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道人的归宿——蕅益大师简介
蕅益大师(一五九九—一六五五):莲宗九祖,号智旭,字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蕅益老人」。母金氏,梦大士送子而生。俗姓锺,江苏吴县人。
大师七岁茹素,少好儒学,誓灭释老,开荤酒,着论数十篇而破之。十七岁时,偶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有所省发,乃不谤佛,并焚毁所著辟佛论等。
二十岁时,注释《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后闻《地藏经》而信佛。
二十二岁,专志念佛,尽焚所著稿二千余篇。
二十三岁时,发四十八愿,自名大朗优婆塞。听《楞严》时,至「世界在空,空生大觉」处,对何故有此大觉不明了,遂决意出家,体究 生死大事。次年一月之内,三次梦见憨山德清。时憨山大师住广州,因路远不能从,而就憨山门人雪岭师剃度。后往云栖,听古德法师讲唯识 论。一听了了,疑与《楞严》宗旨有矛盾,不得决疑。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合会」之答。大师甚怪之,觉佛法岂有二也?并于「身从何来」不能明了,以至大汗淋漓,遂上径山坐禅。一日,身心世界,忽皆消殒。悟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非从父母所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但是邪说大误人耳。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决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矣。
二十六岁,大师受菩萨戒,遍阅律藏,方知举世积讹。知末法时代,徒为名字比丘。亦深感自身烦恼厚重,于诸戒品,说不能行,遂拈阄而退作菩萨沙弥。盖以为今比丘则有余,为古沙弥则不足,宁舍有余企不足也。后又多次礼七,欲求清净轮相以得戒体。然屡求不得,并于礼忏时,烦恼习气现起,更觉异常,故发决定心,尽舍菩萨、沙弥所有净戒,但作一三归弟子而已(时年大师已四十六岁,后因见相好而稍感心慰)。
大师二十八岁时,母病笃而无力救,痛切肺肝。葬事毕,焚弃笔砚,往深山闭关。于关中大病,始知功夫不得力,尤痛感无常迅速,遂发意西归,求生净土。
三十岁时出关,随雪航师学律。后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弘律。
三十二岁时,欲注《梵网经》,不知依何宗?后作阄问佛:一曰宗贤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频频拈得台宗阄,于是究心台部,然不肯为台宗子孙。
三十七岁后,宏化诸方,居无定所,随缘著述各种经论疏解。晚年安居浙江灵峰,五十七示寂,世称「灵峰蕅益老人」。
大师平生厌弃名利,以念佛为本,以阅藏著述为业。终身未尝放下笔砚,故著述颇多,共计四十余种,近二百卷。而大师自言:
注尽十二部经,不曾增减一字;讲尽八万律仪,不曾行得一事。释迦如来唤作不肖丑儿,弥勒世尊诃为痴顽傲弟。独有阿弥陀佛藏垢纳污,金手接向下品莲花安置。
蕅益大师初以宗乘自负,苦参力究数载,深有所得。后尽谙宗门流弊,乃决意弘律。三阅律藏,深研戒律。并会通大小律仪,诠释开遮持犯,欲救时弊。力求五比丘共住,拟扶正法。后因求五比丘不得,亦深知持戒之难,故弃而归净,力弘持名一法。
大师于律解虽精,然深知「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破戒者」。尤知自身烦恼习强,躬行多玷,说时似惺惺,用时仍颠倒。不是生西方,便是堕地狱。曾自言:「二十四岁出家,真为生死大事。只因藏身不密,为一二道友所逼,功用未纯,流布太早,遂致三十年来,大为虚名所误。直至于今,发白面皱,生死大事,尚未了当。言之可羞,思之可痛。所以平生誓不敢称证称祖,犯大妄语;誓不敢摄受徒众,登坛传戒;迩来并誓不应丛林请,开大法席。盖诚不肯自欺自误故也。」(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此道人生平之耻。)
大师意欲匡救三学内讧之弊,而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认为:
禅是佛心,教是佛语,律是佛行,未有有心而无语、无行,有语而无行、无心者。即此三,虽三而实一。若不了此旨,各分门户,内讧为事,不能自利利他矣。欲知佛教,一以贯之,禅即教即律,乃至律即禅即教,三学本为一源。如来所制大小律仪,皆为断除现在未来有漏,直下安心,亦是至圆至顿;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皆是破除我法二执,直下安心,亦是至圆至顿。祖师千七百则公案,皆是随机设教,解粘去缚,斩破情关识锁,直下安心,亦是至圆至顿。若不能断有漏法,即不知戒意;不能破我法二执,即不知教意;不能斩破情关识锁,即不知祖师西来意。既不知戒意、教意、祖意,纵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性业遮业,悉皆清净,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纵三藏十二部,无不淹贯,谈说五时八教,权实本迹皆悉明了,只是贫人数他宝,身无半钱分;纵公案烂熟、机锋转语、颂古拈古、上堂普说等,一一来得,只足长慢饰非、欺诳人天,皆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圆觉经》云:「末世众生,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此之谓也。诸仁者,出生死事,大不容易。
此即蕅益大师对「三学一源」之精要阐释,观此,则可明禅、教、律三学之大义。
虽三学一源,然末法众生,善根浅薄,心眼未开,多得其?,不得其神。岂能尽晓三学之旨?一学尚不知,况三学也?时逾下,机逾劣,法逾衰。大师虽极力道破,欲力挽其道。然时久弊深,岂是人力所能挽回也?
大师生平常言三学衰败之原因曰:
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如方木入圆窍也!随机羯磨出,而律学衰,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如执死方医变症也!
故大师于举世之若儒、若禅、若律、若教,无不视为异物,疾若寇仇。叹言:「法运日讹,老成雕谢,兽蹄鸟?,交于中国;乳臭小儿,竞称宗主,拈花微旨扫地。至此,不唯可悲,亦可耻矣!」观此,可见大师有感于法道衰微之无奈与痛心。后因明了禅教律三学,于末法众生,无一堪能;唯持名一法,普应群机。故尽舍他法,一意西归,专宗持名,并以此自行化他。
大师一日对成时法师言: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
成时法师大骇,认为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着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新。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
有禅者曾问师:作何功夫?
师曰:念佛。
禅者又问:念佛为何?
师复答言:求生西方。
禅者嗤言:何不荐取「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用是妄念妄求为?
师答曰:汝谓阿弥陀佛在性外,极乐国土在心外耶?心性亦太局隘矣。即汝所谓不念不求者,非恶取空耶?
古来他宗行人,偏尚玄理,一涉净土,多将「西方净土、无量光寿」等,一一消归自心,好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自心又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如此执理废事,弄巧成拙,求升反堕,自失误他,为害非浅。蕅益大师深斥其弊,力辨其非,言:
本具性德,蠢动皆尔,非关修证,殊未稀奇。而昧者一迷缘影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自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是故西方极乐世界,即唯心净土;现在乐邦教主,即自性弥陀。
大师欲补偏救弊,以事扶理,彰事理无二之旨,并作「净土唯心偈」言:
西方即是唯心土,得见弥陀始悟心;寸土不存非断灭,堂堂相好寂光身。西方即是唯心土,欲悟唯心但念西;舌相广长专为此,更求玄妙抑何痴?西方即是唯心土,拟拨西方理便乖;极乐一尘同剎海,假饶天眼未知涯。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一切境风犹挂念,云何妄说任西东?西方即是唯心土,白藕池开不用栽;一念顿教归佛海,何劳少室与天台?
大师虽学贯群经,宗教具通,因知净土痛快直捷、广大简易,圆收圆超一切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知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是故不参禅、不学教、不谈玄、不说妙,尽舍一 生修学,而专持名号。
有人曾问修学之心要,大师言:「心要莫若念佛。」
大师初则诸宗并阐,应机设化,欲救时弊。后知时久弊深,力所不及。唯净土一法:至简至易,至顿至圆;无罪不灭,无机不摄。只要愿生净土,无一不生。不论功夫深浅,不论智慧大小,不论罪福多少,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故一生专修净业,偏弘净土,力倡「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之无上心要。
末法众生,舍净土一门,别无出路;舍持名一法,别无方便。于五浊恶世,若谓更有别法可出生死,则皆是戏论,无益于生死。唯深知其甚难,方堪死尽偷心,宝此一行。但能相续称名,必得往生。此法不涉施为,不论修证,信心称念即可。他宗行人,多附以种种理论,阐释「念佛」之义,使简单易行的净土法门,蒙上一层玄学色彩,让人捉摸不透;或则视其简单无奇而不愿修学。大师有感于此言: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
蕅益大师深感轮回之苦,生死可怕,虽愿大不遗尘界,却胆小怕堕地狱,故一心求往。诚如其自言:「念念思归极乐乡,心心只畏娑婆苦。」又深悟净土一法「凡夫例登补处,超尽四十一因位」之殊胜奇功,是故纵虽下品往生,亦自心甘。自言:
只图下品莲生,便是终身定局。岂敢大言欺世,致使法门受辱!
大师之修学,由博而约,由理而事;由圣而净,由杂而专。最后尽舍一切,唯一佛名独存于心。其自像赞,可谓对自身修为之最好说明:
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舟*造]。
大师曾自述其心路历程言:
信释迦之诚语,悟法藏之愿轮,始知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还归净土法门。予初志宗乘,苦参力究者数年,虽不敢起增上慢自谓到家,而下手工夫得力,便谓净土可以不生。逮一病濒死,平日得力处,分毫俱用不着,方乃一意西归;然犹不舍本参,拟附有禅有净之科。至见博山(元来)后,稔知末代禅病,索性弃禅修净,虽受因噎废食之诮,弗恤也。于今专事净土,复逾三载,炽然舍秽取净,与不取舍元非异辙,较西来祖意,岂不更直捷耶?
观大师一生,初学儒,然觉儒非出离之要道,乃出家修禅,期依修禅解脱生死;待熟知禅者之流弊后,不愿久专于禅,更究律学,有兴律之志;及见律家之流弊后,不欲久留律门,又研习天台,于教乘深有所得;待透彻其宗见后,知近世教下之流弊,又不屑为台宗子孙。即既不敢以「古」之「儒、禅、律、教」以自许,又不屑以「今」之「儒、禅、律、教」而自命,故自号「八不道人」。
印光大师赞蕅益大师言: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本书又称《六祖法宝坛经》、《六祖坛经》、《法宝坛经》、《坛经》。为禅宗六祖惠能应韶州刺史韦璩之请,于城内大梵寺讲堂演法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8
《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所说经》,又称《维摩诘经》、《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经》。三卷,十四品。姚秦鸠摩罗什(344-41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5
《法句集经》《法句经》,又称《法句集经》、《法句集》、《法句录》、《昙□经》、《昙□偈》。属巴利语系。二卷。印度法救撰集,三国时代吴维只难等译。维只难,天竺人,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5
《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略称《法华经》。七卷二十八品。后秦鸠摩罗什(344-43,一说350-409)译。师东晋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4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地论宗是在南北朝时代和摄论宗并称的一个佛教学系,后来的华严宗(他叫做贤首宗)即渊源于此宗的南道派,所以地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有他的地位的。地论即十地论,详称十地经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源,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山峦叠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俱佳,是 新安理学,江戴朴学的发源地。素有书乡、茶乡之美誉,被称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1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优婆塞戒经》和《梵网经》为在家佛教徒学习大乘佛教行为规范所必读的两部重要经典。《优婆塞戒经》:七卷,为北凉昙无谶译,亦名《优婆塞戒本》。该经是佛陀为善生长者所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4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