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修善业.回向功德
──西方寺水陆法会过堂开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非常的高兴看见大家来参加我们西方寺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我们中国人传统讲的就是慎终追远,提倡孝道。所以,我们都会在清明的时候、盂兰的时候、重阳节的时候,拜祭先人来表达我们的孝心。所以,大家出钱出力出心成就我们的水陆法会,就是希望把法会的功德回向给过去的父母师长、怨亲债主,让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而另外一方面,更希望回向给现世的父母师长,亲人、朋友,令他们都能够消灾延寿,福慧雙增。因为水陆法会呀,就是与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亦即是和水、陆、空,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结缘。我们平等供养,上供四圣,下施六凡,这就是结缘。
佛教经常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其实我们不但要结人缘,而且更要先结佛缘,结菩萨缘,结声闻缘,结缘觉缘。因为他们都是智慧的觉者,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是我们修行的榜样、人生的方向,所以我們应该以怎样的心来供养他们呢?那就要以恭敬的心、至诚的心、还有惭愧的心。但是我们没做到,不单没做到,而且还时常起心动念,有太多的妄想、执着,所以我们无法出离,依然在六道里头轮回。为了要累积我们的福德、资粮,所以,我们要对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特别是三恶道的众生,也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要生起悲悯的心、慈悲的心。
因为正如《法华经》中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个三界指的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果出离不了三界,也就脱离不了生死;都在这里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死为羊,羊为人」,永远在六道中轮回。而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得到人身,就是因为过去世,受持五戒的关系。但是这个人身呀,将来能不能够保得住,就要看我们当下的修行,也就是当下资粮的累积了。
因此,在净土五经之一的《观无量寿经》中,佛就教我们修「净业三福」,其中的第一福说到:「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這個净业三福里头,首先就是教我们做一个好的佛弟子,要孝养父母、要奉事师长,还要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因为这是人道的基础,你做好了,十善具足,有了禅定就能生天。可是我们大部份人就是做不到,所以诸佛才会苦口婆心地对我们一再叮咛。既然今天我们学佛了,就要履行一个佛弟子的本份,所以我们最基本的就是奉行孝道,能够不忘先祖、能够慎终追远,做一个孝子贤孙。
我们中国话有句话说:「百行以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上无孝子。」就是说,孝不单是行为的表现,而是发自我们的内心,所以,今天大家来到寺庙参加礼拜、诵经,目的无非为了超拔自己过往的父母、师长、冤亲债主,这就是一个心意。因为佛教说了,一切都是「唯心所造」,「从心想中生」。所以,我们一念慈心就和诸佛菩萨相应,因为我们一念就具足十法界,如果念六度四摄,那就是菩萨道;如果念苦集灭道,那就是声闻道;如果念十二因缘,那就是辟支佛,就是缘觉。当然,如果念十善,那就是天道;念五戒,就是人道了。
相反地,如果我们一念恶心,就和三涂相应。所以,一个人如果十恶具足,罪大恶极,那就是地狱;轻一点的,就是饿鬼;再轻一点的,就是畜生。这个十法界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呀,我们一念善、一念诚恳,一念佛号,那我们就与佛相应,那我们将来种的种子,就是佛的种子,佛的因缘。所以,这个佛呀,我们将来都能成;而且,所有的众生都有成佛的机会。这就是佛教的平等观──众生皆有佛性,都能够成佛。 所以,我们今天来拜佛、念佛的目的,就是积习资粮希望将来能够成佛。当然,成佛的路是非常漫长的;我们首先从一个好人做起,然后成为贤人、圣人、罗汉、菩萨,最终成佛。所以,我们要从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开始,这是做好人的基本条件;而对父母、师长的恭敬、事奉,也是最起码的为人之道。
前面说到,佛教是一个平等的宗教,为了广度众生,佛教之门是常常打开的,它里面就好像一个超级市场一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中有无尽的宝藏,就看我们懂不懂得去取;所以,大家今天来到佛堂,来到寺院,就应该把握机会,好好地拜佛、念佛,要常存恭敬心、虔诚心、谦卑心。而且我们还要懂得把一切的好处及利益分赠予别人,也就是回向功德,因为只有佛教才有回向,所以我们要尽一念诚心来回向给十法界的众生,令他们都能够离苦得乐,都能够超凡入圣;所谓回小向大,回自向他;懂得回向,那么我们的境界自然就会慢慢提升了。
所以,一切的功德就看我们的发心,法师要发心,居士也要发心,我们都来发心,那道场就会庄严清净,人心就会和谐;人心和谐了,那我们的社会、世界自然也就和谐。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就是没办法和谐,首先我们自己没办法跟自己和谐,即使是前一念和后一念的都不能和谐,所以我们和他人也不容易和谐,与自然也就就不能和谐了。因此连带的关系,国与国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宗教和宗教之间,社团和社团之间,当然也就都不容易和谐了。
那么,要在哪里才能和谐呢?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里面才是真正和谐。你看,极乐世界之中一切的声音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而且还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种种的庄严殊胜,都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化现,在这么清净和谐的环境中修道,试问又怎会不成就呢?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向往的目标,就是我们修行的方向;我们决心要去的话,就要累积资粮;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这里过堂吃饭,一点声音都没有,只有我一个人在讲话,大家都是鸦雀无声的,这也就是和谐。还有我们对食物也没有分别心,都是罗汉斋,都是一饭、一餸、一汤,大家都不去计较、思索分别,这就是和谐了。我们大家都平等,所谓不患寡患在不均,你看我们在座各位,包括我自己,大家所吃的都是同一样的菜,这样就能体现佛教的平等观;而且在食的时候,我们还要心存五观,我们食前要供养诸佛菩萨,食时要将功德回向给出钱出力的功德主,这样才是一个佛弟子的本份。希望大家既然来到庙里,就要好好地做好自己的本份;把自己的本份做好了,那我们将来,自然能够超凡入圣,了生脱生。好了,我们现在结斋。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三十多年以来,我本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密法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每一次灌顶的力量的加持,好像比听课还多得多。有时候,一灌完顶之后,相续当中很多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