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故事-盂兰盆会漫谈
圣凯法师
一、盂兰盆会的由来及其发展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的佛教徒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法会。《佛说盂兰盆经》是西晋竺法护所译,全文八百余字;与此经同本异译还有东晋失译的《佛说报恩奉盆经》,又名《报象功德经》,其文字更短,约三百余字。另外,在《开元释教录》卷十八〈疑惑再详录〉中有《净土盂兰盆经》一卷五纸,此经已佚;《法苑珠林》卷六十二引用其文,称为《盂盆净土经》,说十六国王闻佛说目连救母脱苦之事,各造种种宝盆以盛饮食,献佛及僧事。
《盂兰盆经》的经题有两种解释,一说“盂兰”是梵语译音,义为倒悬(困苦),“盆”是汉语,盛供品的器皿,说这种供品器具可解先亡的倒悬之苦。第二种说法是“盂兰盆”三个字都是梵语Ullambana译音,意为救倒悬。实际上第一种解释是误解,第二种解释是正确的。
据《盂兰盆经》所载,佛弟子目连以天眼通见其母堕在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苦闷相续;目连见已,以钵盛饭,送给他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因为恶业受报的原因,饭食都化为火炎。目连为了拯救他的母亲,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佛陀于是指示目连在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印度雨季期间,僧众结夏安居三个月,此日是安居结束的日子),以百味饮食供养置于盂兰盆中以供养三宝, 以这样的功德使七世父母和现生父母在厄难中者,脱离饿鬼道,生人世或天界受乐。
《盂兰盆经》中说:“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会,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此外,在盂兰盆会中所设之斋食供养,称为盂兰盆斋;供佛的百味饮食、百种器具,称为盂兰盆供;后世多以瓜、果、面、饼、茶、饭等,供养饿鬼。
至于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记载,大同四年(538),梁武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梁武帝于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给各个寺院送盆供养,用车每天运送。唐代风俗对于盂兰盆供十分重视,唐代道世的《法苑珠林》卷六十二〈祭祠篇〉记载,当时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皇帝每年都送盆献供,并且有专门的送盆官人,来者非一。有时皇帝宫内也举行盂兰盆供,供器十分庄严,以金银作为装饰。民间于盂兰盆会也日见热烈,如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四年(844)条记载,当时长安民众作各种奇妙的花蜡、花饼、假花果树等,七月十五日在城中诸寺设立供养,城中百姓都到寺庙参观,是一个大盛会。不仅在家信徒竞修供养,出家僧人也各出己财,造盆供佛及僧。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一直在沿续着。但是盂兰盆供的富丽庄严和供佛及僧的意义减少了,荐亡超度的意味更浓。北宋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条记载,当时寺院印卖《尊胜陀罗尼经》、《目连经》,又用竹竿搭成三脚架,高大约三、五尺,竹竿上织成灯窝形状,称为盂兰盆。在三脚竹竿的周围,挂上纸衣服、冥钱,用火焚烧。在大街上,从初七至十五,乐人上演《目连经》救母戏剧,观众很多。从宋代以后,盂兰盆会成为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诵经施食,白天诵经,晚上放焰口施食。
从此以后,盂兰盆会便成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元代德煇重编《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月分须知中说:“七月初旬,堂司预出盂兰盆会诸寮看诵经单,预率众财办斛食供养。十三日散楞严会。十五日解制。当晚设盂兰盆会,讽经施食。”元代明本《幻住庵清规》说:“七月,(中略)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这就说明盂兰盆会的主要内容在于讽经施食了。
这种仪式一直流行到明代。明代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恶可得混?”清代仪润曾欲两全其道,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又附兰盆会约二十一条。但是各寺院遵行者不多,在群众中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的主要行事。
二、应该可以改变的“七月”
1、七月不是鬼节
炎热的七月,却是“鬼”的世界,这总是令人感到有点不自在。七月,鬼节,世间与阴间,似乎能够在这个时候得到一种连接。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在香港、台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乃至在日本、韩国,忙碌的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忙着纪念死去的祖先、鬼魂。但是,七月,它应该不是“鬼节”。
人死为鬼,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但是,在佛教里,人死后不一定为鬼,他有可能因清净业而度脱生死、往生净土,或者因善业而为天人,或重新投胎为人,等而下之,才有可能为鬼,乃至到地狱受苦。但是,佛法的因缘业报告诉我们,鬼趣众生多为嗔心太重。所以,我们纪念“鬼节”时,是否应该想到嗔心的危害性。
嗔,就是对不喜欢的事物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有的人口蜜腹剑,这是隐藏的嗔心;有的人怒目狰狞,这是外现的嗔心;破口相骂,举拳相打,这都是由于内在的嗔心所发动!
当一个人嗔心生起的时候,再好的东西都可以把它毁坏。我们常见到一个家庭里夫妻起了争执,某一方面为了发泄他的嗔心,什么心爱的物品打破了也在所不惜,等到事后花钱再买,虽然懊悔,但已经迟了。人们往往为了一时感情冲动,压制不住嗔怒之火的时候,恩爱的夫妻因此而离婚,好朋友因此而反目。嗔心是希望加深别人的痛苦,指望人家越不幸越好,但是嗔心者首先自己十分痛苦。不管什么刻毒的言词,不论什么狠恶的手段,都会从万恶的嗔心中搬演出来。经中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恚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嗔心的确是人生最大的不良情绪,对身体也极其有影响,常怀嗔心的人容易得高血压及心脏病。
人与人之间,因为嗔心而产生争执。种族之间,国家之间,不同宗教之间,如果因嗔心的扩展,那将导致是一种可怕的后果。9.11事件的阴影萦绕在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心中,印度宗教之间的冲突又使多少生灵涂炭,中东问题久久不能得到根本解决,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是一颗可怕的嗔心。人类只有灭除嗔心,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才能和谐地相处,人类才有可能实现永恒的和平。
所以,炎热的七月,需要我们一颗清凉、宁静的心。“坐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自凉”,只有这样,火焰才能化红莲,炎热的娑婆世界才能成为“清凉地”。
2、活着比死去的重要
炎热的七月,却传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虽然,庄严的施食道场,感人的梵音,但总是令人有几分凄凉。死者往矣,生者又有何奈呢?但是,生命的无常会令我们更加珍惜难得的亲情与缘分。
目犍连尊者原为救度其母亲,故佛陀教他于七月十五众僧自恣日,供养众僧,依众僧道德力,而令其母亲得免于难。因此,盂兰盆会的来源于目犍连尊者的孝心,这是最根本的。
在中华文化中,“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孝”,是对生命的挚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孝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孝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在千百年流离颠沛,迷惘失措的时空里,孝维持了长幼有序,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伦理。中国文化主张三纲五常,但是一切人生的重心主要在孝道的阐明,以孝顺为中心,扩而充之,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
在动物中,有“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贵为万物之灵,不能忘记父母从前哺育褓抱的恩泽,今日一切成就,皆由从前乳育而来。子女爱亲,非但要从物质上给予回报,而且最主要在存有极谦恭和睦的心态,让父母顺心适意,弥补他们为养育子女而牺牲奉献的生命时光,抚慰他们为子女承受的卒劳伤痛。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
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父母章》说:“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丘,慈母恩深如海洋;若我住世于一劫,叙述母恩不能尽。世间大地称为重,母恩其重胜过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这说明父母养育之恩,昊天罔极,世间难比。为人子女累劫累世,甘旨奉养曲意承欢,乃至割肉刺血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哺乳鞠拊之恩。因此经上又说:“若有男子与女人,为报恩慈行孝养,割肉刺血常供给,如是数尽于一劫,种种精勤修孝道,犹未能报暂时恩。”由经文的记载,可以明白父母慈恩的伟大深远,子女的区区寸草孝行,怎么报答得了父母的春晖之爱!
佛教认为孝可分为三种层次:一般的甘旨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恶道、了生脱死,使宗亲得度,永断三途辗转之苦,才是上上大孝。所以,佛教的孝道不仅强调在物质上给予奉养,而且要求在精神上给予愉悦,并且能够引导其信仰佛法,解脱生死。
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时,佛陀亲自回去出殡,也参加了诸位王子抬棺的行列,亲自为父母抬扶棺木。佛陀为了报答母后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特地以神通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三个月。佛陀为了感激姨母大爱道夫人的抚养恩惠,广开方便慈悲法门,允许五百位释迦种族的女众出家,佛教终于有了比丘尼的教团。
佛陀为后代佛弟子树立了伟大的榜样,使我们明白了孝道的重要性。佛教徒不仅要孝顺生生世世的父母,更要孝顺还活着的现世父母。人身难得,十月怀胎,含辛茹苦,养育成长。“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
因此,炎热的七月,我们可以少烧一点金银纸,多买一些东西孝顺父母;自己少休息一点时间,多在家陪父母渡过幸福的晚年。父母来到寺院拜佛,我们可以与父母一起礼佛,一起诵经,一起修行。亲情,在佛前提升;爱,随经声而扩大。人,只有好好地活着,才可以好好地死去。这不仅是为了父母,也是为了自己。“树欲止而风欲动,子欲孝而亲不存”,这又是何等的不幸。我们好好地孝顺现在堂上双亲,可以为世间奉献出一点爱,为人间增加几分温暖,为自己少几分遗憾,这又是何等的幸运!
炎热的七月,点燃的金银纸,纸灰带着生命的哀思,飘向遥远的世界。可是,过去的父母,他们已经转生了,或许已经成为人了,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仍然跟我们感受着这个世间的苦与乐。所以,如果我们佛教徒能够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不要再烧那些金银纸了,为这个地球少几分污染,给我们的过去父母增加一点好的环境,那不是很好的纪念吗?如果我们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过去父母。我们到老人院扶侍那些已经在世时间不多的老人,到孤儿院里照顾那些苦难的孩子,到难民营里布施自己的爱与智慧,这比我们朝山拜佛更有意义,佛陀也会赞叹:善哉!善哉!于是,这个夏季不再炎热了,清凉在人间流荡着。
3、整体佛教的发展最重要
炎热的七月,庄严的梵刹,涌动的人群,一颗颗虔诚的心呈露在佛菩萨面前。三宝者,佛、法、僧。佛陀已经涅槃了,我们在追寻着他的足迹,走向生命的彼岸。住持佛教者,唯有那些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于是,我们修建佛殿,塑造金身,建筑僧房,供佛安僧。我们记住了“师父”,却忘记了“僧团”;记住了“寺院”,却忘记了“佛教”。
佛教,在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与塑像中,却没落了。因为,我们忘记了佛法。
佛法在哪里?在那些黑白文字里吗?似乎是,于是我们拼命印刷、流通经书。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经书,却“尘满面”,象一堆废纸一样被人们遗弃了。佛法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一种“不忍众生苦”的愿力。我需要佛法,你需要佛法,众生更需要佛法。不忍圣教衰,这是我们佛教徒的责任。
佛法本无大、小,法门无有高、下,因人而异。任何法门,任何宗派,都是众生治病的“阿伽陀药”。佛教的发展永远是一种多元的状态,修行法门更需要“方便有多门”。如果一个法门,取代了一切法门,那不是佛法的幸运,而是佛法的悲哀,因为末法提前来临了。所以,我们弘法者、护法者都应该想到这一点,不要以自己的喜好,而增加谤法之罪。
其实,不但宗教之间要和谐,佛教内部更要和谐、团结。佛教的发展之所以一直在徘徊不前,是因为佛教内部缺少凝聚力、向心力。一盆散沙,是我们批评自己常用的“词语”。既然我们佛教徒都知道这一点,为什么不能改呢?不能发生改变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我执、私心。
三、七月的梦想
这个七月,这个夏季,会因为放飞的梦想而改变吗?不知道,但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祝愿。
这个七月,我们不烧金银纸,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我们热爱地球,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个七月,我们将所有的休息时间去陪父母,照顾孩子;不对父母大喊大叫,不对孩子拳打嘴骂;我们培养自己的孝顺心,也要培养孩子的孝顺心。
这个七月,我们不发脾气,对人友善;热爱和平,祝愿和平,促进一切和平事业。
这个七月,我们虔诚供佛安僧,将佛教的发展视为自己的生命。
这个七月,有太多的梦想……
于是,这个七月,我们将不会是“鬼节”。鬼界众生,会因为我们的改变而高兴,也会因为我们的功德而超升!
一般常见的中国佛教地藏菩萨造像,大多右手执锡杖,左手持摩尼宝珠。如《赞地藏菩萨偈》所言:慈因积善,誓救众生。手中金锡,振开地狱之门。掌上明珠,光摄大千世界。锡杖
佛答时间:2024-12-22
不能忍的能忍,不能舍的能舍,不能让的能让,这才是修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无量劫海修方便普净十方诸国土法界如如常不动寂静德天之所悟“无量劫海修方便”:佛修行成佛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沉香树,即土沉香、沉水香木(拉丁学名: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为世界少有的珍贵药用植物,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也是国际保护的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0
越南沉香自古被称为上岸香,因其味道的美妙独特受到众多爱香之人的追捧。其中,以越南芽庄地区出产的熟香为上品。而芽庄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红色粘细土壤,这样经过在土壤中长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19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骨珀又称作象牙珀,英文名称bony amber,含有许多气泡,比虫珀更不透明和更软,颜色由白至褐色,很像骨科的琥珀,通常也不易抛光。骨珀以黄色蜡状琥珀为基础,中间以云雾状
琥珀知识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发愿是第一遇着什么情况就发什么愿 《佛说无量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这个智慧你还得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守财狗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不明事理徒恼乱心中若有一点疑惑,不要累积成恼或是怨,凡事用智慧分析、摒弃先入为主的观念,才能照顾好心念。人会有烦恼,就是因为累积不如意的事;然而世间事,十之八九都是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价之宝方为贵我们要好好用心,把心清净之后,要善于环保,保持清净的心,切勿再染上世俗贵贱的心态;有真正超然的道心,万事万物自然无贵贱之分,而且能圆融无碍。人生忙忙碌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善解包容要善解、包容,对人要懂得善解,即使对方有意伤人,只要我们无心接受,就很容易善解;对事不要存有成见,若能打开心门事事包容,内心必然轻安自在。我常说要善解、包容,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体会证悟道理明白后,倘若还是放不下,就无法体会。所以,只要真正体会了真理之后,就会很欢喜地去做,这就是证果,证得欢喜的果报,心无烦恼、很自在,就是彻底觉悟的欢喜心。最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心灵的资粮佛陀在世时,曾说过一段染布的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街道十分热闹,开了各种贩卖生活用具的商店,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佛陀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回归本性一个人是否高贵,并非自我标榜;而是需要好好地努力,回归自己的本性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人的本性是自然、平等的,世间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地藏经》是一部荐亡易诵的经典,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13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黄念祖:佛是三觉都圆满,三觉是什么?佛是三觉都圆满。 三觉是什么?“自觉”。所以我们要弘法,你首先就是要自觉,你自己不觉悟,自己还在迷,自己还满眼睛都是翳,自己还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9
《优婆塞戒经》业品第二十四 佛经原文:……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属自身是名邪淫。唯三天下有邪淫罪。郁单曰无。若畜生若破坏。若属僧若系狱。若亡逃若师妇。若出
邪淫果报时间:2024-12-07
陈大惠:一辈子没出息的都是什么人?一、高不成,低不就 随着教育资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读大专,大学,读研究生,读博,甚至出国深造,但是学历高并不代表一定有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06
喝水的功德上传下喜法师开示所以平时生活的积累很重要,从今之后你们喝水啊,佛前要供,记得每天要供水。喝水的时候要观想水,玻璃杯里面透明的水,喝的时候心要很细,喝到嘴里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所记载。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有罪障尽皆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智慧增进。并得致诸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准提神咒在佛门的早晚课中列为每日必持的十小咒之一,也是僧人用餐前后也会持的一个咒,进而渐渐的为世人所熟知。准提佛母更是与中土最有缘的大菩萨,以前之中国,哪里有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小朱首先问道:“师父,有人一谈起法宝,总是说‘三藏十二部’,请问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居士,你问得很好!”一心法师回答说:“‘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里面分作
佛答时间:2024-11-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学佛法的人,在每逢佛的诞辰、佛的纪念日,或者是,菩萨的诞辰,菩萨出家的纪念日,都应该尽你自己的力量去做功德。因为在平时,我们也应该做功德,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5
这种欺诈的行为,会有什么果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什么? 这个世界最稀有的是好人。 听很多人说,做好人吃亏,其实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做成一个好人。 父亲去世前曾将年幼的自己叫到身边说:文文,你要知道做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23
▲炉瓶三事炉瓶三事也称炉瓶三式、炉瓶三色,是古人熏香时所用的一套香具,由三件组成,分别为:香炉、香盒、匙箸瓶。香炉用来焚香;香盒用来盛装香料;匙箸瓶包括瓶、香箸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1
咱们再说局限一点,当你做什么事,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完了把这个事情做好的功德,自己不贪恋、不执着,回向给众生,让他们得幸福。当然让我们这个心一下子给全人类全众生类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主持人:今天觉得挺高兴,因为您是我采访过的嘉宾当中,最长寿的一位!梦参老和尚 :我的脑壳里头没有长寿、短寿,我的思想也有没有所谓的要多活几年、怎么样工作,都没有。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的词作清丽婉约,常以深闺女子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熏香的繁荣景象,今天让我们一起
香道与文化时间: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