔法想。进一步说明魔王是住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上,第六天有福报天,另一为魔界天。魔为破坏正教之神,称为天子魔或天魔波旬,魔力有多大呢?用什么东西来加害修行人呢?魔者具有色力、声力、香力、味力、细滑力等五力,魔能统辖十二大部队,做些不外下列之魔事:(1)欲众贪,尤其淫欲、(2)不喜心随处现、(3)让行人行饥渴寒热、(4)爱着诸境、(5)深迷神异、(6)嗜睡不用功、(7)惊怖恐惧、(8)狐疑迷惑、(9)瞋恚忿怒、(10)争名夺利、(11)愚痴无智、(12)自誉贡高、(13)恒常毁他名誉,(14)乱收徒众,良莠不拘,仅施有为诸法。
魔是有不可思议的神变力量,也能幻化成佛陀的卅二相、八十种随好相,让无智者相信自己所睹见的是佛的金身,故往往会着魔而不自知。真要能认识佛、魔之分,仅有一法:除诸法实相(无相)外,其他一切都是魔境,这是《大般若经》所说,是《大智度论》中所说。我们修行当能从空有之处着手,以空相见如来即能见如来,若以色相见如来,定会有机会见魔王波旬幻化的假如来等。故真修行人定当守无相、空寂,当不会为诸魔所趁。
魔不着之意境,我们懂;但佛境不着之修证,无智者可能会无所适从,产生怀疑心。其实佛者以实相、无相才能相见,一个修行人越能不执着一切境,那怕连善境界都能不着,始能算是真正的大修行人。佛所教化者除空、无相外,越是悟空、证空者,更是佛陀所嘉许,佛不会因您修证中不尊重祂、不礼拜祂而起烦恼,若行者还有如此顾忌,即还有微细的烦恼法,即不能称为觉者,还不能真见佛也。
2.释题
这公案名称为「行履眼正」,修行中一念觉即是佛境,一念迷即是魔境,成佛、成魔都在于自己的一念间,自己的智慧上。故在行履功用中,依靠的是自己的慧眼,要有正法眼即不会犯戒而不自知,也不会着魔道而无觉知。如果行者能够完全的放下,诸法都不管的话,你就有自在解脱能力了,这些都要境界来磨,有的人观念转不过来,有的人就常常想得太多,还没有到的事就先想在那里,这样不好。我们以凡夫的心态,常常在想:如果现在怎么样,那以后就会怎么样,那个时候就该要怎么样,这种都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们常说不要先预设角色、立场,什么事都想在前面就不好。
如果你是憨厚的人,这种人是最好修行的,你说他真的不知吗?他也知道,说他真知嘛,他好像又不知,反正知不知都无所谓,呆呆的不怕死地,这样修行才会有进步;若有人,一下想想怕那个,一下想想怕这个,这样不会有进步的,有怕的心理,就是有法的执着,有一个我在里面,就还有一个法的执着,这样就没办法解脱了,永远会被外魔耍来耍去。越是不怕死,越不会死,因为您不欠它的命;你越不怕不如意,越不会不如意,即使真的不如意,您也会觉得很如意呀!
这样一直超越你心里面的执着,谁来作文章都不会被考倒,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很简单,「舍一切法」就能得度,一切法包括正的、反的、顺的、逆的、善的、恶的,都要放下,这样就什么都不怕了。不管是怨亲债主或诸魔军来,你练到心没有隙罅、虚缝,能像铜墙铁壁一样,一切法都渗不进来,这样的话,你才是真正的解脱自在,不被物谩了。
刚开始的时候做不到,那怎么办呢?就要用方便法,用智慧去转,用一些所听到的佛法来告诉自己,譬如说你对那一件事情怕怕的,事情再来的时候,你就一直会生起害怕的心。突然间灵光一闪,怕什么?该死就死,或者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佛句从心中忆起,这样提醒你自己,那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如果做不到逍遥自在第一法门,那只有用第二个法门,不能够如如不动对那个境,观空观不到,那只有转你的心,不让它一直生起害怕的心,越是执着的话,心就越是不定,那烦恼就越多,烦恼多那心就越乱。
最后的问题是:魔境是可以去除的,那佛境为什么亦要否定呢?修禅或修大乘法是佛魔不认的,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干净利落,心地清净不拖泥带水,何等自在呢?为什么说把佛看成魔,佛不会生气吗?既然是佛了,还会有习气来生您的气吗?真正让佛会高兴的(其实祂也不会高兴)是您能守住空寂,让诸魔军都无所下手处,如此佛就会赞叹您是真佛子,若也能行菩萨道将正知见弘扬于世间,续佛慧命于大众,那佛陀更会高兴,更会再教导您进一步的修证。修佛法的路途上,我们不能得少为满足,不能未证谓证,未得谓得,那才是大妄语,当堕无间地狱,故我等佛子当要注意。
3.语题文解
潭州沩山灵佑禅师有一日考仰山师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涅槃经》是世尊于年八十岁二月廿五日要入涅槃时,一日夜间为尚有疑问未解者做最后的启问,《涅槃经》又称《大般涅槃经》,其中阐述如来常住不变,佛虽入灭法身法性常住不坏,非如世间一切法性是无常性、是幻灭性,并于《大般涅槃经》中辨以佛魔正邪教化之别。佛言若闻大涅槃微妙经典而生信敬心者,当知是人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大般涅槃经》有好几种译本,北凉昙无忏法师译者有四十卷十三品,宋慧严法师等译者有卅六卷廿五品,其中加有《泥洹经》等故,东晋法显法师译者有六卷十八品。此处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师,应是以北凉昙无忏法师译者为准说。
世尊在《大般涅槃经》中曾说,佛陀讲经应祇有九部,若有十部等其余的都是魔说。我们现在常讲三藏十二部经,可见很多都是佛灭度后,后人又强加上去的,故不是完全是佛陀当时所说的,此点留待有兴趣者去考证。
现先将「佛、魔」做一解说,魔境虽然有四,曰五蕴魔、烦恼魔、天子魔、生死魔等四。但这里所谓的「魔」是指天魔,坏人不出三界、得解脱生死的天魔,不是讲非人、鬼神、毘那夜迦、阿修罗等众生。你内心如果没有一些挂碍,没有好、坏、顺、逆想,没有愿求,没有害怕,没有执取诸境,这些心都没有的话,或处于人间界,芸芸众生给你的诸法境界都转不了你,您修行本身就已修行断掉这些执着,我的执着、法的执着,不执取顺、逆、善、恶、好、坏、佛、魔等境界,真是有点「佛」的样子了。
如果你有执着的话,第一个执着什么呢?佛跟魔这两个绝对的名相会在那里搅和,如果没有智慧超越的话,用世间的智慧来讲,《涅槃经》四十卷是佛说的,那仰山师怎么会说是魔说的;但是如果是从理地上来观的话,一切有相、有所作为都是魔业,「魔」不是说不好的,魔就是会造成你的轮回,你做善事也会轮回,做恶事当然更要轮回,你要超越善恶的这些观念,不去做恶事,或做很多善事都忘记了、空了,就像无住相布施一样,如果有相布施的话,就有善报,那怎么解脱?这也就是所做的魔业不让我们超越三界,它们都是轮回的种子。
按语说:缘起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未曾说一字,所有言说均是对初中机者权宜设巧方便而说,非真有所说也。《涅槃经》四十卷到底是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呢?这是现象界在探讨《涅槃经》四十卷是谁说的,我们应该从《金刚经》经文里来认知,佛陀有没有说法?《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其中五百七十七卷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里面曾说:「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由上得知,如来实无所说法,如果你说如来有所说法,你就是谤佛。佛是无所说法,没有说什么法。那三藏十二部经说了那么多的法,怎么说佛无所说法呢?这要从两个方向去看,一个是一些初基的人或是三圣法(声闻、缘觉、菩萨)这些行者,不能一下子就悟到一乘佛法,所以就有权宜设施,来建立三乘教法,何谓圣法?就是声闻、缘觉是小乘法,菩萨是大乘法。菩萨虽是大乘行者,但还未达成佛境界。这样一层一层到了菩萨以后,就跟他说一乘佛法,慢慢的导入,由小到大,最后导入真正的佛教精髓。
《法华经》就是在说一乘佛法,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因缘假立去说的,如果是真的佛法是无所说的,其实无一法可说,所以《金刚经》说,如果你说如来有所说法,你就是在谤佛,有所说仅是权宜设施而说的。
灵佑禅师考仰山,仰山师就说了:「总是魔说!」大家都很喜欢佛,一看到佛相就心生欢喜,一看到魔,心就害怕,最好不要去碰它,不要去提这个「魔」字。其实佛跟魔,魔跟佛是一念之间,你的心意念起了善,那就是佛,心意念起了邪,就是魔,那你的心常常在正、邪、逆、顺、善、恶之间打滚,一念觉是佛,一念迷就是魔。仰山说:「总是魔说!」因为有为之法都是不究竟,所以他说是魔说,敢把释迦牟尼佛说的法说成魔说的,或者有所说法都是魔说的,有这种见解的人,表示已真悟道了,什么都不怕了。佛陀有所说法都是方便法门,不是究竟法,究竟法是语言道断,心行处灭,不能用比量意思来说的。故仰山师说《涅槃经》四十卷总是魔说,是有相当的证悟的。
只要你心里面看清楚了佛法究竟是什么,你就无所谓了,对佛境、对魔境都是能超越了心里面的恭敬与障碍。我们按语说:《金刚经》里面说的,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所说义。有所证悟当如是,跳出火宅,这样就能自度了。
接下来灵佑禅师又说了:「以后无人奈子何!」既然您敢说《涅槃经》四十卷是魔说的,你好大的胆子呀!也因为你有这么大的胆子,以后就没有人敢来欺负你了,没有人能奈何了你,不能够再侮辱你了,欺骗您的。我们按语说:汝能了悟佛经真实义,身心均能自主,以后无人可谩汝也。大家一定要知道,教您解脱法的是世尊,得解脱后不是祇有心存恭敬世尊就好,而是要有菩提心发起,要能行菩萨道,这是对佛陀的最大尊敬与供养。
仰山师经过灵佑禅师考验后,这样对应以后,就提出问题来了:「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甚么处?」慧寂(即仰山)我对你所提问的观念考题,是考及格了,能够从观念上悟得空理,不被一切的现象来影响,可说即“完成”或”达到”一期修证事,但以后要怎么来用功呢?「行履」是禅宗所谓的行履功用处,一切的行为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来修持一切法呢?功用在禅宗讲是要能选择最利、最好的法,这个「功」放在前面,是有其不同的意思的。「功用」只有在佛教禅宗里头有讲,我们普通讲的是「用功」,我们常说的「用功」是很被动、很消极的做某事;而「功用」是找一些非常好的、有用的方法来使用。而用功也就是对什么方法拿来用,是很勉强地在用,用的很辛苦,就像读书一样,我不爱读书,但为了要考试,所以一直要去读书,很勉强的去读,这就是用功。日本人将「用功」这两个字用得很传神,「勉强」意思就是「用功」,好像不大愿意,但是勉强去做似地;我们禅宗讲的方法是要将有效性放在前面,如果这样我才会拿来用。所以要断掉你内心的妄想习气,要用最好的方法(功用行)来灭掉它。
慧寂是仰山的法名,慧寂我已修到开悟的一期事毕,那行履要怎么来做呢?行履功用要从甚么处着手呢?某些不明就里的修行者或指导者,认为一开悟就万事OK了,就成佛了,真是误人子弟,当入无间地狱。行者悟后才是真修实练的开始,对灵知灵觉的心要如何来超越,使它能悟入空境,得解脱知见。
我们按语说:「吾用功开悟已至一阶段,未知下来如何保任?」没有开悟就很难用你那个真正的心去转它(习气、毛病),所以为什么我们说修行一定要开悟;没有开悟,脑壳盖住你的心,不管如何去转您的心也转不了它,都是观念在转,观念在转是不管用的,因它是根深柢固的!
你如果开悟以后,心地坦荡荡的体现,然后你的习气就一直去抓某境,但是有一个坦荡荡的体不动,此时即可观察你的心,唉啊!有一个攀缘的心在那里动,一静一动之间你看得很清楚,你能住于不动这边的话,就不会让你妄心去抓妄境而让它得逞。这样慢慢磨练的话,什么法对你来讲都粘不上,那自然就可以悟到解脱了。所以真正修行不是你学的多好,不是你学的理念多高深,或者是你的身体、心力能起了什么怪力乱神的事端,这些对解脱道都没有用处的,一定要把它自性打开来。
看你们这一班,有的还怕怕的不敢进去,有的很用功想进去又进不去,所以每一个都很矛盾,大家抱着平常心,天天我就这么用功,能不能进去,不要太在意,你也不要预设,先想:如果进去了,要怎么办?想的都是多余的,能不能进去,还是个问题,对不对?不要在那里想:如果进去要怎么样?进去很好!看的事情很潇洒,不会迷糊,没有挂碍,还是照样吃饭、睡觉、上班,所以开悟的人智慧有多大呀!
最后灵佑禅师告诉他说:「祇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一开悟行者定有锐利的智慧,更有正法眼藏,一切魔境是不能左右他的。故禅师说「袛贵子眼正」,「眼正」是最重要的事,「子」是仰山;禅师说你祇要有正法眼藏,观一切法的眼睛,都要有正法眼,像刚刚考你的《涅槃经》四十卷是佛说?魔说?有所言说都不对,所以不管佛说或魔说都一样,是不对的!就是从理地上来讲,现象界里面第一个要先修空,我常讲修行的人,第一个不修空的话,那以后会是很累的,智慧有但无定力,如此是修不好的,会散乱掉的。此等人常常会执着有相,那就证不到解脱道,所以一定要先悟空,脚根才会站得稳。
有禅的境界,里面才能有空观修,若无禅修什么空观,不修空观,脚根不站稳的话,专门在玩一切法,那怎么解脱?小障碍还可以化解,大障碍就没有办法转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先悟入空,不是只会讲空,一切空呀!讲空是很简单的,但等到大事情真来了,你就都不空了,有境执境,有相着相,有念执念,放不开的,空到哪里去了?像碰到家庭的事情,如夫妻、子女、婆媳之间或是自己生命的问题的话,那就更乱了,更放不开了。
禅师说:「袛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仰山问要如何行履呢?你要真正的有正知见的话,一个念头一起,一起观就看开了,为什么还要去行履?有正法眼、正知见,就不必要去行履用功了,多轻松阿!所以你真的有这种功夫的话。诸佛、菩萨有时候很喜欢考人,看他这个人在休息,突然间给你一念,你有警觉的话,你怎么会无聊到想这个念呢?马上就警觉有考试官来了,不能随他转,两秒钟后这个考题就没有下文了。要不要去用功?要不要去行履?是不必的,就怕你眼不正,心不清。眼不正,人家丢一个念头出来,你就抓住这个念头起想,第一念想、第二念想、...,无数念想,一直的想,想得没完没了,这样就没有正法眼,所以眼不正的话,你当然就乱了,随缘乱转了。所以禅宗讲的都是真正的境界,脑筋要搞清楚,要眼正、心净,主要观念正确的话,就不必要用功的。我们按语说:袛要汝贵在有正法眼、正知见,其他行履功用却不用去担心也。盖有正法眼目,即有能力渡过此魔相期也!有正法眼其他的行履就不要去担心,要怎么样的去做,其实你就知道要怎么去做。
(86年11月28日讲于龙潭)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图一香道在隋唐时代已经完备,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了过去,也把与佛教密切相关的香文化带到了日本,奠定了日本的香道的基础。可见出中国和日本两个不同国度对于
香道与佛法时间:2024-10-28
第二讲教下的开悟一谈‘开悟\’不少人会为之咋舌,以为不是一般境界,不是轻易可谈的事。我曾经对佛教的开悟也怀疑过,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甚至怀疑到底有无此事呢!虽然看了不少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禅宗哲学象征 第二章 公案颂古与不二法门禅宗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着以重视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佛教的开悟方法素有渐修与顿悟二途,对于禅的灵魂公案来说,它所体现的开悟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6
若能闻这个顿教,即刻就开悟,不执着,不去向外驰求。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没有善根、善根浅薄的人,听见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顿教的法门。就比方草木一样,这根性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30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释迦牟尼佛当初也得跟师父,一个师父一个师父学,跟好多的佛,学了很多,所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文殊、普贤、观音、地藏都是要经过学的。犹如在暗室中有宝,不能见暗室里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经行的功用经行:会不会太累?酸疼?本来经行是不累的,我一边念一边做,一个人做不累,很轻松。现在你清清楚楚地走动:脚跟提高,慢慢的离地,慢慢的移动,移动是直的,降低,触地,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1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风流,并不是游戏,那是一种要以一生的努力去达到的境界大和民族,算不算是风雅或风流的民族?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日本人是既不风雅也不风流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道证法师:声闻:佛的声音听得入耳,还会照做实行,所以他会开悟,解脱自在声闻法界 “声闻”这两个字,单由文字表面上来看,声就是声音,闻就是听闻。 听闻什么声音呢?听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