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因缘莫强求──献给菩提道上的朋友超定迎新与送旧 岁月匆匆又一年,值兹新年伊始,谨向本刊读者、编者、作者,致以真诚祝福︰四大调适,身安道隆,万事亨通,福慧无量! 时序更替,春夏秋冬,迎新送旧,年年如是,有何新意?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新陈代谢,生生不已,当新生的开始,念念生灭故,已朝向衰老与死亡;一期生灭后,生存意志又推动另一新生命,转向不可知的未来。有情世间,起惑造业,招感生死苦,周而复始,无穷无尽。逝者已矣,过去的种种如昨日死,智观惑业而有的轮回苦,觉今是而昨非,立志于菩提道上,念念转迷成悟,离惑见真,做个彻底的佛化新人。 娑婆世界,苦难的人间,由五蕴的和合,而有生老病死苦;自他的共处,以欲为本故,不免爱别离与怨憎会苦;共业所感的器世间,不能随心所欲,故有所求不得苦;推究生命本质即是苦。一般所谓新年快乐,或生日快乐,只不过是人们心理的期待,带来短暂的满足感而已。旧年过去,面对新年的来临,给人的感受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尤其是近些年来,整个世界的经济萧条,社会秩序的紊乱,恐怖份子的祸患。这种种不安的日子要捱到几何时? 诸法因缘所生,苦与乐、顺与逆、新与旧,凡是存在的一切都是无常,乐极生悲、苦尽甘来、物极必反,乃是自然的现象。缘起定律:「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明的蒙蔽,贪爱的系缚,随所行业,沉沦有海;有生即苦生,有在即苦在。反之,「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以无明灭故行灭,乃至忧悲苦恼纯大苦聚灭,当下即是涅槃解脱。凡情于此幻生幻灭的缘起,不能如实观,老是活在顾恋过去,欣乐未来,耽着现在的矛盾中而不能自拔。这是旧思想、老毛病,无始以来一直如此,活在迷宫里,怎样也转不出去。正如大乘唯识学所说的阿赖耶识,其所含藏的都是杂染有漏种子;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始终是在有漏杂染的因果循环。唯有从迷妄觉醒过来,听闻如来宣说的法界等流音,从闻思修三慧的进修,以无漏种对治有漏种子,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如是用心,如是起行,乃是送旧迎新之真义。内修与外弘 上个月回到宝岛,在嘉义妙云兰若拜见四十年前在此掩关的印顺导师。眼看已度九七崇寿的老人,健康胜于从前,精神奕奕,耳聪目明,不禁内心兴起未曾有的法喜,在导师座前说了几句赞语:真是众生之福,佛教之光。导师很谦虚地回应:「年老无用了,口不能讲,手不能写,还能为佛教做什么?」其实,只要导师活在世间,就给众生带来无比的希望;导师尽形寿、献身命,发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人间,人间佛教的正觉之音,将会继续发扬光大。 导师在他『平凡的一生』,提及内修与外弘的困惑,至今想来,还是很多走在菩提道上的朋友所面临的问题。在我个人的想法,内修也好,外弘也好,只要不忘本业,秉持佛法的信念,坚守基本原则,随缘而不变,则所作所为无非是增益菩提的资粮。内修,广义而言,应包括个人的自修和大众集体的共修。如个人闭关、住山、或依附僧团,专心于闻、思、修三学的研究与实修;或参禅、或学教、或念佛,都是属于内修。但导师的理想,「内修要集体的共修」,如他掩关于妙云兰若,「恢复了内修的生活」,「沈浸于佛菩萨的正法光明中」,把个人自修所得写出来,使大家分享他的法喜。可是导师自评:「这样的内修,对佛教是没有什么大裨益的。」 其实不然!检视导师的重要著述,『妙云集』占三分之二以上,以及晚年的学术巨着,都是在内修中完成。一部一部的智慧结晶,等同如来法身,启发众生的慧眼,滋长众生的慧命,能说「对佛教是没有什么大裨益」吗?套句古德法语:「若人静坐须臾间,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我人若能精读妙云、法雨集,藉此闻思获正慧,成就解脱证菩提,那么导师内修带来的功德,岂不是「胜造恒沙七宝塔」?盖多少庙、起几座宝塔,在无常铁则下,「毕竟化为尘」;而导师的法宝流通,传播正觉之音,令诸见闻者正见增明,由世间而出世间,立志做人间的凡夫菩萨,继则为贤圣菩萨,终于成为佛菩萨;不仅个人成正觉,还影响一切人,共同发心成佛道。 内修与外弘,二者相资相成而不相悖,内修功深,则外弘力大。以世俗功利言:「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何况一位佛门法将要出来弘法,都不仅是十年寒窗而已。导师曾开示一篇:「学无止境与学以致用」,读来如暮鼓晨钟,唤醒学人的迷梦,佛道长远,未成佛之前,发愿「法门无量誓愿学」,何止活到老学到老;乃是尽未来际,为佛教而学,为众生而学。基于悲心增上,利他为先的菩提心和性空见,必能实践众生难度誓愿度,烦恼难断誓愿断的伟大菩萨行。 学无止境,侧重内修;学以致用,偏向外弘。学有何用?学习经教,学戒、学定、学慧;戒定慧三学,即学即用,怎会是学而无所用?进入佛学院、亲近善知识,学得经律论三藏,第一受用的自己本人,体验到法的喜悦;「知诸法、遮众恶、断无义、得涅槃」,用处实在太多了。对利他而言,将所学的佛法,加以消化吸收,组织条理,广化深化,随缘说法,或在学团──佛学院、寺院大众、居士团体,定不定期的讲座;电视台、广播台、监狱等处,作通俗演讲。发心写文章,长篇或短文,为佛教刊物投稿,到处都在闹稿荒的佛刊,编者对你感恩不尽呢!读书、说书、写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的用处说不尽,或用于佛教教育、文化,或用于做事以服务大众;或用于修行,对治贪瞋痴,增进德行。怕的是我慢自大,自以为胜人一筹,眼高而手低,不肯从基层做起,时时为「怀才不遇」而自我陶醉,才是可怜可悯! 儒者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以佛法说,外弘因缘不足,致力于内修;内修实为外弘必要的过程,厚植德学,利人更多。印公导师就是「内修」的大成就者,有谁比他「外弘」的效益更深广呢?结缘与断缘 有一次佛学讲座,有位听众提出两难的问题:学佛的口头禅,常说「结缘」,试问:情缘深结,生死无边,与「业尽情空」之旨背道而驰;反之,独宿高峰,断尽世缘,生死不相往来,又如何度众生,完成佛道? 佛法修学的历程,印公导师为福严精舍共修的法师,亲订了三年的阅藏课程。在此期间,谢绝外缘,安心向学,以奠定日后净己化他的基础。禁足三载后,学有所成,被邀请出去讲经说法,领众熏修。需要回来时,大门敞开,这里就是你的常住。假如甘不得淡泊,耐不得寂寞,半途离开了,请不要再回精舍。毕竟这是一教学严谨的学团,而非供十方云游僧挂单的寺院,想来就来,一不高兴,收舍行李就走,毫无忍耐力,如何深植道基,为人师表?先能远离尘缘,绝诸障缘,抱着学若不成不下山的志气,三五年以上,手不释卷,慎思明辨,降伏心魔,确立正见,道力强固,一旦遇外弘的因缘成熟,出来广结法缘,必能胜任愉快,获得自利利他的功德。 佛教界有人教示徒众,独居家室,不赴道场共修;读诵三经,一心念佛,以集资粮,往生净土。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厌不切不生极乐」。基于强烈的厌离心,「三界如牢狱,生死如冤家」,不但不适久住,简直片刻都停留不得。倘若真发出离心,修解脱行,急于了生死,那是令人敬仰赞叹,难能可贵的声闻行。如果是源于情本的人生,不脱「后有爱」的牢笼,而企盼死后的归宿,弄到神佛不分,大乘净土与神教天国混同,让迷途众生由迷入迷,执方便为究竟,那真是宝山历尽空手回,太可悲可叹了。 断缘与结缘,不宜凭二边之见,作出违反中道的论义。究竟我人该断何缘、该结何缘?众生的爱是无尽的,随顺染缘、深结情缘,确与解脱道不相应。在内修的阶段,断绝障缘,舍弃俗缘,举凡不必要应酬,不用惜情,浪费生命,妨废道业;古德入山唯恐不深,理由在此。不过,切记「身在关中心在外,百年不出也徒然」的古训。佛世有一比丘,为淫欲所苦,而欲自断阴,佛言:「淫心不止,断阴何益?」如何培养清净意、解脱心,如莲花处污泥而不染,才是断缘的根本。 佛教中有三类型人:恋世的人天乘人,出世的二乘人和入世的菩萨行人。出发于强烈的厌离心的二乘人,特重断缘行,远离情欲物欲,以爱尽涅槃为其目标。佛世修头陀行的阿兰若比丘,即是典型的断缘者;但人间比丘之类,还是大众同住,天天入村落乞食,随缘度生。入世的菩萨与恋世的人天乘,广结善缘乃是必要的。因为在未了脱生死以前,为确保人天的身份,持戒而外,布施修福,才能感得富乐的享受。圆满的人生:眷属和合,财富充足,健康长寿,地位崇高等果报,都是从结缘中来。至于菩萨道,实践之要在福慧双修,资粮具足才能趣向菩提。「为利有情愿成佛」,如悲心不足,不肯度众生,则不得成佛道;为度众生故,务必结众生缘,与众生建立合理的社会关系,行菩萨道时,才得众生的好感,愿意接受菩萨的救度。惟为避免落于「爱见大悲」、「败坏菩萨」,缘起性空的胜解,以智化情,以智导行,乃是菩萨慈悲利他,不可或缺的德行。修行与服务 修行之要在智慧,服务大众则偏重福报。如人天乘法,以福德资粮为其内容;二乘的解脱道,以智慧资粮为重点;菩萨行则兼修福智二资粮。古德劝人福慧双修,以进趣菩提,偈言:「修福不修慧,白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依缘起论,法法相因,法法相摄,单因不生,孤缘不长,佛所开示的法门,不可能是单味的偏方。修行,总摄修福修慧;学佛,学戒学定学慧;即使是修慧一门,也不是偏枯的理智,如正信相应的闻所成慧;思所成慧引发的慈悲行;定慧均等的修慧。菩萨道上,「万行庄严般若,般若导万行以趣萨婆若海」。福慧也是相关的,假如福报太差,魔障重重,不可能成就智慧;同理,缺乏智慧的人,充其量只是享用过去的痴福,而不知如何积福,修不成真福(德)。 谈到服务,在佛教界有不同的认知,有的肯定:服务即是弘法,出家尽职为人服务乃是本份(出家以「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故。)另一看法,认为服务不是出家本业,与修行、弘法无关。究竟服务是否弘法?与修行是否相应?这是不能用简单的是非题加以论定的。原则上,凡是出发于菩提心或厌离心,具佛法正确知见,不论生活方式如何,服务、弘法、修行、自度度人的德业,本质实无轩轾之分。服务出于慈悲心,而表现为利他行;禅观的修行,乃为成就智慧;弘法,则须悲智双运,契理契机,权实得宜。其间可谓殊途同归,切不宜以自我本位,自是非他,妄评胜劣,徒兴论诤。 佛教教育的设施,无疑是续佛慧命、绍隆佛种的正方便;近代高僧大德,发心兴学,培养住持佛教,弘扬正法的人才,真是功德无量。佛学院里,善知识的教授,经论导读,深入法海,以开发智慧;师长的谆谆教诫,耳提面命,以砥砺品德,养成健全的人格。在此学僧时代,不仅为知识的追求,读书应付考试,呈缴学习报告而己;智能、德行、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各方面的能力,都必须平衡兼顾,以充实今后自度度人的本领。踏出校门,面对现实,即是发挥所长、学以致用的时候。随着各人的因缘,或内修、或外弘、或服务、或修行;修菩萨道,广结法缘可;修解脱道,断绝世缘无不可。若是智增上的法行人,以智商高、学力足,从事佛法学术的研究、讲学、写作、出书,发扬人间佛教契理契机的思想,乃为佛陀慧命之所寄,诸佛皆欢喜;假使以差别因缘,发愿深入社会,关怀弱小,秉持慈悲利他的精神,落实于具体的人间佛教事行的实践,也为智者之所认同与称叹!缘起所成的世间,每人有他特殊的因缘,不必强人同己,也勿太过勉强自己,徒生困惑。各适其适,舍短就长,转染成净,依俗向真。大家一起走在菩提道上,共策共勉,共修福慧,同登觉岸! 西元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于山仔脚丈室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问: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惟贤法师答: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心灵的修养,达到心灵净化,证得解脱。无论大小显密,尽管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