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台止观的修证
了 法
天台四部止观简介
一.《摩诃止观》又名《圆顿止观》是天台智者大师,讲述于隋开皇十四年(594)、由弟子灌顶(561-627)笔录,又称《天台摩诃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是智者晚年讲述,在其著作中是最圆熟的论书。全篇共有十卷、由十章构成,十章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五略十广。五略是指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纲、归大处等五段。十广即十章、十章中第一大意、第二释名、第三体相、第四摄法、第五偏圆,这五章一共三卷,是说明圆顿止观的道理、在五略中属于发心位。第六方便、第七正观,共七卷、在五略中属于修行位。但第一章是十章的精要;第六章是为各种修法而作全面的准备、即二十五方便法;第七章是说明正修止观。第八果报,第九起教,第十旨归,这三章在第一大意章中已有感果、裂纲、归处的说明。列表如下:
十大章
(十广)一 大意
( 五略)
二 释名
三 体相
四 摄法
五 偏圆
六 方便(二十五方便)一 发心
二 修行 四种三昧
三 感果
四 裂纲
五 归处 卷一
卷二
卷三发心位
七 正修
八 果报
九 起教
十 旨归二、观烦恼境
三、观病患境
四、观业相境
五、观魔事境
六、观禅定境 十乘观法
七、观诸见境
八、观上慢境
九、观二乘境
十、观菩萨境一观阴入
界境
(十乘观法)一、观不思议境—
二、真正发菩提心
三、善巧安心——
四、破法遍———
五、识通塞———
六、道品调适——
七、对治助开
八、知次位
九、能安忍
十、难法爱———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不说修行位
二.《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凡十卷,由智者于瓦官寺讲述,法慎记录、其后灌顶再加编整,略称禅波罗密。又名《渐次止观》、《次第禅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智者早年就有圆证止观的体验和实践,所以他讲述的《次第禅门》是以禅来统摄一切佛法,几乎和摩诃止观是同一旨趣。《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亦具有十章。第一修禅波罗密大意,第二释禅波罗密名,第三明禅波罗密门、第四辨禅波罗密诠次,第五简禅波罗密心法,这五章是说明其概要。第六分别禅波罗密前方便,为坐禅做标准、第七释禅波罗密修证,是说明坐禅的修证方法。第八显示禅波罗密果报,第九从禅波罗密起教,第十结会禅波罗密归趣,这三章与摩诃止观相同,没有文字说明。但不同的是本文把所有的禅法、以次第浅深给予体系化。同时在第二章中把方便分为外方便和内方便,即二十五方便为外方便,与摩诃止观说法一致。内方便是说明在坐禅修证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内在的障碍予以注意,此与摩诃止观不同。本文第七章的修证,由浅而深,由低而高种种开示,将禅分为世间禅、亦世间亦出世间禅,出世间禅、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的四阶段,世间禅是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亦世间亦出世间禅是六妙门,十六特胜,六通三明等。出世间禅又分对治无漏和缘理无漏二种。其中又分观、炼、薰、修、四阶段,总述九想、八念、十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列表如下:
渐次止观
十卷一、大意
二、释名
三、明门
四、诠次
五、简法心
六 方便外方便(二十五方便)
内方便卷一
卷二
卷三上
卷三下
七 正修
八 果报
九 起教
十 归趣一 止门——
二 善恶根性
三 安心法—
四 治病法
五 觉魔事—
卷四
一、四禅——
二、四无量心
三、无色定
一、六妙门
二、十六特胜
三、通门——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一、世间禅二、亦世间亦出世间三、出世间禅
四、非世间非出世间禅一、对治无漏————
二、缘理无漏
不说一、九想
二、八念
三、十想
四、八背捨
五、八胜处
六、十一切处
九次第定
师子奋迅三昧
超越三昧观坏法
观不坏法
炼————
薰————
修————
卷九
卷十
三.《不定正观》、又名《修禅六妙门》、《六妙法门》全一卷、是隋代智者于都下瓦官寺撰述。后在中国失传,从日本取回。在三种止观中属不定止观,以阐明数息、随息、止心、修观、还、净六法,故称六妙法门。大意分十章:第一、历别对诸禅六妙门,是说明六妙门和禅波罗密诸法的关系。第二、次第相生六妙门,是说明修数、随、止观、还、净六法的相互关系。第三、随便宜六妙门,第四、对治六妙门,第五、相摄六妙门,这三章是说明六妙门的意义。第六、通别六妙门;第七、旋转六妙门;第八、观心六妙门;第九、圆观六妙门、这四章是说明修证的实际情况。第十、证相六妙门,是说明证悟的形态,即次第证,互证、旋转证、圆顿证、四种不定止观的证悟情况。
四.《童蒙止观》分上下卷,又名《修习止观坐禅法要》简称《小止观》隋代智者大师为其俗兄陈针讲述、是摩诃止观的梗概、入道之枢机。如止观所述:“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止则爱养心诚之善资、观则策发神解之妙术;止是禅定之胜因、观是智慧之由籍。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本书立十科、阐说修习止观的一切要领。十科即是: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是说明二十五方便法;第六至第九是正修观法。
调治身心的经验
天台止观的坐禅方法,首先要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在二十五法中,以戒为首,凡是要想修习坐禅、解脱身心的系缚、必须要受戒,严持清净的戒律,时时反省、忏悔,使身心清净。其次是修定、修慧,在二十五法中即是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是端正身体的姿势,我们身体的动作有打坐、站立、行走、躺卧四种威仪,修行的人,平常在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时,举动若粗,则气息随粗、心意散乱、必定难于入定,所以在打坐之前、应预先把它调好。
1、坐前的准备。修习止观调身方法,可半跏趺坐或双跏趺坐。根据七支坐法是坐下之后,先作运动。
①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头向左倾、再往右倾。头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头顺着时针方向,前右仰左转,再逆着时针方向,前左仰右转。运动时、肌肉和神经要放松各作三至七次、动作要缓慢柔转、眼睛睁开,呼吸自然。
②全身运动。身躯向前低下,再往后仰。身躯向左转,再向右转。然后挺直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次运动,如按摩法。其目的是使手足及身体安稳舒服,这是坐前的调身方法。
2、七支坐法。一般叫做跏趺坐,又名盘腿坐,即毗卢遮那七支坐法。七支坐法的主要特点是:脚、手、背、头、口、舌、眼等七个部位。
①双足跏趺坐。即以左脚在下、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叫如意吉祥坐。如将右脚在下,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叫不动金刚坐。如果不能做到跏趺坐,单跏趺坐,两腿交叉架住也可以,但注意要解宽衣带、周身端正,同时打坐时要有坐垫和盖膝之物,以免坐时受凉。
②手结法界定印。左右两手重迭在一起,左手掌平放在右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地相拄、自然平放在小腹部。
③背脊坚直。端正身体、先当挺动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反,然后端直,腰部挺立,不弯腰、不靠椅、胸部自然舒畅。
④端正头颈。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压住颈部两大动脉、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⑤闭口脸带笑容。鼻纳清气,不可张口呼吸、如放气时、闭口使浊气徐徐而出,不可粗急、想身分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这种吐纳法,可做一至三次,令身息调和。
⑥舌尖微舐上颚。门牙上龈的唾腺处,如未生长牙齿的婴儿,舐着上颚,有口水时,应当徐徐咽下。
⑦眼微闭。令断绝外光,不易产生散乱。或可平视,把视线投放到身前二三尺的地上,回光返照不易产生昏沉。七支坐法的次序和内容、各家稍有不同说法。
3、全身按摩。坐毕以后,闭口放气,意想气息从周身百脉随意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再摇动肩膊、头颈、再舒放两手两脚;搓热两掌,用拇指背,轻轻按摩两眼,然后开眼;再依次用双掌按摩面部,鼻端两侧,额部、后颈、背部、再下至两大腿、膝盖、小腿、足心等。这一自我按摩的运动,能使身心感到柔和温暖舒畅,这是坐后调身的方法。
二、调息。息即吸呼、呼吸与人的心理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呼吸和顺舒畅,心境就会安稳平静。人们只知道饮食能维持生命,殊不知呼吸比饮食更重要,人们若断食,挨到七天尚不至于死亡,倘一旦闭塞口鼻,断了呼吸,恐怕不到半小时,就要死亡,这是呼吸比饮食重要的证据。人们要得饮食,必须靠劳动,至于呼吸,可在大气中随时取得。
止观书中介绍呼吸有四种: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在运动或坐禅的时候、鼻孔中出入的呼吸有声音是风。呼吸虽然没有声音,但是出入的呼吸结滞不通是喘。呼吸虽然没有声音,也不结滞,但是呼吸不细是气。呼吸时不结不粗、没有声音,出入绵绵,如有如无,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是息。由于息的关系,推动血液、制造能源,产生赋予生理机能活动的作用。
调息的方法,是在于调心,端坐后做深呼吸,呼吸时将双手安放在小腹处,先用鼻孔吸气引入小腹,使小腹隆起,继续吸气,然后渐收小腹,胸部隆起,肩微耸,尽量吸气。然后闭气再慢慢地把气用口徐徐吐出。这种呼吸法可做一至三次,然后把姿势坐稳,开始调息。《不定止观》第二章次第相生六妙门中介绍调息的方法有二种,一、数息,三、随息。引文如下:
数有二种,一者修数,二者证数。修数者,行者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是名修数。证数者,觉心任运从一至十,不加功力,心住息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患数为粗、意不欲数,尔时行者应当放数修随。随亦有二,一者修随,二者证随。修随者,捨前数法,一心依随息之出入摄心缘息,知息入出,心住息缘、无分散意,是名修随。证随者,心既微细,安静不乱,觉息长短,徧身入出,心息任运相依,意虑恬然凝静……。
这就是说修数息,随息法到了杂念渐渐减少之后,便可把数目省掉,注意集中在呼吸处,对于每一呼吸,都历历分明,日久功深,呼吸与心,便会相契相忘,渐入定境。
三、调心。我们的心经常处于两种极端状态之下,精力充沛之时,思绪极多,不易安静。精力衰竭,便会陷于困顿,晦暗,昏沉呆滞。前者病在散乱心,后者病在昏沉心。调心的方法就是要调理昏沉和散乱,心中昏沉、不能明记、头低下垂,产生瞌睡,这时应当提起精神、思想高度集中,令心安住在所缘之境、心不分散,这就可调治昏沉。心中妄念纷驰,忽然想东,忽然想西,身不安定,这时应当制止妄想,一切放下,心就安定寂静、渐渐入定、诸禅三昧,三乘无漏圣果、也会渐渐证得。所以调心不外乎止观二法。
㈠止心。我们的妄心好比猿猴野马,奔驰外境。只有系念一处,方能制止杂念。止心的方法有三种。
1.系缘守境止。系念鼻端,令心专注,出息入息、久而久之,妄心就会慢慢地降伏下来。或可系心腹下,令心不散乱,妄心则会渐渐停止。经说:“系心不放逸,亦如猿著锁。”
2.制心止。妄念随心而起,即从心的本体上下功夫,随时制止它,不令驰散,狂心便歇。经说:“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止心。”
3.体真止。即真实体会随心所念的一切事物,都是从因缘生。因缘空无自性,则心不取著,妄念自然便会停止。
㈡观心。即返观自心的起心动念,善、不善,无记性三种。观心的方法有二种。
1.五停心观。贪欲心起时,用不净观来对治;嗔恚心起时,用慈悲观来对治;执著我、人、众生、寿者、用界分别观对治;心散乱时多寻思用数息观来对治;心愚痴时用因缘观对治。
2.正观。观察一切事物,大至山河大地,小至微尘,以及我的身心,是空无自相,则心不执取是空观。但观山河大地,世界身心,无不是因缘所生,只是假名安立罢了是假观。观空时不执着空相,观假时不执着假相,离空假两边是中道正观。
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修止观的人,由于勇猛精进,修持得力,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会出现种种反应。《童蒙止观》说,善于修止观的人,在坐禅的时候,身心明净,将有种种不同的善根发生,善根发生的现象大约有二种。一是身心以外的善根发相,如喜欢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供养三宝、读诵经典,听闻佛法等。二是身心内的善根发相,但有六种不同:
1.呼吸法的善根发相。修止观的人,以数息的方法调息,得到了身心渐渐入定,泯然空寂、与宇宙合于一体看不见身心相貌,呼吸不出不入,这时在坐禅之中,突然感觉身心发动八种触;痛、痒、冷、暖、轻、重、涩、滑,身心安定,虚微悦豫,快乐清净,不可言喻。同时在调息的时候,有时还会突然感觉到呼吸遍满毛孔、全身虚疏,能透视自己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心情喜悦、寂静安乐,这是初禅之前的随息特胜现象。
2.不净观善根发相。修止观的人,功夫得力,定境现前,身心虚寂,忽然看到男女身体的死亡、膨胀腐烂、虫浓流出、白骨狼籍,及一切飞禽走畜、舍宅山林等,都不清净,厌患自己原贪爱的血肉之躯,遂不再执著有我、人、众生、寿者之相、而得清净。
3.慈心观善根发相。修止观的人,将得未至定时,忽然发心慈念众生。或想念亲人眷属,同得快乐,内心悦乐清净,不可言喻。乃至看到十方一切众生,也是这样,同得快乐,出定以后,心情喜悦,对人的表情,常常是和蔼可亲。
4.因缘观善根发相。修止观的人,将得未至定时,身心静定、忽然觉悟,三世十二因缘、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没有人我之相,破诸执见,定心安隐,慧解顿开,内心踊跃欢喜。
5.念佛善根发相。修止观的人,将得定时,忽然会感觉到身心空寂,忆念诸佛功德相好庄严,所有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昧解脱。神通变化、无碍说法,广度众生,不可思议。即时产生恭敬心,入三昧地,身心快乐,清净安隐。
6.一切法门善根发相。修止观的人,获得身心澄净时,有可能发起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世间可厌、食不净相,死离尽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菩提,八圣道,空、无相、我作、六度,诸波罗密、神通变化等。经里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可见修习止观所得的利益是不可思议。
禅病的医治
人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修行的人,如四大不调和,则生四百零四种病。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是由多方面的,如我们过去的妄念和不善业,以及不善于调身、调息、调心、调睡眠、调饮食等,都会引起疾病。《童蒙止观》中说有三种原因得病,一是四大五脏增损得病;二是鬼神所作得病;三是业报得病。
一、四大增损所生疾病。1.地大增损,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一百零一种病产生。2.水大增损,痰阴胀满,饮食不消化,腹痛下痢等,一百零一种疾病产生。3.火大增损,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大小便利不通等,一百零一种病产生。4.风大增损,身体虚弱,战掉疼痛,肺闷胀急,呕逆气急等,一百零一种疾病生。
二、五脏所生病。1.从心生病,身体寒热、头痛口燥等。2.从肺生病,身体胀满,四肢疼痛心闷鼻塞等。3.从肝生病,多无喜心,忧愁不乐,瞋恚、头痛、眼暗昏闷等。4.从脾生病、身体面上随风徧身,骚养疼痛,饮食无味等。
《大智度论》说:病的产生有二种因素引起。
1.外缘,如:一受到寒热饥渴。二摔伤碰伤。三细菌感染,即空气传染、饮食传染、接触传染。四饮食本身有毒素。五食物调配不当、如豆花加蜂蜜有毒。 六滥服用药物。七使用不妥当的东西。八鬼神和其他众生冤报。九遣传带来,如肝炎、肺病等。十污染的环境造成,如噪音和空气;水等环境污染。十一遇到挫折和打击。十二农药和洗洁剂余留的毒素。十三食用变质的食物。
2.内缘。如:一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二纵欲贪爱。三生活方式不当,或坐禅的方法不对。四常发脾气。五疲劳过度。六忧郁烦闷。七紧张恐惧。八焦虑。九心理不平衡和内心的冲突。十幻觉和错觉。十一兴奋过度。十二思虑过多。医学把疾病分为两类,一身病,二心病。人类身体的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机能性疾病,心因性疾病。传染性的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所感染的,例如肺结核等。机能性的疾病,是因为生理机能的衰退和障碍所引起,例如核黄疸等。心因性疾病,是病人在机体上找不到毛病,纯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例如因长期忧愁而造成的食欲不振或肝病等。人类的心理疾病分为神经病和精神病二种。神经病又名精神神经病,它包括神经衰弱、精神衰弱、歇斯底里症等。或者把神经病分为焦虑性、分离性、转变性、恐惧性、迫害性、压抑性反应等。精神病包括妄想病。神经过敏狂郁病,精神分裂症。精神病也可分为机体性的精神病是由身体上的疾病所引起,机能性的精神病,则纯粹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
治病方法,在中西医中有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佛教医方明中及《杂阿含经》治病秘法中亦有详细说明,中国天台宗的治病方法在《摩诃止观》中也有说明。今笔录如下:如由饮食引起生病,可用医方药物调养。坐禅时不善于调理,导致生病,必须在坐禅时善于调息观心。是鬼神病,要用观行力和大神咒加持治疗。业障病,应当内用观想力,外用修福修忏悔法。现在依止观的内容,略示六种治病方法。
一.止心治病。人的托胎是诸神与父精母血结合系在脐下、脐能连持生命,是一切肠胃的源头。人如四大不调,可以系心在肚脐中、观想自己的肚脐如豆粒那么大。如观想不起来,可以解衣观肚脐之相,然后闭上双目,闭口舌舐上颚,令气调和,心不驰散、专注脐处,能治一切疾病。观想肚脐时会有很多现像发生,有痛如针刺、急如绳牵,痒如虫咬,冷如水灌、热如火焚等。这些现像的发生,只要一心专注,排除邪念,这样不但能治病、而且能入四禅八定。
人有疾病、上气胸满、两胁疼痛,背膂急、肩井痛、心热闷痛,烦不能食,心痛,脐下冷上热下冷、阴阳失调、气嗽、有这十二种病症皆可以意守丹田,即脐下二寸半。若痛的利害可以移心足三里,及两脚大拇指爪横文上,即能治病。
二.用气治病。即用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诗、这六种气都出入于唇吻之间,转侧牙舌,以发音为主,徐徐运心;用气观想,若冷用吹,如吹火的方法。热用“呼”。四节百骸疼痛用“嘻”。上气烦胀用“呵”。痰阴用“嘘”,劳倦用诗。这六种气能治五脏六腑病、呵治肝、呼吹治心、嘘治肺、嘻治肾、诗治脾。以便为记忆引文如下: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诗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三.用息治病。四十二章经说:“人命在呼吸间”。呼吸停止,生命就要结束,可见呼吸的重要。但呼吸有四种:有声曰风,结滞曰气,出入不细曰喘,呼吸均匀曰息。人身体重为地大增病,可用呼息。体轻成风大增病用吸息,人发冷为水大增病用出息,发热为火大增病用入息。同时可运用十二息治病。⒈上息治沈重、⒉下息治虚虑、⒊满息治枯瘠、⒋焦息治肿满、⒌增长息治羸损、⒍灭坏息治增盛、⒎暖息治冷,⒏冷息治热、⒐冲息治雍塞不通、⒑持息治战动、11.和息通治四大不调、12.补息资补四大衰弱病。这十二种呼吸法、都从观想生,善于运用,就可以治疗一切疾病。
四.假想治病。以观想力量治病,如杂阿含经、治病秘法等书籍中有详细说明,如人患冷、善于观想身中有暖火生起,即能治冷。
五.观心,不带任何观想和息法,直接观现前一念之心,内外四大不可得,则身心健康,众病自愈。
六.方术。即中国古代医学(巫医)以及先秦巫祝、祭祀鬼神和方士炼丹采药之术。方术本非出家人所学,但我们这个由四大组成的身体,增损不定,如修四种三昧,安身办道,利用方术治病,如治咽法、治齿法,捻大指治肝等病。有关治病方法在天台止观书中有详细说明,此文就不再一一介绍。
结 论
止观是佛教行者修行的法门,依此修持,能完善人格,发掘潜能,延年益寿、乃至身心清净,解脱自在!童蒙止观序文说:“考诸佛之修证,莫若止观。天台大师灵山亲承,承止观也,大苏妙悟,悟止观也,三昧所修,修止观也,纵辩而说,说止观也,故曰说已心中所行法门……。”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归纳上面这些外道的观念就是三大主要思想,与佛陀的思想再作一番比较。“﹝三大主义及佛陀的思想﹞印度当时的思想界,可归纳为三大思想,即:修定主义、苦行主义、快乐主义。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