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4)——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四、禅定
下面讲第五禅定庄严。“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定就是安住、专注、不动摇。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禅定是佛法跟外道所共有的,并不是佛法所特有的东西。古印度的一些外道他们也修禅定,中国的道家也修禅定,现在社会上练气功的人有的也能进入禅定的状态。禅定的特点,就是心能够专注在一处,“专一至境,无事不办”,定的本身也是对我们心态的一种训练。你看有些人心态喜怒无常,一会老高兴了,一会老不高兴了,就是人的心情不平稳。普通人是这样子的,一回家看见这个饭做得太少,菜做得太少,心里老不高兴了。一到今天该发工资啦,心里老欢喜啦。孩子考了一百分,老欢喜了,考试不及格,老生气了……你看我们的心一天当中多不平静啊!你们有没有炒过股票?你们看过心电图没有?我们每天的心情也是这样的,特别不稳,还特别乱,不像心电图,心电图还有规律。我们没规律,要说我们每天这个心情可以画个图的话,那这个绝对是心脏病啊。这叫被境所转,一遇到不同的外境,马上心里就会有变化。一个人幸不幸福,首先最重要的是心态,你说有钱幸不幸福?有大房子算不算幸福?老大的房子空荡荡的。其实按照中国文化来讲,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在房子里住着,会感到孤独、恐慌。我们平常家里头这么大的房子住着没事,如果房子一千平米,就你一个人,心里感觉怎么样?空荡荡的,这个不是空了啊。所以说,你幸福的标准首先是什么?心里快乐,心情舒畅。
我们普通人的心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波动,所以我们不是自己的主人。那谁是自己的主人呢?自己是谁的奴隶呢?是外境的奴隶。它要想让你哭,你就要哭,要想让你乐,你就乐,我要让你悲,你就悲,我要让你发火,你就发火。你不信啊?骂你一句,你看怎么样,马上就火了。然后说你一句甜言蜜语,你今天老漂亮了,马上又甜蜜蜜的。因为你的喜乐完全在别人身上,不在你身上,要你哭就哭,要你笑就笑,你说人可不可怜啊?像一个可怜的木偶,像奴隶一样。你的心情完全自己不能做主,取决于外境,取决于别人,所以“那个骗子”他完全可以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有智慧有定力的人是什么样子?古人有那么一句话,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叫定力。威武不能让他屈服,贫贱也不能使他的心移动,富贵不能淫。还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都是禅定的一种表现。你看我们,以物喜,以己悲啊。所以这就是禅定的一个个训练啊。知足者常乐,因为我们的心打了很多的妄想,妄想越多,不平越多,计较越多,分别心越多,烦恼痛苦也就越多,所以定的本身是对心态的一种训练。
我们学佛首先要学对心态的训练。普通人有没有定啊?我认为也有。贪财,定专不专注啊?小气,你看是不是很专注在这个上面啊,不动摇的,不管你怎么样,我就是这么小气。就是心眼小啊,爱抱怨,不管怎么样,就是爱抱怨,你看他这是不是定啊?这也是一种定,所以定并不神秘,定有好有坏,我们的都是很差劲的定——贪嗔痴。
外道有四禅八定,我们佛法里头也讲最上乘的禅定。我们凡夫有贪嗔痴的定,在这上面一定要扭转过来啊。要把我们的心专注在一种境界上,这就是对心的训练,这就叫“止”,“止观”的“止”。“止”也就是停止,止在一个境界上,久而久之,就会得定。止也就是不动。得定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通过诵经、持咒、念佛、观呼吸,都可以得到定的效果。
念佛为什么能得定呢?以一念代万念,你心里头想着阿弥陀佛,嘴里面念着阿弥陀佛,眼睛看的也是阿弥陀佛的像,这样的话,都摄六根,六根都专注在阿弥陀佛这四字洪名里头,你这个心还会动吗?久而久之,你的心就会定下来了。我们的心有了这个念头,其他的念头就不能占据这个空间啦。但就怕我们念佛的时候,出现会打妄想的这种情况。比如说,大家在这里念佛,到吃饭时间啦,我请了假,我先回去了。哎呀老看,到时间了没有?我们念佛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下,因为我们还不能认识到佛法的重要性,所以你的心就不能真实专注在那儿。要放一块金砖在这,你容易保持专注啊,就看着金砖,你这个时候会不会回去吃饭?不吃啦,你们送饭过来吧。因为你认识到这个金砖价值很大。为什么我们念佛会被其他的念头牵走呢?因为我们觉得念佛现在并不是太重要,所以说一牵就跑掉了。
我们讲了三学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的禅定之后,就可以引发神通和智慧,神通和智慧是在禅定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所以心不专注的人不可能有智慧。什么样的人往往会比较有智慧?心态比较平和的人,比较稳重的人,这样的人容易有智慧。通过正法的修行可以进入禅定,而通过禅定,则能够引发神通和智慧。当然通过外道的修行也能够产生禅定和神通,所以神通是佛法跟外道所共有的。我们一般讲叫五眼六通。什么叫六通?天眼通、宿命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这是五通,外道也有。还有一通是外道所没有的——漏尽通。这是五眼六通。佛法里所特有的观照和智慧,比如说无常观、无我观、缘起观、空观、唯识观等等,这些修观的方法是佛法所特有的。
所以佛法里所说的定是止观双修。止和观是什么?如果心念能不动,止下来,像一潭死水一样,结果睡起觉来了,这样不算定,就好像木头一样,木头没有妄念,但是它有没有作用啊,枯木禅。所以要有观照的作用,止观双运。观就是一切清清楚楚,就像镜子一样。你看镜子有什么本事啊?镜子谁来到它的面前,它都照得一清二楚,不会有差错。那镜子本来会不会打妄想呢?不会,它虽然不打妄想,可是它能够观察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禅定功夫,他的心非常平静,但是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一切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真正的禅定一定是止观双运,止观双修,不可以偏废。修止的同时还要修观,观就是观照的功夫,修观以后才能引发智慧。
一个人没有佛法的智慧和认识,虽然禅定功夫很深,能定上一百年一千年,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并不能使他解除烦恼。当然,一切功德都是在定的基础之上生起的,所以要以“定庄严故”才能产生“念慧惭愧轻安”,“念”是正念相续。我们是杂念相续,一会这个念头,一会那个念头,这个念头才刚起来,还没有延续,又被另外一个念头给取代了,我们的念头是非常杂乱的。相续就是持续不断。什么是正念啊?比如说心念,心系阿弥陀佛,慈悲心,能够观一切法无我,无诸法无常,诸受是苦,这都算。
什么叫“慧”呢?正念相续因为有定力才能产生,“慧”就是智慧,由正定就能产生智慧,由智慧才能断除烦恼,生起轻安。轻安也就是身心进入一种非常轻松、和谐、快乐的状态。当我们烦恼起来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个身体很粗重啊?当我们现在身心状态特别好时,有没有感到身体特别轻松,走起路来特别轻松?“安”就是安乐,我们不高兴的时候,叫不安。定就能产生“念”“慧”“惭愧”“轻安”。有人说“惭愧”不是正念,做坏事才“惭愧”啊。一个高素质的人都应该常存一个惭愧心。惭愧的相反是无惭无愧,说明这个人不知羞耻,还傲慢。以上这些“念”“慧”“惭愧”“轻安”,就是在修定有成绩的时候所能产生的功能。这是定庄严。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皈依,是进入一切正法之门。皈依的基础,就是信心。这种信心包括对正法所产生的清净信、欲乐信以及胜解信三种。一、清净信清净信是三种信心中,第一个产生出来的。什么是清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30
净一切眼病经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治疗眼病的经文,我们平时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被眼病所烦恼,比如近视眼,老花眼等等,这些虽然都会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但是谁都很烦恼带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问:据说密宗行人修某尊法时,宜用某种念珠,其说是否有理?诺那活佛答:照密宗之理,修某尊法,须用某种念珠。譬如观音法用水晶,或用 菩提子念珠;修长寿佛法,用珊瑚念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二大理则﹞佛法的因缘论,虽有此三层,而主要的是事待理成,依此而成为事实,依此而显示真性。如上面说到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第一项 无明〕一、无明的含义即无知、不明,不是什么都不知,反而是充满错误的知,是与正智相反的知。为生死流转的根本。”我们不仅不知道真理法则,反而自以为是,错误认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7
“﹝涅槃之深究﹞(一)蕴苦永息之涅槃:惟有甚深的空(无我)慧,才能破除我见。等到此生的报体结束后,不再受生死果,就是入涅槃了。”生死永灭不再轮回相续才叫涅槃。这里点出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五、解脱者的生活在日常生活方面,解脱的声闻圣者,偏重禅味,而漠视外界。他们的生活态度是淡泊自足的,「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他们的内心充实,而外表好象贫乏清苦。”早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八、正定﹞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是「定」。定,有禅那、等持、三摩地等同义的异名。以下区别「定」与「正定」的不同。”定即是一心而非二心、三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六、解脱与究竟解脱二乘圣者及菩萨,从证悟而得的解脱,还有不圆满处。二乘圣者,虽断尽烦恼而证解脱,但因无始来的烦恼,多且重,深刻影响于身心,所以身心仍然不免遗留有过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道 谛※﹝八正道﹞涅槃──苦的熄灭,是由修道而证得的。在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的实践法门,就是八正道。”四圣谛的内容是“苦集灭道”:苦是现实的一切,集是苦集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6
十六、 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杂阿含经>>第535 (372) 经﹙中p89﹚四食之因缘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这一段里面它主要是在探讨,「危人自安,减人自益」,就是说把祸推给别人,把灾难推给别人,把危险推给别人,而自己去享受那个平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