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讲于2009年3月21日)
上节
大家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此前的课讲了发心菩提和伏心菩提。发心菩提,是将自私自利的凡夫心转化为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发心之后,伏心菩提的阶段是漫长的。不是我们听了一次课,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就立即能够降伏烦恼。即使是证到初果的圣人,也还有贪嗔痴的烦恼。在这个阶段,要行菩萨行,不住相修布施。心量慢慢开阔,烦恼渐渐微薄,才终于可能达到明心菩提,也就是开始证入空性。
明心菩提 我们来看,佛陀如何开示明心菩提。从“如理实见分”开始。 佛陀是从三个方面开示的。 第一,法身离相而见。这是证得空性的标志。 第二,众生久行乃信。这是证得空性的前提条件。 第三,贤圣无为同证。这是空性的果位——三乘圣者皆契入同一空性。 ——由此可见,《金刚经》有着严密的脉络。
一、法身离相而见 我们一起读诵“如理实见分”的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如来的身相也是妄相 佛陀问须菩提:“可以身相见如来不”。我们知道,佛陀的身相明明白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坐在大众面前。而须菩提深解空性,他回答:“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如来的身相,不过也是假名如幻的妄相。若取著假相为佛,即不见如实空相,也就不能深见佛何以为佛了! 有的同学可能感到奇怪:明明是一位三十二相的佛陀,为什么说他不是真正的佛陀? 因为不能认为佛陀的色身就是如来的本质。佛陀的色身也会衰老,也会显现疾病,也会受伤,也会入灭。如果这个色身就是如来的本质,当佛陀入灭了,三宝岂非不存在了?那么,他就不能成为我们的皈依处。我们要见到的佛,是佛之所以成为佛,是佛的本质。 佛为什么成佛?因为他见到了诸法实相,证到了空性。不是因为他的长相。
(二)不要执著缘起的幻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进一步说,不仅如来的身相,乃至一切法的法相,也无不是缘起缘灭,虚妄不实。若能不执于妄相,即能由诸相非相的无相门,契入法性空寂,彻见如来的法身了。 从缘起幻相看,生灭变化,千差万别;从本性空寂的如实相看,即是一味平等。不须于妄相之外另求法身,能见诸相非相,即直见如来! 这一段,所讲的道理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世间缘起的幻相。 不是离开这些缘起的现象之外,另找一个法身。生生灭灭的当下,就是空性的体现。缘起与性空,是一体的两面。因为缘起,所以知道它的本性是空的;因为本性是空的,所以能显现无量的缘起的幻相。 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是法身。”一花一木,一事一物,无非都在演说着无常、苦、空、无我的真理。我们有没有从身边的一切,从待人处事之中体悟空性呢?有没有体悟一切法的平等性呢? 作为佛弟子,我们学习了《金刚经》,要用这样的一种见地,来观察我们的生活,看待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用缘起的观点,用无常的观点,用无我、无自性、空的观点。这样观察的时候,你会觉得心一下子开阔了很多。你的内心会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平静:原来一切法本来如是!过去,我们苦苦地执著,苦苦牵扯,现在,都可以微笑着用恍然了知的态度去对待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在一切事物上,你都可以见到如来。 佛陀是从我们最为执著的佛的色身来给我们开示,从佛的色身,他又善巧地引入一切法的法相,把众生引入无相解脱门。
(三)如何看待禅修中的境界 有人在打坐中见到了种种境界,因此感到害怕或者欢喜。对于这样的情况,一些禅宗的大德就会说,在禅修中,无论是看到佛还是看到妖魔鬼怪,都可以反复默念这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告诉你,不需要执着外相。显现得很恐怖也好,显现得很漂亮也好,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我们心中的幻相而已,它没有本质。这样,你就不会误入歧途,不会在禅修的无量幻境中迷失本性。 要知道,在禅修中见到的佛的样子,并不是佛的本质。有时,人们在禅修中看到的“佛”,也可能会说出一些贪嗔痴慢的法。 有一个修行人,在禅修中经常能见到所修的本尊,“本尊”还告诉他很多事情,而且都应验了。一次,“本尊”又告诉他,某地有一位女子,去找到她并与她结婚,修行就会有很大提升。这个修行人不知是否应该听从,就去询问自己的上师。上师说,这是魔,不要理睬他。但是这个幻相很清楚,反复显现。修行人终于忍不住了,跑去看看是否真有这样的女子,发现确实有,而且地点、环境以及人的具体情况,与在禅修中所知道的完全符合。于是他以为,这是菩萨在指引我,就跟那个女子成亲了。可是,成亲之后,一切境界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他的禅修整个都退失了。 所以,我们要透过外表看本质。
(四)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凡夫著相,处处生起贪嗔痴慢的烦恼。我们总是执著于味道的好坏、颜色的美丑……这种对相的执著,就是无量烦恼的根源。 我在研究所里讲课的时候,也经常跟同学们讲到这个方面。比如寺院斋堂的伙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咸的,有人喜欢吃米,有人喜欢吃面……看到馒头,有人很高兴,心想,“太好了,终于有面食上来了”;有人皱起眉头,“太难吃了,怎么又是馒头”。馒头到底好吃不好吃呢?其实它无所谓好吃不好吃。你著了这个相,就会给它安上“好吃”或“不好吃”。如果你有空性的观照,你就会知道,都是了不可得的。食物就是食物,它在我们嘴里引起的味道,刹那之间就消失了。味道的本质是什么,找不到。不要为这些幻相所迷惑。了解到本质,执著就可以放下了。 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是我们对外境的执著! 别人骂你一句“笨蛋”,你就生气了。他说你笨,你是真笨吗?如果你很聪明,他说你笨,并不会影响到你,不会把你变笨,你不需要生气。如果你真的有点笨,那么他说的是真话,你又何必生气? 一个证到空性的人,应该离一切相。
二、众生久行乃信 无相、空性的道理,怎样才能证得呢?不可缺少善根福德因缘。佛陀告诉我们,有以下的条件:戒慧具足、久集善根、诸佛摄持、三相俱寂。 大家一起读诵“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向佛陀提问说,甚深的空性,是那样难信难解,那么,众生听了佛陀的这番话,就能生起实信吗? 实信,不是一般的信心。在声闻里,要证到初果,所谓“四不坏信”,才能真正生起。从大乘来说,是要到见道位的净心地。 一般的信心,都是比量的——大家一听,“哎,这个道理讲得蛮好,确实是这样的。”但这还没有真正地见到空性。要见到空性,要通过禅修,借助很深的定力,亲自体验到空。那时候生起的信,是决定不疑的信。
(一)戒慧具足 戒慧具足,显示的是如何修行。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指的是什么时代呢?有的注解说,是指如来灭度五百年之后,那时大乘的教法,般若的法门开始流行。有的注解说,是指末法时代的第一个五百年。如果按后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就是处在这个时间段上。 但不管是什么时代,证得空性的条件是一样的。“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明显有两个条件,一是持戒,二是修福。
1、持戒 持戒有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断除外染,易能摄心;第二,对治贪嗔,易能离相。 想证得空性,首先要能把的心静下来。我们常常感觉到,内心非常混乱,像野马一样静不下来,不要说观察空性了,想把自己的念头观察清楚都不容易。而持戒能够断除外界对我们的干扰和沾染。少看电视,少去跳舞,少去欢宴聚会,不去色情场所,就比较容易得到清净的心态。 心里有强烈的贪嗔,想要放下肯定非常困难。但心情平静的时候,我们就能看透很多东西,生起智慧。持戒,是帮助我们不住于相,随顺空性的助缘。
2、修福 修福,是深信因果,观缘起相,看到众生有需要,有痛苦,所以发心利益他们。这样,不取断灭,可以对治无见。而不著于相,可以对治有见。断除空有两边,契入缘起的中道。
3、修行的窍诀 在修行中,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这个过程中,心要静下来,烦恼不要太重。 对世间法来说也是如此,当你生气的时候,和猛烈地贪婪的时候,不要做决定。因为这个时候的决定,都是在很深的执著的前提下做出的,很容易出问题。要平心静气,好好地想一想,才比较容易理性地处理事情。 修行的窍诀也如是:当你情绪猛烈的时候,不要着急。你就看着这个情绪,去体验它。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位做母亲的,因为儿子出家了,她很生气,到寺院里来,非要把儿子抓回去。她的儿子是研究所的学生,客堂安排我去处理。 这位母亲我知道,已经来过不止一次了。我觉得自己完全能够很冷静地来处理,但觉得自己心里有点东西,于是就做了几个深呼吸,仔细地观察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体验到,有一点愤怒,也有一点焦虑:“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执著呀,你的孩子已经很痛苦了!”我发现自己有个想要去呵责她的冲动。我静静地让这个情绪浮现出来,不去干扰它,不拒绝,不压抑,当然也不助长。观察了一阵,愤怒开始散开,我突然感受到了这位母亲那种很深的痛苦——养大的孩子离开了家庭,她接受不了。于是我就知道该怎么跟她交流了。 我们谈得非常好。她觉得孩子太狠心,我则引导她看事实:孩子并非不爱你,他只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你非要把他拉进你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里,这是用你的执著把他赶走了。她也体悟到,确实如此。以我执为中心的爱,恰恰是一种伤害。这种爱,你抓得越紧,对方会逃得越开。当这个做母亲的,用开放、平等的眼光,接纳和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自然就回来了。后来母子二人谈了很长时间,话都说开了。 是执著把我们和周围的一切隔开!当你放下对自我的执著,你会发现,你从来都没有失去过什么。 《金刚经》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观非常重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人生中,你会发现,以前想不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浮现在眼前,都是有因有缘的。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应该,不合理的。看到因缘,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心里就不会有什么疙瘩。
4、真谛法师译本 在真谛法师的《金刚经》译本里,把契入空性的条件分成三个部分。 “复次,须菩提!于未来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有诸菩萨摩诃萨,持戒、修福及有智慧。” 罗什的版本只讲了两个条件,持戒、修福,但其实是一样的,这样翻译并没有过失,因为整本《金刚经》就是在讲智慧。
5、功德施菩萨的注解 我们来看一下功德施菩萨做的相关注解。 持戒:谓能善守六情根故。(持戒,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做起。) 修福:种无贪等三善根故。质直柔和及智悲等。(修无贪无嗔无痴三种善根,令内心不谄曲,柔和,有智慧和慈悲。) 修慧:了知生、法二俱空故。(了知我空和法空。)
6、藕益大师的注解 若无三种善根,虽在佛世,实信不生;若有三种善根,虽后后时,能生净信。(后后时,佛灭后的末法时代。) 此三善根,前不兼后,后必助前。(持戒不能摄持修福,但修福必须持戒。修慧,也要以持戒修福为基础。) 前二为助,后一为正。若无正信,则助善福微;若无助善,则正信不发。(持戒修福是助行,智慧是核心。如果没有空性的正信,一切善法的福报都是微薄的,甚至你的爱也会对人造成最深的伤害。没有持戒和修福,想契入空性也是空谈,修行要从实事做起,绕不过去的。)
(二)久集善根 佛陀继续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什么是善根呢?对佛的三种供养:给侍左右、严办所须、询承法要。 这样,我们在诸佛面前才不会空过。否则,即使天天和佛在一起,也种不了善根,反而可能造业。
(三)诸佛摄持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佛是大菩提的圆证者,菩萨能生一念净信,即与如来的大觉相契,能为诸佛所护持。 与诸佛同一知见,善根福德肯定是无量无边的。
(四)三相俱寂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1、破三种执著 有的论典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部分。证入三种空,破三种执著。 外道执我相,以我空破之。 内法凡夫和声闻,执法相,以法空破之。 增上慢菩萨,执空相,以空空破之。
2、诸法无相 诸法本无相,比如这个桌子和这个纸杯,虽然似乎有相,但这个相当下就性空的,当下就是无常的。如果我们有执著,即有了能执的我与所执的诸法,就不能了解我与法都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的。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有人说,我不执著于自我,但是一切法的相都是实在的,干嘛要破除呢?这样执著于法的时候,有了能执所执,就还是落于我执了。 因为众生有常执,有乐执,为了对治这些,世尊才对我们说法。但如果我们对这些法也产生了执著,那也会产生很多问题。 律藏里有这样的记载:佛陀为比丘说不净观的修法,有的比丘观身不净之后,感到一切都那么肮脏丑恶,于是很痛苦,活不下去了。而佛教又不允许自杀。这时有个外道过来,这些比丘就请求他杀死自己。当时,为此杀了很多人。 佛陀说不净观,是为了对治我们对容貌、身体产生的贪著,如果没有贪著,也就不必说不净了。净与不净,是二元对待的。对法界来说,无所谓净与不净。如果执著于不净,又成了烦恼。 有的论典这样说空:比如,这个纸杯是空的,因为它由纸构成;纸也是空的,因为它由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也是空的,因为它们由更小的微粒构成。这种方法叫做析法空。但是这样,最后会出现一个问题。最后有个最小的微粒,所谓极微,它不能再分了,那么极微岂不是有自性的了?极微若不是实有,一切法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而佛法般若的空性,是当体空,不是析法空。缘起的当下就是空的。如果另外树立一个极微来成立万法,那么极微就破不掉了。 当代科学也已经证明,所谓极微是找不到的。试图寻找最小的微粒时,出现一个原理,叫“测不准原理”,微粒小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再测它了。它在波动着,像一团能量,而不像物质了,没办法测它的大小和体积。 物质,其实只是幻相。佛法里早都说得很清楚了。不可能有“基本粒子”之类的东西。 心法,其实也是幻相。找不到一个基本的心所单元。 所以,我们不要执著于我,也不要执著于法。
3、勿执非法 同时,也不要执著于非法。 藕益大师说:“凡夫不达戒之与福,当体即是无相,而欲别求无相戒福,不知一拨戒福法相,便堕非法相中。妄谓不著戒相,不知全堕破戒相中;妄谓不著福相,不知全堕众罪相中。即取非法,生执宛然。欲会二空,愈趋愈远。”这段话告诉我们,断灭空仍然是众生执著的表现。 我们的执著非常狡猾。听了空性的道理,就容易执著于空。比如,看到别人持戒,以为别人太执著了,实际上这是著于破戒相了;觉得慈悲是空的,没必要执著于福相,其实这已经执著于罪相了。既然无我,看到众生有痛苦,当然应该去帮助他们,你不去帮助,还是因为觉得众生与我无干,还是我执的表现。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2008年12月,在北京香山名苑宾馆,一个女士经人介绍来见我。可是她不停地述说自己的苦难,没完没了。我打断她的话说:你的苦还真多呀!女士:别人诉苦最多需要三天三夜,我诉苦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学员:师父呀,请问当梦想和现实冲突时,该怎么办?寂静法师:其实我们参考物理学原理就明白了,物理学中有两个力,一个叫动力,一个叫阻力,生命的前进也分为动力和阻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