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道人的归宿——蕅益大师简介
蕅益大师(一五九九—一六五五):莲宗九祖,号智旭,字素华,别号「八不道人」,晚称「蕅益老人」。母金氏,梦大士送子而生。俗姓锺,江苏吴县人。
大师七岁茹素,少好儒学,誓灭释老,开荤酒,着论数十篇而破之。十七岁时,偶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有所省发,乃不谤佛,并焚毁所著辟佛论等。
二十岁时,注释《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后闻《地藏经》而信佛。
二十二岁,专志念佛,尽焚所著稿二千余篇。
二十三岁时,发四十八愿,自名大朗优婆塞。听《楞严》时,至「世界在空,空生大觉」处,对何故有此大觉不明了,遂决意出家,体究 生死大事。次年一月之内,三次梦见憨山德清。时憨山大师住广州,因路远不能从,而就憨山门人雪岭师剃度。后往云栖,听古德法师讲唯识 论。一听了了,疑与《楞严》宗旨有矛盾,不得决疑。叩问之,得「性相二宗不许合会」之答。大师甚怪之,觉佛法岂有二也?并于「身从何来」不能明了,以至大汗淋漓,遂上径山坐禅。一日,身心世界,忽皆消殒。悟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剎那剎那,念念不住,非从父母所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知其本无矛盾,但是邪说大误人耳。是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决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矣。
二十六岁,大师受菩萨戒,遍阅律藏,方知举世积讹。知末法时代,徒为名字比丘。亦深感自身烦恼厚重,于诸戒品,说不能行,遂拈阄而退作菩萨沙弥。盖以为今比丘则有余,为古沙弥则不足,宁舍有余企不足也。后又多次礼七,欲求清净轮相以得戒体。然屡求不得,并于礼忏时,烦恼习气现起,更觉异常,故发决定心,尽舍菩萨、沙弥所有净戒,但作一三归弟子而已(时年大师已四十六岁,后因见相好而稍感心慰)。
大师二十八岁时,母病笃而无力救,痛切肺肝。葬事毕,焚弃笔砚,往深山闭关。于关中大病,始知功夫不得力,尤痛感无常迅速,遂发意西归,求生净土。
三十岁时出关,随雪航师学律。后尽谙宗门近时流弊,乃决意弘律。
三十二岁时,欲注《梵网经》,不知依何宗?后作阄问佛:一曰宗贤首,二曰宗天台,三曰宗慈恩,四曰自立宗。频频拈得台宗阄,于是究心台部,然不肯为台宗子孙。
三十七岁后,宏化诸方,居无定所,随缘著述各种经论疏解。晚年安居浙江灵峰,五十七示寂,世称「灵峰蕅益老人」。
大师平生厌弃名利,以念佛为本,以阅藏著述为业。终身未尝放下笔砚,故著述颇多,共计四十余种,近二百卷。而大师自言:
注尽十二部经,不曾增减一字;讲尽八万律仪,不曾行得一事。释迦如来唤作不肖丑儿,弥勒世尊诃为痴顽傲弟。独有阿弥陀佛藏垢纳污,金手接向下品莲花安置。
蕅益大师初以宗乘自负,苦参力究数载,深有所得。后尽谙宗门流弊,乃决意弘律。三阅律藏,深研戒律。并会通大小律仪,诠释开遮持犯,欲救时弊。力求五比丘共住,拟扶正法。后因求五比丘不得,亦深知持戒之难,故弃而归净,力弘持名一法。
大师于律解虽精,然深知「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破戒者」。尤知自身烦恼习强,躬行多玷,说时似惺惺,用时仍颠倒。不是生西方,便是堕地狱。曾自言:「二十四岁出家,真为生死大事。只因藏身不密,为一二道友所逼,功用未纯,流布太早,遂致三十年来,大为虚名所误。直至于今,发白面皱,生死大事,尚未了当。言之可羞,思之可痛。所以平生誓不敢称证称祖,犯大妄语;誓不敢摄受徒众,登坛传戒;迩来并誓不应丛林请,开大法席。盖诚不肯自欺自误故也。」(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此道人生平之耻。)
大师意欲匡救三学内讧之弊,而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认为:
禅是佛心,教是佛语,律是佛行,未有有心而无语、无行,有语而无行、无心者。即此三,虽三而实一。若不了此旨,各分门户,内讧为事,不能自利利他矣。欲知佛教,一以贯之,禅即教即律,乃至律即禅即教,三学本为一源。如来所制大小律仪,皆为断除现在未来有漏,直下安心,亦是至圆至顿;如来所说一代时教,皆是破除我法二执,直下安心,亦是至圆至顿。祖师千七百则公案,皆是随机设教,解粘去缚,斩破情关识锁,直下安心,亦是至圆至顿。若不能断有漏法,即不知戒意;不能破我法二执,即不知教意;不能斩破情关识锁,即不知祖师西来意。既不知戒意、教意、祖意,纵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性业遮业,悉皆清净,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纵三藏十二部,无不淹贯,谈说五时八教,权实本迹皆悉明了,只是贫人数他宝,身无半钱分;纵公案烂熟、机锋转语、颂古拈古、上堂普说等,一一来得,只足长慢饰非、欺诳人天,皆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圆觉经》云:「末世众生,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此之谓也。诸仁者,出生死事,大不容易。
此即蕅益大师对「三学一源」之精要阐释,观此,则可明禅、教、律三学之大义。
虽三学一源,然末法众生,善根浅薄,心眼未开,多得其?,不得其神。岂能尽晓三学之旨?一学尚不知,况三学也?时逾下,机逾劣,法逾衰。大师虽极力道破,欲力挽其道。然时久弊深,岂是人力所能挽回也?
大师生平常言三学衰败之原因曰:
汉宋注疏盛,而圣贤心法晦,如方木入圆窍也!随机羯磨出,而律学衰,如水添乳也!指月录盛行,而禅道坏,如凿混沌窍也!四教仪流传,而台宗昧,如执死方医变症也!
故大师于举世之若儒、若禅、若律、若教,无不视为异物,疾若寇仇。叹言:「法运日讹,老成雕谢,兽蹄鸟?,交于中国;乳臭小儿,竞称宗主,拈花微旨扫地。至此,不唯可悲,亦可耻矣!」观此,可见大师有感于法道衰微之无奈与痛心。后因明了禅教律三学,于末法众生,无一堪能;唯持名一法,普应群机。故尽舍他法,一意西归,专宗持名,并以此自行化他。
大师一日对成时法师言: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
成时法师大骇,认为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着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新。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
有禅者曾问师:作何功夫?
师曰:念佛。
禅者又问:念佛为何?
师复答言:求生西方。
禅者嗤言:何不荐取「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用是妄念妄求为?
师答曰:汝谓阿弥陀佛在性外,极乐国土在心外耶?心性亦太局隘矣。即汝所谓不念不求者,非恶取空耶?
古来他宗行人,偏尚玄理,一涉净土,多将「西方净土、无量光寿」等,一一消归自心,好言「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自心又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如此执理废事,弄巧成拙,求升反堕,自失误他,为害非浅。蕅益大师深斥其弊,力辨其非,言:
本具性德,蠢动皆尔,非关修证,殊未稀奇。而昧者一迷缘影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自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是故西方极乐世界,即唯心净土;现在乐邦教主,即自性弥陀。
大师欲补偏救弊,以事扶理,彰事理无二之旨,并作「净土唯心偈」言:
西方即是唯心土,得见弥陀始悟心;寸土不存非断灭,堂堂相好寂光身。西方即是唯心土,欲悟唯心但念西;舌相广长专为此,更求玄妙抑何痴?西方即是唯心土,拟拨西方理便乖;极乐一尘同剎海,假饶天眼未知涯。西方即是唯心土,土净方知心体空;一切境风犹挂念,云何妄说任西东?西方即是唯心土,白藕池开不用栽;一念顿教归佛海,何劳少室与天台?
大师虽学贯群经,宗教具通,因知净土痛快直捷、广大简易,圆收圆超一切法门;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知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是故不参禅、不学教、不谈玄、不说妙,尽舍一 生修学,而专持名号。
有人曾问修学之心要,大师言:「心要莫若念佛。」
大师初则诸宗并阐,应机设化,欲救时弊。后知时久弊深,力所不及。唯净土一法:至简至易,至顿至圆;无罪不灭,无机不摄。只要愿生净土,无一不生。不论功夫深浅,不论智慧大小,不论罪福多少,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故一生专修净业,偏弘净土,力倡「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之无上心要。
末法众生,舍净土一门,别无出路;舍持名一法,别无方便。于五浊恶世,若谓更有别法可出生死,则皆是戏论,无益于生死。唯深知其甚难,方堪死尽偷心,宝此一行。但能相续称名,必得往生。此法不涉施为,不论修证,信心称念即可。他宗行人,多附以种种理论,阐释「念佛」之义,使简单易行的净土法门,蒙上一层玄学色彩,让人捉摸不透;或则视其简单无奇而不愿修学。大师有感于此言: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
蕅益大师深感轮回之苦,生死可怕,虽愿大不遗尘界,却胆小怕堕地狱,故一心求往。诚如其自言:「念念思归极乐乡,心心只畏娑婆苦。」又深悟净土一法「凡夫例登补处,超尽四十一因位」之殊胜奇功,是故纵虽下品往生,亦自心甘。自言:
只图下品莲生,便是终身定局。岂敢大言欺世,致使法门受辱!
大师之修学,由博而约,由理而事;由圣而净,由杂而专。最后尽舍一切,唯一佛名独存于心。其自像赞,可谓对自身修为之最好说明:
不参禅,不学教,弥陀一句真心要。不谈玄,不说妙,数珠一串真风调。由他讥,任他笑,念不沉兮亦不掉。昼夜称名誓弗忘,专待慈尊光里召。悬知莲萼已标名,请君同上慈悲[舟*造]。
大师曾自述其心路历程言:
信释迦之诚语,悟法藏之愿轮,始知若律若教若禅,无不从净土法门流出,无不还归净土法门。予初志宗乘,苦参力究者数年,虽不敢起增上慢自谓到家,而下手工夫得力,便谓净土可以不生。逮一病濒死,平日得力处,分毫俱用不着,方乃一意西归;然犹不舍本参,拟附有禅有净之科。至见博山(元来)后,稔知末代禅病,索性弃禅修净,虽受因噎废食之诮,弗恤也。于今专事净土,复逾三载,炽然舍秽取净,与不取舍元非异辙,较西来祖意,岂不更直捷耶?
观大师一生,初学儒,然觉儒非出离之要道,乃出家修禅,期依修禅解脱生死;待熟知禅者之流弊后,不愿久专于禅,更究律学,有兴律之志;及见律家之流弊后,不欲久留律门,又研习天台,于教乘深有所得;待透彻其宗见后,知近世教下之流弊,又不屑为台宗子孙。即既不敢以「古」之「儒、禅、律、教」以自许,又不屑以「今」之「儒、禅、律、教」而自命,故自号「八不道人」。
印光大师赞蕅益大师言: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地论宗是在南北朝时代和摄论宗并称的一个佛教学系,后来的华严宗(他叫做贤首宗)即渊源于此宗的南道派,所以地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是有他的地位的。地论即十地论,详称十地经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4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源,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这里山峦叠嶂,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俱佳,是 新安理学,江戴朴学的发源地。素有书乡、茶乡之美誉,被称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1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优婆塞戒经》和《梵网经》为在家佛教徒学习大乘佛教行为规范所必读的两部重要经典。《优婆塞戒经》:七卷,为北凉昙无谶译,亦名《优婆塞戒本》。该经是佛陀为善生长者所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4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静波法师:真正的发财秘诀并非求观音菩萨而是靠这四个字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我自己的君王。”出家人是不容易的,这种孤独往往成就我们。太热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05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不老的生命波罗奈国的年轻国王登上王位,励精图治,对于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税、农林、粮食等方面施攻,大事改革,一心要把国家建设成富强兵的大国。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编辑:向学法师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念佛是修持佛法的重要法门之一,随着佛教在汉地的传入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行者,尤其弘扬弥陀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3
65神通何价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两个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岭头云朶,但是依然云深不知处,寻访不到名师的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