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道场难值难遇--如孝法师开示于白马招觉院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天气慢慢地凉下来了,这个对于我们修行佛法的人来讲,就是一个修行的好时机到了。为什么呢?因为天地都安宁下来了,我们的心呢,经过这么一年不断地累积,也到了要收获的时候了。正是闭起门来深究自性的一个很难得的机缘出现了。我因为各种佛法方面的缘起的原因,也不由我自己,所以也很难每一天每一座地去带领大家。我们如理地去思维的话,就会知道这都是无始劫来我们自己的因果或者说我们个人的一些福报不具足的缘故。这个世间充满了无常,时时刻刻都是凑凑合合,这才符合有漏法的本质。所以无论我们面对的是修行的顺缘多,还是逆缘多,我们没有办法去获得圆满以后再修行,都是在随时随地的、随缘地去修行。这个随缘有两个好处,随缘首先可以消旧业。为什么随缘能够消旧业呢?因为这么一个封闭的修行的环境已经建立起来了,一种有传承的、有口诀的、有加持的、这么一个大的修法因缘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个浇薄的世间,在这个充满了斗争、痛苦、无常、不自在的世间,在这个末法时期,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这里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是一个非常清静、非常难得的道场。因为什么呢,说一千道一万,一切人生的安乐乃至于我们对于佛法的体验,都需要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不断的、每天的积累才可以办得到。所以只要我们每天这样子去随顺已经建立好的修法的秩序,你去跟进,它就能够消你的旧业。所以,你首先要随上这个法缘,你才能够消旧业。如果不随顺这个法缘,那我们随顺的就是业缘。业缘很厉害,你看看,业缘不仅推动着每一个人在他固有的命运的轨迹上上刀山下火海,逼迫着不断地往前按照既定的业果去不断地兑现出来自己的宿业和命运。而且它的力量大到什么程度呢?推动着一个社会甚至于推动着整个宇宙都按照它这个法则在进行。这个业缘对器世间的推动就是磁场效应,对于我们人心的推动就是无明,按照十二缘起不断地经历生老病死的轮回。到了每一个境界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这个境界当中的业的思想,兑现出业的种子,展现出业的行为。这一切虽然都是无我的、都是充满机械的一种运作规律,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这个方面得到自在。所以说,佛陀以他的慈悲、福报、以及他的愿力传下来的这个法,我可以毫不隐晦地讲,在我们这个道场当中都有!就看你自己能发现什么!你自己如果知道这个法的珍贵,那你对法的这种体验就会不一样,对于这种人生的感悟就不一样,你对自己的珍惜程度就不一样,这就叫福报,这是纯粹的福报!在这个末法时期,一切方便与加持以及这种不落空话的实修,在我们道场当中真的是完全圆满具足的。这次出去,我也有很深的感触。人的不自在真的是没有办法去说的。受一个共业的感召,这个时期的纷纷扰扰、起起伏伏简直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你们长期呆在寺院可能还不知道,那我出去一下,一回来就有一个深刻的对比。这让我一方面也能增加一种自信,另一方面最多的还是珍惜。所以人生很蹉跎,也很快,我们说着佛法,修着佛法,赶紧赶慢的都来不及。时间过去了,人也老了,之后业力又出现了,邪见也产生了,就是在这种阴差阳错当中,让我们的一生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我们把佛法捧在手里,看着它没办法吃下去,这个真的很残忍。但是不管怎么样讲,这一切你都得按部就班地如理地去思维。思维什么呢?思维佛陀的殊胜,思维道场的殊胜,思维共修的殊胜,思维传承的殊胜!这样子你才有可能知道这个道场是什么样。不是说你天天待在这里你就明白这里,要想明白这里,你还要有那个慧眼,你还要有那个道心,更重要的你要有前生的一种善根,最最重要的,你还要珍惜你现前的这种因缘!不要站在这个山上看那个山高,不要以为人间会怎么样。人间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佛法是人类的依靠,但没有几个人珍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自己的无明妄想造成的,不珍惜当下的,一点点小小的境界就把自己带走了。口上说的、心里想的完全都没有深刻地对比过,更不可能制定一个自己的修学计划,都是在感觉当中,都是在情绪当中,那是不行的。越是惨淡,我们越要去观察人生的苦,越要去观察修行的幸福以及安乐。我们时时刻刻在和自己的业力做斗争。我们的业力它是不依不饶的,它会拐弯抹角地从你的思想当中展现出它的那种力量,所以佛陀说“一切法不可得。”人是很难逃脱自己生生世世所潜伏来的一种既有习气。这种习气表现在思想,就是很难体会到佛陀所说的法的一种高度,就是“诸法平等,不增不减”——所谓的我们对于自性的了解,我们对于自性的了解才是我们展开菩提道和菩萨道的根本。我们对于烦恼的破除,是现前安乐的来源,同时也是我们如理思维自性功德的一个最起码的基础,所以法的次第就因为这样而产生了。我们明了自性是终身要奋斗的未来最究竟的目标,而在当下我们要断除的是烦恼。什么是烦恼?大家好好参一参。什么是烦恼?人对我错就是烦恼,追求圆满就是烦恼,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还想说:“哎呀,这个地方不行,是不是我换一个地方?”这就是烦恼。所以烦恼大大小小,林林总总,总在我们的思想心念当中产生,我们修行是不得力的。不要以为我们的修行好像已经掌握了一些窍诀,好像有了一些觉受,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所思所想乃至于一个声音一个眼神当中,无不被烦恼所占满,那你又如何能够了解自性的功德呢?那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了解自性以后对于菩提道以及菩萨道的那种安乐的体验,那就更差了。但是我们的心不可思议,我们随着一个名词,烦恼也能破,自性也能建,菩提道也能建立,菩萨道我也在做着,这些名词都是对的。但是因为我们烦恼没有破,或者说破了没有相续,这让我们的一生所作的任何善法都被污染,都成为有漏法。所以我们时时刻刻在受自己内心的煎熬而不知,完全是在外境上作对比,在外境上面一直想要一个圆满,这就是根本无明!修行人永远不可能成就的万年冰横飘在自己的心里。所以我们不会珍惜到导师的殊胜,也不会珍惜共修的殊胜,而在这个当中强立名言,追求圆满,落于意识分别而难以打破,这是很可怕的。所以,破烦恼就是一切时刻要忍辱,要无我,要发愿不离道场!真的,我现在说这个话,真的是发自肺腑。给大家讲,离开这个道场真的就是屠场,我们将会被各种各样的名言所屠宰而不自知。我不敢说在中国在汉地现在仅有这么一个具足了完整的实践经验的道场,总之在我所走过的道场还没有发现。如果有这样的道场,这个道场可以不要,我带着你们大家去。因为什么呢?佛法在这个时代,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它真的是在以自杀的方式在为众生作供养。戒律的根本精神,它就不是信仰的中心,而是对烦恼的调服,它是戒、定、慧一贯的道。并不是说拿这个戒律要让我们去崇拜,佛陀当年制定戒律的时候没有这么的一个中心。但是,作为圣人的教言,弟子对戒律有无上的尊重,然而它并不仅仅只是到尊重为止,而是让戒律为定、慧做一个桥梁。所以古人在尊重戒律、赞叹戒律、信仰戒律的同时,是要把戒律导向定和慧,这是古人对于戒律的一种精神。到了现在,法行持不起来,定、慧没办法去修,只能够把戒律当做信仰的中心。所以在太姥山戒诠法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有一句说法 “不舍方便”,对于戒律尊重信仰的同时,它有一个核心叫做“不舍方便”。什么叫做不舍方便?即以种种不同的方法,实践戒律的核心的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在尊重戒律的同时,还可以用种种不同的方法,适宜我们文化特质的,适宜我们这个地方人性的这么一种实践戒律的精神——不舍方便,不舍定慧。反之,人一多以后,戒律在道场的运营组织上它是一种前提,是一种中道的行法。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禅宗流行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以规矩来摄受的,没有以戒律摄受。因为什么呢?大乘以一时相应而能够概括一切法,这个也是符合佛陀的精神的。所以我们生在末法时期的人,一定要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特别在中国千百年来传承的都是大乘的法,乃至于戒法已经变成大乘发菩提心而持戒的一种行法,它有根本的差别。所以不了自性这是最大的损失。有很多地方在实践的时候根据缘起的不同,是可以先去培养一些东西,再逐步地落实戒律的精神,这符合人性,所以更契机。从契理的角度,佛陀只说了一个自性法,是最契理的。所以任何事情随着社会的因缘、时代的因缘都有一个实践先后,这完全在于弘法者的把握与运用。所以我们不能没有对于戒律的信仰与尊重,但是我们要不舍方便。在我们道场当中,不舍方便是要以培养愿力、禅定、以及对自性的了解,同时与菩萨戒并行的这么一种轨则,摄持一切佛法的精华,让一切佛陀的教言都能成为我们活泼泼的当下的一种法,让我们再一次的去理解法、实践法。所以重心是在实践佛法,对于自性的了解,从菩提道和菩萨道的展开而把这一盘棋打活。我不敢说我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对于佛法的经验,对于上师的密意就完全把握的没有一点分毫、没有一点差错,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确实是用这种经验的传承,绝非是我的私意而在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通过这几年来的运作,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对正法的一种完全没有丝毫的歪曲。所以我们大家要思考,我们对于佛法,到底了解多少,能够感受多少,体验多少,信任多少,对于自己的烦恼能断多少,对于境界能够把握多少。如果你们在这边还没有一种全局的高度的话,你们要慎重的面对我对你们所说的一些教言,要去珍惜。共修是有一种原则的。所以一种高度,一种广度,一种深度,它们三个时时刻刻在变化。我们今年冬天,放下一切人相我相,不要说女居士持的是女居士的戒,男众持的是男众的戒。我们在这个道场住,大家一定要把这些自己的烦恼放下,真的要用一种最高的理念放下一切人相我相。把自己的眼睛守好,把自己的心守好,只是把心放在这个法上。这样子,无论我们怎么样,都不会出现障碍。这需要每一个人去珍惜,去提高自己对法的一种见地的把握,在日常的行为当中要真正地管好自己的身、语、意,才有可能为今年冬季的禅修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日子一天一天过,一年一年过,你们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如果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前发展,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佛法最忌讳打岔,不能够相续。如果这个当中不能相续,你要求快,那么将来一定会一败涂地。可能有的人在修法的过程当中出现中断以后,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再去修。所以佛法的珍贵不是你赚几十个亿,不是你做皇帝所能够对比的,根本都没办法比。这是因为我有某一种担心。实际上作为我个人来讲,因为已经可以说是站在了一个风口浪尖,要做很多事情,我必须要随顺因缘,所以没有办法说就手把手的去教大家,修行也不是手把手去教的事情。大的理念大的方法有了,只要你有发心,剩下的就是要忍辱,就是要坚持、相续,那这个人必然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最后是与众不同的。你就是天赋再好,福报再好,如果你没有后面这么一种淬火,这么一种艰苦的折熬,只能成为你自己堕落的因,一种障碍而已。法,就是心。随着我们的心不断地深入,我们可能遇到的境界越来越微细,越来越难以把握,所以我们在这上面一定要有一种宏观的掌握,一种更广大的菩提心才能够摄持得住。如果你在法门上有矛盾的地方,也不必考虑它,一切都是统统放下。以般若为佛法的根本。般若就是统统放下。一切我思、我想、我慢、我执都要放下。你出现这样子矛盾的时候,就是说明什么呢?就是你对般若的慧照已经不足以把握,不善运用了。为什么不善运用了呢?因为你自己的境界提升了,你的业力又清除了,你的魔障又增加了。这时候就是一把般若宝剑。般若就是在出现煎熬、对立、思想矛盾的时候才用的,在这个时候才能站稳脚跟。所以境界出现的时候我们大家要千万紧记,这时候用的是般若不是愿力。而在平常无所事事的时候,我们一定提起来的是愿力而不是般若。愿力和般若这是一把双刃剑,你在不同的时候要把它运用好,这是我们实践的时候最难以把握的。你要用的量恰到好处,你的问题就会得以解决,你会上一个新的平台,你将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和福报。如果你用的不好,你就会被境界所转,一退千里。所以我们内心出现煎熬、外境出现不顺的时候,这恰恰是要让我们自己静下来思考应该用哪一种法对治的时候。如果我们还觉得不行,那有一种法很可靠,那就是信心祈祷,也会产生作用。总之,我们要把自己一切都交出去,内心不敢藏任何小九九,你藏得越深,你将来碰到的障碍就越大。我们对佛法难以全局把握,全面把握,那你就是以般若对境界去做一个诠释。所以我们的学、我们的修、我们的发愿、我们的祈祷这都是离不开的,在不同的时候就要说不同的话,这才好。活学活用佛法,你将立于不败之地,你永远地在把握着佛法的一种正见,永远在不断的退都是进,会左右逢源。所以要坚持的,一个就是实修。不管你见地高不高,只要你实修,你都是顺着这个道往前去体验,体验来的才是你自己的,是真实的。另外一个就是传承。共修、传承和皈依,皈依法非常关键,所以就把握这三个。共修比我们个人修就很管用,这当中产生功德、福报,平息业障、魔障。共修当中就包括珍惜道场、珍惜导师、珍惜传承,这都是破除我们我执的无上的灵丹妙药。所以就照着这么几个方向去思维,要培护养护正念,要发起大悲心,要怜悯自己的苦与一切众生的苦,修行才会有动力,也就是说要有出离心,要加深对生命的体验和理解。这个每天都可以如理地思维,甚至可以订出格式,自己今天有没有思维过苦,有没有思维过出离,有没有思维过共修的殊胜,思维这些有没有升起欢喜心。这都是看不见的资粮、道粮。我们每天要吃这个资粮,要养这个道粮,你不养这个道粮,你不种这个小麦,到年底了,手忙脚乱没得吃了,举债度日那就难了。所以修行都要提前着手,凡事都要预立而不劳,否则将来早晚有一天你这个修行的路会走不下去。我们每一个心念,要念念不断地培养出离心,要脱离自己意识的心、妄想的心,以这个为分水岭。心念出现了,到底是妄想吗,是分别吗,还是对生命真实的苦的一种刻骨铭髓的一种觉受呢?不要轻飘飘的,要加深对生命的体验,要赶紧地成熟起来!要知道老、病、死是我们没有办法避免的,没有一个人能帮上我们,也不是说我们有多少钱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自己的道要自己如理地思维,自己的行要自己去做才可以,这谁都帮不了忙。道场只是给我们一个初步的保证,让我们这些变成一种实践的可能。法,也是让我们自己把它运用起来,一回错,两回就用得差不多,你不用它永远不会成为你的东西。我们外在的缘,真的很完备了。一个和合的清净的道场,一个二千年的古刹,无数的祖师、天龙八部都在默默地冥冥之中护佑着我们。我们不可以妄自菲薄,要好好地珍惜这个道场。末法时期真的是一言难尽,自己修问题会更大,要想有一个共修的环境非常非常的难。共修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人也不如我意,那个人又那样子想,这些问题正是你学习的时候。人世间不可能没有这些问题,智者就会把这些都变成自己修行的经验和动力,愚者就会主动地逃避,就会要怎么样,都是闭门造车,完全不符合人世间的规律。最后就自误自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所以这个时代很浇薄,人心也很浇薄,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不要对别人要求那么高,要求那么圆满,对自己要好好地如理作意,好好地思维。这么一个安静的、内敛的季节就到了,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准备去修自己的行。不要看我出来进去,你们心念就纷纷扰扰,座也不上了,病也来了,信念也松弛了,人我是非都起来了,那这又何必呢?你如果连自己这么一点主都做不了,那你有什么脸来到这个世界呢?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不珍惜这些,又对得起谁呢?你怎么拿这个去对得起自己无始劫来的善根呢?真的不要让别人去说,要自己觉悟。不行的时候真的自己就要给自己一个耳光——这么羞耻的站在这个人世间对得起谁呀?不修行要干什么呢?时间过得很快,现在已经是(农历)九月二十八,还有三个月就该过年了,今年不可能再有时间了。这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大家要好好珍惜,尽量地在过年之前,自己在菩提道上、菩萨道上、在对自性上、对烦恼的断除上都能有一点点的进步。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就不会有退步,这是很实在的。我们真的不要妄自菲薄,都是这个时代最难得的人,最有善根福报的人,真的要自己珍惜自己,从自己的性格上要去把握,从自己对佛法的各方面都应该好好地珍惜呀!珍惜才是会有福报的。我也没有别的和大家来说来沟通,总之我们一切都是以法为中心,一切都在不言中。那么大家的道自己去修,这个冬天安下心、安下神,天也塌不了,只要有一口饭吃有一口气在,那我们就应该修行。轻装上阵放下包袱,来年我们再开始一些别的(法)。因为《普贤行愿品》很殊胜,到年底之前,通过这三个月的大回向,这是个大祈祷,我们到明年再看看每个人的缘分。到那时候命运和机缘都会出现一种结果,从这个征兆当中我们就会知道自己未来的一种趋势,在这个趋势上再安排一种法的抉择。总之安下神,这个冬天很暖的。
赞叹受持《妙法莲华经》的法师,其功德比赞佛还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若于一劫中 常怀不善心作色而骂佛 获无量重罪其有读诵持 是法华经者须臾加恶言 其罪复过彼有人求佛道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3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