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直指
二00五年九月十九于杨岐寺
悟公上人简介:悟道大和尚俗姓韩名仕茂,于公元一九二零年农历十一月十一诞生于与普陀山隔海相望的岱山岛东沙,由于世代皈信三宝,法师自幼即耳闻目染,茹素奉佛种下日后离俗出尘之因缘。
一九三四年因缘成熟,法师以十四岁之龄依止宁波永丰寺宏顺大师披剃,法名悟道字号惟茂,不久于宁波七塔寺受具足戒,并依观宗寺宝静大和尚学戒三年,日后又至国清寺随静权大师修习教观十畲栽,期间行持精进律己甚严,除了过午不食夜不倒单之外,并且遍习三藏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皆得教内大德赞许。
***法难时期,法师菩提心坚固、悲心益重,曾感大圣韦陀伽蓝尊者现身劝慰,一九七九年政府迎请法师回普陀圣山修复殿宇,重塑金身,在法师德行感召之下,得四众齐心,人天共助,十年之间令普陀圣境更腾从前,不久法师功成身退,得僧俗敬仰,尊为普陀山佛协副会长,佛学院副院长,普济寺首座,督监。
一九八九年四众迎请至新昌大佛宝相寺,一九九一年升方丈座,缁素贺者如潮,明旸和尚、茗山长老一诚禅师等皆一致推举为绍兴地区佛教会长,法师数十年间为法为教席不暇暧,中兴古刹数十处,皈依剃度弟子遍布四方,法师通宗通教,曾一度为普陀山副训,天童正训,僧度为高明寺正训。
两干零一年为普陀山得戒和尚,二千零二年台湾妙通寺羯摩阿阇黎,平日梵书六字大明咒等与大众结缘,接见海内外信众,皆慈悲普劝吃素念佛,路见虫蚁猫犬等,亦驻足为说三皈诵念圣号,法师持戒精严悲心深广,爱惜物命而不执名利,不宣己长不言人短,建刹安僧化导群迷不遗余力。
一九九五年法师朝礼五台山时曾言:【逢僧即拜终有文殊大士之遇】法师敬僧尊法,曾诵【妙法莲花经】三千余部,以八五高龄之身仍精进不懈,朝幕禅坐不断、念佛不断,平日若午睡超过一小时,既在佛前忏悔【弟子懒惰】,法师愿深志广,行持事迹垂范若此,足以为后学之楷模,祈愿法师慈愍三界苦迫,常住世间令四众有所皈仰,人天有所依怙,阿弥陀佛!
悟公上人开示: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样具备,平安、吉庆、吉祥、如意;佛法道中求佛法,智慧法中求智慧; 解脱道中求解脱,佛法就是智慧学,世界是谛学,那么四众弟子讲德学,佛法就是智慧学,因为他们都是这次海涛法师从香港弘法到此地那么是机缘难遇,相聚有缘啊,不容易很难得的,希有之事,大家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生则无灾难病苦,最后就是最终都直往极乐净土,这是我的一种愿望,我自己本人在内.
印光老法师说: 我佛弘开八万门,唯此念佛最为尊; 千江月是天上月,谷中风是龙头风。 就是说佛法一个是种,一个是熟,一个是脱,种熟脱三,事事不非,种在久远,熟在过去,脱在现在,你种在过去,熟在现在,脱就在未来,先要下种。
弥勒菩萨就是一个方便善巧无声说法: 手拿青秧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后原来却向前。 这四句啊有事有理,在事相上面,布袋和尚种过的稻,草也不会出,水也不会干,能够丰收,在理性上呢,这是不同了,这个手是信手,信为道源功德母,长放养一切诸善根。 由信下手,那么还要放下,先要看破世间一切一切,看破以后能够放下,放下以后能够自在,自在以后才能解脱。
弥勒菩萨又讲: 劝一人修行,比自己精进; 劝之十余人,福德己无量; 劝之百与千,世界活菩萨; 劝之过万数即是阿弥陀佛! 所以一个劝字非常要紧,人要劝,鼓要打,鼓不打不响,人不劝不善,我们现在此地,诸位善知识,的的确确是吃素的多,念佛念得好,那么要靠[劝]字,劝的力量不小。
阿弥陀佛应化了一个比丘说法,就是善导和尚,也是净土祖师,他怎么讲啊: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锺; 假如金玉满堂,难免衰残老病;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总是到来; 唯有精进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那么阿弥陀佛又化了永明智觉延寿禅师,他劝导我们一百卷[宗镜录]里, 这四句是他自己说出来的:“思思徒自思,思思徒自苦,有思终不睹”。息思则见道,所以我们用功啊,一定要息心念佛,心不休息,心不休息,心不清净,一念清净心,便是法王印,不管修那样行门,心若不清净,道业不成就,要修到心地清净,方才与佛法相应。 那么各位自己回思回思,心里想想,我们念佛的时候,还有什么思想?旁边还有什么念头走出来?还有什么放不下?还有什么看不破?还有什么地方有尴尬的事情? 所以念佛要念到心清净,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那么方才能够一人修行,一人生西方,生到西方永不退转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生可以成办这个道业成就,可以见佛了生死,再回来娑婆,方能善巧方便,教化众生。
我们天台宗有二十五方便,很要紧,二十五种方便很要紧,要调治好,那么我们修行人不管修那一种行,这个心理是不是惺惺,假如有个昏迷,道业不精,有一个散乱,功夫不得力,故所以啦。 这个普陀山盘陀石,有四个字,一个是惺惺,一个是寂寂。惺惺散乱非,寂寂是,寂寂无记非,这个是修行的关键,修行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修行人很要紧,一个是昏迷,一个是妄想,这两种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毛病不除掉,道业不成就,自己也不能得到轻安,这样子啦! 一定要清净心,那么佛给你印可,难得难得,就是这样子,最要紧!最要紧!今天如是念,明天也要如是念,不要调,要调要调,像走路一样啦,路要认清楚,那么走一条路,所以这个祖师讲的,佛说过无量法门,念佛法门是最稳最稳,不费功夫不花钱,只要心头念头坚,心不坚起来,那么被它妄念所转,昏迷所盖住了,主要目的就是这个,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心里想静下来,静下来,也不在多,也不是一定少。
我在普陀山有一个圆瑛老法师的法徒,叫明瑞法师,他去问印光老法师问兴慈老法师,都去问,这个念[大乘妙法莲华经]怎样子念、如何好。两个老法师都没有回答他,有一天那么他到我地方来敲门三弹指,我晓得这是禅和子,我说请进!他说 :法师啊!这个念经文是快好呢?还是慢好? 我讲快嘛自己要听清楚,你讲慢嘛嗑睡打打,这个慢不起作用。 修行也是,一切法门都是这样子,念佛读经并不是快、也不是慢,样样要取于中道,合情合理、不快不慢、不急不离自自然然。 像天台宗止观,数进不数出,这样子我也学过一段时候后,也不容易随它自然这样子,就是要惺惺要寂寂,寂寂要惺惺,这四个字是修行的基础,下手的关头,一个惺惺还要寂寂.一个寂寂还要惺惺.这是观世音菩萨在普陀入定就是用这四个字[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所以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入三摩地当以闻中入。
观世音菩萨同我们特别有缘,我们昨夜看的观世音菩萨,这也是世界少有的.本钱很大的,这样子一尊观世音菩萨二千万资本,还要工程师造好。 那么我们见一见若见若闻,种下菩提之种,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佛道,佛道就是广大心,所以心量最大,世界一切一切没有超出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我们这个心、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这是香港圣一法师在大佛寺亲笔写给我两句【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
天台山寒山子就是文殊菩萨化身,我今年四月初八、初九明岩开光我还要去,这个明岩寒岩就是文殊菩萨化身、普贤菩萨化身,就是活活的人走到这个山崖里面走进去了,一个叫明岩,寒山子叫明岩,普贤菩萨叫明岩。 所以世界上有些东西啊因为他是有如意通,佛菩萨都有如意通,像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廊柱也有的,这个廊柱啊!你走过去头不会碰的,有这样的希奇的,这就是甚么东西呢,就是如意通,无碍的,就是阿弥陀佛. 不但是寿命无量光明无量,而且阿弥陀佛国土没有障碍的,叫无碍佛、无碍光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是铁围山也遮不牢,铁围两山间幽幽冥冥中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光明,阿弥陀佛光明。
所以有些人不晓得,我要求智慧呢,求‘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求消业障嘛求‘观世音菩萨!’而不知阿弥陀佛叫光叫智慧光,佛念得多是会开智慧,阿弥陀佛念得多是会开智慧,有这么稀奇,阿弥陀佛念得多就会消业障,有这么稀奇,你的衣服邋遢了,要洗洁净要用肥皂,你心里业障重怎么办啊,他跟我讲师父啊我业障重,你业障重你来给我秤秤看。 南无阿弥陀佛!!!
妙翔整理记录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