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寺天台班毕业典礼祝词仁俊法师显老法师,住持法师,诸位同学: 我今天只准备了一句话供养诸位:毕了旧业辟新业。 年高体弱的显公,每天都坐轮椅为诸位讲大座,覆小坐,他如此的热肠、真心,诸位感受着的、体会到的,一定相当深刻。切实发心学习极深、极广、极真净的佛法,意趣与心力的集注点:改进、改革「业行」;改革得不遗余力,杂染的业缘之命,才会逐渐转化为纯净慧命、慧力,将旧业、新业择别,划隔得极严明。生死中学解脱行,烦恼中发菩提心,才不再茫昧混乱,落魄潦倒,培造出一群够有修为的人来。人间世最急需的--这么种有修为的人。世间的净化就靠这么种人。 净化的内涵--活化与通化,活得能学、能见诸佛而不隔,通得能谅、能为众生而不疲,致诸佛之心待众生,缘众生之苦效菩萨。出家者行愿之基奠乎此。秉着这番行愿修学,就得把定毕旧业、辟新业的佛法观行。什么是旧业呢?除三毒外,名闻、利养与恭敬,都概括于旧业中。出家者对世尊的「教授」--真理之光,「教诫」--净行之轨,没有悉心体探与决绝堵克过,肤浅地学了点口头佛法,饰得些表面威仪,获得一般信众的吹捧、承迎、献护,声名、利养与恭敬,不断地播扬、积累,被敬事得体贴细微;也被软化、情化得忘却抖振、丧灭行愿。 擅于利用现代传播的媒介体,许多出家人很快成名了;早熟的成名。为着演饰体面,打造声价,心血与脑筋都交汇在钻营、竞逐中,对佛法胜、净、妙智的修学竟忽视了!学(精辨)与修(整持)的惟一准量--明,佛法不共于世间一切的特质,就在于最明彻的甚深妙智。智,成为观行中的照导者:向上直透,直透了顶盖--无神无(天)命;向下直穿、直透了底体--无我无作(者),向四方八面直豁、直脱了范畴--无边无量。「缘起」的有漏三世与「缘灭」的无漏三乘,交相对观得堵有漏而向无漏,六根门头敛省得深刻细微--不潜滋暗蠢。意根(识)也展现得周遍广大--不局限偏宥,如此的明决、稳落了,身心则永远归属于佛法,佛法则一直不离于身心,从明入明(伏)破无明。明中的启示发(法)力发(义)味,世俗名闻便索然抛绝了。出家,抛绝得这么利猛、果毅,对诸佛的嘱累与为有情的义命,才响震得直透耳根,直敞肺腑,直为众生奔波得应感不暇,接迎不择,视有义苦为无上乐,舍独善乐淬无畏愿。 名闻欲转为正净、纯固的善法欲,善根为善法熏发得日日增长,处处奠立,内在的法兴与法乳昂烈、润涵得健决充洽,物欲的利养则不屑介怀。对出家「正命」--「易养易满」的开示,从淡宁端整中核验得真,耐沉默澄得持深(法)挈妙(义),于深法妙义中明得、安得、发得透身心,身心渐渐得法化、义化,法身慧命的育长、活续与成就的奠基处--身心法义化;法义化了的身心,脱落了俗知俗情,观行的不离「净意」与「正道」,因而远离了「狂慧致殃感现苦,痴福遗患引后难」的纵僻、颠倒。骨志强与气宇高的佛法根器,总是直直了了地高着眼、深致心,凌越一般思量。洞察(世)出世(四谛)「实相」,对实相有番真切的、的真的理会(切勿误认为开悟),世法中明决的能出能入,必「遮」必「开」,手眼净锐得不被昧粘,腰脚挺峙得决不软缩,法门中决定性的利根,起先,莫不如此勤苦地策拶着。 修学,最须重视的:猛治、锐抗、疾转劣根;好尚、苦练、奋造利根。约一般说,绝大多数都是「无根」与钝根(钝得不失善根并不容易),利根性的毕竟太少,这显示着钝根反属正常。据说,就连释迦佛也还是钝根,足见特出的利根者真个太少了。因此,我们在长远的学习历程中,就得肯认着自己:介于无根和钝根之间,时常深刻地感到无根的危险,也更觉得根钝得极为困郁:为了远离危险而挣脱困郁,时时振作,警提得念不沉昧,行必向上,对自我贪图看作大敌怨,对圣者「无欲」视为真范型,心头与意底集力集智,抗绝前者,而彻效后者,事行的表现与理性的操存,从此划断得前后判然、超然。能这样,于佛法中,安静得坦坦豁豁,于世法中稳明得直直正正,一切甜头吸不住,种种苦头禁得了,坚利而深厚的根性,就从身心中扎扎实实地生根发力,也从身心上密密致致地悉力护根;护得不遗力、不毁德,则能从无根与钝根中,斥绝了狂慧的逞纵与痴福的困沉,一贯地耻厌钝根而奋培利根,心眼中直注、直学的便尽是佛圣贤善了。 佛圣贤善的形象成为心中的音容、嘱附,我们身心上自我、自私的意欲淡微、淡化得不堵、不露,说话、作事则不肯让自我作主。做人做得上路--不退转,发心发得应法--不颠倒的,大体上都有这样的体省、体印。修学,从这二体中,扼紧了、看清了、做准了,就没什么局限恋盘,做的更开畅,发的更通豁,通豁得情见不作祟,佛法现行的内无遮障,世法洞察得能外能择抉,有漏中「见造」(生死)与「情续」(生死)的业缘,受到智与愿的「绝地」照破、练提,虽仍于生死往来中上瞻下化,却能直减(伏)惑业,直(培)增道业,正直得这么必伏必培,厌弃了自我体面,荣光与机诈,此后彻新的人生观、人生行,便彻始彻终底不再从自己手眼中滑脱。出家修学,就是为的获得这般手眼。具有这般手眼,才看得穿自我,也握得着佛法,一天天面对三宝,念头上坐镇的,作证的,则永远不离三宝,法宝之光把手眼照得更分明、更净落,就不致、也无暇妄求恭敬了。心地的整片活力--念,这片活力活得够熟够敬,就必然对善知识恭敬得五体投地,远离了损谦增慢的过患。「欲得佛法真利益,常于恭敬心中求」的开示,就这样成为心门的警呼者。对此种警呼感到紧切、沉重,对善知识的请益、亲近,则越发感到急需、刻不容缓,体面放得下,佛法提得上--健羡而渴求得热切、真诚,彻脱自以为是的自作聪明--山家主独操、独裁的气焰、气魄,法门中才会减少许多瑕玷、讥诟或伤害。诸位现在虽然不致如此,由于山家主风气布开了,时机一到也许就现出来,所以趁机提出来,也是给我自己预警啊! 上面所说的旧业:名闻、利养、恭敬,僧(尼)青年果真志振得这么发得透,力求明净,苦淬利锐,(精)诚倾(奉)善知(识),则称为新业,分分明明的新业不离于三业,心(地)门洞辟得敞豁坦平,人们的眼睛对我们内内外外的一切都透视得了无自私,我们才能让许多人看清佛法面目,进而把佛法面目化为自家肺腑,必须如此,佛法才会久续而遍布人间! 我们的天职--推展「人间佛教」,需要的骨劲与功候,非同小可,所以,就得必须把紧沉(耐)得透,发得开的健心挺志才成。凭着健心挺志从佛法中有番深的体现,真的兑现,兑现得直效诸佛菩萨,直为一切众生,彻始彻终的能面对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我们的旧业才毕得了,新业才辟得开咧!民国八十六年九月十六日晨写于新州惊危室
所期望于佛教整理委员会者一、在佛教界内所争论的佛教问题,其实还没有真正关涉到佛教的本身,不过是僧徒的吃饭问题而已。长老们要维持他们传统的地位,不得不顽固地和环境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论佛教革新运动中的困难问题关于佛教的整理或改革,一般人都认为是一桩艰巨的工作,有人并且说足一切改革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环,我近来也深深觉得。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佛教与女性女孩也能证明她们比男孩强。女性在佛教的地位是独特的,佛陀给予女性参与宗教的自由和权力,佛陀是给予女性宗教自由的第一位宗教导师。在佛教成立之前,女性活动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夫教育者,遵从诸佛之教理,发育群迷之正智也。然群迷之正智,为何而欲发之耶?良以众生本无种种诸苦,以不了世间一切事物之实相,故惑无为有,惑妄为真,惑好为丑,惑善惑恶。以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无义”是假佛学,关于佛教你不知道的小历史今天继续和大家说一些关于佛学的小知识,希望加深你对宗教,对佛的理解。1、 道人原来也包括僧人“道人”这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13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1
我的孩子正翰八个月大时,坐在电视机前面,看到气象报告,介绍泰国曼谷气温,银幕上出现曼谷的大金塔,他便自动做出合掌的样子。当时,我既还没教他合掌拜佛,也尚未带他去
因果轮回时间:2025-02-08
佛教饰品保养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材质和种类而分别来说,大致来说有以下要注意的方面: 一、檀木类的佛教饰品比如紫檀、绿檀、檀香等材质,不能沾水,如果沾上要马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5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顶果钦哲仁波切:关于我执如果今天就能征服我执,你今晚就会证悟。如果明天征服它,明晚就会证悟。但如果你永远无法征服它,你就永远无法证悟。而“我”不过就是一个念头。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2-05
香严本是百丈门下的弟子,他虽然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后,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沩山:"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明伶俐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31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父,俩人非常要好。有一天俩人像平时一样坐在幻术师家里边喝茶边聊天。闲聊中,出家师父对幻术师说:“我想看看你的幻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8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慈善根力的无作妙用,能顺应众生的需要,出现为众生救苦救难的神奇现象。这种感应很难说是由于佛的力量,还是由于众生的力量,还是由于佛与众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求那是真正的诚恳,母子连心嘛,她对这个儿子特别爱。她朝完五台山回去,问题就解决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26
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要普度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全中国低调炫富的至高境界竟然是......怪不得郭德纲听了都震惊!《郭论3夜总荟》,跟着郭德纲探索关于熏香的浓厚历史吧。郭德纲认为炫富本身并没有错,但得炫的高级,炫的
沉香资讯时间:2024-12-19
大宝法王噶玛巴:在网络上,看到了有许多的中国网友,对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发生的冲突。和对南海黄岩岛的事情,都义愤填膺。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这是种发自内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古玩依然盛行不衰,佛珠的魅力更是与日俱增那么你知道吗?佛珠和你的出生年份竟然有这些关系,一起走进去了解了解吧!比如 1924及1984年出生的男人和
文玩知识时间:2024-12-16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过 河 那是地处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间,这就是过河的桥。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30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花有花道,香有香道。当花艺遇见香道,一场关于美的遇见。视觉与嗅觉同时抵达,艺术与灵性瞬间契合。在檀香与花香中,只为让灵魂静下来。一盏茶,一炉香,一束花,已足以度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20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9
“量子纠缠”揭示一个事实,当两个相互关系的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即刻发生相应的变化。佛弟子呵护自己的“三皈体”,就要每天念三皈依,跟佛建
道了法师时间:2024-11-18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法,他给你说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标奇立异,显不出来他的道德。他总要说得跟别人不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