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现代生活
演讲 贤崇法师
打开心量 放下自我 活在当下奉献真爱
——贤崇法师的人生目标
大家晚上好!讲课之前,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冥想。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把心收回来,把身体放松。从现在开始,请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不要反思过去,更不要挂碍未来。你感觉自己正处在宇宙的中心,身边是茂盛的大树、巍峨的高山、涓涓的溪流、啁啁的鸟鸣、暖暖的春风,前面有一大片的海,你整个身心沐浴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之中。现在大家起一个念头,你发现你身边有一切的善神,每一个神,每一尊佛,每一个宇宙的能量,把所有好的东西注入到你的体内。这股宇宙的力量把你身上的病痛、挂碍、愚昧冲刷殆尽,留在你生命中的都是清静的、光明的、智慧的能量。你会感觉到你的身体就像琉璃一样透彻、洁净、无瑕。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互相搓摩,搓得热热的时候,捂在你的眼睛上,然后用中指压住你的眉毛重重地往外拉。再用中指压住眼下框往外拉,再用大拇指压住太阳穴顺着按,逆着按,一定要用劲。五个指头压住头发根部重重拉到头顶上,让你每一根头发都受到指压;然后回过头来,用手对脸部做一个全面的推拿,让你的皮肤非常的轻松舒适。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不要睁眼,全部做完以后再把眼睛慢慢睁开。
是不是特别舒服?刚才我们做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禅修。所谓的禅修,是不断让自己起正念,不被自己的邪恶心念所左右。修禅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得到自由、愉悦、安祥、自在的状态。
今天,我希望把佛教最基本的思想、最贴近于现代生活的一种方法给大家做个简单扼要的介绍,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空的智慧,二是当下的力量,三是心念的力量,四是慈悲的力量。
一、空的智慧
佛说:“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空。”大家也常听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佛教里面,“色”是物质,宇宙中的一切物质性事物都叫做“色法”,有两层含义:一种叫障碍,一种叫变坏。比如这个讲台放在这里,我们就不能站在相同的空间里面,指物质层面的障碍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化、生灭,这个物质的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会变坏。宇宙间所有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变化,这些东西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我们把事物变迁这样一种规律叫做“空性”。空这种精神,让我们透彻地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使我们能超然地活在这个世间,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空的智慧。空的智慧要求我们以更睿智的眼光来看待宇宙间形形色色的各种事物。色只不过是浮在我们面前的一些表象,而空是了解到事物的本质、特性、规律。
我们可以把时间分成三块,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这一秒嘀嗒跳过去的时候后一秒就上来,中间不断在生灭,不断在流动。时间是这样,物质也是这样,比如这个讲台,昨天、今天、明天我们看到它的外形都是如此,但是它里面所有的结构原子、分子都不断在变化之中,后一秒的讲台已经不是完全不变的前一秒的讲台了。有一个医学家曾告诉我,三天前的你和三天后的你,身体所有的细胞都焕然一新。
宇宙间的所有事物都遵循这种规律,家庭的组建、成功的事业、朋友间的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一直只停留在原有的观念里面,总是抱着这样一种固有、永恒、不变的执着来做人做事,我们以后的生活会因此而形成非常大的障碍及困扰。打个比方,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这样的事,顺利的时候,朋友们天天围绕在自己身边;而当遭遇灾难之时,他们非但不理自己,甚至还会落井下石。你会觉得以前对他付出的感情,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了。你觉得这个世间对你不公平,这个社会对你不公正,于是愤愤不平、闷闷不乐。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内心不了解宇宙这种变化的规律。其实,碰到这种情况不必难过,因为这就是人性。当我们可以从人性的高度来解析身边的爱人、朋友、同事及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心里便会非常地坦然。我们为什么想不开,为什么不开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世间事物的规律掌握好,总是误认为这个东西现在好的话,就会一直好下去。然而,你要知道,你自己在变,你身边所有的东西都在变,你的思想和观念也会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
佛教就告诉我们一种空性的思想,并用它来解释事物的变化无常和生命的流动状态。如果今天前面突然间出现一道墙,你很迷惑,明天突然出现一颗树,你又觉得不理解。你的前面不断变化,你不知道人生该何去何从,你的心态该如何调整。只有从一定的高度了解了事物的本质,你才能以非常宽广和超然的心态去看待各种各样的事物现象。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个世界活得从容自在。
我们的人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但如果想开了,也很简单,无非就这几件事情:衣、食、住、行。人最需要的东西其实就这么简单,而如今我们却给它加了很多其他不必要的因素,衣服要穿名牌,有了名牌还想要超级名牌。一件衣服的功能是什么呢?夏天遮丑,冬天保暖,就这么简单。我经常跟别人讲,原始人类的生活状态何其简单,白天就寻找填饱肚子的食物,找一些树皮或兽皮遮住身体,既遮丑又保暖;晚上,找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洞穴睡在里面。吃、穿、住就这三个简单的生活理念。而现在变成怎么样了呢?我们有了一百万就想要一千万,有了一千万就想要一个亿,欲望无止境,很多人都猝死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在座有没有人养过金鱼?你们知道金鱼是怎么死掉的吗?大多数金鱼是撑死的!不是饿死的。一条金鱼两个月不给它喂食绝不会死掉,若你不断给它喂食,它两天就死了。人也是这样,不断追求跟生活无关的东西,就会倒在这样的路上;为什么会倒在这样的路上?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东西都是错误的!很多人认为佛教讲空的思想是消极的,认为怀有这种思想的人没有追求,只会跑到深山丛林里面去,过没有任何物欲追求的生活。实际上并非如此,并不是说我们不要或不能追求这些东西,而是我们该以一个非常智慧的心态立足于天地之间,以一颗更从容和宽广的心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不要因为名而让自己变成名的奴隶,不要因为钱而让自己变为钱的奴隶。做自己的主人才是人生当中的真谛!要智慧地让自己活得快乐!有时间度假的时候,尽情地放松,让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息;工作的时候全身心投入,从工作当中找到种种乐趣。因为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的每天都是一个过程,只有用心把过程走好,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二、当下的力量
禅宗所讲的平常心,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下”,时时刻刻把握此时此刻的觉知。古代有一个禅师,有人问他什么是禅?他说:“饥了吃饭,困了睡觉”。我的所作所为就是听身体语言的召唤去做一些事情,这就是禅。佛教修行都要求每个弟子活在当下。打坐的时候,我就专心一意地坐禅;走路的时候,我就一心一意地走路;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就望着他的眼睛,全身心感受和他交往的喜乐;吃饭的时候,我就用全身心去感受品尝菜的滋味。特别是青菜剩下一点纤维的时候,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道。我曾经参加一个培训,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一个葡萄,那个葡萄吃了五分钟。拿一个葡萄,他会让你先看,看完以后,再用鼻子闻,闻了以后含在嘴里,含两分钟,然后咬一下,感受一下,咬一下,感受一下,我发现那个葡萄是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葡萄。
我们要有这样的用心与觉知,让自己活在当下。如果时刻处在这样一种状态里面,你的生活质量、你的人生就会跟以前不一样。但是我们现在往往都不是这样了,似乎整天都在赶,打上车,眼看时间来不及了,拼命催司机快速行驶。实际上,你在坐车的时候一直在挂碍自己,既然时间来不及了,去担心又有什么用呢?去催司机提速,最后闯红灯让警察逮住或者把刹车变成踩油门,那不是更恐怖了吗?所以说,焦虑、着急对我们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现代人状况非常糟,如果身体不好,心态也跟着去焦虑的时候,那叫身心疲惫,有朝一日会承受不住。为什么现在癌症那么多,因为每个人的心浮着,没用清凉的心面对你的生活,所以请不要着急,好好把握当下,你会发现你的生命质量会远远超过之前的状态。就像一个运动员一样,如果说我要得金牌,比赛之前种种压力压在身上,整个中国都期望着我,拿到金牌才是我唯一的出路。一旦出现那种焦虑的状况,往往得不到金牌的;而如果以一种当下的心态全身心去付出的时候,这个金牌肯定是你的。当下这一思想的力量非常大,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人生的品质就会大幅度地提高。我们要把“当下”这个词牢牢记在心里,刻在精神的深处,好好地用起来,你会发现,人生原来是可以如此精彩与美好的。
三、心念的力量
第三个,我们讲“心”。如果现在我起一个非常清净的心念,把浮躁、挂碍、恐惧、不安的心放下来,我整个身心就会非常宁静和安祥,感受到人生充满着希望,时刻都处于非常快乐的状态,身心沐浴在阳光明媚、春风吹拂、鸟语花香的环境中。我们叫这种状态为天人境界。反过来,脾气一发起来,整个脑袋一片空白,满脸充血,两眼瞪圆,这个当口,怒火燃烧着整个身心,血液加快、心跳加速,这样的状态属于饿鬼的状态。我们一个心,前一个念头是属于天人的待遇,后一个念头属于饿鬼的状态。我们人的一生真的就是如此。不断的起正念,不断起善念,不断起利于别人、帮助别人的宽广豁达愉悦的状态的时候,你的人生会因为这样的念头转变而转变。当一个人起嗔恨发大脾气时,整个头脑一定一片空白,他所做的决策没有一丝是明智的,他就处于愚昧的状态。此时的频道就和三恶道相呼应。我们现在所得到的状态,是我们以前所动的念头的结果。今天动什么念头,就会影响到未来人生的状态。
有一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连水都知道,你对它说坏话,它的结晶体就非常难看;你说好话,它就变成非常好的结晶体,连水都有这样的感知,何况我们人呢!你跟别人沟通交往,起的念头不正,不是全身心真诚地跟他交流的时候,人家都会感知到。如果我在这里跟大家卖弄学问,夸夸其谈,你们会感觉到所讲的东西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不想听他;如果我真正发自内心地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大家就能收到这样的信号。每次我上台演讲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能帮助他们什么,我有什么东西可以奉献出来,只有这样想,这台演讲我才会全力以赴去做,而听众也一定能够收到这样的信号。
我们的人生没有转播,都是直播;直播就要求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先告诉自己,我动什么念头,你动歪念人家都会感觉得到,你动正念人家也能接收得到。人生里面,畜生、饿鬼、地狱是你自己的选择,天、人、佛道也是自己的选择,不能怪父母、老师,更不能怪上司,也不能怪社会。这是佛教一心即有六道的概念,我们人生的好坏就决定于我们起什么样的念头。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护住我们的心。念头转变了,我们的人生就会跟原来有一个天壤之别。
你们知道佛教里面菩萨是什么概念吗?菩萨不会规定你今天不能出门,今天不能喝水,今天不能走路,今天不能大笑,今天不能什么。它没有制止这些东西,而是治念头。佛教里面,菩萨是因,佛是果。要想成佛就要修菩萨戒,修菩萨戒就是戒需要戒的是念头。我们如果想未来的人生都很好,就要时刻把正的念头护住,善的念头护住,不让自己起邪念。刚才讲一心产生六道,这个六道有因和果,动坏的念头就会结出恶的果实,而善的念头就会结出美的种子
这里讲一个故事。有三个泥水匠在建一座房子,三个人同样的工种同样的做法。然后有一个记者去访问他们,问第一个人:师傅你在做什么?“哎呀!没办法呀,生活所迫,妻子要养,孩子要读书,只好在烈日下砌墙。”第一个是被迫的。第二个说:“我在建一个大厦,建起来也有一份功劳很快乐!”第三个说:“我在建一个美丽的城市,这个大厦建起来就会衬托这个城市更漂亮。”二十年之后,第一个人还在某个工地上砌墙,还是抱着不得已的心态接受烈日的煎熬;第二个人已经成为高级工程师,在那里指挥建造大厦;第三个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市长。同样一份工作,你以不同的心态接受,最后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觉得是天方夜谭,并不是我在调侃你们。从当下开始,你的信念、你的格局、你看待问题的方法都要改变,你不改变永远都是这个状态。我们说,你的心愿有多大,你的眼光有多远,你的未来就会有多大的成就。如果说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做事情的方法、自己未来的人生会想要改变,那即使你是一个洗厕所的人也会洗得非常出色。
孔子也讲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正念,然后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念头不正的时候,你的福报很薄,念头很正的时候,福报就会不断加厚,我们叫“厚德载物”。特别是对刚刚走入社会的人来讲,你选择的职业、所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利于这个社会,有利于地球的发展,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的话,你的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好;相反,如果你总想投机倒把,总想坑害别人,总想得到眼前利益,最后的结果就像你起的念头一样,石头扔到天上去,最后掉下来砸到你自己头上,这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送给自己的。很多人说那是上天惩罚我,我要说,不是上天,是你自己种下的这个邪念,所以后面就产生了恶报,也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也。
四、慈悲的力量
后面讲第四个问题,叫做慈悲。慈是什么?慈是给予、是快乐;悲就是拔除其苦,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寺院里面供的佛像香火最旺的是什么?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和尊敬呢?因为她是慈悲的象征。为什么寺院里面罗汉的面目没有菩萨好看?因为菩萨有大爱,他的存在都是为众生而存在,以利众生为他的人生目标、导向;而罗汉是追求自身得解脱为根本。
佛教讲宇宙间的一切众生时刻处于众苦煎熬的环境里面。生、老、病、死跟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阴炽盛苦合起来称为“八苦”。我有一个朋友,查出癌症时没注意,还是乱吃乱喝,当生命剩下最后一个礼拜时,我去看他。原来长得英武雄壮、非常英俊的一个男士,最后脸色发黑黄,脸上所有皮肤都跟骨头粘在一起,躺在床上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五脏六腑像被千刀万剐一样难受,苦到最后已经没办法用语言、表情来表达了。我觉得这样一种状态太可怕了,当时我回来就想,我要做很多的善事,培植深厚的福报,到时候我要死的话可以死得快一点,不要受这种痛苦。真的,去看看这些病危的人,会感觉我们人生很无常,现在我们长得四肢发达,身体健全,好像没有什么病痛,但这些东西随时都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如果不修福报,身上没有什么德行,那种恶报就会如影随形降临到我们的身上。佛教里面讲,我们每个人要修福,修福好比是我们在银行里面存很多钱,这样就不用担心明年的生活有问题。刚才我讲了正念,讲了因果,我们每个念头起的是正面的时候,我帮助的人会更多,所有人都会用仁爱、慈祥、包容、尊敬来反馈到我身上。
2007年,我手上只有30万现金,但是我要建造1700万的工程。我叫包工头开始动工的时候,自己都不敢想象,后面这么大的一个工程怎么完成,但奇迹一年就完成了,当时我自己都大吃一惊,怎么能够完成这么快?说实话,我当初没有想到怎样筹集资金,但我当时有一个信念,我要通过这个平台去帮助更多的人,设计一个寺院让每一位现代年轻人都喜欢。当你发现你这样去做的时候,所有的善缘全部聚拢到你身边,你所有的想法都能完成,这就是理想的结果。不要认为这是很玄妙的东西,和物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跟身边的人讲诚信,讲包容,讲真、善、美的时候,他们都愿意跟你在一起,愿意跟你合作,愿意把最好的项目跟你分享。到最后,你可以赚到很多钱。如果一个人跟你一接触的时候,你就想,这个人口袋有很多钱,我们明天怎么样把他的钱弄到我口袋里,然后怎么样把他甩开,他投资的那些项目全部变成我的。这样的想法,注定最终是得不到好结果的。我们要培养起自己深厚的德行,有了这个德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非常顺利;当然,这里面要讲究智慧,你没有智慧的时候就会帮恶人做了坏事还以为在积德,比如拿钱帮他买刀杀人。所以佛教里面讲,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两个翅膀,你有慈悲就能培养深厚的德行,如果有智慧就能引导这个方向走得更正确,更长远,更正确。
佛教讲布施,布施分成财施、法施、无畏施。财就是拿物质的东西帮助别人,让人家暂时脱离困境,就像大家给汶川大地震捐款一样,这叫财施;法施就像汶川大地震里面心理辅导一样,人碰到思想问题想不开的时候,你用语言、方法、技术帮他走出困境,这叫法施。佛教里面讲法施比财施功德更大。《金刚经》里面说法布施,就是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等同的金银去布施,做很多的善事,都没有它的功德大。比如说你帮人家从痛苦的人生里面解脱出来,让他得到一种更宽广的人生境界的时候,你就需要给予他精神的引导。与此同时,在你自己的心田里面也会种下善的种子,这个种子早晚都会发芽。
并不是捐钱才是布施,实际上当你把你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状态,转换成清净自在的时候,时时刻刻连走路都能影响别人,连你一个善良的微笑和慈和的眼神都能给别人一种布施。所以,布施无处不在,只要心念转变成慈悲的心念,你身上时刻都体现布施。
刊于《佛教观察》总第九期,2010年4月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他方世界根据现代科学的发现,我们了解人类世界的局限性,同时也重视宇宙还有其他世界的说法。有一回,佛陀论及宇宙的本质与构成,佛陀说:总共有三十一种不同形态的生命生
南传人物时间:2025-02-18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邻居家有个十五六岁的傻儿子,这次在家一时心血来潮,特意留意了一下他家房子的风水结构。在罗盘上二儿子所显示的象上,带着很重的杀气。房子是三年前买地基建造的,显然出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2
南非南部的西蒙镇有一万多位居民,但却住了将近4000只非洲企鹅,这些走路摇摇摆摆的「镇民」,每天都悠闲地到处游逛,他们和当地人的关系非常好。镇民们不但在散步时会遇
素食资讯时间:2025-02-12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邪YIN思想导致我破钱伤神抱着邪淫的思想怎能招来好运? 我是在校的研究生,今天跟微信网友见面,我承认被她网上的美色诱惑了,我也想着见面以后熟了能行淫。唉,谁知看到以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5-02-05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