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十二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十二卷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这第五段是‘饮酒恶’。我们细心地的观察这一品经,经义实在包含了‘五戒’与‘十善’。前面三段讲杀、盗、淫。第四段‘妄语恶’里面说到两舌、恶口、绮语。而在这一段‘饮酒恶’里面说到贪、嗔、痴。这个贪、嗔、痴,都是因为饮酒的过失而引起的。所以这一品经的意思是非常的圆满。
‘戒’跟‘善’,似乎是相同,其实不一样。‘善’的果报是人天福报,所以叫十善。修这十种人间善业得人天福报。而‘戒’的目的跟‘善’的目的不相同。戒是要得‘定’,因戒得定,所以它的果是要得定,而不是在福报。戒决定是善,善不一定是戒,它的结果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把它辨别清楚。
我们念佛人所求的目的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属于‘定’。怎样才能得念佛三昧?当然‘正因’是信、愿、持名。持戒是‘助缘’,把我们不能得三昧的种种障碍除掉。用戒把障碍除掉,使念佛三昧容易成就。可见持戒的目的是跟世间求福报是不相同的。
经文一开端说:“世间人民”。这先说因,把因缘说明白。
“徙倚懈怠,不肯作善”。‘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目标。也就是古人所说‘志不立’。这个人没有志向,因此这一生就无所适从。‘徙倚’就是无所适从的样子。这样的人,就是俗话所说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这个世间,一生也就是迷惑颠倒过去了。人生要过得很充实,过得有意义、有价值,他一定在这一生当中有一个奋斗的目标、有一定的方向,他的生活就过得很充实。
世间法,立志就是做大事。无论在那一个行业,他只要志向不改,精进努力,一定都是有成就的。但是佛告诉我们,世法里面的成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不真实?毕竟属于轮回业,这就不真实了。真实是要永恒的。世间法里面讲‘三不朽’,这是有一点永恒的意思。所谓是立功、立德、立言。但是三不朽也不是真实的。因为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怎么能有真正的不朽?所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像这一些事实,我们都能体会得到,也都能看得很清楚。像世间变乱、天灾人祸,往往带来了严重的毁灭,不止是沧海桑田。所以佛告诉我们,超越世法才是真实的。
明心见性是真正的永恒。可是说得容易,得来实在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于是佛祖为我们大开方便之门,以名号功德接引十方众生,往生净土。生到净土,第一你得到的是无量寿,这就是第一真实。第二是圆证三不退、一生究竟圆满成佛,这才是真实。我们要把方向、目标定在这里,就一生过得真正充实、真正有意义、有价值了。
‘徘徊懈怠’,可以说是很痛苦的人生。他没有幸福,也没有快乐,这是非常的不幸。大凡这一类的人,就是我们世间常讲的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苟安放逸,所以不肯为善。古圣先贤的教诲,他听不进去,他也听不懂。父兄师长的教导,他也不能接受。所以说“不肯作善,治身修业”。‘治身’就是我们常讲的修身。‘业’是正业,正当的行业。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父母师长的教诲不但不能接受,而且是有意的去违背。
“譬如冤家,不如无子”。父母有这么一个不孝大逆不道的儿子,确实感叹‘不如无子’。为什么?无子他还不操心、不耽心。现前唯恐小孩为非作歹,连累父母,连累家亲眷属。让父母常常耽忧。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有教导之义,都不顾。所以是忘恩负义,不能孝养父母,不能奉事师长。这就是‘无有报偿’。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
在这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耽酒”。在五戒里面最后一条是‘不饮酒戒’。
“放恣”就是放逸游散。“耽酒”是饮酒无度。“嗜美”。‘美’是专指食物好吃。“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是说这个人的性情鲁莽跋扈。“抵突”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无礼的抗拒,不通人情,当然谈不上礼仪。“义”是义务,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像五伦里面父慈、子顺,这是义务。做父亲的应当要慈爱子女,做子女的应当要孝顺父母,这是义务,是本分事情,应当要做的。“礼”是礼节、礼貌。
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从里面细心去体会。就能想像这个人是‘不肯作善,徙倚懈怠’。这里可以说把这两句描绘得很清楚。
“不可谏晓”。你去劝导他,不但不能接受,还无礼的抗拒。所以没有办法去劝导他,没有法子把他唤醒。‘晓’是教他明了。他永远不会明了的。
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一个正常的人,会常常想到父母、师长,家亲眷属,甚至于朋友,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了,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这都是道义。一个正常的人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这个人是“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他心里一概都没有。他不忧这些事情,他也不挂念这些事情。
不惟父母之恩。
‘惟’是思惟。他不想父母对他有养育之恩,把父母当做冤家。所以父母看他‘不如无子’。
不存师友之义。
‘存’是存念。他心里面也没有师友的道义。
在从前师友跟我们现在社会上的师友的确不相同。古时候师徒如父子,甚至师生之情往往胜过父子。我们在历史上常常能看到。所以学生对于老师报答也非常之厚。同学如同手足,如同兄弟一样。所以确实有情、有义,不像现在。现在的教育,不重视伦理。所以师生、同学,不像从前那样有亲密的关系。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
‘意’‘身’‘口’是三业。身口意三业都在造恶,没有一善可言。
我们细细观察这一段,表现的三毒都在一个‘贪’字的范围。他贪什么?贪‘耽酒、嗜美’。所以这一段经文列在‘饮酒恶’,是有道理的。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
这是‘愚痴’。“诸佛”是真正过来人。‘经典’里面所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法’是方法。佛是怎样证得诸法实相的?也就是说佛是怎么样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的?佛把他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提供给我们做参考。我们凭借著诸佛菩萨的经验、方法,认真修学,也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这些人他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这是‘不信大道’。
第二句是‘不信因果’。“不信生死善恶”。他不相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他以为人死了一切就完了。他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六道轮回,不相信还有来生。于是造作这些恶业,毫无顾忌,真的是无所不为。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
这是‘憎恨’。酒喝醉了,没有理由发出来这些憎恨心。酒喝醉了,看不顺眼就杀人。“真人”是修行人。他要害修行证果之人。
“斗乱僧众”就是破和合僧。像五逆罪里面杀阿罗汉,是破和合僧。这都是造无间的罪业。
这是酒后乱性,很容易造极重的罪业。
愚痴蒙昧。自为智慧。
这是讲痴恶之‘痛’。
“愚痴蒙昧”是心不开窍,我们常讲的糊涂。自以为有智慧,自以为聪明。实在是糊涂到极处了。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这是说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生从那里来,死之后到那里去。清楚、明白,这才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
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仁”是爱人。他不能爱护大众,不能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意思。这一个字是属于会意。‘仁’是两个人,不是自己一个,从自己本身要想到别人。“不顺”。是讲不顺人情,不顺法度。
他还“希望长生”。这是打妄想。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
这一句是讲父母、师长对他慈悲,教诲他,他不能接受,不能信受奉行。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
乃至于亲朋好友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也不能接受。或者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接受,回过头他的毛病又犯了。始终是“无益其人”,对他没有帮助,没有好处。原因就是底下所讲的。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这个人心里面像有茅塞一样。在佛法里头说是业障重。什么业?恶业。前面讲的饮酒恶业,贪念杯中之物,被嗜好蒙蔽了心窍。所以对他的教诲,对他的劝导,他都没有办法开解。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这是讲到‘果报’现前了。饮酒吃肉与众生结的怨就很深了。如果这一生又没有善业、没有善行,果报现前就不好了。这个时候后悔、恐惧,也没用处。
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地藏经》里面讲有烊铜地狱,渴饮烊铜,饥吞铁丸,就是这一类人的果报。铜是金属,高温之下烧成液体了。渴的时候,饮这个烊铜,这是地狱里头的刑罚。这是饮酒所造一切过失演变的一些罪业,就要受这种果报。所以不可不谨慎。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这是说明酒恶要除。
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里面交际应酬,几乎都免不了饮酒。自己要提高警觉性。如果受了五戒、菩萨戒,就决定不能饮酒。纵然在应酬之中,是礼节不得已,也决定不过量。换一句话,饮酒只限于一杯。中国古时候宴会当中也有酒,但是古圣先贤都知道饮酒不好,醉了之后会乱性。中国古时候酒杯的两旁边有两只角上来,叫‘止酒’。挡住你喝酒,让你没有办法干杯,只能尝一点点,酒倒不下去,止住在那里。所以古人这个用意很好,那种酒杯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在应酬当中只一杯。别人干杯,我们随意就好,决定不能过量。这些事情实在讲我们要认真去做,反而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上一次在达拉斯有一位同修告诉我。他公司里有宴会,招待国外的经销商。他刚好代表公司分派在新加坡代理商那一桌。他说新加坡人跟其他的商人不一样。第一他们穿著很整齐,非常有礼貌,不像其他桌,谈话说笑声音都很大。第二他们不喝酒。他们说,在新加坡的时候不喝酒,在国外也不多喝酒,免得养成习惯。这是经销商在国外应酬当中,他们怕饮酒失了礼节,都能自动保持规矩。所以他对他们很尊敬。这是很值得我们做榜样的。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这一些所说的都是事实。“五道”就是天道、人道、畜牲、饿鬼、地狱。通常我们讲‘六道’,还有一个阿修罗道。这个地方阿修罗道怎么不见了?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除了地狱,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罗。天、人、鬼、畜这个四道都有阿修罗。阿修罗的特征是福报很大,嫉妒、嗔恨心很重。在天上他的福报等于天王,在人间他的福报也相当于帝王,畜牲饿鬼亦复如是。他有很大的福报,但是没有德行。他在那一道,就算那一道。所以这里讲的是“五道分明”。如果讲六道,阿修罗道是专讲天阿修罗,把天分成天道跟阿修罗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义是相同的。
“五道分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修善则生人天善道,造恶必然是生畜牲、饿鬼、地狱道。然而善里面有恶,恶里面有善。因此福里面有祸,祸里面也有福。自作自受,所以说“身自当之”,自己造的要自己受,谁也不能代替。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善人”是讲修善的人。“行善”就是前面所讲的五戒十善。我们能持五戒修十善,现在这一生当中会得安乐。我们常讲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只要认真修,现前决定可以得到。所谓是心安理得了。道理明了之后,身心就安了。
“从乐入乐”。第一个‘乐’是现在的果报,现在幸福快乐。底下一个‘乐’是来生的福报。来生的福报一定比这一生还要殊胜。
“从明入明”。‘明’是心地光明清净。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恶人行恶”,就是造十恶业。造杀、盗、淫、妄,这个十恶业。
“从苦入苦”。现在这一生当中,他的生活很痛苦,即使物质生活相当丰厚,但是他精神生活苦。而来生在三恶道,果报比现在要更苦。
“从冥入冥”。‘冥’是迷惑。这一生迷惑颠倒,来世的时候,迷惑就更深了。
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这些事情,什么人能清楚、能明白?唯佛对于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很明了。实际上不但是佛,菩萨也知道,罗汉也晓得。世间的大圣大贤都能知道这些事实的真相。可是要讲到彻底究竟,那的确只有佛才能。所以说“独佛知耳”。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教语开示”。这是佛教导我们,佛开示我们。‘开’是开启,‘示’是指示。五戒十善不但是人天的基础,也是修行成佛的根本。所以佛家的根本戒就是五戒。
佛虽然讲得很清楚,指示得很明白,信的人不多。能依照佛所说的去做就更少了。“信行者少”。行比信的人还要少。
因此,“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就是轮回无尽。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一段佛我们说出六道轮回所以‘不绝’的因由。这就是像前面所说的,世间人造恶的多,行善的少(至少我们娑婆世界在现前是这个状况),所以有“自然三途”。实在讲三途、六道都是自然变现的。不是佛菩萨设定的,也不是上帝、阎罗王去营造的,是自然变现出来的。所以就像佛在《法华经》当中所说的:‘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这是讲众生在六道轮回里面的状况很苦。“难得解脱,痛不可言”。这是佛看得清楚。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这是佛再总结提醒我们,让我们在这个地方深深的反省。
“五恶”就是杀、盗、淫、妄、酒。这里面包含著「十恶’,这是造因。既然造的恶因,一定会受苦报。这一生当中的苦报就是“五痛”,我们常讲‘现世报’。“五烧”是讲的三途,是来生的恶报。下面这两句是比喻:
“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五恶’实在是断灭人道的因素,这是毒素,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一般人晓得毒品对于身心是有很大的伤害。为什么还有人吸毒?吸毒之人就好比在此地造作五恶之人,是一样的。他的身心麻痹了,就是此地讲的“心中闭塞,意不开解”。他也晓得五恶不好,但是他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还是要造恶。
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这是佛教导我们要断恶修善。果然能明白佛的教诲,依照佛的教诲去做,这样就好了。
“若能”是假使。你能 “自于其中,一心制意”。佛所在开示之中,告诉我们要守五戒,要修十善。我们在这个教训里面能‘一心制意’,克服自己的妄念,克服自己的恶习气。‘制’是控制,‘意’就是恶习气。正是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
“端身正念”。‘端身’就是守口、身不犯。‘正念’就是摄意。心要正,念要正。
“言行相副,所作至诚”。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真诚。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看到别人做恶,我们自己修善,这就对了。最低限度我们不会被环境所转。真能在境界里面站得稳脚,自然就能转境界。转境界就能影响别人,那就是化他。自行化他,自度度他。
“身独度脱”。先度自己,然后才能帮助别人,经里面常说:‘如是行者得度世’。所以佛说“获其福德”。你自然得福。
“可得长寿,泥洹之道”。依照佛在本经所说的理论方法去修行,将来必定得生净土。生到净土就与佛同寿。‘泥洹’是如来的果德,也就是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
“是为五大善也”。前面‘五恶’反过来就是‘五善’,就是五种大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净宗的目的是求生净土。经论上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有正行、有助行。正行就是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所谓的信愿持名,这是正行。而助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尽量把我们往生的障碍除去。往生的障碍是什么?这里面也相当的复杂。现前凡是用功不得力,这必定有障碍。如果没有障碍,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必定是有障碍功夫成片、障碍念佛三昧的。
临终那一刹那,最怕的是病魔,那是大障碍。念佛人念的一辈子,临命终时生一场大病,人事不省,是非莫辨,这个时候纵然有助念,都困难。我们见过这样的情形,人到病终的时候,连他的儿子、孙子都不认识了。在这个时候,你给他开示,劝他念阿弥陀佛,他连自己儿孙都不认得了,他还会认识阿弥陀佛吗?这是大障碍。
这些障碍我们暂且不论形相,它的原因是什么?原因都是恶业。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断恶修善,道理就大了,用意就很深了。一定要断恶修善。
我们必须要明了,我们的烦恼习气、恶业种子是与生俱来的,无量劫中不知道有多少。它怎么能不障道?但是佛告诉我们,种子要结成果报,当中一定要‘缘’。没有缘,种子的力量再强,也不能结果。
我们学佛能成佛,真正的原因就在此地。所以佛跟我们讲‘缘生论’。‘因’我们没法子制控了,但是‘缘’有办法控制。‘缘’是什么?我这一生当中不造恶因,就把恶的习气、恶种子的缘断掉了。不但将来不受恶报,现前许多障碍也都能免除了。所以要‘断恶’。我们要‘修善’。修善使我们累劫善的因、善的习气能增长,使我们将来往生更顺利。
我们这些年,在台湾、在大陆、在南洋、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甚至于在美国,都看到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不生病,没有病苦,知道什么时候走。有人站著走的,有人坐著走的。这四十年当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这些人在生前我们没有感觉他有过人之处,好像是很平常的人。没想到他走得这么潇洒。他是怎么修成的?我们要探究原因,就是他遵守佛的教诲‘断恶修善’。他能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之中保持著正念。
在现前社会上,真的需要高度的智慧。人邪、我不邪;人恶、我不恶。确实能做到“独作诸善,不为众恶”。断恶行善,不必要人看见,不必要人知道,这是自己的事情。到什么时候人家知道?临走那一招,人家看出来了。他走的时候一点障碍都没有。
所以佛这一品经面他真实的义趣,我们要能体会。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佛在这一品经里面重复来教导、劝勉我们。这一章显示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明白了,就应当警觉,要知道这个事情的确非常严重。后半段劝勉我们要正心诚意,要能保持自己修学的功夫,以免失败。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
弥勒菩萨在这一会,是我们大众的代表。告诉弥勒菩萨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吾语汝等”。‘吾’是释迦牟尼佛自称。佛告诉大家。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
这的确是事实。“五恶”就是杀、盗、淫、妄、酒。因为造这五种的恶业,当然就得果报。这个果报是“五痛”。人生在世苦不堪言。这些痛苦从那里来的?我们细细去反省、去检点,确实如佛所说。我们痛苦的原因,真的就是天天在造五恶。而来生得的果报是更可怕了。“五烧”是来生的果报。
怎么叫“辗转相生”?得三途苦报,在地狱、饿鬼、畜牲,‘从冥入冥’。这一世糊涂,变了畜牲,饿鬼,地狱就更迷糊了。迷糊那有不造业的道理?由此可知,恶业愈造愈深。而且我们要把事实观察清楚,才知道这个事情真的是很可怕。因为恶业累积是愈积愈多,堕落是愈来愈往下,不会往上去。这个要知道。
还有一桩事实,诸位如果细细看《高僧传》,会发现《高僧传》里头有不少人前世是修行人。修行得很不错,到第二世堕落了,第三世又堕落了,一世不如一世。这一点都没错,真是佛法里面讲的‘三世怨’,他是每况愈下。如果我们从业因上去观察事实的真相,多少可以体会到一些。
以我们自己来说,我们这一生当中,从我们懂事的时候,一直到今天,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这就明了了。假如恶多过善,那么来生决定不如这一生;如果善多过恶,来生一定比这一生更好。善多过恶的人少,恶多过善的人多。我们自己冷静去反省、去检点,就知道。所以不要去问别人,人家会欺骗你,不说真话。自己一反省,比谁都清楚。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可怕。“辗转相生”。
所以佛在这个地方给我们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敢有犯此,当历恶趣”。‘历’是经历。你一定要经历三恶道。三恶道的时间就太长了。我们人间寿命很短,恶道寿命就太长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讲地狱讲得很清楚。《楞严经》上佛讲地狱道也说得特别详细。原因就是告诉我们地狱不能去,太苦了,时间太长了。但是造地狱的业因非常容易,所以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
饿鬼道虽然好一点,但是比起人间,相差就太大了。经里面说饿鬼道看不到光明,生活在黑暗之中,看不到日、月、星辰。而且时间很长。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一个月。我们晓得城隍、土地都是鬼道里面的有身分、有地位的鬼神。城隍、土地就像我们人间的县市长。城隍是县市长,土地是乡镇长。我们人间祭祀,初一、十五去供养他,正好是他们一天的午饭、晚饭。他的寿命很长,所以堕到饿鬼道容易,出来就太难了。
畜牲道里面,寿命长的也很多,寿命短的也不少。可是他要想离开畜牲身也不是那么容易。佛经里面记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在祗树给孤独园讲经。有一天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笑起来了。佛的学生就向他老请教
为什么笑蚂蚁。佛就说了,这些蚂蚁堕落在蚂蚁身已经有七尊佛过去了,他还在做蚂蚁。一尊佛我们平时讲三个阿僧祗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个阿僧祗劫了,这么长的时间。蚂蚁寿命那有那么长?是蚂蚁死了以后,又到这个窝里来做小蚂蚁,生生世世为蚂蚁。这就是愚痴,执著那个身是他自己,执著那个窝是他的家。这个执著要是不打破,他就没有办法‘改形易道’。这是极度的愚痴。这说明了三恶道的可怕。
要想不去三恶道,五恶就不能作,要在此处断。‘痛’与‘烧’是‘果’,没有法子断,要在‘因’上去断。能把因断掉了,我们才有超越三界的希望。所以断恶非常要紧。这是佛对我们提出严重的警告。
这部经的价值,是没有可以比的,和佛所说的经典,是一样的。◎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这六个礼拜,已经圆满,这部《六祖坛经》也讲圆满了。在这六个礼拜,你们受的苦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六祖坛经 顿渐品 第八卷贾题韬按照最初的安排,我们这次学习《坛经》,学到机缘品就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没有多的时间了。但为了使这次学习《坛经》的因缘圆满,所以有必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六祖坛经 决疑品 第三卷贾题韬大家知道,禅宗真正兴起是在六祖的时代,也正值盛唐时期,同时也是中国佛学最盛之时。现在存在的天台、唯识、华严、禅宗、密宗、净土等几大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8
【原文】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5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下)以偈赞佛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志心归命礼。本忏中卷讲完,现在续讲下卷。现在流行的忏本,每卷开头都以偈赞佛,但古德注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2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今天,承蒙佛陀的光明,佛法的因缘,把我们聚会在这里,共同承受法雨的滋润。各位不辞辛劳来此听讲,本人深感荣幸。我在这里祈求佛陀加被各位福慧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0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诸位略说法要,诸位亦能静心聆听,实在是个很好现象,本人亦觉得极为难得。今为七月初一,不但是本堂常年金刚法会的举
演培法师时间:2022-03-17
每年中国夏历七月到来,我国佛教徒不少发心读诵地藏本愿经及称念地藏菩萨圣号。特别是传为地藏大士示现道场的九华山,到了夏历七月,中国各地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的齐向该
演培法师时间:2022-03-17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因为这样一段发展过程,所以一直都有关于《坛经》的真伪之辩,尤其是近代学术考辩之风兴起以来
济群法师时间:2021-07-13
第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二首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法性,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
六祖慧能大师时间:2021-03-02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的生活禅夏令营,今天就要结束了。在这七天当中,各位法师、居士给大家作了非常精彩的、深入浅出的、如理如量的讲演,可以说是甚深的法布施。我本人也从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8
禅宗由达摩传入中国之初,以《楞伽》印心。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楞伽经》的地位,据记载,四祖道信便常劝人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指月录·道信传》)。五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毛泽东读书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对宗教有所了解和认识。读一些宗教方面的书,了解一些教规教义,这是认识宗教的好方法。尤其是
佛学入门时间:2015-05-22
今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的圣诞,藏历也是佛诞日。本月又是特殊的萨迦月,做任何善法,功德均会呈无数倍增长。所以,希望大家为了自己,也为了一切众生,今天吃素、放生、
佛学入门时间:2015-05-25
惠山寺现在的人苦恼不是没选择,而是选择太多。——净因法师念念中不思前念,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若念念不住即无缚,此是以无住为本。我们常
新闻资讯时间:2016-08-31
无锡惠山寺中秋佳节,月圆家好,为祈愿大众福慧增长,圆满吉祥,无锡惠山寺礼请净因大和尚讲授《六祖坛经》,讲座时间9月15日至17日。腾讯佛学将全程视频直播本次盛会,欢
新闻资讯时间:2016-09-09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因为这样一段“发展”过程,所以一直都有关于《坛经》的真伪之辩,尤其是近代学术考辩之风兴起
汉传法师时间:2017-04-14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17
佛学视频时间:2020-03-19
佛学视频时间:2020-04-20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04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十三卷)净空法师讲述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第十三卷佛在《无量寿经》为我们所说的内容,几乎将我们一生行业、果报都说尽了。文字虽然不多,义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耀一法师一首佛教歌曲《舍下吧 舍下》,舍下就轻松了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菩提心浅探 编辑:释明坤 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本文以激发行者的菩提心为目的,尝试说明菩提心独特的自性、行相及所缘,认为只有先对此有一个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六祖坛经讲记疑问品第三般若品已谈,疑问品现说。此品立名,有叫决疑品,就请问者请问自已心中所问,叫疑问品,就解答者为众解说其疑,名为决疑品。以世俗说,对任何事物有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五卷)净空法师讲述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第五卷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六祖坛经讲记序佛教对悟,不唯禅宗重视,各宗各派都极重视,甚至整个佛法都是说明如何开悟而成佛的。原因佛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由夜?明星而悟道的,而且不悟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以法为本 无坚不摧 寺院,何许处所也?僧众之家园,法音宣流之殿堂,更是修身制意,圆成佛道之母校,服务社会,共创和谐之平台。经中自有东海福,经中自有如意天。在谨遵佛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25
真谛三藏对阿黎耶识的建构——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存有论 编辑:释圣凯 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从《摄大乘论》中阿黎耶识的“摄藏”义出发,护法、玄奘一系建立了“互为摄藏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四卷)净空法师讲述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第四卷第十八愿后面还有一句话。虽然是十念必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们在《观无量寿经》下品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唯识的空性与二谛思想研究 ——以新旧唯识比较为中心 编辑:释圣凯 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新旧唯识思想在空性、二谛方面的不同,真谛继承了《中边分别论》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修学佛法的指路明灯——善知识 内容提要:学佛之人,欲趣入正法,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证无上菩提,须先亲近善知识。本文从善知识的种类及其所应具备的德相,说明何谓善知
演培法师时间:2020-05-25
观想继程法师要能够通过修止或定的方法而达到止静或定的境界,还是需要有观照的作用的,但在修定的过程中,观照的作用是重于警觉的,即是对应用的方法有观照的功夫,如此才
妙华法师时间:2020-05-30
佛母准提神咒—印能法师
佛学视频时间:2020-06-13
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 圣严一、身心合一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1.
圣严法师时间:2020-06-27
禅非禅宗所独有的演培绪说本会秘书长常凯法师、法光法师、诸位法师、诸位教友,佛教总会这次举办一系列的华英语佛学讲座,要我来和诸位谈谈“禅与净土”及“菩萨的修证位次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祝贺八打灵观音亭扩建完成演培镜盒法师在马来西亚佛教界,可说是位热心佛教的长老之一,这从他近十余年来,做种种的佛教慈善、教育、文化各种有利佛教,有益社会的事业可知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人间佛陀演培法师——佛历二五一七年夏历正月起讲于灵峰般若讲堂——一 绪说峙立当今世界的各国,推究文化开发最古的,不得不说是印度这个国家。如他一直流行至今的最古吠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阿含圣典的福德观 演培佛法的最高理想,在于涅槃解脱,而以这为目标的德行,不用说,在于所谓“无所得处”。虽然如此,但在轮回界中,从功利的立场讲,仍是:善应奖励,恶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离别师友只身赴台演培一 应聘到宝岛在港住处既是这样不易,生活费用仍赖老友资助,内心实感相当不安。导师虽为我们住处,决意在港筹建福严精合,好让我们有一安定栖身之所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敬礼悲智双运的太虚菩萨演培绪说太虚菩萨到他方教化,虽已忽忽四十年,但中国以及世界佛教徒,从未忘记离开我们的大师,因大师的那种悲愿,留给佛子的印象太深,不论那个看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悼念洗尘、金山两位大法师演培香港虽被称为东方之珠,但毕竟是英帚国主义的殖民地,稍有骨气的中国人,是不大乐惫常住港岛的,可是非常不幸的,就是近百年的中国,确是不断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0
从小乘三派说到大乘三系演培法师 讲于汐止静修院佛学研究班佛法,是从大觉佛陀的法性海中所流露出来的,如婆沙卷一说:“一切佛教从一智海之所生故,随一觉池之所出故”: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
佛教依业轮回说 演培法师述众生生命不断在世界舞台出现,而且每一现实生命,都是秉承过去生命继续而来,绝对没有那个生命是突然出现的,所以佛教特别说明轮回这一事实。不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
根本及部派佛教缘起观所展开的契机 演培法师一 绪说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在于缘起说,这在佛教的学者中,可说谁都没有异议的。因为佛陀的立教,就是以缘起为大本的。所以,不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
演培法师发地藏之大愿.行地藏之大孝演培法师中华民国四十四年农历七月讲于善导寺地藏法会 时间过得真快,六月十九颧音菩萨成道纪念刚过,七月三十地藏菩萨成道纪念又来。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
佛教所说的“因果”论有哪些特点演培法师佛法所说的因果法则,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大至整个世界,小至一粒微尘,无不笼罩在因果的关系网中,没有因果关系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
息怨 演培法师我能来和诸位谈一谈佛法,心里感到非常的欢喜!讲到佛法,那是很深广的,现在只能提出一点来说。我所要和诸位说的,只是一个“怨”字,也就是佛陀对于“怨”所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
祗园说法演培法师王舍城是摩竭陀国的首都,佛法在这儿迅速发展,佛陀的声誉很快传到远近。当时北方拘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中,有一位商人名叫须达多,是很富有而又乐善好施,
演培法师时间: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