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佛教常见修忍方法简介
佛教里不认同愤怒的情绪。如果你想真正地把家庭关系搞好,把工作做好,让内心的喜乐生起,消除烦恼和痛苦,就必须在消除愤怒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怎么忍气吞声上下功夫。我们必须学习一些修忍的方法。 对于修忍的方法,佛教的经论介绍得非常丰富。我从《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清净道论》、《入菩萨行论》里摘取了比较典型的八类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可以举一反三的,你们大家在现实中要发挥悟性和聪明才智,灵活机动地使用它们。
一、正念正观
佛法里对正念正观的守护非常重视。《入菩萨行论》里有这样的偈颂:“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一头疯狂的大象,在大街上横冲直撞,那是很恐怖的。如果我们放纵自己的心,不训练自己的心,会比疯象更可怕。因为疯象只能伤害我们现在的生命和财产;而没有驯服的心不仅能伤害我们现在的生命,在未来还会引领我们堕入恶趣。心的负面作用,有时候会超过外在的因素。 如果我们有正知正念,守护我们的心,那么,一切痛苦、不如意都会消散,一切福德、善根、安乐都可以获得。所以,守护心念非常重要。 如何守护心念?《阿含经》介绍了两种修根的方法。根尘相对时,在六根的门头上修习它。 《阿含经》里有一段经文,说的是一个外道与佛陀的对话。佛陀问外道,你师父是怎么教你修根的?外道回答,我师父教导我,眼不见色,耳不闻声,乃至心意不去想事情,这就是对根门的守护。佛陀呵斥了他,说这是一种愚痴的修法。盲人看不见色,聋人听不到声音,石头是没有心意的,难道这就能降伏烦恼、解决问题吗? 这种外道的修根方法,是一种逃避问题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不接触让我们发怒的人,也不去想,有些问题可能就会好转。但是,这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因为人们生活在世间,不可能不遇到逆境。 佛陀曾经到一个地方去乞食。这个国家有一个王妃,长得很美丽。她结婚之前,她的父母曾经认为除了佛陀,天下没有人能够配得上这个美丽的女儿,想把她嫁给佛陀。佛陀当然回绝了,他说,在我看来,一切女色都是不净的。这个女儿的父母听了佛陀的话,当时就开悟了,证得了果位。这个女儿却认为佛陀说女色不净是侮辱了她。后来她嫁给了国王,成为最受宠爱的王妃,但她内心对佛陀的愤怒一直没有清除掉。她听说佛陀到这边来乞食,就不准大家供养佛陀,还雇了一群无赖,用各种各样难听的话嘲讽和辱骂佛陀。 当时阿难和佛陀在一起。阿难看到那些人辱骂伟大的佛陀,感到很难受,对佛陀说,我们离开这里吧,这里的人没有善意,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去,干嘛非要呆在这里?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你想找一个每个人都欢迎你、善待你的地方,那是永远也找不到的,你必须面对现前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内心是纯洁的,那么外在的恶意与诽谤终归有一天会消散。 于是佛陀仍然在这个地方乞食。那些人骂得很厉害,而佛陀始终微笑着,步履安详从容。过了一段时间,那些人终于无可奈何地放弃了。而其他百姓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佛陀非常了不起,看到佛陀每天在辱骂中依然那么自信、喜悦,大家对佛陀生起了无以言喻的信心。因此,佛陀在这个地方的教化开展得非常好。 由此可见,佛教不认为回避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陀给外道介绍了两种佛教的修根法:无上修根、贤圣修根。
(一)无上修根(戒学的对治)
“缘眼、色,生眼识。见可意色,欲修如来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故,修如来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欲修如来厌离不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不可意可意,欲修如来不厌离厌离正念正智;眼、色缘生眼识,可意不可意、可不可意,欲修如来厌不厌俱离舍心住正念正智。如是,阿难,若有于此五句,心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摄持、善修习,是则于眼、色无上修根。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 当你看到让你起贪的东西,就要观察它的不净来对治贪念。当你看到不喜欢的东西,就要观察它清净的一面,观察它的优点。当内心产生了复杂的情绪,既喜欢又厌恶,就要分开来对治,远离厌离、不厌离,住于平等的舍心,达到心灵的平静。 无上修根是一种对治的方法。用于对治嗔恨的时候,就是观察那个对象好的一面。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不喜欢的人,通常会把他全盘否定掉,“那个人素质太差了,我不跟他来往。”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要意识到:这句话符合真实吗?会有哪一个人的全部素质都差吗?素质比较差的人,其实也有好的一面。这样的全盘否定是非理性的。当我们有了这样的非理性想法,应该马上提醒自己:“错了。他不是一个素质差的人。他有些方面不好,但有些地方很优秀,甚至比我还好。我也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就会强有力地对治嗔恨。
(二)贤圣修根(慧学的观照)
“佛告阿难: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彼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我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此则寂灭,此则胜妙,所谓俱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顷。如是眼、色缘生眼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俄尔尽灭,得离厌、不厌、舍。” 这是一种观照的方法。当你发觉贪嗔痴的负面心态出来的时候,只要觉知着就可以了。对于嗔恨,要觉知着伴随而来的排斥心理。比如别人说了一句话,忽然你心里“砰”一下,有一个东西起来了,你要认识到它是什么,观察它,并且可以标注它,在心里温柔地默念:“愤怒,愤怒”。 当愤怒生起的时候,你的心跳、呼吸都在改变,你要观察到,看这个情绪的状态是什么,观察它能持续多久。等一会儿,你看看,愤怒是更强了,还是更弱了?你会发现,心念是无常的,当你观察愤怒的时候,它要么变得更强,要么变得更弱。你继续观察,不去排斥它,也不去加强它,它最后必然会下降,然后消失。就算你想让它停住不变,它都停不住。 你想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恨,做得到吗?没有人能做到。如果想继续恨,必须再想一次,再想那个人如何坏,愤怒会再次生起,然而过一阵子,愤怒还会下去。想继续恨,就还得再想一次。 很多人就是这样“修愤怒”的。其实愤怒产生之后就会消失,但是我们为了让自己不停地生气,就不停地想。通过这种非理作意,愤怒一个接一个地生起来,我们就以为自己一直在生气。思维不愉快的东西,造就了我们的情绪。 当你了知到这一点,下次发怒的时候,你就会觉知它,看着它。只要你不继续想,很快它就下去了。你会发现,愤怒很好处理,并不难对付。难对付的是非理作意。但是,既然意识到是非理作意,就不要再这样想了,如果总是这样想,你岂不是给自己找难受吗?总是想别人不好的东西干什么呢?这样的思维没有任何益处,只会带来愤怒和痛苦。当你不去思维的时候,愤怒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不需要害怕愤怒的情绪。因为它本身是无常的,是空的。它是纸老虎。
(三)方法的运用
如果你的教理足够了,其他一切忍辱的方法都不需要再修了。用贤圣修根这种观照的方法,就完全可以把情绪处理好。 可是,有时候愤怒的能量太大,你没办法平心静气地去观察。那么你可以用无上修根的方法去对治。贤圣修根和无上修根可以结合起来运用。 举个例子。你跟父母在一起,父母对你管得太多,唠唠叨叨,你忽然生气了。这时候,你可以这样想:“母亲这样骂我,让我不舒服。她为什么骂我呢?因为她希望我生活得更好、更健康。也许她主张的生活方式我不太认同,但她认为这是很好的生活方式,所以再三地来烦我。烦我,是爱的表现,是对我关心的一种标志。”如果你能体验到这一点,就可以对母亲说:“谢谢你对我的关怀,我体验到了你的爱心。但你这种表达形式让我觉得不舒服。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跟母亲做这样的沟通,就可以把情绪处理掉。 情绪爆发出来的时候,都是可以对治的。关键在于你要如理作意。母亲关怀你才会骂你,这是符合事实真相的,你这样想就是如理作意。如果你认为母亲骂你就是很可恶的,那就是非理作意,因为你把别人的爱心当成了攻击。
二、转换心态(修习慈悲)
倘若你的智慧力不够,没有办法如理作意,可以转换心态,修慈悲。
(一)直接修习慈心定
具体来说,第一种方法是直接修习慈心定,这是《清净道论》提倡的。 当你生气的时候,马上转而思维快乐的事情。调整一下呼吸,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快乐。也许你会想到:小时候,我生病了,妈妈用毛巾为我擦汗,喂我吃东西,她的爱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不要再想让你生气的事情,要想让你生起慈心的事情。体验你的亲友、老师对你的爱心,也对他们修慈心。让强大的慈心淹没愤怒。你要是真正懂得慈心禅定的修法,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可以将慈心遍满十方。愤怒让你很苦,而慈心生起来的时候,像清泉一样让你内心滋润。慈心禅会生起乐受,让你的身体舒服,心里也有了喜乐,那你就有足够的能量对治愤怒了。
(二)通过观察引生慈悲
不会修慈心禅,就可以用第二种方法。这也是《阿含经》里讲到的。当时佛陀告诉他的弟子,可以用这种方法修习慈悲:对于有优点的人,观察对方的优点,引生慈;对于找不到优点的人,体察对方身语意都在造作恶法,将会悲惨地堕入恶道,引生悲。
(三)认识轮回中的处境
认识到轮回中一切众生皆曾互为父母、亲眷,引生慈;认识到轮回中有情都为苦苦、坏苦、行苦所逼迫,而引生悲。 当一个人让你很愤怒,你要思维:过去生中,我和他是亲人。他曾经是我的母亲,把我抱在怀里,喂养我,为我擦去脸上的泪花。我也曾经是他的母亲,生养过他,抚育他成长。在轮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已经忘记了往事,现在遭遇到一起,这样互相伤害,不是很可悲吗?当你这样想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些震动,心就变得柔软了。 当一个人对你不客气,你想狠狠地教训他。这时候你想一下:何苦来哉?轮回中所有的众生都充满了痛苦,有苦苦、坏苦、行苦。生老病死的痛苦逼迫着他,还有那么多烦恼煎熬着他,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缠绕着他。这样一个苦恼的众生,在我面前暴跳如雷的时候,其实他心里是那样痛苦。他都已经那么苦了,干嘛还要给他苦上加苦呢?这时,你的内心会产生悲悯:愿他快乐吧,愿他将来能够变得更好吧。这是通过引生慈悲来转化要伤害别人的心念。
(四)修习慈悲的体验
下面,我们来做个体验,通过修悲的方法看看情绪的转化。 大家先放松一下。闭上眼睛,想一个人。这个人,最近一段时间,你因他有一些烦恼,有一些愤怒。慢慢地回想。让内心的种子浮现出来。当内心的愤怒出来了,体验一下,用一个形象来代表这种情绪,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呢?也可以用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来象征它。如果你已经想出来了,就轻轻地点一点头。然后,体验一下你的感受。愤怒会带来苦受。心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觉得心里像刀扎一样。 我们可以交流一下。用一种视觉形象代表你的愤怒情绪,是什么呢? (慈云:像一条很大的毒蛇。) 我们再来体验。把眼睛闭起来,观察让你愤怒的这件事情。然后,想引发你愤怒的对方。把他的形象想出来之后,做一些思维。轮回中每一个众生其实都很苦。这个众生,他也有很多痛苦,也有很多无奈。他也要面对生老病死。每天他都在为生活而挣扎。一天一天地走向衰老。一天一天地走向衰老。有一天,他也要面对死亡。当他躺在医院里的时候,临终的时候,他很恐惧。观察他被痛苦煎熬的感觉。当你这样观察的时候,再想一想起初你头脑里浮现出来的那个代表情绪的形象,看看那个形象有没有变化,而你身上的感觉有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已经想出来了,就做个深呼吸,慢慢地睁开眼睛。我们再交流一下。 (慈云:真是很奇妙。那条毒蛇变成了一条无害的蚯蚓。) 是的。愤怒就是这样一种无自性的东西。通过观察对方的痛苦,就能转化它。所以我们不必怕它。我在想,蚯蚓虽然是大地中的生命,是不是也会有一点点封闭和自卑呢?而且蚯蚓还很柔软。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并不一定符合你的状态。其实你还可以继续观察,看看这个蚯蚓的情绪如何,或者它想说些什么。 愤怒是可以在身心中观察到的。当你非理作意的时候,总是想别人不好的时候,带来的这种苦受,首先是你自己内心的痛苦。刚才大家应该都体验到了,愤怒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都不舒服。然后,当我们想到有情的生老病死,是不是我们在自我安慰呢?不是的。因为生老病死是众生的本质,这就是世间的真相。 当你如理作意的时候,你的心里要么生起出离心,要么生起慈悲心。你绝对不会生起什么负面的东西。负面的东西都是来源于非理思维,比如:“这个人凭什么这么对待我?他为什么这么坏?” 当你把一个人贴上“坏”的标签的时候,你把他整个人都否定了。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坏人吗?在座的诸位,你们认为自己是坏人吗?肯定不会这样认为。但是你是一个好人吗?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每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既有善良的心也有烦恼。别人跟我们一模一样。 所以,当我们如理作意,我们的内心就放开了。如理作意和非理作意区别非常大。这就是我们学佛需要开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引生慈悲,首先我们自己会快乐。接下来,你会有更大的心灵空间来处理人际关系。当你被愤怒席卷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冷静地处理人际关系,没有办法好好地对待别人。
三、解构执著
(一)解构对损害者的实在性的执著
有时候我们认为,这个人在对付我,他跟我过不去,实实在在地有这样一个人。但是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空性的。 《清净道论》云:“你对此人忿怒时,忿的什么?对他头发忿怒吗?或对毛,对爪……乃至对尿忿怒呢?或于发等之中对地界忿怒吗?对水界、火界及风界忿怒吗?……对色蕴忿吗?或对受、想、行、识蕴而忿呢……对色界,对眼识界……乃至对意界,对法界,对意识界而忿呢?”如果这样对界的分析,则如置芥子于针锋,绘图画于虚空,他的忿怒实无可置之处。 当我们说这个人很坏,我很恨他的时候,佛法问你:你恨的到底是什么?是他的头发吗?是他的指甲吗?是他的肌肉吗?是他的骨骼吗?是他的血液吗?是他的粪尿吗?显然都不是。如果离开了头发、指甲、肌肉、骨骼、血液、粪尿等等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还有这样一个人吗?这个人在哪里? 有人会说,我恨的不是他这些头发之类的色法,他心坏,我恨的是他的心。那么,心是什么?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说愤怒的是色法,那还好说一点。因为色法还有相似的稳定性的存在,还能摸一摸、看一看。但是人的心在那里?心是无常的,刹那变化。这一刹那的心,他在对付你,下一刹那的心,可能就想他的孩子了,再下一刹那的心,可能回到过去了……你恨的是他哪一个刹那的心呢?那一刹那的心已经消失了。那个心已经没有了,你的恨怎么还在呢?你恨的对象是什么呢? 我们说恨一个人,这是很粗的一种说法。当我们真正去寻找恨的对象,会发现不知道恨的对象是什么。我们会发现,这种恨,是幻想的执著。我们用我们的心,假设了一个所谓的那个人在那里,但是这个对象不存在。他是你有心里执著构建的,并不是外在真实的存在。 如果连愤怒的对象都找不到的时候,那你的愤怒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有存在的依据吗?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的心结就会解开。这就是对无我、对空的直接观察与分析。执著都是纸老虎,都是空性的体现。猛一看,好像在那里,但是并不存在。就像水里的月亮,根本捞不起来。所以,佛法经常用水中月、镜中花、梦幻泡影比喻世间一切东西。
(二)解构对损害者的能动性的执著
《入菩萨行论》云: “云何嗔有情?彼乃缘所成。如人不欲病,然病仍生起;如是不欲恼,烦恼强涌现。心虽不思嗔,而人自然嗔;如是未思生,嗔恼犹自生。所有众过失,种种诸罪恶,彼皆缘所生,全然非自力……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已不应嗔,如幻如化事。”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杖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有人会说,我不是恨这个人,我只是恨他不该这样做,他不该这样对待我。认为那个人是有意这样做的。经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你生气的时候,不是他愿意对你生气,而是他的烦恼驱使着他对你生气。没有人愿意要烦恼。在座的诸位,你们愿意要烦恼吗?不愿意。但是为什么你还会生气呢?因为你不由自主,是吧?你有烦恼,你就会生气。对方也是如此。他不是有意地对付我们。当我们说他有意地对付我们的时候,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设。 一切众生都在被烦恼驱策着。如果要恨,恨的应该是烦恼,而不是那个被烦恼所驱策的可怜的、愚痴的众生。我们应该悲悯众生。 如果一个人的本质就是会伤害别人的话,那你为什么要恨他?就像火本来就会烧人一样,你被火烫了,你会恨火吗?你只会说自己不小心。如果这个人的本性善良,他对付我们只是偶然的,你对他嗔恨也是不应该的,就像你不应该嗔恨蓝天偶尔被云彩遮蔽一样。我们会发现,愤怒是无缘无故的,是非理性的。 有人拿棍子打我们,我们会不会对棍子生气?不会的。我们会对这个拿棍子的人生气。但是佛法告诉我们,拿棍子的人背后还有主使者。主使者是谁呢?是他的烦恼。这样思维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空阔的感觉,很多东西都放开了。 这就是生命的真相。佛陀从来不用虚假的东西来蒙蔽我们。是我们自己不去看这些真相,而非要抓住那些梦幻泡影般的执著。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或者说是掩耳盗铃。当我们去看真相,就会发现,烦恼都是自己寻找来的。用佛法照破烦恼,烦恼就会化开。因为烦恼本身就不是真实的,烦恼只是我们心里执著的幻象的显现。
(三)解构对损害结果的执著
“纵我厌受损,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有时候,我们虽然知道,其实没有所谓那个人,即使有一个假名的人存在,他也是被烦恼操纵、不由自主的,是非常可怜的。但是,由于我的利益受了损伤,终归是不舒服的。 佛法告诉我们,即使你保护你的财产和家庭,但你终有一天会失去这些。而你因为愤怒,因为攻击别人而造下的罪业,会生生世世地追随我们,会折磨我们的心。就算我们与天斗、与人斗,得到再多的东西,最终还是会两手空空地离开,一丝一毫也带不走。带走的,只是内心里的业。烦恼种下的种子,会跟随着我们走向未来。 没有证得空性的人,总是会有执著的。但是,思维一切名利终将成空,可以使执著得到明显对治。 很多负担,都建立在执著的基础上。你要想让自己受苦,你就执著得更猛烈一点;你要不想让受苦,就不妨把执著放开一点。善待自己。
四、积极思维
有时,我们遇到逆境。 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世间叫娑婆。娑婆的意思就是堪忍。这个世间本来就充满了痛苦。 “乐因何其微,苦因极繁多,无苦无出离,故心应坚忍……渐习小害故,大难亦能忍……故于寒暑风,病缚捶打等,不宜太娇弱,若娇反增苦……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你想找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地方,想找一个让人们永远爱你、永远随顺你、从不违背你心意的地方,这可能吗?找不到的。娑婆世界本身就是不圆满的。 但是,痛苦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痛苦有种种功德,可以助长我们的出离心,锻炼我们的能力,使我们成长。 勇敢地面对一些小的痛苦,将来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如果一个人总是泡在蜜罐里,他是一个苍白无力的人。 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心态非常重要。佛法从来不容许我们逃避,也不让我们抱怨。佛法让我们用什么态度呢?面对。真正地面对。当你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就发现这个困难不像你想像得那么困难,甚至有些困难是根本不存在的。当你处理掉一个困难,你会发现自己收获颇多,变得成熟了。 如果你总是很娇气,会使你更痛苦。有人看到一点血就晕倒了。可是有的勇士到了战场上,受伤之后变得更加勇猛。意志力的不同,心态的不同,使我们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痛苦让我们去掉傲慢的心,生起厌离的心和悲悯的心。因为我们自己很痛苦,所以才知道别人也很痛苦。往往有人说“生儿方知报母恩”。你在生育、抚养孩子的时候,知道了其中的痛苦,才能体会到母亲的感觉。 现在种种的违缘,都是来源于我们过去没有智慧,没有慈悲心,没有善巧地处理事情。我们要勇猛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增长自己的智慧,不断地与众生广结善缘。过去,我们没有结下好的因缘,如果现在仍然不好好对待,那么我们在未来生中,还会生生世世地互相残杀,互相伤害。我想,没有人愿意这样。我们已经互相伤害了无数世了,这一世见了面,又在互相伤害。在未来世,还想这样吗?如果不想,就可以从当下改变。这样一想,我们就会勇猛地修习慈悲,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苦难其实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 以下,是净土宗的一位祖师——妙业法师的一段话: “是故大圣化人,以病苦为良药,以患难为解脱,以障碍为逍遥,以群魔为法侣,以事难为安乐,以弊交为资粮,以逆人为园林,以施德为弃屣,以疏利为富贵,以受抑为行门。如是则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 佛法以病苦为良药,患难里就蕴涵着解脱。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在逆境中成长,把逆境看作成长不可缺少的资粮——是雨水、土壤、养分,会让我们这棵大树长得更加繁茂,就通达了,处处都能顺利起来。如果你希望总是好好的,所有的人都要爱我,所有的人都不要对我有任何违背,反而会处处碰壁,处处失望。这就是佛法的用心的善巧之处。 我觉得这些法听起来像甘露一样,它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相。
五、反求己过
当你跟别人之间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原因出在哪里。 “愚夫不欲苦,偏作诸苦因;既由己过害,岂能憎于人!” 一个巴掌拍不响。当我们和别人发生了问题,难道责任都在于对方吗?如果你把责任都推给对方,但我们恰恰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原因,改变了自己,可能就改变了你和别人的关系。如果你只是希望别人改变,可能你永远都在等待之中,永远都在痛苦里纠缠。 将注意的重心从观察别人的错误转向修正自己的言行,这无疑是极具建设性的,既能使人摆脱愤怒情绪的缠绕,又有助于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从逆境中改善自己。 佛陀总是让我们建设性地去做。佛法教导我们,不要缠绕在情绪中,而是要看看自己能做什么,是否能对自己做一些改变。 经典里说,佛陀有一次到一个信众家里去应供。这个信众以前是有外道的师父的,他遇到佛陀之后,对外道的师父就有点冷淡了。佛陀吃完饭出来之后,外道看见了,非常嫉妒,因为他觉得佛陀使他失去了一个大护法。外道就用恶劣的语言谩骂佛陀。那个信众非常难过。这时佛陀告诉他: “不寻他人过,已做或未做;只观察自己,已做或未做。”
六、思维业果
“依敌修忍辱,消我诸多罪,怨敌因我忍,堕狱久受苦。若我令受受害,敌反饶益我,则汝粗暴心,何故反嗔彼?” 忍辱的过程,就是消业解冤的过程。对方对我愤怒地攻击,只会使他自己受苦。我们已经体验到了,我们愤怒的时候是很难过的。别人也是一样。别人对我们发火的时候,他也很痛苦。其实他已经受到他的愤怒的惩罚了。别人对我们发火,是帮助我们消业,他自己反而会堕入恶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嗔恨他呢?我们只能感恩。
七、升华情操
有时候我们觉得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可以把精神境界提升一下。
(一)忆念佛陀——歌利王的故事
通过忆念佛陀,可以把我们的心量打开。佛陀有种种修行忍辱的事迹,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当初佛陀是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诬陷他勾引宫女。歌利王一刀一刀地把忍辱仙人的手、足、鼻……都割下来。忍辱仙人看着歌利王如此大发雷霆,心里生起了无限的悲悯:这个人被他的烦恼都折磨成这个样子了。于是忍辱仙人发下大愿:当我未来生成佛的时候,第一个要度化的就是这个人。佛陀成佛时,度化的第一个弟子是憍陈如。憍陈如前生即歌利王。 佛陀在人世间教化的时候,也处处在修忍辱。很多人诽谤他,提婆达多陷害他,但他总是那么安详、从容,充满悲悯。当我们想到佛陀的时候,内心会涌出力量。那么困难的时候,佛陀都做到了忍辱,我们为什么不能忍辱呢?当我们面对不愉快的场景时,如果此时此刻面对这种场景的是佛陀,佛陀会怎么对待?佛陀会破口大骂吗?佛陀会跟人厮打吗?当你这么想问题的时候,就会得到答案。所以,忆念佛陀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方法。 “无伪众生亲,诸佛唯利生。除令有情喜,何足报佛恩?利生方足报,舍身入狱佛,故我虽受害,亦当行诸善。诸佛为有情,尚且不惜身,愚痴骄慢我,何不侍众生?众乐佛欢喜,众苦佛伤悲;悦众佛愉悦,犯众亦伤佛!” 佛陀看一切众生,都像看待自己的独生子罗睺罗一样。当佛陀看到我们对众生发怒的时候,他会怎么想?他会心痛的。诸佛不惜身命度化众生,我们却在伤害众生,难道我们不应该有一种惭愧心吗?我们作为佛弟子,是不是有必要考虑一下如何改良自己的言行和习气呢?
(二)忆念自己的誓愿
“初欲有情乐,而发菩提心;有情今获乐,何故反嗔彼?……不愿人获利,岂愿彼证觉?妒憎富贵者,宁有菩提心?” 这可以有力地对治我们的嫉妒。当我们嫉妒众生,可以想一想,每天我们都在发愿,愿众生快乐。怎么转眼之间,我们就又变得愿众生痛苦了?有时甚至恨不得别人出门被车撞死,盼望着“你什么时候倒霉”。这样一想,你会发现你的心很邪恶,跟做功课时发的愿完全不同。警觉到这一点,你就会改变。 对此我是有体验的。以前,我跟一个同修产生了一些冲突,生气了。我就觉得他应该受到惩罚才好。突然,一天我在诵《大悲咒》的时候想到,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切众生里也包括他呀?怎么又希望他受到惩罚呢?觉得自己很可笑。从那以后,我很注意改正自己对别人发的不好的愿。一旦注意到了,其实心是很好转的。 佛陀不允许我们这样赌咒发誓:“我说的要是假话,我就堕地狱”、“我说的要是真话,你就堕地狱”。这是不允许的。佛弟子要发誓的话,应该怎么发呢?应该这样说:“我说的要是假话,那就南无佛陀,我说的要是真话,那就南无佛陀”!乃至开玩笑都不许说让人堕地狱的话。
八、积极行动
有时,实在降伏不了你的心,那就开始积极行动。哪怕你觉得做得很虚伪。 “把自己所有的东西施与他人,亦受他人所有的东西。如果他人成为生活困难而需要我不受用的资具,当施以自己的所有的东西。若这样做,则自己对那人的嗔恨便会息灭。而他人甚至自往世以来(对我)所怀的忿怒也会在那一刹那消灭。”——《清净道论》 表达善意,虽然表达得勉强,忿怒也会因此消灭。 在婆媳关系里,完全可以尝试这样做。你跟你的婆婆如果很烦恼,发现她喜欢什么东西,可以送给她。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她可能会不舒服,觉得很怪。然后你再送第二次、第三次……会有改变的。 他人给我们东西,我们也应该很欢喜地接受下来,并表示感谢。 分享,就会改变我们。包括用微笑面对对方。哪怕心里笑不出,只要把嘴角翘上去,感觉就会不一样。 向对方展示友好的行动,即使是并不发自内心真实的愿望,但当这样去做的时候,不仅能使对方消除愤怒,自己的嗔心也会得以转化,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巧妙的调心方法。
经典里修忍辱的方法无量无边,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其中八种,希望你们回去好好体验。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能力让自己安乐,也给别人带来安乐。 一个人要关爱别人,首先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首先要净化自己内心的愤怒。所有的苦受,包括自责、嫉妒、郁闷、忧伤……其实都是愤怒。我们要温柔地看待内心的东西,看它是什么,然后用这八个方法消化、处理它。那么,快乐一定会在你心里生起,安详一定会吸引你的。 如果我们今天生起了功德,生起了欢喜,生起了善法,那么,愿与一切众生分享。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阿育王净土精品注:看到很多同修在网上忏悔自己邪淫的过往,不明白的是大家都基本对佛学有一点了解,难道就不知道因果的取舍吗?您写的帖子描写自己邪淫过程到底是劝人戒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善士问:您好法师,我有一个问题,对于我的孩子,如果不督促他做作业,他做作业的速度就会很慢,也就没时间去看书、看电视、玩耍了,这该怎么办?寂静法师答:孩子所有的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为此我们想出很多很多的方法来实现这些目标。这就好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数的问题就生出无数的方法。而真正的大智慧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从前,有一个农民赚了很多钱,他很自豪地说,我靠着一己之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了,发财了。我们仔细想想,他真的是靠一己之力吗?如果没有阳光的照射,他能发财吗?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播种一粒冬瓜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它竟然结出了一个南瓜。你们说这是什么原因?他肯定把种子弄错了,把南瓜子误认为冬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寂静法师:绝对改善成绩与命运的秘密武器——关系管道理论【编者按】“自然的恩典”系列冬、夏令营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期,已有6000多名参加的家长和学子直接从中受益,数不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0
所有的问题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前世的业力(先天)。此生前很多世前累积的恶业,在今生遇缘引爆了。就如满身炸药,又常常抽烟和烤火,最后爆炸了。所以一定要持戒,努力断恶,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一个装过臭水的容器需要清洗空置,一只装过牛奶的杯子同样需要清洗空置。一个肩挑狗粪的人是辛苦的,一个肩挑黄金的人同样是辛苦的。一个背负罪恶过失的人是沉重的,一个放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因果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太重要了,没有因果就没有佛法。就好像高楼一样,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破坏地基就可以破坏高楼。破坏因果就是破坏佛法,宣扬因果就是建立佛法。因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的念佛。你把佛念好了,将来就会有能力当法师。你若没有修持福慧就想在经教上研究,学当法师,以为法师坐在法座上好威风,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6
来不及的悔恨在汉朝韩婴所著《韩诗外传》卷九中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人子希望侍奉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无法尽孝。来不及侍奉父母,真是遗憾的人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8
从感恩开始一个好的社会是由无数个好的家庭凝聚而成,好家庭则奠基于良好的亲子关系,所以儒教重视修心、齐家,才可以治国、平天下。每一个人要先好好修养自己,培养慈爱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第十地 法云地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7
学佛即是「学佛的生活」,如果能把心照顾好,净土就在我们身边,天堂即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可怕、可恶的人生──像地狱般的苦难,同样地也是由一念心所造成的。一念之差 地狱天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对人一定要平等,而且要尊重别人,如果有了贡高我慢,时常都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能干,那就大错了。但是若因某些工作自己学不会时,就认为「能干是你的事,学不会是我的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富的人。当时有一户人家是属于贫中之贫的人,他们的生活向来已经很贫穷,而夫妻俩又非常悭贪,佛陀为了感化这户人家,于是,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佛经中有一则小 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在一个山城小镇外,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两老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生活中充满着爱的意境与满心的善解。心中有爱 贫穷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在外看到人家在办丧事,为了祭拜亡者,杀了许多生灵,因此个个表情悲戚。佛陀知道后,悲悯地说:「这就是众生的颠倒啊!殊不知人死了,屠杀生灵的行为对亡者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6
有一头大象,体型强健、性格温顺,国王非常喜爱牠,特地为牠建造一间舒适的象舍。一群强盗看中象舍周围静僻隐密,接连好几个晚上悄悄聚集在象舍旁,商量抢劫的计划,像是如何破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人生在世,真正过不去的是自己,最恶毒的敌人是自己的心,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反观自性,不要让恶念浮上心头。世间没有过不去的事,切勿轻视自己的生命。培养开阔心胸 预防心病良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