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佛陀所转*轮班有两种:一是教*轮,一是证*轮。教*轮乃指佛陀所昭示的甚难遇的道理,证*轮乃指佛陀所觉悟的最高出世的境界。而且,教是证的导入,证是教的实现。佛陀就是先自证证法,而后就所证和证得的过程,用世间语言说与人以济度人的。在当时接受佛陀教化的声闻弟子中,获得最好证德的大力阿罗汉,据经典常见的纪录,大数是二千五百人;恒常追随听法的三清净地大菩萨,则不计其数,正是这世间历史上的胜会!再回顾我国唐、宋时代的禅宗道场,为了绍隆这一证法,成就有志之士,不遗余力地设置终年参禅的禅堂,终于写下了一页弹宗的辉煌历史,那不是偶然的。即使降至季法之世,能真发心利根,犹如凤毛麟角,而禅宗的宗师,仍然老婆心切〔1〕,不坠禅堂之风,甚至还选择最好的季节,经常举办禅七——以七日为一个单元——或一七,或二七,甚至有连续十个七日,以锤炼禅者。为了证法,是这样的全力以赴,真不寻常!兰若办禅七,当然也是为此,不过,却是学步〔2〕。深盼参与大众,能好好的循墙而走〔3〕!
禅堂里,如果都是老参,则只求一心用功,无话可说;说些闲言剩语,不但无益,徒为扰乱,尤其是杨锋转语的口头禅〔4〕老汉不以为然。
不过,这次来兰若打禅七的禅友,大多数是初学,有的学得还很复杂。为了统一观念和提供一点参禅的方法,所以,老汉还是打算费点唇舌,有心参禅者,若能好好反省,应该是有肋益有,至少在知见上不至产生太多的偏差。
谈到禅七,我们通常叫打禅七,打是俗语中的一助语,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从现代语法来看,禅七是个名词;打乃是助词,也没有任何意义。故打七的本意,正如前说,是一种以七日为期,督促禅者用功的逼拶方法。正如清初晦山法师所着的《禅门锻炼说
#8226;入室搜括》中说〔5〕:“欲期克日成功,则非立限打七不可!”因此,人们也把这种方法,说是“克期取证”在设定的期限内,为业取得一定的成绩,它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了。
有人却说:打七是打末那,把末那打掉,便明心见性了,这话颇欠斟酌。在宗派中,主张有第八识和第七识,也就是阿赖耶识和末那识的,只有唯识宗。断除末那,当然要依唯识宗义解释。据唯识宗说,第七识惟有断尽烦恼的阿罗汉,才永灭不起,才算是打掉了;有学道上,不还圣者灭尽定中,和其余诸圣根本位出世道中,也能伏而不起,但一到后得,它立刻从阿赖耶识中现,打掉第七,谈何容易!禅宗最初的明心见性,乃禅者破初参的见道位,如何能打第七?这样的傅会,似乎有点过甚!至于禅宗是否采用唯识见,还是一项大有问题;由于这问题太过复杂,尤其会涉到禅宗所依的根本教典,在此,我们无暇及之。
各位若要追问打禅七这一方便,究竟始于何时?创自何人?有何典据?则恕老汉寡闻和不求甚解的毛病,难作正确的答复。不过,照前引晦山法师所说看,最晚也是始自清朝初叶,早则可溯至明代。虽然,在印度方面,倒是有个故事,或可说是开个方便的先河,但我们禅林的禅七,是否借镜于它,那仍然是个问号。
印度的故事是〔6〕:阿育王为度其弟宿大哆〔7〕,设下七日之限的方便,使其弟信解佛法。
最初,宿大哆笃信外道苦行,并指:沙门释子,远苦受乐,岂能解脱?
阿育王是位正信佛法的三宝弟子,为了要度化他的弟弟,密召一众大臣,共同商议,设下迫使弃邪归正之策。
一日,王依计,入内宫淋浴,脱其衣冠,置于殿外。这时,众大臣往迎宿大哆,并怂恿他说:“以后,你当嗣王位,今趁王入浴,宜预习作王仪则。”遂请他学着王衣冠,坐王宝座,然后,众大臣行朝礼如仪。正当此时,阿育王忽从内出,佯为盛怒,呵叱宿大哆说:“这还得了!我没有死,你就称王了,罪不可赦。”喝令武士推出斩之。结果,在群臣苦苦求情之下,王说:“死罪是不可赦的。但我可暂时忍耐,让他作七日王,满其所愿。”遂让位与宿大哆。下令内宫,侍以采女,食以美食,娱以伎乐,让他尽情享受五欲之欢。又令武士,每班四人,轮流把守四门。用血涂手,执持金铃,不时摇铃,高声呼告:“今日是第几日,还剩几日,到时,我等将寸裂宿大哆的身体,分割宿大哆的四肢,剜心剖腹,宿大哆惨死的日子即刻就到了。”等到七日期满,阿育王出现在宿大哆之前,问道:“七日为王,备极享受,快乐吗?满足吗?”宿大哆说:“我念七日当遭惨死,日夜忧惧,虽处五欲,在死苦迫切下,不见不闻,何乐之有?”阿育王说:“你但念一死苦,即于王位及诸欲乐,厌惧不受;那些沙门释子,日日夜夜,常念:‘生、老、病、死……等八苦相随逐;地狱无量众苦煎熬;饿鬼长时饥渴无间;畜生弱肉强食,自类相残,乃至六道轮回,无不浮沉在众苦的大海里,三界所有,无不燃烧在无常的大火中,五蕴纯苦聚,六根空村落,一切世间,无常、苦、空、无我。’比你随念一死苦,不知要多过多少倍;比你,厌惧一死苦,更不知要深切多少倍。你怎能说,沙门释子不能苦行?无有解脱?诸外道辈,虽身修苦行,心且不能像你那样的不见好色,不闻好声,不受女声,不受欲乐,何况能得解脱?”宿大哆听了,觉醒了,合掌说道:“大王!我今皈依如来及以法、僧。”王喜极,拥抱宿大哆,遂告以已上实情。并且说:“你是我的亲弟弟,我怎么会杀害呢?”
不久,宿大哆访得善知识,辞王出家,得阿罗汉道。
诸禅友,禅七期中,若能如是用功,必然功不唐捐。禅七是克期取证的方便故有禅七道场是选佛场之誉。老汉衷心的想看看有谁中选?
诸禅友,既远道来山打禅七;打禅七当然是参禅;既是参禅,就要用禅宗参禅的方法,而参禅的方法有多门,老汉这里的禅呢?却是参话头的话头禅。
说到参禅,其中的这个参字,好像从古以来就没有过明确的诠释。老汉认为:很可能是从学禅的人到处参礼善知识,请求指点入道貌岸然方便的这一事上,引伸成为习禅求悟的专有名词;而所说的禅,也不是指的四禅八定的禅,是指的舍一切观,灭一切语言,离诸心行,从本以来生不灭,如涅槃相的般若波罗蜜。故大慧宗杲说:“禅乃般若之异名。”〔8〕如是,参禅便可说是修行向若波罗蜜求取悟道的一个行门。这一行门,在唐、宋两代禅 风鼎的七百多年间,各地禅林的僧众,固然出了不少名重一时的大宗师,相对的,也出了不少不出名的悟道禅和;此外,还有众多有成的白衣,其中,贵族中的宰官士子,固大有人在,即使山村里的老太婆,也不乏人。由此观之,只要有志此道,应该是能现前取证的最好的近道了。
圣龙树在《大智度论》里曾经说过,菩萨道有远有近〔9〕。六波罗蜜中布施、持戒杂等,是为远;三十七菩提分法,但有禅定、智能、三解脱门乃至大慈大悲,毕竟清净是为近。《华严经》更说近道〔10〕,菩萨若能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受无相法,观无相法,与如是等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成正觉;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声闻经《增壹阿含》中复说有近道〔11〕,佛陀亲自教授周利盘陀,念“扫帚”二字,经于数日,即得心开意解。他立刻觉悟:是用智能之帚,扫除结使之垢。如是思惟,速得漏尽,成阿罗汉。这可说是近道中的一种特殊方便了。老汉认为:禅宗的参话头,应是本此,或溯源于此。“增壹阿含”虽是小乘经,大乘与小乘,本来就只有发、不发菩提心和广修、不广修法无我之别,其开悟的前方便,是有很多相同处的。
若问:佛法贵在依见修行,“扫帚”这一无义语,怎能令人开悟呢?
答言:周利盘陀尊者,本是一位禀赋极其鲁钝的人,在未悟道之前,他对佛的教示,一句也记不住,那能谈得到理解法义,获得正见胜解呢?惟其如此,所以他也没有外道的知识和邪见作障碍,不须对治这些东西,少了很多葛藤。他只要设法使念“扫帚”的一念,念念次第无间无乱相续而生,令成就出世间无分别智能——般若波罗蜜。得此智能,即为已得正见。这时,才谈得到依见修道。修道时,若毫无著心,疾得自果菩提,势如破竹。诚如他由初道直超四果时自所说偈:“智能能除垢,不由其余行。”依见修行的道理,应该这样理解。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题,谈话头禅。
话头禅原名看话禅,参话头原名看话头。但现在我们已经不常用原名,而习用流行的参话头了。话头的头,本是俗语中的语尾助词,所以,看话头,只是看或参一句话而已,没有别的意思。近代享有宗师盛誉的虚云老和尚,解释话头说〔12〕:一句话在未说的时候,叫做话头,既说出,就成话尾了,话头就是参这一句话在未说出时是怎样的。这一别解,却很善巧的藉话头二字把祖师的密意和盘托出,也把握住了禅宗引人趋入般若波罗蜜离言绝思之境的无门之门。盖话即语言,语言是忆想分别,从想心所生起的。话之头,当然在语言分别的想心所之先,所以,话头如果参到或看到所参的话之头时,便是离语言超思惟的出世间无分别俱生智能(般若)的显现。由此智能力能灭一切分别邪知见,邪见既除,正亦不立,离于邪正一切之边,无有从边处堕落的危险,安隐行于中道。若于此中,尽舍一切着心,径入不动之处,则一切世间结缚,顿时解脱。行人如果住此,取解脱证,即是二乘涅槃,若是不住不取证,以不二道起于世间,庄严佛土,利益众生,则是趋向佛道的无法忍大菩萨。所以,禅宗行人,在参破头话后,还要经过一番洪炉大冶的钳锤陶铸,令起大机大用的,非徒自了而已。
因此之故,禅宗虽然说可依一句话头入中道,直趋无生解脱边,并依之说“佛法无多子",但是,看话头的苦参用功,却非寻常,第一、要大死一番,再翻过身来;第二、还要枯木生花,寒灰发焰。深盼各位禅友,切莫等闲视之!如果要想在参禅上有点成绩,就要抖擞精神,时刻提撕〔13〕,有恒心,有毅力地参下去!
话头禅,当然是要参话头。不过,禅者所参的话头,有的是禅寺里的统一规定,如近代高旻寺中,参念佛是谁;有的依个人的意乐,如参祖师西来意,看赵州柏树子;有的受善知识教授,如虚云老和尚受融镜法师教,参拖死尸是谁〔14〕;有的依最早五祖山法演和径山宗杲禅师教看赵州狗子无佛性公案的“无”字,如是等等,不一而足。各位禅友,若是老参,那就照你的本参话头去参,不须更改;若是新学,老汉也只教参个“无”字。 参禅首重疑情,疑情究竟是“什么”呢?这该从起疑情说起。
用一个几乎人人都会有过的经验来作比喻〔15〕。假设我人在某一应酬的场合中,遇一来人,面孔很熟,他和自己也像老友一样很亲热地招呼,但是,总想不起他姓甚名谁,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直问。这时候,虽在万忙中作各种应酬,而脑子里却始终萦回着他是谁的疑念,挥之不去。但是,这个疑念,不论是现前的这个他或是谁,都是囫囵的,根本没有把柄可捉,没有思路可理。总这个囫囵的连人带谁的疑念,比喻对一则话头的参究。如此参究便是话头疑情。参话头起疑情,要这样起。有这种不卜度不思量的疑念生起,便是疑情现前,如笑岩宾大师说〔16〕:
浑囵〔17〕参审,勿就意识思惟穿凿。
又说〔18〕:
越不会(浑囵故不会),越有力。
照上所说,参话头是无著力处的。因此,要懂得在无著力处着力;若不懂得在无著力处中着力,则越着力越不得力,疑情反起不来,即使起来,也不能相续。若真能会得在无著力处着力,就是“越不会,越有力”,也就是“浑囵参审,”仿佛前面那个譬喻,不教疑而自疑,不着急,不忘记,不论在任何场合或行住坐卧中,都是如此,这才算得是起了疑情。
已经知道如何看话头起疑情,现在要谈谈禅堂打七的用功方式。
禅堂用功,是静坐和经行交互进行的。静坐专为安定身心,经行则兼有运动的作用,能消食防病。由于参禅——尤其是打七——除用斋、如厕及规定的休息时间外,不能离开禅堂,故禅堂用功是要一枝香接一枝香的相续下去,若不间以经行,就会有碍健康。古时,没有时钟,只有用点香的枝数来计算及设定时间,如是,就把坐时叫做坐香,经行时叫做行香或跑香。坐香是静中用功的训练,行香则是在动中乃至以后在日用中用功的训练,所以,跑午是不能跑掉了话头的。坐香是松松地看住话头,跑香则是紧紧地提起话头,不能因为行动,便使话头失落,尤其在加速度中更要注意。虽然,正跑香时,会突然响起站板,大家应声站立下来。这时,当豁然放松,藉势把提紧的心放掉,成一无念状态,在此心流顿断的当下,也是话头显露的尖端,也是疑情无著落处显示着落处的时机。各位可试着竖起眉毛,瞪大眼睛,好好的用直觉去体会一下你的话——头。说不定,会顿然眼开,若不能,至少也应该可以在一瞬间讨得一点讯息,庶几不负此行。
注释:
〔1〕老婆心切:此形容宗师对后进的迫切期望,犹如老婆婆期望儿孙成龙成凤之心。老婆乃古之俗语,与今日世俗称老太太相同。
〔2〕学步:《庄子
#8226;秋水篇》有“邯郸学步”之语,比喻学他人不成,反而失去自己的所学,然此处不取原义,但用其现成语作初业之喻耳。
〔3〕循墙而走语出《左传
#8226;昭公七年》。意乃示臣子恭逊不安而行,此亦不取原意,但借作依循先圣所立圣道而行之义。
〔4〕机锋转语的口头禅:机锋,是指已经开悟的人,彼此相对,或互通讯息,或互相切磋的相拄词锋。转语,是宗师勘测禅者,禅者转答其证境之语。盖问者之语,往往指向第一峰头——即第一义谛,惟第一峰头不能开口,故必转到第二峰——世俗谛——的语言以答,说此答为转语。机语原是悟者的本地风光,非局外人所知。到了后来,诸多禅和,以熟背古德机语并拾其牙慧,徒逞口舌之能。由无实德,故呵之为口头禅 。
〔5〕详《卍续藏》一一二
#8226;九八九上。
〔6〕此故事依《阿育王传》卷三《阿恕伽王弟本缘》编写。此传收在《大正藏》五十册。阿育,旧译阿恕伽,新译阿输迦,是梵文的对音意译无忧。
〔7〕宿大哆:亦作韦陀输、毗多输迦、帝须等都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除忧。
〔8〕见《大慧宗杲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之末。《大正》四七
#8226;八九四上。
〔9〕见《大正》二五
#8226;四四○下。
〔10〕见《大正》一○
#8226;八八下至八九
〔11〕见《大正》二
#8226;六○一上、中,惟周利盘陀,原书作朱利盘特,都是梵文音译。又扫帚,原书作扫彗,权易之,求易晓耳。
〔12〕见《虚云老和尚禅七开示录》。
〔13〕提撕:是提醒的意思。撕音厶。
〔14〕见《虚云老和尚年谱》八页。
〔15〕此喻取自白圣法师所写的《学禅方便谭》一书,书中说:“比如今天会见了一位客人,面孔好象很熟,但总想不出是在何处见过的,如是再三推想……”这种寻思的状态,便是疑情的定义。”
〔16〕引前书所引,原典待考。
〔17〕浑囵:亦作囫囵,乃含糊笼统之意。
〔18〕引前书所引,原典待考。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10月8日,首届江苏佛教素食文化博览会在无锡灵山祥符禅寺盛大开幕。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弘扬素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培养素雅品味,实现五福人生,设置厨艺比赛、素食展示
文化资讯时间:2024-10-10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2011年6月22日隆波通尊者关于手部动作的特别开示时间:2011年6月22日下午地点: 镇安寺翻译: 邓虹嵘居士有些学员曾参加过别的老师教导的动中禅,学习的是14个动作,现在想拜隆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恰宓禅师海弘法禅修开示(3)刚才忘了问大家什么是苦的根本原因呢?是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是苦的最近原因呢?苦的近因是贪爱,譬如说你来这边禅修的时候,你开了你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5
第七讲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Game va yadi va'ranneninne va yadi va thale,yattharahanto viharan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10月9日至11日,宁波天童禅寺举行了首届天童山禅茶文化节暨第二届天童禅宗文化研究交流大会,来自海内外诸山长老、学者嘉宾300余人参加活动。天童禅寺有东南佛国之称,今年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祈竹仁波切开示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临睡着的一念,会影响整夜的眠中念头。若睡前一念爲善,则整夜睡眠中的心念也会停留在善念上,反之亦然。由于这个原因,若把睡前一念专注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