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四讲:二行章,舍杂行归正行讲解:纯祥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上一节主要是讲为什么要舍圣道归净土,基础是“了生死”,在这个目的上做选择。不要选择做好人或者是坏人,而应该信佛、念佛,做一个念佛人。不能误会的是对于那些不想了生死的人来说,当然是要做好人了。很多人并没有要出离轮回,这样就谈不上圣道门或者是净土门。这样就容易误会怎么连好人都不要做呢?“了生死”超越了普通的善恶好坏,在“了生死”这个愿望上面选择净土舍弃圣道。
设虽先学圣道门人。若于净土门有其志者。须弃圣道归于净土。
若你先学圣道门,比如有学过《法华经》、《大悲咒》、或是念《金刚经》的,“若于净土门有其志者”,就是你有想往生净土的愿望,法然上人非常明确的给你指出选择“须弃圣道归于净土”,非常干脆的,然后举了例子:
例如彼昙鸾法师舍四论讲说一向归净土。道绰禅师阁涅槃广业偏弘西方行。上古贤哲犹以如此。末代愚鲁宁不遵之哉。
净土七高僧之一的昙鸾大师舍圣道,他擅长中观的四论,就是中、百、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是圣道系的经典,昙鸾大师舍掉学习《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讲说,一向依净土三部经念佛。道绰禅师本来是研习《大涅槃经》的,涅槃广大,功德不可思议,都把它给放下了。
有一些杂行的莲友说,以前我念过观世音菩萨,念过《大悲咒》,做过早晚功课,念过《楞严咒》,念过很长时间的《地藏经》,念过《金刚经》,我发愿要念什么什么的。法然上人在这里,就举了二个祖师,说祖师都把以前圣道的那些行持都放下了,就是舍圣道归净土。贤士哲人祖师都没有兼行,都把杂行放下来了,像我们这种愚痴、冲动的人你还不舍圣道归净土吗?像我们这种级别的,肯定是没法跟昙鸾大师比的,没办法跟道绰禅师比的。我们以前还不明确,那么在这里,你就应该非常明确,如果你有志想往生净土,就应该做选择:舍圣道,专行念佛。
如果你不听,那就有违法然上人的劝化,跟昙鸾大师、道绰禅师的榜样相违背,更主要的是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和阿弥陀佛的本愿相违背,你就不听佛的话,那么往生净土的志愿就得不到,什么时候听,就什么时候再满足去吧。
问曰。圣道家诸宗各有师资相承。谓如天台宗者慧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慧威·玄朗·湛然次第相承。如真言宗者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智·不空次第相承。自余诸宗又各有相承血脉。而今所言净土宗有师资相承血脉谱乎。
净土宗有没有传承呢?如禅宗有释迦牟尼佛传给迦叶,迦叶尊者传给阿难,阿难传给菩提达摩,菩提达摩传给慧可,再传给六祖慧能,这个叫师资相传。这里法然上人又举了天台宗的祖师慧文大师,章安大师、智威大师、慧威大师、玄朗大师、湛然大师,这就是天台宗祖师的次第相承。就像父传子,子传孙似的血脉相联,净土宗怎么传承的呢?
答曰。如圣道家血脉净土宗亦有血脉。但于净土一宗诸家不同。所谓庐山慧远法师·慈愍三藏·道绰·善导等是也。今且依道绰善导之一家论师资相承血脉者。此亦有两说。
法然上人说净土宗也有,净土宗的血脉传承有不同的说法,法然上人主要是依道绰禅师和善导大师,依道绰和善导往上推,也有二种说法。
一者菩提流支三藏·慧宠法师·道场法师·昙鸾法师·大海禅师·法上法师(已上出安乐集)二者菩提流支三藏·昙鸾法师·道绰禅师·善导禅师·怀感法师·少康法师。
昙鸾法师接受《往生论》是从菩提流支大师那里得到的。昙鸾法师与道绰禅师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过了多少年以后,道绰禅师看到昙鸾法师寺院里的遗迹,是这样的一个继承。善导大师是在道绰禅师在世之时去亲近道绰禅师,怀感法师是善导大师的弟子,少康跟怀感也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净土宗的祖师。我们看《教行信证》里,亲鸾大师立了净土宗七位祖师,从龙树、世亲、昙鸾、道绰、善导、源信到法然,净土教祖师的血脉情况与禅宗、天台宗还是有不同的,他们基本上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并没有间断过,但是净土宗是有间断的,并不是口对口的传承,这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一章总结:主要是建立净土宗,重点的内容是舍圣道归净土,净土宗依三部经、祖师的传承,跟选择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有志向往生净土的话,就舍圣道归净土。
第二章 二行章
善导和尚立正杂二行而舍杂行归正行之文
你选择舍圣道归净土,归了净土以后要接着再选,净土教里面有正行和杂行,就像市场买东西一样的,精挑细选,你不会选有人带着你选,由大智慧的法然上人来帮你一条一条的选,他也是依善导大师的。
观经疏第四云。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善导大师在净土里面立正杂二行,结论就是你要舍杂行归正行,
依《往生经》说的去行的人,就是正行,因为《往生经》就是净土门、净土教,这里有五种: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五正行是: 1.一心专读诵净土三部经 2.一心专思想观察忆念极乐净土依正二报庄严 3.一心专礼专拜阿弥陀佛 4.一心专口称“南无阿弥陀佛” 5.一心专称扬赞叹供养南无阿弥陀佛
这些都是直接对着阿弥陀佛的、净土三部经的,你若对着别的佛、读到别的经上就不太对头,思想观察忆念也都是极乐净土的依报和正报,清净大海众菩萨和宝树莲花都不离开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念佛就不能念别的佛,就是一心专称彼佛,专称“南无阿弥陀佛”,就不是释迦牟尼佛呀,药师佛呀,供养也是专门供养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选择,因为你要立志去阿弥陀佛那里,就要认对了门,你也用不着搞那么多的亲戚,一个就行了,就要专心,这就是专行。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在五正行里,又有正中之正,就是念佛称名,因为称名是正定业,这个是法藏菩萨本愿选择的行,是无量寿的正定,所以再选择就应专念佛。这是一重一重的,把其他的筛掉了就剩五个了,全部跟阿弥陀佛有关,你说我是磕头好呢,还是念经好呢?还是念佛好呢?就是念佛好,这是非常明确的,“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除了正中之正的称名念佛外,其他的则称为助业,因为你没有离开阿弥陀佛,若离开了阿弥陀佛,就称不上助业了,那个行也叫行,但叫杂行,助行都不算了。
助行与杂行的差别:疏杂之行是回向得生,“疏”是与阿弥陀佛疏远;“杂”是不纯,不但疏远、还不纯,乱七八糟的。这个行就是你的三业的修行,做其他的需要回向,没有完全说不能往生,回向也是可以得生净土的,但是这个“生”是生化土的,并不是生真正的报土,你必须回向,回向就是发愿。
我们认识这些都是很实用的,指点你往生净土,达到这个目标要怎样的修行呢?就是舍杂行归正行。
私云。就此文有二意一明往生行相。二判二行得失。初明往生行相者。依善导和尚意往生之行虽多大分为二。一正行。二杂行。初正行者就此有开合二义。初开为五种。后合为二种。初开为五种者。一读诵正行。二观察正行。三礼拜正行。四称名正行。五赞叹供养正行也。第一读诵正行者。专读诵观经等也。即文云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是也。第二观察正行者。专观察彼国依正二报也。即文云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是也。第三礼拜正行者。专礼弥陀也。即文云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是也。第四称名正行者。专称弥陀名号也。即文云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是也。第五赞叹供养正行者。专赞叹供养弥陀也。即文云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是也。若开赞叹与供养而为二者可名六种正行也。今依合义故云五种。次合为二种者。一者正业。二者助业。
往生之行有正行和杂行,正行是有得的,杂行是有失的。正行之中又分为五种,五种是打开来说的,合起来有二种,一种是正定之业,二种是助业。
初正业者以上五种之中第四称名为正定之业。即文云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是也。
这是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之中专门发的一愿,就是“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恣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个就是佛愿,你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不管你是走路的时候,还是住在那里、坐在那里的时候、还是躺着,不问时间、节气,长、短,念念不舍者,这个业就是正定业,正定的名称来源于佛愿所成就的,所以这个业才是正定业。
次助业者除第四口称之外以读诵等四种而为助业。即文云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是也。问曰。何故五种之中独以称名念佛为正定业乎。答曰。顺彼佛愿故。意云。称名念佛是彼佛本愿行也。故修之者乘彼佛愿必得往生也。其本愿义至下可知。
念佛就是阿弥陀佛本愿的行持,念佛行就乘彼佛愿必得往生。修行也有差别,“修”就好比像盖房子,你一点一点盖出来,然后再住进去用了。你本来没有往生的愿望与信心,通过念佛的方式把他修出来,然后成就了信心,再念佛就是如实的行。所以“修”和“行”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修”就是创造出来一个东西,专修念佛修出来然后启用“行”。“修”也是“行”,“修”注重在创造的过程,专修就能够创造出愿来,乘彼佛愿来修就信心增强。你若自己修,这个愿就好难修出来,你说我这个愿生不起来,不是很愿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我怎么来修出这个愿呢?所以你要专门念佛来修出这个愿,你没有这个愿要创造出来,要顺着佛的这个愿力修出来就必得往生,这是专行。
次杂行者即文云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是也。意云。杂行无量。不遑具述也。但今且翻对五种正行以明五种杂行也。
一离开阿弥陀佛的,一下子盖尽了,全部都是杂行,“行”与“修”是互相的,你若去搞别的、修别的,就创造别的出来了,如你去读诵《金刚经》想修出往生净土的愿来,杂行想修出这个出来,那可就难了。因为列了五种正行,就对着说有五种杂行。,
第一读诵杂行者。除上观经等往生净土经已外于大小乘显密诸经受持读诵悉名读诵杂行。
比如有些人专门读诵《法华经》、《心经》、《金刚经》、《普门品》、《地藏经》,这叫读诵杂行。法然上人就干脆不客气的说了,这就存在你是听他的(大势至菩萨示现)还是听你的了,所以说大势至菩萨还是勇猛,摧伏你的杂心。
第二观察杂行者。除上极乐依正已外大小显密事理观行皆悉名观察杂行。
比如说有人专门观察地藏本愿里的功德,那就是观察杂行了。你搞什么“空不亦色,色不亦空”,三密相应还有别的,你就要去观极乐世界的净土
第三礼拜杂行者。除上礼拜弥陀已外于一切诸余佛菩萨等及诸世天等礼拜恭敬悉名礼拜杂行。
你不是专门拜阿弥陀佛,拜一下观世音菩萨,拜一下普贤菩萨,拜一下文殊菩萨,这是对着往生来说的,不是跟这些菩萨有什么不对头哦,这是礼拜杂行。这也是把其他的都盖进去了,就是杂行。
第四称名杂行者。除上称弥陀名号已外称自余一切佛菩萨等及诸世天等名号悉名称名杂行。
你一会儿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会儿又念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或是药师佛,咒语什么的,这是称名杂行,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第五赞叹供养杂行者。除上弥陀佛已外于一切诸余佛菩萨等及诸世天等赞叹供养悉名赞叹供养杂行。
就是赞叹这个菩萨,赞叹那个菩萨,不是专门赞叹阿弥陀佛,这就是杂行了。
此外亦有布施·持戒等无量之行。皆可摄尽杂行之言。
除了念佛所做以外的,都是杂行,就没有什么客气的,你就要界限明确,没有含糊,以前有人问的,那你现在就不用再问了,再问的话,你就是不相信法然上人的解释、劝化。
次判二行得失者。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
正杂得失:1.正行的得 主要就是心常亲近、忆念不断,亲近忆念不断就是无间,没有间隔,你修正助行就是亲近阿弥陀佛,忆念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的接近没有间断。2.杂行的失 你一修别的杂行,你就跟阿弥陀佛亲近的心断开了、有间隔了,你本来是应该一心一意的向西方的,一下子跑到东方了南方了,这样你虽可以回向,但是已经是疏杂之行了,还是搞远了。
即其文也。案此文意就正杂二行有五番相对。一亲疏对。二近远对。三有间无间对。四不回向回向对 五纯杂对也。第一亲疏对者。先亲者修正助二行者于阿弥陀佛甚为亲眤。故疏上文云。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故名亲缘也。
这就很重要了,佛念你,你不念他,就不亲近了;你老念他,他也念你,这就是: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你一修别的自然就离佛远了,这非常重要的,我们很多人就是业障深,就是不愿意接近阿弥陀佛,念佛感觉不怎么样,还是搞点别的吧,觉得别的比较感应大,总之对阿弥陀佛没有那么亲近。阿弥陀佛的光明炽盛,我们被佛的光明照下来,照到了你的黑暗有点受不了,本来佛是究竟慈悲的,但是我们就是业障太重了、内心太黑暗了不敢见光,阿弥陀佛的威神力量强大,而我们的很多的小九九黑暗的东西,就像水往下流,不能够跟上流接近,贪嗔痴的心比较强时,就不敢去接近阿弥陀佛了,怕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但你一离开就远了,所以要身口意三业常常的亲近阿弥陀佛,这是第一个方面的亲疏对。
我们中国人特别的讲究远近亲疏的,叫一家人不说二家话,一家人就是血脉相连,就是不一样。再怎么着也是一家人亲近,就是自私的感情,你要去极乐世界,就与阿弥陀佛是一家人,你就不能客气了。你就要把他当成父母亲、兄弟姐妹一样的,什么事都跟他讲,跟他亲近,你若不跟他亲近,你不是跟人的情理不相应吗?因为我们要去十万亿佛国的净土,本来就离得好远了,你自己再搞得远一点,那就不止十万亿了,对于很多人来讲,就超过这么多了。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 整理:如意 审核:纯祥法师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选择寺院和善知识,这三点非常重要,学会受用一生!佛法充满方便法门,譬如前文中我们说过,除了剃发出家,皈依僧团修行,也可以选择在家修行。后者因为不改变生活的方方面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15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人生的凶相如果你不念佛,恶鬼恶神(我们生生世世和众生结的恶缘),他就找机会来报复你,你稍不留神,得了一种恶病,到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原来是恶鬼恶神来找你麻烦,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唯说念佛(六)正定业与助业这五种正行,包括了我们在此土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行法。这五种正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不是五种平等呢?五种都要做呢?如果是那样,有人心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正讲】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极其容易谤佛谤法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念佛时身体感应发热是因为念佛就是念无量光,光就代表阳气,是善中之善。阳气足的人身体比较健康。我们平时念诵佛法的时候是有特别多的感应的,我们平时持诵修行的时候一定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念佛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我们平时修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我们可以自己在家中念诵修行佛法,这样我们是可以很快地精进的。每个人都是有注定的因缘的,那么多多的念诵佛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27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话说世间上有左右邻居两家,左边这一家日日吵闹、日日有是非,不但夫妇间、儿女间互相吵闹,有时儿女也会同爸爸妈妈吵闹。吵闹太多,大家都烦了!而他们隔壁的邻居,一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你一天定一万声,不论多忙,不论做什么事情,在客堂也好,在大寮做饭也好,不论你做哪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有人会说:既然如此,那我等到临终时再念佛就好了,何必平常时时要念呢?您想想看,为什么我们平常时时要念?比如一个小孩,从小不写习题,爸爸妈妈、老师说的话也不爱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放生能够让我们在遭遇任何困境时都能快速的解决和冷静的思考,也能够为我们化解一切的灾劫和苦难,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顺心如意,而且通过放生和念佛还能够在我们净化心灵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作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切都帮助我们忆佛念佛周围环境越是吵,我心念佛念越好。各种声音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1
有的人一听到别人跟他说‘阿弥陀佛\’,他就说:‘不好意思啦,念小声一点啦,让别人听到不好意思啦!’你想想看,我们这张嘴什么不好的话都说,譬如现在最流行的什么‘伤脑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问: 《地藏经》中许多地方都讲天地鬼神,护持念佛,礼佛上香的人,不令恶事横事入门,水火盗贼,一切恶事悉皆消灭。而我却见到不少礼佛念经的居士,甚至我自己常有不如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广钦老和尚常常的教导道证法师讲述: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老和尚九十二岁那年,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5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这只猫为报恩在寺庙跪拜4年,吃斋念佛不杀生。▼猫咪作为新一代的萌宠,以它呆萌的外表俘虏了很多人类的心。主人都会为它们准备小鱼干,罐头,天天大鱼大肉享受着,然而今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11
双溪寺的三坛大戒已近尾声,传戒过程顺利如仪,求戒的戒子们都很欢喜。这天得戒和尚印海定律师对戒子们开示:“诸位戒子,此次传戒法会即将圆满,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因果轮回时间:2024-10-11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听一位师兄讲她妈妈,学都没有上,但是会背诵早晚课。背诵《阿弥陀经》,一字不漏。然后讲起她妈妈,很像小孩子一样,常常需要她哄一哄,赞美几句,她妈妈念佛就更起劲。人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05
有一天,我向金山活佛笑说:“佛教的法门很多,为什么只老实教人念‘阿弥陀佛’?何以不开示别的法门?”他答的话真有趣:“现在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心眼多,说多了它会漏掉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3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禅是修开悟的,听经也修开悟,为什么?你听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是自性,都是真心,真心流出来的言语文字,它跟世间法不一样。听多了,听的时候不要去想它,只一味的去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4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
念佛精要张尚德一、念佛即是信佛、依佛、归到佛。二、念佛必须坚信佛。释迦牟尼佛说:小草、微尘中都有亿万佛,所以念的虽然是阿弥陀佛,实际上是与一切佛合而为一的,这称作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黄念祖:念佛关键在于不忘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
禅理故事时间:2024-09-17
忠臣孝子念佛一声,声音直达三界李家村有位农妇,每天早晚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随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大家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
孝顺父母时间:2024-09-16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1 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修念佛法门,不必破无明烦恼(妄想),不必断见思烦恼(执着),这一句佛号能降伏烦恼,能把烦恼压住,就能带业往生。2 带业往生是佛说的,但是佛在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