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指头陀寄禅和尚
圣凯法师
一
天童寺为宁波市太白山的古刹,为禅宗著名的道场。晋代僧义兴曾在此山结草庵修行,相传太白星化身为一童子,日给薪水,义兴感念之,乃取山名为太白山。到唐代,法璇住此山日诵《法华经》时,童子又前来供应饮食,法璇遂称此山为天童山。
天童寺创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乾元二年(759)敕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改赐名天寿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又赐名景德禅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名为天童禅寺。万历十五年(1587),殿宇尽毁于洪水。崇祯四年(1631),由密云重建。清代赐号弘法寺,后又称天童弘法寺。
古来在此山弘法之高僧颇不乏人,宋代之宏智正觉、天童如净等人即其著者。现存建筑系清代以后重建。***时遭严重破坏,1979年全面整修。此寺自创建以来,禅风颇盛,蔚为四明第一佛教圣地。宋代列为禅宗五大寺院之一,明代赐“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清代时,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禅宗四大丛林。
宋代,日本僧人荣西、道元等人曾先后来此求法。其中,道元曾礼此寺之如净为师,回国后创立曹洞宗,并广为弘传,成为日本佛教三大派之一,故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
天童寺与七塔寺同为宁波的古刹,自古以来,两寺的关系非常密切。七塔寺的开山祖师藏奂禅师便是天童寺的退居和尚;中兴七塔寺的慈运长老也是天童寺的退居和尚;七塔寺住持和尚道亨法师曾任天童寺的出纳;圆瑛法师接慈运长老的法,兼任七塔寺与天童寺的住持;七塔寺住持式堂于天童寺受具戒。而天童寺的八指头陀寄禅和尚与七塔寺,亦是因缘深厚。
二
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字福馀,湖南湘潭人,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父名宜杏,母亲胡氏,世代业农。他自幼即摒弃腥膻,随母拜月,喜母亲为他讲述仙佛的故事,他7岁丧母,11岁丧父,这时他在私塾就学,读《论语》,以家贫废学,为田家牧牛,仍携书自课。
同治7年,年18岁,在郊野牧牛时,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出家,由东林法师为之披剃,法名敬安,字寄禅。是年冬,到南岳祝圣寺,礼贤楷律师受具足戒。听说岐山恒志禅师道行高深,冒雪往参,究明心宗。后来赴浙江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于佛舍利前剜臂肉如钱大者数块,注油于中燃之供佛,复然去左手两指供佛,因自号八指头陀。
他本不会做诗,在岐山恒志禅师座下时,维那精一于禅课之余,好作诗自炫。他尚责备精一不究本分,好鹜杂学。后来在宁波时,某年他回家看娘舅,过巴陵,登岳阳楼,友辈分韵赋诗,他澄神趺坐,下视湖光,一碧万顷,忽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遂豁然神悟。归而述于宿儒郭菊孙先生,郭授以《唐诗三百首》,寄禅潜研默咏,遂以诗名于世。或有人问他唐诗与宋诗的分别,他说:“唐人诗纯,宋人诗驳;唐人诗活,宋人诗滞;唐诗自在,宋诗费力;唐诗缜密,宋诗疏漏;唐诗铿锵,宋诗散漫;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迎宾,辞容鄙俗……”也不无见地。
光绪十年(1884年),寄禅34岁,返回湘中,主持衡阳上封寺。上封寺是南狱大刹,山后有寺田数千亩,以宗风衰绝,山田多为佃农侵占。寄禅讼之当道,后来由湖南抚清卿中断,始获次第归复。以后他历主衡阳大善寺、宁乡沩山寺、长沙神鼎上林寺。沩山寺是唐代灵佑禅师开山兴建,最盛时有寺宇千余间,僧众千余人。到了清季宗风隳败,赖寄禅卓锡三年,宗风重振。
光绪1902年,他辞去上林寺主持,应请接主宁波天童寺。在他的擘画下,撰贤任能,百废俱兴,夏讲冬禅,靡有虚岁。他守护法度,整肃清规,夏讲冬禅,树立道风,修建殿堂,扬光佛国。为使“丛林得以悠久,海众得以安宁”,根据《百丈清规》,因地因时制宜,制订了《万年规约》和《日行便览》,凡上自方丈,下至各寮均得以奉以为法,永远遵守;又续制《福田册》,凡有“增置产业,皆录其上”,使寺产一一记录在案;数次为众僧开讲《楞严经》、《禅林宝训》,以续佛慧命,绍隆佛种;逐年新建如意寮,整修佛殿,金装佛像,重建立雪轩、自得斋,修葺法堂,修铺伏虎亭至少白岭道路,使古刹更加庄严。寄禅和尚声誉远播,中国佛教协会首任会长圆瑛法师曾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慕名前来天童,从他习禅六年;近代高僧太虚法师亦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从他受具足戒。
光绪1908年,宁波成立僧教育会,寄禅被推举为会长。宣统三年(1911年),寄禅和尚联合十七布政司旧辖地僧侣,倡议筹建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民国元年(1912年),他亲赴南京,谒见临大总统孙中山先生,吁请保护寺产。由中华佛教总会向政府提交了申请立案呈文及《佛教会大纲》,孙大总统将呈文与大纲一并交教育部存案,并予复信。是年4月,各地佛教徒聚集于上海留云寺,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华佛教总会。本部设在上海静安寺,机关设在北京法源寺,他又被诸山长老推举为第一任会长。
后来湖南安庆发生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内务部,请求回复,而民政司长抗不行文。寄禅应湘僧之请,约请各省僧界代表,赴北京请愿。寄禅于10月中旬首途,11月1日抵北京,寓宣武门外法源寺。旋与法源寺方丈道皆法师赴内务部陈情,该民政司长态度蛮横,争办有顷,未获结果,乃愤而返回法源寺。甫下车,即胸部作痛,身体不适。亟就榻休息,侍者亦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已作吉祥卧示寂矣!时为1912年11月2日,世寿62。消息传出,北京各界七十三人发起进行追悼,到会者竟有千余人。随后由道阶法师等奉龛南归,安葬于天童寺前青龙岗之冷香塔苑。
他遗留的著作,有《语录》四卷、《文集》二卷、《嚼梅诗》一卷,及《诗集》十卷。他的诗集,日僧为之编入续藏,八指头陀的诗名,遂远播海外。
三
七塔寺慈运长老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住持天童寺,光绪三年(1877年)退居万善寺。而八指头陀寄禅和尚,恰好于光绪三年(1877年)住在宁波,曾游三芧山普安寺,并不住。又游镇海灵芝山、四明山阿育王寺、慈溪骠骑山。春、夏、秋均往来于太白山天童寺,并曾于玲珑岩结芧闭关。秋在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烧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自此号“八指头陀”。所以,寄禅和尚应该在这时与慈运长老往来,并且在1877年春天,为慈运长老退归镇海万善寺,赋诗一首相赠:“芒鞋竹杖归来日,山色泉声怅别时。但愿人天更推出,长康依旧侍吾师。”
第二年,戊寅年(1878年)春天,这时慈运长老正在修建万寿寺,寄禅和尚又作诗感怀慈运长老:“春风吹雨日凄姜,风雨怀师欲寄题。遥忆青青江岸上,幽斋新筑与云齐。”
光绪二十年(1898年),寄禅和尚在长沙,但仍写诗回忆慈运法师:“太白峰前听法回,寒梅二十度花开。何时七塔桥边寺,重礼明州布袋来。”
宣统二年(1910年),慈运长老示现疾病,寄禅和尚曾前往问疾。慈运长老圆寂时,八指头陀前往封棺,并且说法,其法语在《七塔寺志》中保存下来。
八指头陀为慈老人起棺法语:“‘八十年中海内师,赵州古佛德堪追。秋风忽动西归兴,黄菊无情也泪垂。’恭维长庚退席,七塔中兴,慈公老和尚,诞质湘潭,披缁江右。遍参烟水,久历风霜。卓锡甬东,浮杯海上。庄严万善,总持一心。道俗翘诚,人天推出。宏法太白,中兴报恩。清澄碧海,光应彤庭。颁请龙藏还山,光扬象教。四众欢腾,八部交赞!此犹是世谛流布,未足为老人颂。惟其为法为人,慈心济物,四来不拒,一粒同餐,有求皆应,无愿不从。年逾八秩,道播十方。义龙律虎,俱出其门,春兰秋菊,各擅其美,真所谓喜舍慈悲皆具足,福德寿考悉俱圆。生荣死哀,举世无匹。第当此魔强弱之时,僧宝云亡之际。耆旧凋谢,诚我法门之不幸也!虽然如是,只今起棺归天童入圹,又作麽生道?‘更无黄叶随风舞,惟有青松夹道迎’(卓柱杖)云:‘起。’”
寄禅和尚为慈老入圹法语:“这座无缝塔,谁能请样描?浮根俱已谢,神理岂能超。幽坑一以闭,千年不复朝。惟有无影树,千条复万条。”
寄禅和尚在慈老灵前小参法语:“如华严经所明,十地菩萨,于六波罗密,各有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敬安则谓我慈老和尚于万行门中,惟德最胜。更难得者,一生不矜已长,不谈人短,喜成人以德,济人之困,为人忘己,损自益他,处逆若顺,遇险而安,其肚量宽宏,若太虚之广,不拒诸有;如大海之深,不拒众流,故能建大道场,作大佛事,福寿全归,唯德所至。回忆敬安在跨塘庵闭关时,持过午不食戒,时过不吃,惟老人来庵,即为取表定时,时至亲持钵饭碗羹,送入关房,有病为调汤药,慰问备至,此犹令人铭心刻骨,不能忘者。今秋七月,至七塔问疾,老人含笑谓敬安曰:‘与尔相交四十载,今将长别!’呜呼!不意竟成谶语。桑梓情深今已矣,云水年迈更何依。”
慈运长老灵位在祖堂入牌时,寄禅和尚法语:“‘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于此会得,慈老人八十年前未曾生,八十年后不曾灭。既不曾生,又不曾灭,则昨日灵柩入山,全身入塔,乃成虚设。是故当知,圣人于无生灭中,示现生灭,求其生灭之迹,了不可得!譬如日生于东、而没于西,日果东生而西没乎!仲尼川上叹曰:‘逝者于斯,未尝往也。’肇法师又曰:‘江河竞注而不流’即不生灭亦成剩语。良久云:‘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漉始知休。’伏维尚乡!”
从以上的诗与法语,可见寄禅和尚和慈运长老深情厚谊,心心相惜。而且,寄禅和尚和慈运长老之后七塔寺住持岐昌大和尚亦是感情深厚,交往颇多。在宣统至民国初年,寄禅和尚主持宁波、浙江乃至全国僧教育会,宁波僧教育会的会务,都是依赖岐昌大和尚协助。
而且,寄禅和尚曾为岐昌大和尚作诗多首,如光绪三年(1877年)《重阳后一日偕水月上人登慈溪骠骑山》:“重阳后一日,结伴此登临。万壑白云满,千山红叶深。寒潮明远浦,疏磬散空林。凭眺斜阳里,茫茫愁古今。”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寄水月法师》:“忆昔天台访赤城,与师芒履踏云行。何堪一返衡山锡,草木苍黄十二更。”另一首,亦题名《寄水月法师》:“一别明州岁屡更,湘云海月若为情。思君直到无聊处,醯利摩诃唱几声。”寄禅和尚与七塔寺两代住持的交情,以及天童寺与七塔寺的历史源,由此可见一斑。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 〈十〉南亭法师若在厄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所行无碍。十一愿。“厄难”,范围甚广,诸如王难、盗贼难、水火难、毒蛇猛兽难、山行迷路难。如果我们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1
(二)逐妄执:吾人内之身心,外之器界,无不唯心所现,如空花水月,本无实体。众生迷而不知,随逐妄想,执我执法;如阿难七番妄执,计心在内、在外、在中间,乃至推穷寻逐,名之为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七)南亭法师见无忧林,当愿众生,永离贪爱,不生忧怖。行脚僧见到“无忧林”。无忧,草名。草多则以林名之。人处无忧林,可以忘忧。而出家人“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九〉南亭法师妻子集会,当愿众生,怨亲平等,永离贪著。第三愿由父母说到妻、子。“妻”是妻室,“子”是子女。《中庸》上说:“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0
学习净土法门,对一般的信众来说,或者一般没有接触佛教的人,还是要有一定的善根的,因为他猛的一听、不容易相信,就是西方极乐好像不可琢磨,虚无飘渺。 再加上我们受的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二卷南亭法师此文殊师利菩萨赞美智首菩萨提出来的问题,其利益之广大、深远,非可言喻。善哉,赞美之辞。饶益、安隐,皆利益之相也。哀愍世间,所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九)本生:是说及佛与弟子等,本因地中,曾生何处,作何佛事。如须菩提云: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舍利弗亦云: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9
以上总明相妄。或问:九界之相,可谓虚妄;佛界妙相,全由修得,云何亦名虚妄。佛顶文句云:对迷说悟,对染说净;其体虽真,其名则妄。譬如演若达多,忽悟本头,非从外得;头虽是实,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7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下处者,修净土之谓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来之谓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莲华中,不落恶趣之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此明缘生性空,即假即中,以是舌识,非根自生,非他尘生,非空非共生之故,当知根尘识三处都无实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见觉指眼识,舍利弗,虽然生生世世心见清净,于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即通,获无障碍,但未得圆明。今再见佛闻法,顿断思惑,识精得以圆明,不但成阿罗汉,且具足总持,知根,决疑,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且今与汝,坐只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壬二破斥汝言二句是佛按情执。世间虚空是依报,水陆飞行是正报;依正二报,所有物象,名为一切。为在为无,应是为有为无。佛告阿难,汝言分别觉知之心,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6
修净土的重点在修孝道吗?居士:我是一名修净土的佛子,可是弟子觉得修净土着重在孝道,净业三福也教给我们修行的规范,是否对呢?更深入一点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6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佛问圆通以下,是结答。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是了妄,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是证真。菩萨由定慧力,妄尽真现,从此得入三摩地。契合十方诸佛,所传妙觉明心。如前文佛告文殊:十方如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癸二正示审详分二。子初立喻初三句喻妄,后五句喻真。世间解结之人,喻修菩提欲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阿难及诸众,闻佛示诲,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如是乃至有二义,一菩萨行门甚多,何止六度。法华经云: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华严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又云: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初神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七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第三章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阿那律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冕楼陀,汉译无贫、如意。过去世以裨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他是摩诃男的亲弟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目犍连为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 传说目犍连住过去世中,是一个捕鱼为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地藏菩萨呢《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善男子。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上首。殑伽沙等诸大菩萨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这几天报纸上你们看到有很多贪污的,非法得到许许多多钱财的,这都犯法。有人来问我,他们得到的这些钱,将来在因果上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9
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释疑新论(二)净土释疑新论(三)净土释疑新论(四)净土释疑新论(五)净土释疑新论(一)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尝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净土一门,信尤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南无阿弥陀佛!摘自净空老法师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编号:03-05-01这次我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有个同修告诉我,他是个做生意的人,他说现在生意很难做,伙计不听话。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8
这里被称为“人间净土”是一座雄伟的古老佛刹,可容纳1000僧人楚布寺位于西藏拉萨以西60公里堆龙德庆县西北楚布河上游,海拔4300米,距西藏拉萨市西郊约七十公里外,是噶玛
悟性时光时间:2025-02-06
你想想看,银河对齐这个事情,科学家知道,束手无策,佛法知道有办法改变它,为什么?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我要想改正它一点毛病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我能创造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05
什么是真念佛?在家自修。世间第一道场现在社会变化跟从前不一样了,变化之大、变化的快速没有人能想像得到,在这个时候找一个同参道友都不容易。所以我们修行自己一定要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所以宇宙出现不是爆炸,大爆炸讲不通。佛讲的是一念不觉,就是这个波动现象出现了,一出现的时候,整个宇宙同时现前,叫一时顿现,没有时间间隔的。照弥勒菩萨讲,这速度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发菩提心重要,菩提心,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真诚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常寂光。它起作用,对自己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理想国,它是事实。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介绍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许有人要问: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像阿弥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4
学佛,无论出家在家,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你要是懂得修清净心,一切时、一切处,不迷惑、不染污,远离邪知邪见,你就幸福,你就快乐。幸福和快乐,不是说你财富多、地位高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我们看到老化,加速度的老化是在什么时候?退休。因为没有退休的时候,他有工作,每天忙着工作,上下班很辛苦,他忘记了,没有想到他老。这一退休,没工作干了,他想到老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是什么?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 人生苦短,人生太苦了,人生太短暂了,愈是年岁大愈容易体会。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整个社会反常。反常就是违背了自性,这是从咱们佛家来说;如果从世法来说,违背了伦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往生论》里头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是说这一桩事情。我们讲安住,实在讲也是安住在「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无为」,如果你有为,法身就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3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